王小帅
FANHALL ID: im04066
姓名: | 王小帅 |
---|---|
性别: | 男 |
生日: | 不详 |
影人概述: . . . . . .
个人简介:
王小帅(Wang Xiaoshuai)中国内地导演,1966年1月1日出生于上海,1981 考入中国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5 毕业,同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9年毕业于电影学院导演系。青年导演王小帅凭借其独特、敏感的电影个性,从他自筹资金拍摄电影处女作《冬春的日子》到新近完成的《梦幻田园》,短短十年间,王小帅开始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电影风格。《冬春的日子》被BBC评为电影诞生以来的100部佳片之一,同时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影片;《扁担·姑娘》入围1998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角逐金棕榈大奖;随后的《十七岁的单车》获得51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2005年的作品《青红》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新近作品是《左右》。
其电影构图优美精准,造型意识强烈,他始终在运用自己的电影视野扩充我们这个时代中那些被异化,感受到异化或者拒绝异化的人。平时他还参与MTV及电视剧的拍摄。
个人履历
1981--1985 北京中央美院附中学习,毕业。
1985--1989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毕业 本科文学学士文凭
1989--1991 待分配
1991--1993 福建电影制片厂
1993 回北京
1995 被福建厂除名
1993 编剧,制片并执导独立电影处女作 '冬春的日子'(35毫米黑白)
1994 该片参加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及伦敦,希腊,南特,意大利等多个电影节并参加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新导演展并收藏。
获:意大利丝米诺艺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希腊铁萨隆尼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金亚力山大大奖)
1995--该片被英国BBC选为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并于同年岁末在BBC播出
1995--执导独立电影'极度寒冷'(于1997年在荷兰完成)
参加1997年度鹿特丹电影节获费比希国际影评人奖
并随后参加加拿大,英国,德国等数个电影节
莅年首次在美国,荷兰等地发行。被纽约时报评为最勇敢的中国独立电影
1996--执导第一部体制内电影'扁担姑娘'
该片历经三年的审查与修改于1999年获得通过
1999--该片官方入选嘎纳电影节一种注目栏目(AN CETAIN REGARD CAANES)
随后参加数个电影节
2000--该片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发行。
1999--执导第二部体制内影片'梦幻田园'
同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及最佳男配角提名。
2000--执导影片'十七岁的单车'(BEIJING BICYCLE)
2001--该片入选第51届柏林电影节竞赛片单元
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2001--该片在全美及日,法,韩,意等国上演。
2002--执导影片《二弟》
2003--《二弟》入闱56届嘎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
同年参加印度,多伦多等电影节。
2004--执导影片《青红》
早期生平:
1966年的夏天,王小帅出生两个多月后便随父母从上海去往贵阳。其时正值文革爆发,横贯大陆东西的旅程,一路上,担惊受怕的是王小帅年轻的父母。而他,已然不记得沿途的红色风暴和革命小将的“一路歌声一路笑”了。
在贵阳,王小帅生活了13年。贵阳是一座小山城,外地人尤其是四川人较多。孩提时代,王小帅开始学习绘画,在一张白纸上涂抹阳光雨露不及画一艘轮船,或者一驾飞机有意思,渴望在某个季节、某个日子被带走,这样的愿望,大概已经宿命地从出生两个月后的那次旅行就开始了。对电影的记忆,王小帅说得出来的只有《董存瑞》和《闪闪的红星》。和大孩子一起趁着检票的混乱溜进电影院几乎是王小帅这代人共同的记忆,也算是他最初的电影经验。
1979年,王小帅全家迁往武汉。武汉是个九省通衢的大都市,流动人口非常多,几乎每个外来者都要面临着现实的诱惑,是我们改变了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改变了我和你这样的困惑显得异常突出。王小帅质朴、执拗的性格跟精明、善于变通的湖北人有很大的差异。不过,江城的廓大和气派也让“贵阳人”王小帅大开眼界。王小帅在这里只生活了两年,可这两年给了他非常深刻的记忆,他的青春期是在这里开始的,他独自出门去远行也是从武汉开始的。一个人由少年进入成人世界,绝对不会是“花季雨季”,特吕弗的《四百下》、小栗康平的《泥之河》、侯孝贤的《恋恋风尘》、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包括陈果的《香港制造》都在反复印证相似的命题。1997年,王小帅在武汉拍摄了他非常重要的也是第一部在国内公映的电影《扁担·姑娘》(《越南姑娘》)。他把镜头对准了一个从农村来到武汉的少年,低徊的汽笛,鳞次栉比的街边地摊,繁忙的轮渡,包括潮湿的江雾,这些异常真实的影像进入了王小帅的视野。所有表象的东西被观照时,都可以闪现出它本身从没有觉醒的光泽,它已经由现实的物质成为精神世界的构成。电影的魔幻之处正在于此,它可以呈现,或者说接近人的精神世界。
王小帅在他的生命旅行中发现了这个秘密。
导演之路:
1981年,王小帅来到北京,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一名学生,四年当中,要成为一名画家的愿望与日俱减。80年代初,正是中国电影全面复苏的时期。通过绘画来反应自己对周遭世界季节和温度的变化,显然不再能满足王小帅。附中毕业的时候,王小帅没有继续学画,而是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这是1985年,当时的中国影坛。第五代导演正在全力出击,《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猎场扎撒》相继问世,这些影片震撼了被革命浪漫主义加革命现实主义熏陶的国人,也引起了世界对中国的兴趣。王小帅在电影学院,开始如饥似渴的观摩世界上最优秀的影片,安东尼奥尼、费里尼、阿伦·雷乃、小津安二郎都是他喜欢的导演。后来,他又对侯孝贤、北野武、阿巴斯的电影推崇有加。
电影为王小帅展开了一条银色旅程,而这一切来自于他生命最初的旅行。
第一部电影就是这样拍成的
不少误读王小帅的影片的人会认为这样的影片过于忧伤和绝望,《冬春的日子》里的画家刘晓东最后精神失常,而《极度寒冷》中的行为艺术家齐雷干脆放弃了生命。其实他们非常热爱生活,《冬春的日子》里简单反复的日子,仍然不时透露出隐隐的诗意,喻红在影片中突然凝视着镜头长时间的静默,将生命里本来就具有的那份虚无(生命的另一面可能是饱满)体现得令人震动,抒情而不滥情,王小帅用极其节制的方式来表现了他们的某种具有共性的压抑感和孤独,我们是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冬春的日子》这样单纯、简约,精神化的影片。该片被BBC评为自电影诞生以来的一百部佳片,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影片。这是中国导演的荣誉,也是中国电影的荣誉。《极度寒冷》的齐雷,绝不随波逐流,身体力行的介入他所从事的行为艺术,他是一个内里渴望人类情感又外在疏远人类情感的梵高式的人物。齐雷没有死于自己的行为艺术,而是死于自杀,表现的是他对“伪生活”的弃绝和对真实生活的感悟。
在看似冷峻的《冬春的日子》和《极度寒冷》里,王小帅用影像传达了他对生命的感受和热爱。这一时期王小帅的影片有着浓厚的哲学意味,从影像上来看,空间封闭,构图凝重,属于形而上的范畴。
不合时宜的人
王小帅是中国60年代出生的青年导演中一直还在坚持按自己的追求拍摄电影的人。他也是很不喜欢透过媒体谈论关于电影创作之外的东西的人。而让他来谈找钱一类的问题本来是最有发言权的。在中国的文化批评里最缺乏的可能就是独立品格。比如谈谈中国电影,谈“代”的多,谈时髦的文化转型的多,可是谈作品本身或者说谈创作的很少。
中国的电影批评最喜欢刮风,沿袭的思维模式则是“非此即彼”。本来,电影表现什么人,他是什么职业,处于什么阶层都不是问题。可是当纪实,底层,民间等语词再次被功利的理论家利用时,坚持知识分子立场就成了某种不合时宜的东西。
王小帅的电影非常知识分子化,绝对不是平民的视点。但是并不代表他将自己和平民分开,也不代表他要将自己和生活切断。他仍然透过电影来关注人物的精神状况,只是关注人物的方式到了《扁担·姑娘》发生了位移和变化。我把他的这一创作阶段王小帅的物质时期。
前两部影片无法同观众见面,不能和自己之外的更多的人去沟通,王小帅感到异常的孤独。变通的方式很多,一些导演可以完全放弃自己的创作立场和原则,去做所谓的三性统一(所谓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影片,很快就能获得在中国电影界讨生活的通行证。可是王小帅无法去做这样的选择。《扁担·姑娘》给王小帅找到了一个可以让他继续从事精神探讨的支点。王小帅回到了武汉。
很多导演都喜欢在自己的家乡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章明在家乡巫山拍摄了《巫山云雨》,贾樟柯在家乡山西汾阳拍摄了《小武》。而王小帅直到拍第三部电影《扁担·姑娘》才回到他父母的居住地武汉。
码头上的年轻民工,涂抹着血红嘴唇的异乡少女,“生活”召唤着他们。人或许是最可怜的动物,不管他在想什么,在思考什么,他的一切行为都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活”上。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对物质的所有替代物,“随身听”,钞票,性,江湖地位,充满了狂想。前两部影片的客观视点转化为剧中人的主观视点,王小帅的电影空间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由封闭的画室向较为开放的城市扩张。我们在《扁担·姑娘》中听到的江笛声,老大高平、“扁担”东子和越南姑娘阮红带有湖北腔的普通话(需要指出的是普通话对湖北话的改造,不代表文明的进入,而是暴力无所不在的象征)以及整个武汉码头和江面的取景,都是一个极其“生活”、“物质”的场景,可是越南姑娘在这个城市仍然一贫如洗,最后还成为了被打击的对象。在江湖上地位最为低下的歌女和扁担(挑夫),慰藉他们的是一首歌,歌声贯穿整部影片:“你还能够留下些什么?是散落的白纸片。你爱的天堂里面,请来听我唱首歌。”围绕着金钱和女人的话题,指向的还是人的精神。《扁担·姑娘》在戛纳受到欢迎正是由于影片呈现了我们在现代化的命题下所经历的沉重代价。
王小帅1999年拍摄的《梦幻田园》。文刚是工程师,他和新婚妻子小霞在郊区买了一幢别墅。和小霞结婚以前,文刚和保险公司的安安有过一段恋情,小霞对此耿耿于怀。这天早上,小霞出门了。文刚开始不停的打喷嚏。大雨中,安安来到文刚家。文刚见小霞浑身湿透,让她进屋洗漱。没过多久,小霞的家人从东北农村来到别墅,文刚将安安藏进了储藏室。安安来不及走,小霞也回来了……
文刚近乎自虐的自我审查,妄想症,折磨了他整整两天。有了金钱也有了房子的开始阔绰中国人,怎样来解决他们的心理疾病呢?整部影片围绕着储藏室展开,人物众多,情节性也加强了许多。在叙事方式上的改变,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有人认为,比较起前三部影片来,王小帅的创作状态有所回落;还有人认为影片里的储藏室非常具有象征性,还不习惯“站出来生存”的国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储藏室,人们不是到那里忏悔,而是去逃避自己想象的审查。文刚的生活因为他曾经坦然面对的东西的到来而陷入种种混乱,如何梳理这样的混乱,使我们的精神达到最大限度的舒展是现代化进程中真正迫切而现实的问题。王小帅的叙事给《梦幻田园》抹上一笔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
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正在经历新的浪潮冲击,王小帅,贾樟柯,章明,吕乐,何建军,路学长,吴文光,张元等青年导演纷纷以自己的电影个性对旧电影观念进行革新。“电影的影像可以预示一个国家及其各领域尚未实现的未来”。(白井佳夫 语)出于对生活和生命的敏感,王小帅的所有影片几乎都与温度和季节有关。在他的新片《梦幻田园》里,影调开始从冷变暖,这是否意味着他的电影策略有所改变呢?
经历了整整十年的艺术探索,无论是直接提出精神命题还是通过刻划物质生活对人的异化,王小帅的镜头始终对准的是人并且努力地保持自己在艺术上的完整。最让人感动的是,在一个越来越商业化的社会里,王小帅仍然在他的影片中坚持他的理想主义,坚守他的精神家园。《冬春的日子》里,喻红离开了囚禁她的画室去了美国;《极度寒冷》里,经历了无数次葬礼的齐雷沉睡在阳光明媚的自然里;而《扁担·姑娘》结尾定格在扁担对他心爱的越南姑娘露出的积攒许久的笑容上;《梦幻田园》里的文刚和小霞从恶梦中醒来后又安然睡去。
王小帅对人性仍然有所期待,这也是王小帅拍摄电影的原动力。他的影片中的每个人似乎无时无刻不处在清醒而痛苦的自觉中,他们极度地感觉到生命的存在。
主要作品
导演:
左右 (2007)
我11 (2007)
青红 (2005)
二弟 (2003)
十七岁的单车 (2001)
梦幻田园 (1999)
扁担·姑娘 (1998)
极度寒冷 (1996)
大游戏 (1994)
冬春的日子 (1993)
王小帅(Wang Xiaoshuai)中国内地导演,1966年1月1日出生于上海,1981 考入中国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5 毕业,同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9年毕业于电影学院导演系。青年导演王小帅凭借其独特、敏感的电影个性,从他自筹资金拍摄电影处女作《冬春的日子》到新近完成的《梦幻田园》,短短十年间,王小帅开始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电影风格。《冬春的日子》被BBC评为电影诞生以来的100部佳片之一,同时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影片;《扁担·姑娘》入围1998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角逐金棕榈大奖;随后的《十七岁的单车》获得51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2005年的作品《青红》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新近作品是《左右》。
其电影构图优美精准,造型意识强烈,他始终在运用自己的电影视野扩充我们这个时代中那些被异化,感受到异化或者拒绝异化的人。平时他还参与MTV及电视剧的拍摄。
个人履历
1981--1985 北京中央美院附中学习,毕业。
1985--1989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毕业 本科文学学士文凭
1989--1991 待分配
1991--1993 福建电影制片厂
1993 回北京
1995 被福建厂除名
1993 编剧,制片并执导独立电影处女作 '冬春的日子'(35毫米黑白)
1994 该片参加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及伦敦,希腊,南特,意大利等多个电影节并参加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新导演展并收藏。
获:意大利丝米诺艺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希腊铁萨隆尼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金亚力山大大奖)
1995--该片被英国BBC选为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并于同年岁末在BBC播出
1995--执导独立电影'极度寒冷'(于1997年在荷兰完成)
参加1997年度鹿特丹电影节获费比希国际影评人奖
并随后参加加拿大,英国,德国等数个电影节
莅年首次在美国,荷兰等地发行。被纽约时报评为最勇敢的中国独立电影
1996--执导第一部体制内电影'扁担姑娘'
该片历经三年的审查与修改于1999年获得通过
1999--该片官方入选嘎纳电影节一种注目栏目(AN CETAIN REGARD CAANES)
随后参加数个电影节
2000--该片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发行。
1999--执导第二部体制内影片'梦幻田园'
同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及最佳男配角提名。
2000--执导影片'十七岁的单车'(BEIJING BICYCLE)
2001--该片入选第51届柏林电影节竞赛片单元
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2001--该片在全美及日,法,韩,意等国上演。
2002--执导影片《二弟》
2003--《二弟》入闱56届嘎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
同年参加印度,多伦多等电影节。
2004--执导影片《青红》
早期生平:
1966年的夏天,王小帅出生两个多月后便随父母从上海去往贵阳。其时正值文革爆发,横贯大陆东西的旅程,一路上,担惊受怕的是王小帅年轻的父母。而他,已然不记得沿途的红色风暴和革命小将的“一路歌声一路笑”了。
在贵阳,王小帅生活了13年。贵阳是一座小山城,外地人尤其是四川人较多。孩提时代,王小帅开始学习绘画,在一张白纸上涂抹阳光雨露不及画一艘轮船,或者一驾飞机有意思,渴望在某个季节、某个日子被带走,这样的愿望,大概已经宿命地从出生两个月后的那次旅行就开始了。对电影的记忆,王小帅说得出来的只有《董存瑞》和《闪闪的红星》。和大孩子一起趁着检票的混乱溜进电影院几乎是王小帅这代人共同的记忆,也算是他最初的电影经验。
1979年,王小帅全家迁往武汉。武汉是个九省通衢的大都市,流动人口非常多,几乎每个外来者都要面临着现实的诱惑,是我们改变了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改变了我和你这样的困惑显得异常突出。王小帅质朴、执拗的性格跟精明、善于变通的湖北人有很大的差异。不过,江城的廓大和气派也让“贵阳人”王小帅大开眼界。王小帅在这里只生活了两年,可这两年给了他非常深刻的记忆,他的青春期是在这里开始的,他独自出门去远行也是从武汉开始的。一个人由少年进入成人世界,绝对不会是“花季雨季”,特吕弗的《四百下》、小栗康平的《泥之河》、侯孝贤的《恋恋风尘》、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包括陈果的《香港制造》都在反复印证相似的命题。1997年,王小帅在武汉拍摄了他非常重要的也是第一部在国内公映的电影《扁担·姑娘》(《越南姑娘》)。他把镜头对准了一个从农村来到武汉的少年,低徊的汽笛,鳞次栉比的街边地摊,繁忙的轮渡,包括潮湿的江雾,这些异常真实的影像进入了王小帅的视野。所有表象的东西被观照时,都可以闪现出它本身从没有觉醒的光泽,它已经由现实的物质成为精神世界的构成。电影的魔幻之处正在于此,它可以呈现,或者说接近人的精神世界。
王小帅在他的生命旅行中发现了这个秘密。
导演之路:
1981年,王小帅来到北京,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一名学生,四年当中,要成为一名画家的愿望与日俱减。80年代初,正是中国电影全面复苏的时期。通过绘画来反应自己对周遭世界季节和温度的变化,显然不再能满足王小帅。附中毕业的时候,王小帅没有继续学画,而是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这是1985年,当时的中国影坛。第五代导演正在全力出击,《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猎场扎撒》相继问世,这些影片震撼了被革命浪漫主义加革命现实主义熏陶的国人,也引起了世界对中国的兴趣。王小帅在电影学院,开始如饥似渴的观摩世界上最优秀的影片,安东尼奥尼、费里尼、阿伦·雷乃、小津安二郎都是他喜欢的导演。后来,他又对侯孝贤、北野武、阿巴斯的电影推崇有加。
电影为王小帅展开了一条银色旅程,而这一切来自于他生命最初的旅行。
第一部电影就是这样拍成的
不少误读王小帅的影片的人会认为这样的影片过于忧伤和绝望,《冬春的日子》里的画家刘晓东最后精神失常,而《极度寒冷》中的行为艺术家齐雷干脆放弃了生命。其实他们非常热爱生活,《冬春的日子》里简单反复的日子,仍然不时透露出隐隐的诗意,喻红在影片中突然凝视着镜头长时间的静默,将生命里本来就具有的那份虚无(生命的另一面可能是饱满)体现得令人震动,抒情而不滥情,王小帅用极其节制的方式来表现了他们的某种具有共性的压抑感和孤独,我们是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冬春的日子》这样单纯、简约,精神化的影片。该片被BBC评为自电影诞生以来的一百部佳片,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影片。这是中国导演的荣誉,也是中国电影的荣誉。《极度寒冷》的齐雷,绝不随波逐流,身体力行的介入他所从事的行为艺术,他是一个内里渴望人类情感又外在疏远人类情感的梵高式的人物。齐雷没有死于自己的行为艺术,而是死于自杀,表现的是他对“伪生活”的弃绝和对真实生活的感悟。
在看似冷峻的《冬春的日子》和《极度寒冷》里,王小帅用影像传达了他对生命的感受和热爱。这一时期王小帅的影片有着浓厚的哲学意味,从影像上来看,空间封闭,构图凝重,属于形而上的范畴。
不合时宜的人
王小帅是中国60年代出生的青年导演中一直还在坚持按自己的追求拍摄电影的人。他也是很不喜欢透过媒体谈论关于电影创作之外的东西的人。而让他来谈找钱一类的问题本来是最有发言权的。在中国的文化批评里最缺乏的可能就是独立品格。比如谈谈中国电影,谈“代”的多,谈时髦的文化转型的多,可是谈作品本身或者说谈创作的很少。
中国的电影批评最喜欢刮风,沿袭的思维模式则是“非此即彼”。本来,电影表现什么人,他是什么职业,处于什么阶层都不是问题。可是当纪实,底层,民间等语词再次被功利的理论家利用时,坚持知识分子立场就成了某种不合时宜的东西。
王小帅的电影非常知识分子化,绝对不是平民的视点。但是并不代表他将自己和平民分开,也不代表他要将自己和生活切断。他仍然透过电影来关注人物的精神状况,只是关注人物的方式到了《扁担·姑娘》发生了位移和变化。我把他的这一创作阶段王小帅的物质时期。
前两部影片无法同观众见面,不能和自己之外的更多的人去沟通,王小帅感到异常的孤独。变通的方式很多,一些导演可以完全放弃自己的创作立场和原则,去做所谓的三性统一(所谓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影片,很快就能获得在中国电影界讨生活的通行证。可是王小帅无法去做这样的选择。《扁担·姑娘》给王小帅找到了一个可以让他继续从事精神探讨的支点。王小帅回到了武汉。
很多导演都喜欢在自己的家乡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章明在家乡巫山拍摄了《巫山云雨》,贾樟柯在家乡山西汾阳拍摄了《小武》。而王小帅直到拍第三部电影《扁担·姑娘》才回到他父母的居住地武汉。
码头上的年轻民工,涂抹着血红嘴唇的异乡少女,“生活”召唤着他们。人或许是最可怜的动物,不管他在想什么,在思考什么,他的一切行为都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活”上。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对物质的所有替代物,“随身听”,钞票,性,江湖地位,充满了狂想。前两部影片的客观视点转化为剧中人的主观视点,王小帅的电影空间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由封闭的画室向较为开放的城市扩张。我们在《扁担·姑娘》中听到的江笛声,老大高平、“扁担”东子和越南姑娘阮红带有湖北腔的普通话(需要指出的是普通话对湖北话的改造,不代表文明的进入,而是暴力无所不在的象征)以及整个武汉码头和江面的取景,都是一个极其“生活”、“物质”的场景,可是越南姑娘在这个城市仍然一贫如洗,最后还成为了被打击的对象。在江湖上地位最为低下的歌女和扁担(挑夫),慰藉他们的是一首歌,歌声贯穿整部影片:“你还能够留下些什么?是散落的白纸片。你爱的天堂里面,请来听我唱首歌。”围绕着金钱和女人的话题,指向的还是人的精神。《扁担·姑娘》在戛纳受到欢迎正是由于影片呈现了我们在现代化的命题下所经历的沉重代价。
王小帅1999年拍摄的《梦幻田园》。文刚是工程师,他和新婚妻子小霞在郊区买了一幢别墅。和小霞结婚以前,文刚和保险公司的安安有过一段恋情,小霞对此耿耿于怀。这天早上,小霞出门了。文刚开始不停的打喷嚏。大雨中,安安来到文刚家。文刚见小霞浑身湿透,让她进屋洗漱。没过多久,小霞的家人从东北农村来到别墅,文刚将安安藏进了储藏室。安安来不及走,小霞也回来了……
文刚近乎自虐的自我审查,妄想症,折磨了他整整两天。有了金钱也有了房子的开始阔绰中国人,怎样来解决他们的心理疾病呢?整部影片围绕着储藏室展开,人物众多,情节性也加强了许多。在叙事方式上的改变,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有人认为,比较起前三部影片来,王小帅的创作状态有所回落;还有人认为影片里的储藏室非常具有象征性,还不习惯“站出来生存”的国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储藏室,人们不是到那里忏悔,而是去逃避自己想象的审查。文刚的生活因为他曾经坦然面对的东西的到来而陷入种种混乱,如何梳理这样的混乱,使我们的精神达到最大限度的舒展是现代化进程中真正迫切而现实的问题。王小帅的叙事给《梦幻田园》抹上一笔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
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正在经历新的浪潮冲击,王小帅,贾樟柯,章明,吕乐,何建军,路学长,吴文光,张元等青年导演纷纷以自己的电影个性对旧电影观念进行革新。“电影的影像可以预示一个国家及其各领域尚未实现的未来”。(白井佳夫 语)出于对生活和生命的敏感,王小帅的所有影片几乎都与温度和季节有关。在他的新片《梦幻田园》里,影调开始从冷变暖,这是否意味着他的电影策略有所改变呢?
经历了整整十年的艺术探索,无论是直接提出精神命题还是通过刻划物质生活对人的异化,王小帅的镜头始终对准的是人并且努力地保持自己在艺术上的完整。最让人感动的是,在一个越来越商业化的社会里,王小帅仍然在他的影片中坚持他的理想主义,坚守他的精神家园。《冬春的日子》里,喻红离开了囚禁她的画室去了美国;《极度寒冷》里,经历了无数次葬礼的齐雷沉睡在阳光明媚的自然里;而《扁担·姑娘》结尾定格在扁担对他心爱的越南姑娘露出的积攒许久的笑容上;《梦幻田园》里的文刚和小霞从恶梦中醒来后又安然睡去。
王小帅对人性仍然有所期待,这也是王小帅拍摄电影的原动力。他的影片中的每个人似乎无时无刻不处在清醒而痛苦的自觉中,他们极度地感觉到生命的存在。
主要作品
导演:
左右 (2007)
我11 (2007)
青红 (2005)
二弟 (2003)
十七岁的单车 (2001)
梦幻田园 (1999)
扁担·姑娘 (1998)
极度寒冷 (1996)
大游戏 (1994)
冬春的日子 (1993)
评论列表 . . . . . . ( 发表新评论 ) ( 更多评论 )
相关图集 . . . . . . (更多/我要上传)
对本影人资料作出贡献的会员 . . . . . .
1233212(创建者)
王小帅导演的影片 . . . . . .
王小帅编剧的影片 . . . . . .
王小帅主演的影片 . .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顾雪谈《家庭会议》和电影活动 2020-05-05
- 第3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公布片单 15部大陆独立电影入选 2011-02-26
- 王小鲁 “新游民”电影 2011-02-22
- 妖灵妖的日记:姜文、马丁斯科西斯:不得不说的事 2010-12-03
- cinepedia 系列 ——卫西谛:洪尚秀·夜与日·夏夏夏 2010-12-03
- 沙漠鱼就是鱼在沙漠中不得不低头《生活而已》魏晓波访谈 2010-10-29
- 【栗宪庭电影学校】张献民“独立十年”讲座实录 2010-08-19
- 《中国独立影像》刊中刊一:观点—政治的美学或美学的政治 – 应亮的电影创作 2010-08-11
- 一本杂志:“刊中刊”《中国独立影像》 2010-08-08
- 政治的美学或美学的政治 – 应亮的电影创作 2010-08-01
- 王小鲁:实践社往事 2010-07-01
- 独立与体制的辩证,上海能行?! MIDA干超、几位独立电影人访谈及各方观点 2010-06-06
- 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入围名单(转) 2010-05-13
- 王小帅将争戛纳金棕榈 贾樟柯新片入围一种关注 2010-04-25
- 《透析》导演刘杰访谈 透析就是看透中国社会 2010-04-19
- 2010年戛纳电影节入围名单 2010-04-15
- “先锋光芒”影展•北京站 2010-04-13
- 2010戛纳电影节前瞻 2010-04-07
- 无尽的追问:与方励的一次谈话 2010-03-10
- 困境与出路,12位电影人关于中国独立剧情片现状与未来的看法 2010-01-27
- 董冰峰:东北独立影像誌 2009-12-12
- 对话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选片和策划人葛文 忠言逆耳利于行 2009-10-30
- 《狼灾记》即将公映 田壮壮说:电影圈就像黑社会 2009-09-17
- 798双年展影像单元开跑 策展人郑阔说“这么活着我爽” 2009-09-04
- 洛迦诺电影节OPEN DOOR 结果公布 王小帅杨瑾杨庆获赞助 2009-08-14
- 第62届洛加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片单 OPEN DOOR大中华年完全名单 2009-07-17
- 现象工作室艺术总监朱日坤访谈 2009-04-08
- 鹿特丹电影节颁奖 中国导演禾家获评审团大奖 2009-02-01
- 从产业特征看韩国电影振兴2 2008-06-12
- 柏林电影节获奖名单 2008-02-28
- 《美食村》入围柏林青年论坛 2008-02-02
- 香港电影投资会征集项目 2007-10-24
- 王小帅获釜山影展PPP计划最高奖 2007-10-12
- 对话万玛才旦(2) 2007-06-06
- 父辈的往复与灾难的未决 2007-04-16
- 各导演对电影局基金的反应 2007-01-19
- 导演王小帅 2006-12-22
- 田原--85后文艺女青年 2006-12-13
- 第二届“先锋光芒”电影展映活动 2006-12-01
- 访《草芥》导演王笠人 2006-11-30
- 王小帅“左右”为难 2006-11-16
- 我们可能的银幕形象 2006-11-14
- 《马背上的法庭》并非“国徽”这么简单 2006-11-08
- 王小帅 《左右》中年人的命运 2006-10-31
- 这里是黑白中国 2006-10-22
- 那些电影,那些电影人 2006-10-19
- 王小帅新片《左右》 2006-10-19
- 人之道影之道10月14号观感 2006-10-15
- 10月10日至14日放映安排 2006-10-10
- 独立电影论坛总片目 2006-10-07
- 贾樟柯黄河边放《东》 2006-09-29
- 贾樟柯28号黄河边首映《东》 2006-09-27
- 无本电影颂 2006-09-27
- 回顾贾樟柯的“三步跳” 2006-09-11
- 俄罗斯电影节开幕 2006-08-27
- 《马背上的法庭》刘杰访谈 2006-08-17
- 王超自曝精神处境跟民工一样 2006-08-11
- 李保田新片入围威尼斯电影节 2006-08-03
- 昏头昏脑“砍”电影 2006-07-30
- 与李安谈中国电影 2006-07-30
- 乌兰巴托的夜《世界》观 2006-07-07
- 空缺大师的一百年 2006-07-06
- 陆川称宁浩使冯小刚受到"威胁" 2006-06-28
- 周传基之言说 2006-06-17
- 十七岁出门远行《背鸭子的男孩》 2006-05-15
- 武汉 电影 2006-05-11
- 与贺峥导演相约《青龙路十九号》 2006-04-21
- 《血战到底》一个傻子成了疯子的故事 2006-04-18
- 《血战到底》影市将掀黑色幽默狂潮 2006-04-17
- 大学生电影节展映《青红》 2006-04-15
- 叶一茜将出演网络惊悚电影 2006-04-14
- 我们的青春都很残酷 2006-04-13
- “诚心制作”走出香港电影低谷? 2006-04-12
- 王小帅要拍《桃花源记》 2006-04-07
- 王小帅:吓完人就开始搞艺术 2006-03-14
- 奥斯卡后中国影人看李安 2006-03-12
- 王小帅新片《桃花源记》8月开机 2006-03-07
- 《血战到底》通过审查 2006-03-04
- 王光利谈《血战到底》希望一路走到黑 2006-03-03
- 影院开辟艺术电影专场 2006-03-02
- 画皮―-回顾2005年中国大陆电影 2006-02-25
- 第101年,谁来血战到底? 2006-02-14
- 王小帅新片定名《桃花源记》 2006-02-14
- 王小帅谈柏林电影节 2006-02-10
- 新电影都该有《血战到底》的勇气 2006-02-05
- 《青红》及第六代:死亡情结与营造真善美 2006-01-30
- 在午后的闷骚里吟唱 2006-01-17
- 中国当代电影的困境与求索 2006-01-10
- 繁华背后中国影坛期待现实的表达 2006-01-02
- 郑洞天:中国影坛“X”代导演齐鸣 2005-12-30
- 路学长:自恋电影烂电影中最烂 2005-12-25
- 看《妈妈》看中国独立电影的沧桑 2005-12-24
- 先锋影展开幕 2005-12-21
- 《八部青年电影创作座谈会》发言 2005-12-19
- 五个问题问国内导演 回答各有千秋 2005-12-13
- 《日日夜夜》:轮回与断裂中凸显诗意 2005-11-23
- 王小帅:死磕就是硬道理 2005-11-23
- 王小帅:商业化势在必行 2005-11-23
- 王小帅怎么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2005-11-18
- 手机短片:给电影一条新出路 2005-11-18
- 王小帅:命运不可掌握 2005-11-17
- 东京电影节开幕 张艺谋、高仓健压轴 2005-10-23
- 碎影录之十二 禁锢之痛 2005-10-19
- 《青红》纪录片 比电影更残酷 2005-10-16
- 贾樟柯的世界才刚开始 2005-10-10
- 王小帅土耳其摘“金橙” 2005-10-05
- 《最好的时光》明晚揭幕釜山电影节 2005-10-05
- 《打劫》掀起博客电影热潮 2005-09-21
- 王小帅:自我雕刻时光 2005-09-21
- 《举起手来》电影人,倒下一片 2005-09-11
- 王小帅新片另类视角看意大利 2005-09-09
- 王小帅为“傅彪之死”拍电影 2005-09-05
-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 2005-09-04
- 《聚焦这一刻》:李欣蔓害怕枯燥的重复 2005-08-31
- “手机电影”会风靡吗? 2005-08-10
- 我的电影观 2005-08-10
- 这一代的光荣与梦想 2005-08-08
- 宁浩:“70年代后”幽默导演 2005-08-02
- 网友为八导演打分 2005-07-31
- 那个老上海的迷人影像 2005-07-27
- 刘兵:王宝民访谈 2005-07-23
- 青红的出走与停留 2005-07-22
- 田壮壮《吴清源》没钱制作后期 2005-07-22
- 王小帅助新人进军《那木错》 2005-07-22
- 个人电影时代降临? 2005-07-19
- 《青红》参展新德里电影节 2005-07-17
- 《千里走单骑》参赛威尼斯 2005-07-17
- 期盼再创华语片新高 2005-07-15
- 第六代选择没有风景的旅行 2005-07-14
- 余力为:在亚洲的天空下拍摄 2005-07-14
- 6月份纪录片新闻集锦 2005-07-11
- 《青红》推出纪录片 2005-07-07
- 焦雄屏访谈 2005-07-06
- 王小帅:把电影和生活的距离拉近 2005-07-04
- 陌生的电影陌生的人:读《影像冲动》 2005-07-03
- 《青红》:疼痛源于无力 2005-07-02
- 青红:刻意的残酷 2005-06-30
- 10位名导看好手机电影 2005-06-29
- 《巫山云雨》后的许多思考 2005-06-28
- 青红是个什么东西 2005-06-26
- 中国电影生存现状的忧思 2005-06-26
- 青红——忽略时代的残酷青春 2005-06-25
- 手机版《青红》将面世 2005-06-21
- 《青红》观感:一人一点颜色 2005-06-20
- 真诚的电影 2005-06-19
- 戛纳期待《这一刻》 2005-06-18
- 中华广场电影城建艺术电影厅 2005-06-17
- 两部手机影视作品即将问世 2005-06-16
- [戛纳手记2005]5月18-20日 2005-06-16
- 上海怀旧电影 2005-06-13
- 《青红》已收获200万票房 2005-06-13
- 假如艺术院线来临 2005-06-12
- 文隽又到上海电影节 2005-06-11
- 少言“崛起”,多作努力 2005-06-10
- 贾樟柯王小帅等新锐导演拍摄短片 2005-06-09
- 培养艺术电影观众 赚钱靠大片 2005-06-09
- 现象图书系列购买方式 2005-06-09
- 《青红》:在发育前趁早离开 2005-06-07
- 《青红》今日起全面上映 2005-06-07
- 假如没有得奖,《青红》将会怎样 2005-06-07
- 关于青红的三个误会 2005-06-07
- 独家报道:05戛纳摄影日记(4) 2005-06-06
- 《青红》上海首映观众稀少 2005-06-06
- 现象《影像冲动》之片断感觉 2005-06-04
- 《雀圣》涉赌遭广电总局枪毙 2005-06-02
- 成都影院拒绝接待《青红》 2005-06-01
- 浅谈《青红》--我们要回去 2005-05-31
- 《影像冲动》之片断感觉 2005-05-30
- 别把《青红》炒成尴尬 2005-05-30
- 《青红》动静有点大 2005-05-30
- 嘲笑命运,《青红》太沉重 2005-05-30
- 《青红》确定6月5日上映 2005-05-28
- 尘嚣已尽 我看世界 2005-05-28
- 现象图书系列已出两本 2005-05-27
- 艺术殿堂之外勇敢落寞的小孩! 2005-05-24
- 程青松:谁来决定我们的人生 2005-05-24
- 《青红》有望提前上映 2005-05-23
- 1/2谈本届戛纳电影节 2005-05-23
- 戛纳华语电影获奖记录大串连 2005-05-22
- 获奖预测《青红》评委会大奖 2005-05-21
- 在代际的天空下 2005-05-20
- 组委会挽留 王小帅有望获奖 2005-05-20
- 2.0分,影评人淡漠《青红》 2005-05-20
- 杨德昌:华语电影已是世界级 2005-05-20
- 八位导演电影短片将上手机 2005-05-19
- 《青红》——失败的怀旧 2005-05-18
- “中国电影之夜”《青红》亮相 2005-05-17
- 王小帅:我就是来卖版权的 2005-05-17
- 戛纳:媒体缺乏相关知识 2005-05-16
- 第六代导演:他们的作品很脆弱 2005-05-12
- 台湾导演登上电影手册封面 2005-05-11
- 《旅鼠》拉开2005戛纳大幕 2005-05-11
- 戛纳将成为第六代的跳板? 2005-05-11
- 戛纳电影节将开幕 2005-05-10
- 中国军团暗战戛纳 2005-05-06
- 戛纳最大特色是古典主义的回归 2005-04-22
- 在戛纳和观众之间选择谁 2005-04-20
- 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名单 2005-04-20
- 票房是浮出水面的第六代的命根子 2005-04-09
- 第六代:骨子里缺乏“雄性” 2005-04-06
- 票房是浮出水面的第六代的命根子 2005-04-06
- 在电影学院文学系就读时的贾樟柯 2005-04-05
- 管虎:个性与体制的共谋 2005-04-04
- 中国电影人柏林电影节获奖记录 2005-02-20
- 电影局:要看到中国电影实质进步 2005-02-12
- CEPA回访:CEPA一年调查 2005-01-20
- 王小帅谈《青红》 2005-01-03
- 电影江湖:谁在笑傲谁在搏? 2004-12-24
- 陆天明父子:不能在精神上阳萎 2004-12-21
- 王小帅:我虽比较理性但对未来仍抱以希望 2004-11-17
- 王小帅新片一波三折 2004-11-12
- 王小帅的“单车”将由中影公司发行 2004-11-05
- 告别04迷乱夏天及背景音乐 2004-09-24
- 姜文采访田壮壮:电影不是小说翻译 2004-09-12
- 王小帅:保持镇静 2004-09-10
- 王小帅《我19岁》 10月开机 2004-09-08
- 《卡拉是条狗》:伟大的北京搜“狗”行动18小时 2004-09-02
- danbar观影乱录 2004-09-01
- 王小帅:越来越迷茫 2004-08-28
- 紧闭双眼-李阳影片《盲井》——《看不见的影像之十》 2004-07-25
- 中国电影十面“白旗” 2004-07-19
- 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介绍 2004-07-17
- 地上的花朵,地下的根 2004-07-15
- 现象:与路学长对话 2004-07-06
- 冬春的日子--雪花和树叶堆成的象牙塔 2004-06-29
- 电影人程青松出新书 众影人发表看法 2004-06-25
- “新生代”导演朱文:非常赞美“务实”的态度 2004-06-12
- 众导演实话实说 上海都市电影没形成风格 2004-06-11
- 给地下导演给点阳光就可以灿烂吗? 2004-06-10
- 金爵电影论坛 地下导演呼吁"地上生活" 2004-06-10
- 贾樟柯:《世界》之后要去当制片 2004-06-09
- 第六代导演“出土”记 2004-06-08
- “上海都市电影”主题论坛10日正式开幕 2004-06-08
- 江南疯子介绍,欢迎交流 2004-06-05
- 王小帅新片《我十一》剧本通过审查 2004-06-01
- 上海国际电影节首设“亚洲新人奖” 2004-05-28
- 恕我直言:关于《十七岁的单车》 2004-05-21
- 《自娱自乐》为上海电影节开幕 2004-05-20
- 章明再度出山 新片《黑暗传》取景神农架 2004-05-18
- 《扁担·姑娘》与王小帅 2004-05-08
- (现象)树影婆娑的青春——简析王小帅电影《十七岁的单车》 2004-05-03
- 杜庆春:让水泥使电影硬化起,“都市一代”的诞生? 2004-04-28
- 《新周刊》关于现象首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的评论 2004-04-27
- 边缘人的生活—大学生电影节《看车人的七月》见面会 2004-04-25
- 现象历史图片:王小帅导演参加“与导演对话” 2004-04-06
- 现象历史图片:王小帅导演参加“与导演对话” 2004-04-06
- 中国独立电影:《十七岁的单车》 2004-04-06
- [推荐]独立电影推荐:《周末情人》《呼我》《危情少女》《非常夏日》 2004-03-24
- (现象)当多情环遇见离别钩——娄烨王小帅的双重生活 2004-03-19
- 姜文《鬼子来了》有望国内公映? 2004-03-19
- 原来父辈无能--《恋爱中的宝贝》 200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