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诚心制作”走出香港电影低谷?

2006-4-12 19:35  来源:竞报 作者:张暄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文隽评论2005年的港片,也连连摇头,说香港影片走入历史最低谷。加上一些很小投资的电影,再算上《无极》这样有港人加入的合拍片,2005年港产片共51部(2004年是59部,2003年是53部),创下香港拍片历史最低。就像《头文字D》这样的热门影片,香港票房也只有3700万港元,比起2004年的《功夫》和2003年的《无间道》相差太多了。文隽说,2005年,连刘德华的《童梦》和《再说一次我爱你》在港只卖1000多万港元,都能排进年度票房前几名。


而对于如何振兴香港电影,曾在去年年底迎来许多香港电影界“大腕”的众多提议,比如有刘德华联合“五虎将”拍片的善意初衷;成龙大力支持曾志伟的“水浒计划”,就是集合108个明星演电影:“如果明星们愿意加盟,大家都来演出,我觉得这部戏可以一部部地接着往下拍。”当然还有杜琪峰尖锐的批评,认为用“明星挽救票房”显然幼稚。


用心制作打动观众


捧回银熊音乐奖的彭浩翔执导的电影《伊莎贝拉》上周在国内院线上映,经过首个周末的放映之后,凭借70个拷贝取得了200多万的票房成绩,虽然其票房远远无法企及《无极》、《金刚》等商业大片,但是这个成绩在文艺片当中已经相当不错。


在香港电影人把内地当作最重要市场的今天,与其去想什么样的电影更适合内地观众的口味,不如“诚心制作喜欢的电影,”彭浩翔如此说到。 而彭浩翔作为极具个人风格的香港新生代导演,被誉为“新一代的开山怪”,曾导演过《买凶拍人》、《大丈夫》、《公主复仇记》、《AV》,在DVD市场颇有点声望。而天涯影视论坛里的网友灰烬如此评价彭浩翔,“构思奇巧的黑色幽默使人联想起早年香港电影的勃勃生机”。


在北京给新片《墨攻》做后期的张之亮导演表示:“虽然我一开始有很多想法,比如如何在艺术和票房上平衡,但是我最后告诉自己,如果每一件事都要兼顾的话,拍出来的东西就是四不像,我其实只要拍一部简单明了的电影而已,要观众感动,把故事讲得有趣,我觉得就可以了。”


为什么走向衰败?


去年香港电影的数量跌到低谷,港产片由高峰期的400多部,一直萎缩至去年的51部。时时有声音说香港电影已经死掉,港片为何萎缩至如此惨状?


“碟变”引出毁灭之路


“金融风暴后,香港电影遭经济及翻版双重打击,人人都无工开!”


这是王晶拍摄于1999年的《电影鸭》片头打出的一段字幕。香港电影人将港片衰落的罪魁祸首归结为金融危机和盗版的影响。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港片之所以遭遇持续低迷的严冬蛰伏期,其中多拜盗版所赐!


香港导演张之亮说:“从香港电影上世纪80年代走红到现在,人们的心态慢慢改变,尤其是对群体生活越来越脱离,你我之间越来越无法在电影院里一起欢笑,越来越没有耐心听人家把故事讲完,盗版就是人的价值观的一种自我降低。”


香港电影的盗版问题由来已久,但要说到真正开始猖獗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VCD普及以后。而对于许多观众来讲,花费相当于一张电影票的价钱就能买到一张可以合家观看、反复播放的最新电影盗版碟,实在是一件非常经济划算的事。


模仿重复令人生厌


“当前香港电影业所面对的窘局,关键在电影制作质量。”香港电影总会会长吴思远2005年讲话说。


香港电影业经过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黄金期后,电影的质量每况愈下,逐渐失去了观众的支持。


香港电影的制作手法,尽是公式与俗套,如偷听、认错人、混淆双胞胎或长相相似的人,又或假扮他人但却分明露出马脚,以及巧遇令问题复杂化或迎刃而解。此外,女人穿上男装,便人人都视她为男人,一旦换回女装,别人又都认不出来;生爱人的气,便会撕掉对方照片;香港的夜不是黑色而是蓝色的,且都亮得离奇。港片的情节大抵相似,如此的千篇一律让观众失去了观影的兴致。


“在香港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时候,600万的人口拍出来的电影却能受到全世界的瞩目,这是个奇迹。可我们被冲昏了头脑!一部僵尸片成功了,就拍100部僵尸片;一部英雄片成功了,就拍100部英雄片。观众都看腻了!”成龙提及此事痛心疾首。


除此之外,香港电影的制作周期短暂,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香港当红艺人无不几组戏在身,全组人等其开工。“我在拍摄《幽灵人间》的时候,他们无论如何不让在计划上写上30天,28天可以29天也可以,但千万不要30天才能拍完。”香港导演许鞍华接受采访时如此说道。


苦无新人换旧人


我们都叫刘德华“华仔”,管周润发叫“发仔”,梁朝伟是“伟仔”,他们好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新的演员,比如吴彦祖,我们谁也不会喊他“祖仔”一位资深香港影评人如此说。


过去十年的香港电影跌到谷底,这几年幕后冒出来的陈果、马伟豪、叶伟信、阮世生、游达志等,无论在商业票房上,或圈中影响力地位上,似乎仍未算能站稳阵脚,未有一部真正卖座的电影出自他们手笔。


幕前的年轻艺人如车轮转般登场,观众还未认清吴彦祖和尹子维、谢霆锋和陈奕迅又挟唱歌的风头去拍电影了,却又都未有突出表现。张柏芝炙手可热,但担戏的电影大部分票房一般,个别票房惨清。那些年轻歌星和模特儿,都去拍拍电影,不过却还没有一个有张柏芝的成绩。于是郑伊健、古天乐这些上三十岁的仍可以是“青春偶像”,周星驰、刘德华纵使白头发长出来,继续以“男孩”姿态示众,成龙仍旧在银幕上和年轻性感的女明星谈恋爱。


如今,香港电影仍靠一群当年港产片黄金年代的幕前幕后老而弥坚的人支撑着,人们期待的依然是周星驰来拍《功夫2》,或者周润发回香港重新支撑票房大任。


香港电影路在何方?


转战内地


中国内地让全世界所有电影人觉得是一个没有开发的富矿,意味着未来的辉煌。2004年1月1日,CEPA在香港正式实行,其中四条关于合拍片进入内地电影市场的规定让香港电影人为之振奋,不少电影从业者欢呼,从此港片搭上了进入内地的直通车。


“以前(中国内地市场)对我们来说是个梦。《我的兄弟姐妹》跟我个人原来的影片风格完全不一样了,我以前是拍‘古惑仔’系列的,怎么会拍这么健康的题材呢?内地的市场这么大,我们不要做王小帅、以前的张元,拍地下电影是没有出路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文隽说。


而大批香港电影人也开始以内地为第二工作重心,香港导演韦家辉对记者表示,目前几乎所有香港电影人都很重视内地电影市场。香港电影在内地放映的票房成绩十分重要,去年从年初的《功夫》、暑期档的《头文字D》、国庆档的《神话》、12月份的大片《如果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