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当多情环遇见离别钩——娄烨王小帅的双重生活
这是两个大多数影迷耳熟能详的名字,作为“第六代”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影片给我们留下了太多不可磨灭的记忆,也给他们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声誉。甚至有不少人是通过他们的名字才知道“第六代”这个词的。在这个世纪的最初几年,他们两个好象不约而同般的突然爆发:《
1965年3月,娄烨出生于上海;第二年,王小帅也在这个曾经的东方之都呱呱坠地。没有人会想到这两个孩子会成为中国电影的希望,正如没有人会想到这座已是垂垂老矣的城市在几十年后会重新变成一个珠光宝气的贵妇。
命运捉弄起人来有时真是不遗余力,双亲都是上海人的王小帅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离开了上海,随父母去了贵州。直到十几岁才有机会离开那里,踏上生命中另一段旅程。而双亲都来自外地的娄烨却得以在上海平安的呆到20岁。他们俩在小的时候,对所处环境是不是都有一种陌生的归属感?没人知道。
我们只知道,冥冥中好象有一股力量驱使一样,两个人都走上了同一条路……
娄烨从上小学之前就开始学画,一直画到高中,画进了上海美院,我们小时候爱看的《
王小帅也是自幼开始学画,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父亲的逼迫。在严寒的冬日,他被告知:画点画就不冷了……于是他就这么画下去,画出个贵州,画到了武汉,直到最后画进了北京……
1985年,这一年应该算是个普普通通的年头,这一年出了不少事,可还真没什么大事。这一年里南极上空第一次出现了臭氧空洞,中国发现了第一例爱滋病患者,蔡琴嫁给了杨德昌,Jordan让所有美国人都随着他伸出了舌头……
这一年里两个原本是陌路的少年生命里,第一次出现了交集。
在中央美院混得很是不得志的王小帅会上了同班同学路学长去考电影学院,在考场上,他被一个同是生在上海的小子吓住了,这个的家伙可以轻松的答出音乐老师提出的每一道天书一样的问题。(事后他们才知道,这家伙的老爹前两天正研究这些呢,他在家天天听他爹弹的耳朵都快磨起泡来了。)从此,他也记住了娄烨这个名字。
而对于娄烨来说,电影学院也是一个完全意外的收获,他原本是准备考中央美院的。谁知无心插柳,却改变了自己一生的轨迹。
于是这四年里,两个就算是老乡的家伙肮瀣到了一起。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他们一起喝过几回酒,谁蹭谁的烟多一些,打的是什么地方规则的牌……我们只是知道选题时,王小帅研究的是费里尼,而娄烨则是安东尼奥尼。但从多年后我们看到他们的影片里来说,娄烨的变幻莫测,浓墨重彩倒是勉强可以说有几分安氏的风采,而王小帅的那种写实风格与善于把梦境转化成胶片的费里尼相比,真可称的上是南辕北辙了。倒是有点传承了另一位意大利导演德西卡衣钵的意思。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这个时光如水,生命如歌,转眼间就到了1989年。(姜老师别找我要专利费,要了我也不给。)那时的二人和现在的你我一样,都走到了大学生涯的尽头,娄烨于1990年分配到了上海电视台,但他却并没有去报道,而是下了剧组,给福建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导演打起了下手。并从此踏上了独立电影之路。无独有偶,王小帅也在91年分配到了福建厂,他从到那里的那一天开始,脑子里想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怎么离开那个地方。他在自己房间的墙上写下了两个大字——镇静。每天看着这两个字,告诉自己要学会忍耐。
直到1993年,这一年对两个人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二人的剧情长片处女作同在这一年出炉,娄的《
仔细说来,娄烨的影片更为注重镜头词汇的运用和构图,色彩等方面的匠心独运,风格美仑美奂,其对电影语言多样性的尝试热情在国内导演里也是不多见的,素有“中国的岩井俊二”之称。而王小帅的风格则更为冷冽,大量朴实无华的白描性镜头背后,隐藏的却是一颗跳动不止的心。到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两个人好象都表示很顺。娄烨的《
朝为田舍郎,暮等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记住这几句诗,和你最好的傍肩儿,上铺的兄弟一起努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