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青红》观感:一人一点颜色

2005-6-20 8:27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赛人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这年头时兴怀旧,显得生瓜蛋子像是找不到话好说。什么样的人才能理直气壮地述说当下,不好说,但蓦然回首的专利还是那些有几分年纪的人。王小帅拍了若干部电影,轮到这一次,才有了回忆的雅兴。之于贵州,王小帅离开时还是个顽童,这就好比王家卫对四岁前的上海总是没齿难忘。这也说得过去,所谓三岁看老。


  我从来不相信单纯的怀旧,即使祥林嫂总说她的毛毛被狼叼了去,也是说祥林嫂是很女人的活过一阵子,再去捐门槛,才会显得无尽的悲苦。我看这片时,首先在想20多年前的贵州有多少是留了下来的,首先强奸不会判死刑的,据说这类刑事案件正逐步减少,正说明温饱之上的性欲,大家解决地还算不错。最核心的要往上海去,现在更不成问题,爱来不来。只有片中恋爱的方式,倒和现在没什么分别。青红的静,和她好友的动,都无一例外地会被一个男子死死的缠上。至于其它,就全是时代符码了,被杨德昌激赏的地下舞会,我也曾耳闻过,那时的时代先锋是在冒着蹲班房的险,在那儿挥霍青春。也许正因为此,才平添了一份刺激。还有那露天电影,现在在城市里已成绝迹。我在看《青红》时,还是倍感亲切的,必须承认,也就是这些东西。我也深知,《青红》不完全是为像我这样的过来人而服务的,少男少女看这片,也许会觉得不是个事的事,在那个年代就是个事。青红要自尽,小根不就把命搭上了吗?从这个意义上说,倒有点忆苦思甜的味。


  假如《青红》若干年后,还能被人记起乃至感动。这些存活在影像里的细枝末节怕可能都会褪了颜色,管它是青是红,全都斑驳了。惟一能让人一叹再叹的,只能是姚安濂饰演的父亲了。他被一纸调令困在了西南边陲,反过来,他又对自己女儿的进行贴身跟踪。这父女俩个真的是同病相怜,全成了历史的棋子。女儿是无缚鸡之力的,惟一的反抗只能说自己要去撒尿。那么父亲呢,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不出几年,那帮所谓的上海人真要想回去,全不必伤筋败血地去折腾。表面看去,父亲看透了时局,可他那料时局偏偏就要在他付出残重代价之后,向他的目标作了倾斜。这就有些荒诞了,可这样的荒诞在那个时代实在太稀松平常了。当然,我们这个时代也有我们这个时代的荒诞,各有各的青红。


  父亲才是主角,代表了影片最大最直接的主题:老子要回去。我倒建议再拍个《青红》的续集,讲这一家四口真到了上海,仍是不上不小,不尴不尬地与上海人生着爱恨。本片英文名叫《上海梦》,续集不妨叫作《上海往事》,全都是俱往矣。影片这个味没表现出来,还是执着于如何离开,像那个父亲毫无心机,就那么硬生生地跟着女儿,像绑匪与人质,也像警察与污点证人。要是拍得喜庆一点,这抹叫青红的颜色一方面更亮丽一些,另一方面也会收到更深的况味。但这股倔劲,姚安濂演的自是极好,那种类无根的状态,真是在静谧的画面里显出一份抓狂的气势来,也显示出王小帅越发成熟地影像控制能力。


  影片在戛纳得了奖,除了使王小帅一下子热闹起来,再就是使这种文艺腔十足的片子也能赚得三瓜俩枣。至于其它,还很难界定《青红》所谓的历史意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是部需要沉淀的影片,也就是说,它需要后来人去蓦然回首。中国电影走到今天,是该出现一批关于那个年代的,让历史告诉未来的影片。我当然希望电影的主流还是直面现实的好,可这其中的曲折和艰难,怕是更甚。就让他们怀旧吧,只让他们怀得好,也会成为当下的一面镜子。《青红》至少让我们觉得历史的尘雾并没有完全散去,就像青红不会忘记为了她而以身示法的小根,而那个父亲要如何面对自己的女儿,除了沉默,我看也找不出第二个办法。


  有人说《青红》这影片只看见时代,看不见人。我显然只会同意前半句,人是有的,只有青红父亲一个,是单薄了一点。可当个体沦为苍白的符号之时,这其中的深意也同样可见时代对某类人群而言,是太过冷漠了。没有明朗的性格不是青红等人的错,更不是这部影片的错,至于是谁的错,我也不知道。当然,人物倘若各具其鲜明的神形,自会使这部影片再上台阶。但我不愿意对这样的影片有太多的苛责,我们还是把苛责留给那些以愚民为目的或者全无用心的电影吧。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