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谈《青红》
离新年还有几天,王小帅解禁后首部影片《
我不追求视听奇观,但是也许我可以满足观众另外一方面的需要,文化的需要。这需要开拓一个新的市场。现在这个蛋糕就是这样的,但不能因为我吃不到,就不拍电影。——王小帅
现场:100%还原80年代
制片人皮力告诉我影片的拍摄并不顺利,除了资金的困难,还有天公不作美,仅仅是等待阴天,整个剧组就已经拖期16天。拍摄现场在贵阳郊区矿山机械厂一栋老式的职工楼里,一楼右边的第一间就是女主人公青红的家。一走进两间结构的小屋子里就好像进入了时光隧道:生锈的铁炉子上烤蔫了的红薯、凸凹不平的墙面、青红父亲1977年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奖状、床上的格子床单、飞人牌缝纫机、红灯笼牌收音机、镜框里青红一家人的黑白合影。当天拍摄的一场戏是青红与离家出走后又回到贵阳的女友见面,女友当年与男朋友私奔到上海,但家人都骗青红说是念大学去了。技校毕业的青红因为与男友的恋爱受阻,已有些精神失常,面对久别的朋友,神志恍惚。现场的王小帅说这是一场重要的情绪戏,他离开监视器,亲自到里屋去调整摄影机镜头,低声和女主角说了几句。这场戏拍了三条后通过了,摘掉耳机的王小帅显得有些振奋,对女主角大喊了一声:“最后一条挺不错!”
故事:不是一个爱情
王小帅说这部电影其实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和他以往的电影一样,关注的是社会改变的大背景下,人的生存状态。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支援三线建设,很多来自上海的知青来到了贵阳,度过了近20年的时光后,进入了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不少的当年年轻人都已经有了家庭,他们面临的是举家迁回上海还是留在当地的选择。女主角青红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青红的扮演者高圆圆这样向我们介绍了她生活的轨迹。“青红是一个技校毕业的女孩子,她已经与贵阳当地的一个男孩小根恋爱了,家人坚决反对这种没有结局的恋爱。当全家决定要回上海的时候,青红与小根告别,两人发生了关系。家里人知道后,把小根当强奸犯给告了。女孩也受到刺激,自杀。没有死成,精神开始不太正常。最后这一家人还是回到了上海,而小根则被当成强奸犯给枪决了。”
修改:只有一个《
《
王小帅:市场很残酷,冯小刚也不是那么 好做的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以前的片子有一个特点,故事总发生在正常的善恶判断失效的环境中,这也是你的电影送审不顺利,但又特别好看的一个原因,这部电影会有改变吗?
王小帅(以下简称“王”):对,从审查者的角度来说,你可以有血腥和暴力,但是首先你要善恶分明,要有立场。但我始终很暧昧,每个人都好不好坏不坏,因为生活就是讲不清楚的,没有那么简单的谁好谁坏。这个片子仍然是这样,甚至比以前还更严重。最后也不是个爱情电影,就是时代大背景下人的生存状态和那些挣扎的样子。比如影片里面爸爸这个人物,他就坚持要回上海,现在看起来,实际上是一种无意识的觉醒,要求对个体的尊重。
记:你这部片子给人的感觉很怀旧,那有可能就缺少一些流行因素,另外又没有明星,也不追求视听的奇观,这几点会和很多观众的观影习惯不符,你觉得把它作为你第一部放到市场上去的片子,合适吗?
王:就是因为我研究市场,才知道这个东西很残酷。如果真的希望电影院本身回收票房的话,那你就去做贺岁片吧,但冯小刚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或者大型功夫片、武打片,这些都很清楚,如果冲票房去的话,就是这样的选择。
记:那你冲什么去呢?
王:我从来不分什么第一部在市场、第二部在市场上的片子,这跟我以前做电影没什么两样。我以前的影片也在大银幕上出现过。
记:但我们只看过盗版碟。
王:那这个问题不出在我。
记:你在拍摄时一点都不考虑市场上的需要吗?
王:我也考虑,我一直都考虑。比如《
记:那你实际上是在培养一批新的观众,而不是用现成的这一批。
王: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培养了一批这样的观众,只不过这批观众还没有走进电影院。我们没有现成的市场,现有的市场很单一。
培养观众
不是敢不敢面对,而是有没有机会面对
记:对于原来看你盗版碟的那拨观众,把他们拢进电影院看你的新片,有多大把握?
王:拢进电影院是有把握的,但问题是有什么样的电影院能让我们去?这是很大的问题。这是很尴尬的,你说那些看碟的人愿不愿意看,他们愿意去看,但是有哪家电影院会让他们进去看这样的片呢?考虑文化还是考虑钱,这是一个问题。不是我的电影敢不敢面对观众,而是我的电影有没有机会面对观众。
记:明年很多第六代导演都有新片推出,你的《
王:这是一个好主意,我们很容易就能做到,就要看有没有某一家、某几家电影院愿意这么做呢?我觉得不容乐观。这是一个做文化的东西,但对很多人来说,文化太漫长了,赚钱才是首要的。
影片风格
时代感和美感
记:这次的拍摄顺利吗?
王:严格来说不顺利,各种因素都有。天气上就很不顺,其实我本来想拍一些贵阳的冬季,阴天、细雨。但前段时间连续16天艳阳高照,一丝云都没有,很可怕,百年难遇。根据经验我也不敢拍晴天,总怕第二天就没了。昨天下雪,我也不敢拍,今天拍了明天就化了,你拍了几个镜头怎么办?戏接不起来。再加上来贵阳这地方来拍戏的剧组也少,当地的一些人不知道怎么应对这种事儿,很多程序他们都不了解,跋煺鼋取U獯瓮Ψ车模娴氖峭Ψ车摹?
记:是你拍戏以来最不顺利的一次吗?
王:是啊,按道理说不应该有困难。什么都有了,许可证、身份、资金,但操作上还是有很多困难。
记:我今天到现场,看到演员的衣着和整个场景布置都很严格按照80年代初的那种风格走,影片在画面上的风格是怎样的?
王:摄影上要弄得浓重一点,所以也在想着阴天的效果,衣服上也选择比较重的颜色,即使红也是偏暗的,我想要一种阴沉沉的感觉。
记:整个片子的风格会是比较压抑的吗?
王:可能会有一种沉重感,故事的走向是这样的,我也没有刻意去追求那种沉重感,但希望它会有凝重的感觉。
记:你学过美术,但在以前的片子里似乎刻意避免了一些布局感。《
王:我没有刻意做一些效果,但是遇到一些带有山啊、树啊这样的场景,也会去强调它的美感。在场景、服饰、色彩上可能会比较凝重,就有一种美术感的东西出来了。不过仍然没有追求形式上的东西。
记:影片是否有很强的时代感?
王:整体的感觉是过去式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我不想把它具体到哪个年份,所以把哪年发生什么事这些东西都回避掉了,只有一个感觉。是一种变化的、新旧交错的时代。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出现喇叭裤、录音机、港台音乐。处在那个时代我所描绘的从大城市来到贵阳支援建设的那帮人,对他们的现状开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一部酚秩怂匙攀贝某绷饕肟⒈淝ǎ幸徊糠只姑挥姓庑┮馐叮肓粼诘钡亍N颐枪适吕镉姓饬街秩恕?
记:片子里有你的个人经历吗?
王:我的经历不多。是我的同学和邻居的经历,也是我后来回来以后听他们说的。在八四八五年的时候,有四五家人就计划着要从这里举家逃走,什么户口、身份、工作都不要了,哪怕回到上海周边的郊区他们也要走。这是一个大背景,故事基本上还是我编出来的。
演员调教
年龄,不重要;强奸,是一种误读
记:下午和高圆圆聊了一下,她对于自己现在来演一个19岁的女孩也不是很自信,你选择她来演一个19岁的女孩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王:其实我们演员选择的范围不是很大,真的去全国找一个十八九岁的演员很难,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放心是不是能拿下这个角色。后来发现真正能承担这个角色的女演员,其实还是集中在20多岁的年龄段,经过了一些专业训练。在几个人里面选来选去,还是落到高圆圆身上。当然,高圆圆25岁,如果生生把她和十八九岁的女孩搁一块儿,还是显得大,那我们会有一些处理。不过,现在来说,这个年龄问题已经不重要了,我们的片名会做调整,把这个具体的数字模糊掉。因为无论如何,将来会有人来追究这个问题,觉得19岁的女孩该做什么,该长什么样,19岁的青春又是怎样的。这个故事来自于时代的变迁,这个背景是更大一些的,而不是你19岁做了什么。我们现在考虑的名字叫《
记:高圆圆在《
王:她扮演的青红代表了一种弱势群体,当他们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干扰和压力的时候,这类人会压抑自己,青红属于这种,很被动。和当时大的社会背景又相贴又抗衡,她很单纯,时代的大变化她是不能承受的。所以整个戏里面她都很静,没有大喜大悲,很符合高圆圆这个演员本身具备的素质,对她来说有难度,但不大。
记:李滨下午跟我说,从《
王:第一个问题他的理解是对的,这两年他接了很多电视剧、电影,学会了“演戏”这个东西,不那么本色了。我消除他这种习惯的方法主要是控制他。不给他太多戏剧冲突表现的机会,让他处在自身的状态里。这部戏和《
选角
大腕决定不了市场
记:这部电影原来是一个两段式的结构,讲述一个女孩和他妈妈的爱情,分别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和现在,但我来了以后听说的后面一段故事有可能被取消掉,这是怎么回事?
王:《
记:已经立项了,会不会涉及到剧本报批的问题?
王:情况已经报上去了,正在沟通中。
记:那片子的投资是不是减少了?
王:原来是1000万元以上,现在因为不是两段式了,原来投资方希望在第二段里面可能会用的一些大腕也去掉了,那这个投资可能就控制在八九千万元以内(剧本改动和资金减少有关吗?)。没有。
记:你刚才提到原来想用大腕,而且用明星来盘活艺术片市场也是一个常用的手段,你为什么不用?
王:我其实不反对用大腕,但没有找到合适的。而且真正绝对能拉动市场的演员也不多。市场跟演员有关,你拍什么类型的电影也很重要,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因素,大腕决定不了市场。
记:八九千万这个数字也是你电影中最大的投资,没有明星,场景上也没有什么华丽的东西,是不是意味着影片的后期制作会很复杂?
王:是,我也觉得这个成本有点高。后期我们想全部在泰国做,成本要相对高一点。另外超预算的原因就是前期拖期太长,费用就高了。
记:《
王:我其实写过很多和贵阳有关的剧本,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