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日日夜夜》:轮回与断裂中凸显诗意

2005-11-23 1:49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张江南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发于《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7月第3期


 


   继贾樟柯《世界》公映的滑铁卢,及王小帅《青红》携戛纳获奖之大好形势火速上映之后,“六代后”独立导演浮出水面后的种种举动日趋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无论如何,作为两位独立导演的旗手级人物,他们的是极其幸运的。与他们一起浮出水面的同行者王超,却仍然在为新片《日日夜夜》的公映而努力。此前,该片已在法国南特电影节上囊括了包括最佳影片金球奖在内的三项大奖。


 


王超的前作是01年在全球掀起巨澜的《安阳婴儿》。该片在国外赢得10多个国际电影节奖项,于当年的戛纳影展获得极高评价,随后更在法国本土艺术院线上映,被法国权威杂志评为年度法国上映的外语片里的十佳之一。一部成本仅为150万人民币的独立取得如此成绩,为中国影史罕有。不过,影片在国内影圈和影迷之中存在极大分歧,爱之者众、恶之者亦然。于是,这部《日日夜夜》遂成众人之期待,何况这是部地下作品!


 


日日夜夜》讲述了黄河边上一个小煤窑矿主的罪与罚、救与赎。时代背景很模糊,隐约跨越7080年代,涉及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等历史史实,取景自内蒙古河套地区,一派北国风光,肃杀袭人。不再有《安阳婴儿》里萌发于赤裸裸的底层苦难里的温情与充满知识分子气质的人道主义的关怀,这是一个虚实集合的非写实性质的灵魂故事。故事的意象来源于导演自己的一首抒情长诗,致使叙事上具有很强的诗的特质——断裂、隐晦、着意在意象与意境的冲突与激发下流露出对人性黑暗探讨。


 


影片涉及煤矿,乍一看跟风将该题材发挥到极至的影片《盲井》。观后才知影片要说的东西其实跟这煤矿,并无必要关联。换成个沙厂,照样成立。师徒2人在矿上讨生活,秉行着一套源自封建传统的师徒间的等级秩序。徒弟每天得给师傅穿衣带帽,师傅则正襟危坐,一派权利与秩序掌握者的风范。导演有意借鉴法国简约派电影大师布莱松(《扒手》《死囚越狱》)对动作的聚焦,不厌其烦、不落一任何细节地重复纪录着这个过程,进而为徒弟的僭越埋下伏笔。这是第一重轮回。


 


矿井踏了,师傅死了,徒弟广生为与师娘的越矩而内疚,也不能勃起了。师娘与师傅的傻儿子出走了。广生反而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承包并振兴了煤矿。徒弟翻身了,师弟也莫名奇妙的回来了。广生总在暗夜里见到师傅的灵魂,师傅叫他原谅自己,并让广生给儿子娶个媳妇。一切如故。徒弟与师傅的傻儿子组成新型关系,有关正统/外来、嫡系/旁系的陈述再次轮回。意料之中的,广生与弟媳再次发生暧昧,进尔陷入万劫不复的状态。


 


这个故事本身是个蕴涵有繁复的意义符号的多重结构组合。导演将自己的叙事理想和现实的争议处境一起糅合进这个晦涩的寓言里:比如国内影坛的有关第五代——第六代及之后导演的学院血统之争,第五代电影美学是否真的已陈腐不堪,街头写实主义美学是否只是个流行的噱头,王超曾跟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做副导演自己却投身独立电影美学的大军等等……〈日日夜夜〉电影本身也如果其所诉说的一般。它有着《菊豆》一般的封闭结构,以及对颠覆传统的迷恋,他有《霸王别姬》般的时代感,也有《小武》《安阳婴儿》里的粗糙的现实质地。这绝对是个不可思议的美学混合体,除了之前提到的欧洲电影风格,更有阿根廷新浪潮的血缘——沉默,简约外观下隐藏的带着嘲讽味道的冷幽默,与去年在东京电影节夺得金麒麟奖的阿根廷电影《威士忌》如出同门……既扎根于艺术电影的传统,又能从常年接触的国际电影的最新趋势,中吸取营养,这正是常年跑影展的王超的特质。


 

影片海外制片方有法国文化部所属南方基金和法国电视一台,这种合作制片方式张元、贾樟柯,刘冰鉴等导演都曾采用。此前,王超曾一再表达“若不通过再变地下也无妨”的心声。但经过半年有余的持久拉锯战,影片终于通过。这无疑给了这部耗资800万的文艺片最好的机会。但他有的只是见光的机会,至于会不会“见光死”,谁也不知道!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eHOXIthPCYhhgWM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