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碎影录之十二 禁锢之痛

2005-10-19 13:46  来源:新影响论坛 作者:DANBAR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禁锢之痛
    ---《青红
    
    且看这大地,上面繁殖着你的奴隶,
你竟然拿恐怖、怨恨和绝望,
去酬报他们的顶礼、祈祷和赞美
    ……
       ---引自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导演王小帅原来构思的名字叫《我,十九》,声音冷漠而残酷。
    
    影片的前景是青红这一辈的青春,后景则是他父母这一辈的青春,在这残垣断壁的前后景之间是6、70年代的中国的支援三线建设的社会背景。六十年代中期,为了拉平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的落差,也同时为了大规模战争的战备需要,根据毛主席指示,无数的重要工厂由沿海繁华的大都市上海迁移到了内地边远的贵州。青红的父亲老吴和他的同事就是这样被当时的大潮毁掉了十几年的青春,当他们力图挽回这个错误时,工厂领导则竭力阻止他们的离开。
    
    于是在影片一开始,我们就看到青红就被专横跋扈的父亲限制谈恋爱,限制出去玩,连男朋友送的皮鞋也被扔掉了,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她能考上大学离开这个地方。可是情窦初开的青红有她自己的想法:她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渴望离开这个地方,她也不是天资聪慧,能够轻而易举的考上大学,她所能上的不过是个普通的技校而已。她也没有那么远大的理想,她甚至是懵懂的,并不清楚未来应该怎样。她更没有强烈的好奇心,甚至对年轻人喜欢的跳舞和电影也没有兴趣,她实在是一个乖乖女。但父亲那样强悍的管制实在让她受不了,虽然她没有坚强的性格,能够一意孤行的同父亲对抗到底,她所能做的最大的反抗就是逃离他强悍的父亲。
    
    从电影中直接看来,青红的父亲老吴性格暴躁,专横跋扈,可以说青红悲剧是他一手造成的。但是从导演对他的塑造其实并不是那样的片面化,这或许是导演年近四十的缘故,当年如同青红一样沉默反抗的王小帅现在已经能够理解他的父母这一辈的痛苦了,所以老吴的种种过分的举动在他看来都是理无可恕,但是情有可原。老吴是个典型的上海人,异常清醒和理智,即使在当年相应支援三线建设的群情鼎沸下,也没有离开上海的想法,可是妻子的拖着孩子追求先进,让他不得不追妻逐子的来到偏远的乡下。不想来的时候来了,想走的时候又走不了。为此他一直耿耿于怀,特别是在十多年后终于有机会回去的时候,他就再也摁那不住了,所以他永远是“回城秘密会议”上的激进派。他是孤高的,如同大部分上海人一样,他看不起这个乡下,他看不起这里的“乡里人”。更可恶的是,他竟然在这个乡下被耽误了十几年!如果换做在上海,凭他的技术,凭他的胆量,他完全可以拿高得多的工资,赚多得多的钱……所以,他经常处在愤怒之中,他骂妻子,骂领导,骂儿女,骂同事,在他眼里,每棵树都有愤怒的火焰在燃烧。他所不能实现的理想,他所不能要回的青春,他所不能挽回的损失全部放在了女儿青红身上。如果给他一个机会,他恨不得立刻变成青红考上大学离开这个牢狱,所以他不能允许青红有丝毫差错,不能允许她辜负自己的想法,他恨不得立刻亲手把她送上火车,白烟葱笼,开往上海。
   
    似乎上天喜欢跟人恶作剧:老吴被社会所禁锢,他对禁锢的抗争转眼间又就变成了对青红命运的禁锢。或许因为他无法凭自己的意愿来控制自己的命运,于是希望自己这么多年的经验能够给青红一个好的命运。可是这是这种意愿是如此的残酷……也许可以说:是这样让人动弹不得的社会牢笼写就了这样残酷的青春记事簿。
    
    于是老吴“我要回上海,我要我的孩子回上海”的“呐喊”不过是对命运的抗争,回城积极分子们晚上闭门夜谈的逃走不过是对社会禁锢的抗击,青红沉默的离家不过是对自由的渴望,小根痴心等待不过是对爱情的坚持,小丽不顾一切的私奔不过是对自由婚姻的向往,吕军烫卷发穿喇叭裤不过是对传统的背叛……
    
    无所不在的禁锢,无处不在的反抗造就了这样一部极其真实的电影:在国产片少有的父亲教训儿子,女儿和父亲顶嘴,夫妻间相互责怪,邻里间相互叫骂无不说明社会并不是那么和谐,家庭也不是那么幸福,个人更不是那么自由!在社会欣欣向荣的广告牌下,在父慈子孝的小品里,在夫妻和睦的电视剧里,在爱情美满的肥皂剧里,在先进人物的电影里,谎言一再的被重复,训导处长一再的被改头换面,生活一再的被远离,现实一再的被遮掩。我们看不到二十年改革带来怎样的环境破坏,我们也看不到父亲对于孩子的横加干涉,我们更看不到更多的婚姻不过是无奈的凑合,我们还是看不到先进人物的真实面目……
    
    青春很残酷,命运很残酷,生活很残酷。各个时代各个地区都有这样的山谷回声连绵不绝:从特吕弗的《四百下》(故事背景为四十年代),到大岛渚的《青春残酷物语》(故事背景为五十年代),再到法国奥利弗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