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戛纳:媒体缺乏相关知识

2005-5-16 10:19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郑叶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从《菊豆》、《霸王别姬》开始,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媒体对戛纳影展的关注度可谓与“年”俱增。特别是今年,当中国电影跨过百年,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当中国首次有两岸三地的三部影片同时进入戛纳竞赛单元……国内媒体对这一向青睐中国,并让中国影人在国际同行面前找到尊严的电影圣地爆发了比以往更加炙热的情怀,然而,当我们的记者走出国门的那一刻,我们是否真的明白了作为国际影展中“国际”一词的概念与规则?我们看到的与我们认知的是否真的就是正确的?中国人十几年来的戛纳情结是否应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进行一下理性升级?我们离戛纳究竟是近还是远?


  第58届戛纳影展至今已行程近半,记者昨晚有幸以正式观影人的身份与香港参赛影片《黑社会》的各位主创同时走过红地毯,并观看了影片。同行者还有保利博纳电影发行公司总经理于冬,这位国内资深影人,先后来过两次戛纳电影节,同时也出席过众多类似国际影展。谈及国人对戛纳的认知,于冬认为:“我们其实存在着很大的误解。”


  鼓二十分钟掌完全可能,报道失实是因为我们还没“走”进去


  作为信息传播者,于冬首先把矛头指向了媒体,他说:“虽然这些年看似我们对这样的影展很关注,但真正走进去的人并不多。就连我们的媒体也经常会出现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而做出误导国内读者的报道。比如前年娄烨的《紫蝴蝶》来这里参赛,结果遭到国内媒体的爆啐,说影片放映时观众没几分钟就抬屁股走人,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等。我跟贾樟柯谈到过这个话题,他就认为这种报道只能说明国内媒体不了解国际电影节的程序。”


  于冬拿出了一份王小帅《青红》在本届影展的放映日程。上面标明共放映四场,一场是给媒体的,两场是给片商的,真正给观众放的只有一场。于冬解释道:“正式放映的那场记者是轻易进不去的,门票都是千金难得一张的,观影人也都需着正装。你说怎么可能说看着看着就走?”于冬认为:“那些报道说场面冷清的媒体看的肯定不是正式放片那一场,而是给片商或是媒体看的场次。片商看片是为了选片,他本来也不会看完任何一部影片,他一上午就要看好几部,他们走来走去完全是正常现象。”


  此外,记者提到了鼓掌的问题。去年曾有媒体报道说,影片《十面埋伏》在戛纳放片后得到了全场20分钟的掌声,结果这一描述遭到了国内众多媒体的质疑,表示坚决不相信。于冬分析说:“这还是我们的媒体缺乏相关知识的表现。像在这样的环境下看电影,对观众来说都是一种礼遇。西方人的电影文化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对影片及影人的尊重的确是我们没有亲历过现场的人难以理解的。”


  由于巨星的不断亮相,戛纳街头已加强警备,电影广告牌的黄金地段卡顿酒店上上下下已被《世界大战》、《星战前传Ⅲ》包裹起来。而该酒店也是全戛纳的制高点上则是星爷《功夫》的巨型海报。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