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北京
片名: | 流浪北京 |
---|---|
其它片名: | /Bumming in Beijing |
导演: | 吴文光 |
摄影: | 吴文光 |
声音: | 吴文光 |
剪辑: | 吴文光 |
片长: | 165分钟 |
年份: | 1990年 |
类型: | 纪录片 |
国别: | 中国 |
语言: | |
格式: |
影片概述 . . . . . .
片子记录的是五位自由艺术家80年代末在北京的一段生活。五位人物是:写作的张慈、拍照片的高波、画画的张大力和张夏平以及戏剧导演牟森。他们户口所在地分别是云南、四川、黑龙江等,他们放弃老家的工作来到北京、或者在北京大学毕业后自动留在北京,途径不一,但目的大致相似,即在北京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影片分为六段:1、为什么到北京;2、住在北京;3、出国之路;4、1989年10月;5、张夏平疯了;6、《大神布朗》上演。
影片分为六段:1、为什么到北京;2、住在北京;3、出国之路;4、1989年10月;5、张夏平疯了;6、《大神布朗》上演。
导演阐述 . . . . . .
八八年四月的一天,在北京靠写作谋生的张慈在她租住的小四合院里告诉我,她准备结婚出国。张慈的对象是个美国人,叫乔治,一头银发。在张慈处见过乔治的高波说他像海明威。张慈叫他作“我爷爷”。
我当时想,我们这群自八十年代初满怀艺术梦想,抛弃职业和户口约束盲流在北京的人或许不久都会以各自的方式结束自己“流浪北京”的历史,我应该动手拍点东西来记录下来。这就是当时拍这部片子的原始动机。拍摄方式是朋友帮忙,在各个剧组“蹭”不花钱的机器。张慈之后,张大力、高波、牟森、张夏平又以朋友的身份陆续进入到我的镜头前。拍摄时间断断续续从八八年夏天持续到八九年底。
九零年初我在昆明老家的一个朋友管的机房里剪出这部片子,当时才想到这个名字“流浪北京”。
我和片子里的人物有过类似的生活,希望过也失望过,痛苦过也快乐过,幼稚过也疯狂过。把现在中国这么一群特殊艺术族记录下来是我当时的简单想法,同时也想第一次不受任何约束和干扰地把自认为“真正的记录样式”玩一把。
这部片子完成之后,整个八十年代这一页已被翻过。对于一类中国青年来说,也许是一种浪漫的梦想主义时代的结束,以及进入的九十年代会完全是另一种面目,即便是《流浪北京》里的人物,他们操行的“艺术人生”也可能会变成“人生艺术”。
当然这都是我此刻在这么想的,而当时拍摄过程中,我只是想着如何老老实实、如一个真正的旁观者那样把他们记录下来。
我当时想,我们这群自八十年代初满怀艺术梦想,抛弃职业和户口约束盲流在北京的人或许不久都会以各自的方式结束自己“流浪北京”的历史,我应该动手拍点东西来记录下来。这就是当时拍这部片子的原始动机。拍摄方式是朋友帮忙,在各个剧组“蹭”不花钱的机器。张慈之后,张大力、高波、牟森、张夏平又以朋友的身份陆续进入到我的镜头前。拍摄时间断断续续从八八年夏天持续到八九年底。
九零年初我在昆明老家的一个朋友管的机房里剪出这部片子,当时才想到这个名字“流浪北京”。
我和片子里的人物有过类似的生活,希望过也失望过,痛苦过也快乐过,幼稚过也疯狂过。把现在中国这么一群特殊艺术族记录下来是我当时的简单想法,同时也想第一次不受任何约束和干扰地把自认为“真正的记录样式”玩一把。
这部片子完成之后,整个八十年代这一页已被翻过。对于一类中国青年来说,也许是一种浪漫的梦想主义时代的结束,以及进入的九十年代会完全是另一种面目,即便是《流浪北京》里的人物,他们操行的“艺术人生”也可能会变成“人生艺术”。
当然这都是我此刻在这么想的,而当时拍摄过程中,我只是想着如何老老实实、如一个真正的旁观者那样把他们记录下来。
获得奖项 . . . . . .
1991:日本福岡亚洲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加拿大);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伦敦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电影国际论坛”
1992: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1993:巴黎卢弗宫电影院;柏林文化宫“中国新电影”;蒙特尼尔艺术节;悉尼 当代艺术博物馆
1995:广州“首届现代艺术小剧场展演”;伦敦ICA艺术中心
1996:维也纳国际电影节; 里斯本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1997:代艺术博物馆“新中国/新视觉”
1992: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1993:巴黎卢弗宫电影院;柏林文化宫“中国新电影”;蒙特尼尔艺术节;悉尼 当代艺术博物馆
1995:广州“首届现代艺术小剧场展演”;伦敦ICA艺术中心
1996:维也纳国际电影节; 里斯本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1997:代艺术博物馆“新中国/新视觉”
评论列表(0) . . . . . . ( 发表新评论 ) ( 更多评论 )
幕后花絮 . . . . . . (上传花絮) (展开所有)
影片图集 . . . . . . (更多/我要上传)
相关视频 . . . . . . (更多/我要分享)
对本影片资料作出贡献的会员 . . . . . .
107cine(创建者)
以下9人看过 . . . . . . ( 更多 ) ( 我也看过 )
吴文光导演的其它影片 . .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王小鲁:主体渐显——20年中国独立纪录片的观察 2011-03-10
- 王小鲁 “新游民”电影 2011-02-22
- 王小鲁:实践社往事 2010-07-01
- 吴文光的自由与问题 现象网专访吴文光 2010-06-07
- 王小鲁:小川绅介的精神与中国纪录片 2009-11-21
- 山形电影节和中国独立纪录片 2007-10-25
- 学者和电影 2006-10-19
- 人之道影之道10月11号观感 2006-10-12
- 独立电影论坛总片目 2006-10-07
- 新纪录运动的这些年(1) 2006-09-17
- 独立是纪录片的出路 2006-07-22
- 法国纪录片启示 2006-06-27
- 李洋:简评《梦游》 2006-05-11
- 合肥的这样一个影像周末 2006-05-10
- CDFF2006日程安排表 2006-04-18
- 中国纪录片交流周日程表 2006-04-17
- CDFF部分国内嘉宾介绍 2006-04-16
- 《白塔》凝视另一种生存另一个江湖 2006-04-03
- 《梦游》 犹如末代浮世绘 2006-03-27
- DV就是低微——草根性影像书写 2005-12-29
- DV传播:开启个人影像时代 2005-11-25
- 中国纪录片十年 2005-09-29
- DV纪录片独立制作人苏青访谈 2005-08-26
- 民间纪录片人生存状态堪忧 2005-08-04
- 个人电影时代降临? 2005-07-19
- 1990-2003:记忆深处的中国纪录片 2005-07-19
- DV传播:自由及其批判 2005-07-16
- 第六代选择没有风景的旅行 2005-07-14
- 现象图书系列购买方式 2005-06-09
- DV的反义词是FLASH 2005-06-08
- 现象图书系列已出两本 2005-05-27
- 我和DV的故事 2005-05-13
- 新纪录:运动或生活 2005-05-09
- 05/1:十年风雨十年路 2005-04-29
- 21世纪中国的民间影像革命 2005-04-27
- 新纪录复兴运动 2005-04-22
- 05/2:中国纪录片十年——在茁壮成长与艰难跋涉之间 2005-04-08
- 中国纪录片十年——在茁壮成长和艰难跋涉之间 2005-03-31
- 纪录·历史:大学生电影节纪录片展映周 2005-03-29
- 段锦川:与老百姓零距离接触 2004-07-28
- 宣教·纪实·DV:中国电视纪录片今昔 2004-06-28
- 宣教·纪实·DV:中国电视纪录片今昔 2004-06-28
- 为底层呐喊的新纪录片 2004-05-28
- 现象纪录片活动月即将开始 2004-05-27
- 访两位独立纪录片制作人——段锦川、蒋樾 2004-05-22
- 段锦川访谈:纪录与探索 2004-05-21
- 宣教·纪实·DV:中国电视纪录片今昔 2004-05-17
- 崔卫平:中国大陆独立制作纪录片的生长空间 2004-05-12
- 希望之路:新纪录的新长征 2004-05-06
- 《新周刊》关于现象首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的评论 2004-04-27
- 吴文光:《四海为家》 2004-04-13
- 《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 200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