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法国纪录片启示

2006-6-27 23:50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杨时旸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法国政府每年都会给外交部纪录片处拨款,要求他们按照一定的主题去搜集纪录片,并且通过预购方式鼓励法国纪录片的创作。在法国,也有一些专门放映纪录片的私人电影院,优秀的纪录片也可以进入大型院线。

  与法国成熟的纪录片运作体系相比,中国的纪录片处于尴尬境地,既得不到鼓励,也无处放映。尽管如此,仍活跃着一批坚持自己梦想的纪录片人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群需要沟通。而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冲突。纪录片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刚结束不久的法国经典纪录片展,让中国观众通过这些影片直观地了解到法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

  《故宫》不是纪录片

  把法国1923年至2002年拍摄的近30多部优秀纪录片近日带入中国展出的,就是著名电影人凌子峰的儿子凌飞。凌飞本人也是法国知名的摄影师,曾经担任过许多大小电影节的评委。

  “我们知道多数中国人对于纪录片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中国观众总是把《探索频道》和《故宫》那类的片子,当作是纪录片的代表。实际上,《故宫》那不是纪录片,那应该叫专题片。所以我们想通过这个活动,把真正的纪录片展示出来。”凌飞说,“真正的纪录片是个人化的,作者用自己的方式把对生活的观察表达出来,可以说是相当个人化的语言和工具。”

  对此,国内独立影像制作人、“现象”工作室总监朱日坤也有着自己的观点,他说:“我们所说的纪录片,起码在这里是指独立纪录片,也就是有作者的独立观点的个人创作,不受外部势力支配的电影创作。”

  法国纪录片现状

  这次的30多部影片中,有20多部的版权是属于法国外交部的,凌飞又自己花了2万多元人民币,购买了七八部片子的一次放映权。

  在法国外交部有一个纪录片处,每年政府都会给予拨款。这个纪录片处用这笔资金按照一定的主题去搜集纪录片,而且法国外交部还和法国的电视五台合作,通过预购方式鼓励法国纪录片的创作。

  “在法国有一些专门放映纪录片的规模比较小的私人电影院。有些优秀的纪录片也可以进入大型院线。大多数的影院是既放商业电影也放纪录片的。每年还有大约10项奖金用于支持和配合纪录片的创作。”凌飞说。

  在法国,纪录片发展最好的时候是在二战刚刚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那时社会的巨变催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直到现在,凡是真正的纪录片都与社会问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在欧洲,虽然故事片仍是主流,但也有故事片的导演会去拍一些纪录片,“但是你很难想象陈凯歌、张艺谋会去拍个纪录片吧。”凌飞笑着说。

  现在,凌飞的很多朋友,用他的话说都“拖家带口”地来到了北京,因为他们觉得中国现在的生活,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比已经成为模式的欧洲有趣得多,很适合拍摄纪录片。

  纪录片在中国

  凌飞自己也在拍电影,他正在与投资人谈自己的一个中法合拍故事片的剧本。他在2003年的时候也已经完成了一个关于“变性人”的纪录片。“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拍摄了三个变性人的真实生活,从手术前开始,一起跑了很多个城市。”凌飞说。

  虽然与欧洲纪录片所处的环境不同,但是在中国国内,纪录片领域也一直活跃着一批坚持自己梦想的纪录片人。

  朱日坤介绍说,独立纪录片在中国的兴起,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前期的主要作者有吴文光、张元、段锦川、王光利、郝智强等。像《流浪北京》、《广场》等纪录片,都是早期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

  而且,段锦川的《八廓南街十六号》还获得了法国“真实电影节”的最高奖。这也是中国独立纪录片最早获得国际最高奖项的几个纪录片之一。

  在此之后,中国的纪录片越来越多的走入了国际视野。“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纪录片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王兵独立制作的《铁西区》是最重要的作品,获得了马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大奖和山形国际纪录片大奖。”朱日坤说,最重要的是这部片子通过法国成熟的电影体系的运作,受到了国际纪录片业界整体的关注,在票房和评论方面也颇有建树。

  2006年,由黄文海导演的《梦游》又一次获得了法国“真实电影节”的大奖,这是中国纪录片在《八廓南街十六号》、《希望之旅》之后第三次获得这个具有崇高艺术水准奖项的认可。

  与凌飞的“中国当下是拍摄纪录片最好时机”的看法一样,朱日坤也觉得在5到10年内,中国必将出现更加有分量的纪录片作品。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