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
FANHALL ID: im09995
姓名: | 王小波 |
---|---|
性别: | 男 |
生日: | 1952-03-12 |
影人概述: . . . . . .
王小波(1952~1997年)当代著名学者、作家,汉族。l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l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品学专业。1984年至l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区第八区。王小波无论为人、为文都颇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其写作标榜“智慧”、“自然的人性爱”“有趣”,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师承穆旦(查良铮 】
1952年5月13日 ,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期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这一突变对王小波的人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名字“小波”就是这一事件的记录。父亲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县,逻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不久赴延安,转战至山东。50年代初任国家教育部干部。 1952年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 1979年平反恢复党籍。母亲宋华为国家教育部干部,原籍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 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许并非偶然。大姐王小芹,二姐王征,兄王小平,弟王晨光。
1957年,五岁,父亲就逻辑学发表的系列文章引起较大反响。 4月11日与周谷城等人一起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件事对王小波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有一定影响。
1958年,六岁,“大跃进”运动给王小波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可以从他的一些杂文和小说中看到。
1959年,七岁,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小学读书。
1964年,十二岁 ,小学五年级时一篇作文被选作范文,在学校中广播。王小波对于小学语文老师对他写作能力的欣赏印象颇深,这位老师可以说是他写作生涯中的第一位“伯乐”。
1965年,十三岁,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中学读书。
1966年,十四岁 ,上初一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作家对这一运动的印象可以在《似水流年》等小说中看到。
1968年,十六岁 ,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也是处女作《地久天长》的灵感来源。
1971年,十九岁 ,在母亲老家山东省牟平县青虎山插队,后做民办教师。一些早期作品如《战福》等就是以这段生活经历为背景写作的。
1973年,二十一岁 ,在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做工人。后在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做工人。工人生活是《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
1977年,二十五岁 ,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二人相识的契机。
1978年,二十六岁 ,参加高考,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大学期间在《读书》杂志发表关于《老人与海》的书评。
1980年,二十八岁 ,1月21日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在《丑小鸭》杂志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1982年,三十岁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书。教师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说的写作背景。开始写作历经十年才完成面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
1984年,三十二岁 ,赴妻子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在东亚研究中心做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其间得到他深为敬佩的老师许倬云的指点。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这段经历在一些杂文和小说中可以看到。留学期间,父亲去世。
1988年,三十六岁 ,与妻子一道回国,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89年, 三十七岁 ,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原拟名《唐人故事》,“秘传”二字为编辑擅自添加,未征得作者同意。小说集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1年,三十九岁 ,任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小说《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小说在《联合报》副刊连载,并在台湾出版发行。获奖感言《工作·使命·信心》发表于《联合报》9月16日第24版。这次获奖对王小波的写作事业起了鼓励作用。 10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4版报道了《黄金时代》获奖的消息。
1992年,四十岁
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3月,《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收入三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
8月,《黄金年代》(由于编辑的疏忽,“时代”一词误印为“年代”)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此时至去世的近五年间,写作了他一生最主要的著作。
1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1993年,四十一岁 ,写作完成并曾计划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合编成《怀疑三部曲》,寻找出版机会。
1994年,四十二岁
7月,《黄金时代》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收入五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
9月,王小波作品《黄金时代》研讨会在华夏出版社召开,著名文学评论家及记者近二十人与会。
1995年,四十三岁
5月,小说《未来世界》获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7月,《未来世界》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1996年,四十四岁
10月,妻子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11月,杂文集《思维的乐趣》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7年,四十五岁
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4月,妻子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4月,与张元合著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同年,电影《东宫·西宫》人围戛纳电影节。
4月26日,王小波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5月,《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由花城出版社出版,5月13日首发式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5月,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0月,《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数》由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
1998年2月,《地久天长——王小波小说剧本集》、《黑铁时代——王小波早期作品及未竟稿集》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9年2月,《黄金时代》(上、下)、《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上、中、下)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出版。
4月,《王小波文存》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952年5月13日 ,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期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这一突变对王小波的人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名字“小波”就是这一事件的记录。父亲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县,逻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不久赴延安,转战至山东。50年代初任国家教育部干部。 1952年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 1979年平反恢复党籍。母亲宋华为国家教育部干部,原籍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 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许并非偶然。大姐王小芹,二姐王征,兄王小平,弟王晨光。
1957年,五岁,父亲就逻辑学发表的系列文章引起较大反响。 4月11日与周谷城等人一起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件事对王小波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有一定影响。
1958年,六岁,“大跃进”运动给王小波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可以从他的一些杂文和小说中看到。
1959年,七岁,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小学读书。
1964年,十二岁 ,小学五年级时一篇作文被选作范文,在学校中广播。王小波对于小学语文老师对他写作能力的欣赏印象颇深,这位老师可以说是他写作生涯中的第一位“伯乐”。
1965年,十三岁,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中学读书。
1966年,十四岁 ,上初一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作家对这一运动的印象可以在《似水流年》等小说中看到。
1968年,十六岁 ,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也是处女作《地久天长》的灵感来源。
1971年,十九岁 ,在母亲老家山东省牟平县青虎山插队,后做民办教师。一些早期作品如《战福》等就是以这段生活经历为背景写作的。
1973年,二十一岁 ,在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做工人。后在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做工人。工人生活是《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
1977年,二十五岁 ,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二人相识的契机。
1978年,二十六岁 ,参加高考,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大学期间在《读书》杂志发表关于《老人与海》的书评。
1980年,二十八岁 ,1月21日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在《丑小鸭》杂志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1982年,三十岁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书。教师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说的写作背景。开始写作历经十年才完成面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
1984年,三十二岁 ,赴妻子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在东亚研究中心做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其间得到他深为敬佩的老师许倬云的指点。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这段经历在一些杂文和小说中可以看到。留学期间,父亲去世。
1988年,三十六岁 ,与妻子一道回国,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89年, 三十七岁 ,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原拟名《唐人故事》,“秘传”二字为编辑擅自添加,未征得作者同意。小说集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1年,三十九岁 ,任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小说《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小说在《联合报》副刊连载,并在台湾出版发行。获奖感言《工作·使命·信心》发表于《联合报》9月16日第24版。这次获奖对王小波的写作事业起了鼓励作用。 10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4版报道了《黄金时代》获奖的消息。
1992年,四十岁
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3月,《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收入三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
8月,《黄金年代》(由于编辑的疏忽,“时代”一词误印为“年代”)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此时至去世的近五年间,写作了他一生最主要的著作。
1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1993年,四十一岁 ,写作完成并曾计划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合编成《怀疑三部曲》,寻找出版机会。
1994年,四十二岁
7月,《黄金时代》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收入五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
9月,王小波作品《黄金时代》研讨会在华夏出版社召开,著名文学评论家及记者近二十人与会。
1995年,四十三岁
5月,小说《未来世界》获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7月,《未来世界》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1996年,四十四岁
10月,妻子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11月,杂文集《思维的乐趣》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7年,四十五岁
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4月,妻子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4月,与张元合著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同年,电影《东宫·西宫》人围戛纳电影节。
4月26日,王小波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5月,《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由花城出版社出版,5月13日首发式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5月,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0月,《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数》由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
1998年2月,《地久天长——王小波小说剧本集》、《黑铁时代——王小波早期作品及未竟稿集》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9年2月,《黄金时代》(上、下)、《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上、中、下)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出版。
4月,《王小波文存》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评论列表 . . . . . . ( 发表新评论 ) ( 更多评论 )
相关图集 . . . . . . (更多/我要上传)
对本影人资料作出贡献的会员 . . . . . .
4444(创建者)
王小波编剧的影片 . .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郝建纪录片作品《处决思想者》映后讨论 2020-06-27
- 我就要把脏东西弄出来 《闭上双眼》导演李曼华访谈 2011-01-13
- 我不想做XIAOBO 周浩访谈 2010-11-13
- 沙漠鱼就是鱼在沙漠中不得不低头《生活而已》魏晓波访谈 2010-10-29
- 《寒假》得了洛迦诺金豹奖 李红旗离疯人院究竟有多远 2010-08-18
- 娱乐至死 2010-04-20
- 酷儿影像,影响中国 + 北京同志影展史话 2009-06-19
- 电影能做的就是告诉大家不同的现实 2006-12-16
- 1984:未消失的世纪阴影 2006-12-09
- 红花是别人的,头脑是自己的 2006-07-28
- 对生活的渴求——《象人》 2006-03-23
- 悲情乡村《巴尔扎克和小裁缝》 2006-01-03
- 同性亲吻没有什么不可以! 2005-12-31
- 杀破狼·工业电影·电影工业 2005-12-28
- 《红颜》关于女性的三个印象 2005-11-27
- 你好,爱人同志 2005-09-19
- 残酷的《东宫西宫》 2005-07-28
- 明日天涯在何处 2005-07-13
- 见鬼10: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2005-06-03
- 四季之音 2005-05-09
- 谈我看过的同志电影 2005-04-25
- 细节的创意 2004-11-25
- 《偷香》:小曲慢调的轻盈 2004-09-21
- 关于情色,关于丁度 2004-07-17
- 《以右手之名》——男性同志电影佳片推荐 2004-06-13
- 中国10年间:同性恋研究公开化,同性恋创作地下化 2004-05-26
- 独立中国电影中的同性相爱——首届同性恋电影节致辞 2004-05-26
- 随风而逝的《边城》 2004-05-16
- (现象)权力的圈套——《指环王》观后 2004-05-14
- 权力的圈套——《指环王》观后 2004-05-13
- 沉默的百分之一──读《东宫.西宫》 2004-05-07
- 女士与众生相:《征婚启事》 2004-05-06
- 《旧约》:讲中文的同性恋的电影 2004-04-25
- 柒零年代生人的观影记忆 ——中国电影 200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