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盗马贼

FANHALL ID: if05081
> 投票或上传图片(1)
> 浏览/分享相关视频(0)
评分: (不足5人暂不计算)
(共 0 人评价)
片名: 盗马贼
其它片名: 盗马贼/The Horse Thief
导演: 田壮壮
编剧: 张锐
制片人: Tian-Ming Wu
摄影: Yong Hou, Fei Zhao
美术: Jianqi Huo
剪辑: Jingzhong Li  
主演: 旦枝姬, 才项增仁
音乐: Xiao-Song Qu 
片长: 88分钟
年份: 1986年
类型: 剧情
国别: 中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格式: 2.35 : 1
制作机构: Xi'an Film Studio

影片概述 . . . . . .

要看懂这部片子
  得深刻体会到被他人迫害的痛
  当叫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的时候
  还是否有勇气大喊自己是无罪的
  于是
  神也沉默了
  只剩下刀与血

导演阐述 . . . . . .

新时期是让人怀念的时期, 在新时期里, 我们拍摄了《猎场札撒》 、 《盗马贼》 。 《猎场札撒》 的拍摄是在1982 年, 拍的时候我翻了不少文史资料, 知道了成吉斯汗攻打了许多文明国家,打下后发现这些国家的管理和法律非常严密, 于是请各国的人材给他当顾问, 学习这些先进国家的文明。 最后他根据蒙古族的传统, 并融汇各国的法规, 制定了蒙古帝国的规矩, 然后让人把这些规矩铸在铁板上, 蒙古语叫“札撒” 。 蒙古民族规定了猎场的规矩, 这个规矩成为他们约束自己, 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依据。 我感兴趣的是这么一个彪悍的勇猛的民族, 竟然也有那么多的理性的自我制约。 拍《猎场札撒》 时我们在草原上野了很多日子, 草原上天亮得很早, 我在天亮的时候, 走出村子, 爬上高坡,回首一望村子, 房屋树木披满了阳光, 炊烟袅袅上升, 棒极了, 我最喜欢草原上的清晨和落日, 拍那草原上白色的小花。 春天的草原上, 小黄花开了好多, 开得美极了…… 在草原的一天早晨, 我出村爬上山坡, 回头看见了阳光沐浴中的村落, 看见了白白的徐徐上升的炊烟, 我一拍掌, 感觉找到了, 这就是我要拍的电影, 于是我决定开拍了, 以后的完成片中, 多次出现清晨草原的这一美景。 摄影的最高境界是在自然中找到绘画性的构图, 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侯咏、 吕越在拍摄《猎场札撒》 时努力寻找这样一种绘画性, 当然要同时考虑与剧情吻合的时空感觉。 《猎场札撒》 很不好拍, 因为草原每天挤奶、 放羊、 打猎、 这种生活方式日复一日的重复, 拍这种呆板的重复不易, 在这种重复里找戏不易。 我喜欢镜头前实景中本身所带的东西, 不喜欢人为安排的拍摄现场。 张锐的小说《盗马贼》 改成电影剧本后, 最先是北影厂要了这个本子, 厂里把本子交给我, 我看完后建议张锐加强人和神, 人和宗教的部分, 减弱其它部分。 张锐说, 这样改与原作的设想有很大的不同, 但他完全同意这个意见, 并做了大量修改, 可北影厂不要这个修改之后的本子, 张锐带着这个本子回到甘肃, 西影厂有人等着他, 于是这剧本交给了西影, 文学厂长审定后就批准了, 我们碰上了一个好的文学厂长。 在《盗马贼》 中, 我们拍摄了我们拍摄了甘肃南部藏区的拉不楞寺, 寺院是藏族文化的集中地, 藏族的哲学、医学、 文学、 艺术等上层建筑都汇集在寺院宗庙里宗庙寺院的存在有他的合理性, 例如它的建筑, 使你进去后觉得庄重森严。 进殿后, 两排大柱子威然屹立, 平眼望过去看不到佛象, 只能看到佛象的腿, 你只有走到佛象脚下后, 抬头仰视才能看到佛象的上身, 你不能不觉得佛的高大雄伟。 你一回头, 左右两排青面獠牙的佛象又瞪着你, 使你又不得不仰赖佛, 依靠佛。这个建筑的每一个设计都设你的魂。 在那个白塔下, 你饶壁转圈, 思路不由得集中起来, 让你宁神静思。 宗教对人的关怀和引导在寺院里无处不在。 所以, 我拍了罗尔布长跪, 嗑长头, 拍了 200 多尺。 开始我琢磨怎么拍好, 怎么拍出宗教对人的统摄, 人对宗教的虔诚, 我决定用叠化, 在银幕上叠化出的春夏秋冬里, 罗尔布虔诚地嗑头长跪。 我在这部影片的前半部花了大量的篇幅拍了人对神的乞求, 人对神的虔诚, 后面却写了人奔向天葬台的死亡,拍了主人公六在雪原上的血迹和腰刀, 这中间就有一种人与神的关系。 原作写罗尔布后来似乎觉悟了, 用火点着了信徒作祈祷用的神箭台, 我觉得神对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罗尔布虔诚一生, 对佛倾注了自己的感情, 即便反悔也不可能点着神箭台, 罗尔布只是在大火面前站着不动, 不象妻子那样下跪祈祷, 只表现出对神的怀疑。 罗尔布后来绝望了, 走向了天葬台。 但绝望和希望总是纠缠在一起的, 抱很大希望的人容易绝望, 在绝望状态中的人又有一线希望, 我还是在希望未来。 罗尔布奔向天葬台, 克他却拼死拼活地把孩子保存下来, 不就是为了将来吗? 在拍《盗马贼》 时, 我看到牧民们从桑科草原向外迁移, 可能是转移草场, 他们的牦牛拉着帐篷、 包裹、 向前缓行, 那从山谷中涌出的牛群, 羊群, 以及其中裹挟着的弱马、 老牛、 小羊、 破车, 走的缓慢而沉重, 牧民们没有表情, 面色呆滞, 默默无语, 那是一种深重的史诗感。 我们被那庄严和肃穆笼罩了。 我原计划拍八个镜头五十尺, 被这场面迷住后不知不觉拍了 2000 尺。 原计划用 80 尺, 结果用了 200 尺。 这场面那么壮观, 这就是民族本身。 在拍部落插箭(一种祈祷仪式) 那场戏时, 部落里通知我们可以去拍, 摄制组立即打点行装, 拉上机器, 向那插箭的山开拔。 从头天晚上启程, 到山脚下已经是第二天夜里十一、 二点了, 我们准备机器和其它设备, 从夜里一点起往山上爬, 天快亮了还没有爬上去, 这时候, 我们看到许多匹马在盘旋的山道上狂奔, 马上的骑手在不断地呼啸、 怪叫, 向天空放枪(这些都是插箭的仪式) , 从这些声音中, 从这些场面中, 我感到了人与山,人与神的那种融为一体的关系, 如果有一架直升飞机从上往下俯拍全景场面, 该是一个多棒的纪录片。 在拍桑科草原牧民大转移时, 一方面, 我们被这些场面所震惊, 所吸引, 催着摄影师赶紧抢拍一切动人的情景和场面, 另一方面, 我们有设计有构想地拍摄, 针对未来的影片的全局构思, 我们我们迅速地选择将来要用的东西, 比如拍牛蹄子, 拍倒下去的病马, 拍那叫唤着的小羊和小牛等。 我喜欢《猎场札撒》 超过喜欢《盗马贼》 , 因为《盗马贼》 的理性意识太强, 拍的时候太使劲了。 拍《《猎场札撒》 时, 我望着无边无际的草原, 又躺下来瞧着蓝天白云, 猛然悟出成吉斯汗为什么总是不停地打下去, 占领了整个欧亚大陆, 因为草原很辽阔, 一眼望不到边, 成吉斯汗每打下一处, 望着更远的天边,就想看到地平线那边的世界。 他一定想, 我为什么不到天那边看看呢? 我的兵为什么不能打到天那边? 这是一种人的探索欲。 当时我想: 我要是能把摄影机架在马背上拍就好了。 我希望每拍一部就与上一部不一样, 永远有变化。 我要拍黄河, 拍一部当代寓言体电影

获得奖项 . . . . . .


标签: 添加标签

评论列表(0) . . . . . . ( 发表新评论 ) ( 更多评论 )

幕后花絮 . . . . . . (上传花絮) (展开所有)

影片图集 . . . . . . (更多/我要上传)

相关视频 . . . . . . (更多/我要分享)

对本影片资料作出贡献的会员 . . . . . .

LILITH(创建者)
TramiyahEppe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