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
影片概述 . . . . . .
方的中小城市,郊区工业区,小建开着一爿普通而不起眼的裁缝铺。小建生长在工人家庭里,裁缝学校毕业后,在离家不远的市场街开了这爿小铺。小建性格孤僻内向,偶尔收摊后去工人俱乐部的游艺厅玩却常被小混混们欺负。 夏天,小建似乎突然迎来了迟到的青春期,内心充满莫名的骚动。他开始注意离裁缝铺不远的发廊妹,或者在傍晚的烟摊前和老板娘搭讪。 小建去搪瓷厂工会为摔伤卧床的父亲要医药费那天, 一个警察送来一身制服让他熨。一段时间过去了,小建无意中发现那身警察制服一直未被取走。按照衣袋里一张票据的地址,小建找到了警察的家,从邻居口中得知,警察于一周前遇车祸身亡。 回来的路上,小建在地下通道躲雨,邂逅音像店营业员郑莎莎。 小建对郑莎莎一见钟情,从此开始了他的双重生活,白天他在裁缝铺里做衣服,暮色降临后,就在一处工地里换上那身警察制服,到音像店小街的路口煞有介事地指挥交通。 一切就这样平静地开始,却让小建内心充满激动和不安。他不自觉地体会着行使警察权利所带来的快感,同时品尝着在与郑莎莎的接触中从未有过的幸福滋味。一个闷热的夜晚,警察小建和郑莎莎在小街的路边双双坠入爱河。 渐渐地,小建完全投入到了自己为自己营造的虚构世界里,虽然父亲因工厂兼并而被除名,小建横遭暴力,但作为警察的冒险美好体验,成了他心中的黑暗之光。小建和莎莎的关系也到了情真意切的地步。 父亲住院使小建家中经济拮据,一次小建扮成警察罚款暴露了身份,警察威胁梅梅说出小建真相。美好爱情受到残酷现实的挑战。 一个阳光耀眼的午后,小建身穿那身警察制服,骑着单车,飞奔在树影斑驳的路边,他要去找梅梅并告诉她自己的一个愿望——[选片人和评委评语] 《制服》的故事结构,叙事风格,影像处理,使我们捕捉到不同于以往中国“独立电影”的情绪。它似乎淡淡地让人联想起黄佐林在1946年的上海拍摄的一部电影《假凤虚凰》。但它既不是一个寓言也不是一部果戈理式的讽刺剧,而是对中国西部小城作了一次极好的观察和审视,并通过赋有幻觉般的精确视点,映显出当今中国的另一层面貌。 ——Tony Rayns 今年的龙虎奖颁给了拥有令人注目的成熟和完整性的处女作。的确如此,一部具有性格多面,叙事简约,且意象充满质感的电影,一部许多电影工作者在从事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后都不能获得的电影。象其他中国新一代的具有独立精神的电影工作者一样。《制服》成功地展现了一个被工业衰落和都市的绝望气氛所围困的社会,迷失的年轻一代在其中寻找着他们的身份。但有所不同的是,影片在事件的基础上不经意地拓展并超越了表层。简单地讲,这部影片关照了我们做为人所戴的面具,那就是,谎言有时侯是把我们引向比现实真相更加深刻的地带的唯一路径。 ——Scott Foundas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权利,只是程度不同。在社会中新的权利划分出新的阶层,而权利的象征亦在经常改变—— 当他们决定承认并接受各自的说法,他们从脆弱不安的现实的幻想中得到了抚慰。现在,道德的问题已不存在,他们正通过谎言和幻想绝望而努力地忘记他们的孤独。 结尾充满令人不安的张力和延展出的意向。 ——Kim Ji-seok
导演阐述 . . . . . .
获得奖项 . . . . . .
2003年第22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大奖(Dragons & Tigers award)
2004年第33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国际人道奖、亚洲电影促进奖
2004年第33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国际人道奖、亚洲电影促进奖
评论列表(0) . . . . . . ( 发表新评论 ) ( 更多评论 )
幕后花絮 . . . . . . (上传花絮) (展开所有)
影片图集 . . . . . . (更多/我要上传)
相关视频 . . . . . . (更多/我要分享)
对本影片资料作出贡献的会员 . . . . . .
呋喃丹(创建者)
以下1人看过 . . . . . . ( 更多 ) ( 我也看过 )
刁亦男导演的其它影片 . .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伊比利亚常规放映采访五:刁亦男访谈 2010-10-22
- 三中国导演作品入围戛纳 2007-04-20
- 香港影人带给内地电影的另一种可能 2006-09-19
- 第三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后记 2006-04-26
- 《牛皮》观感——典型80后 2006-04-24
- 《制服》观感 2006-04-22
- 中国独立电影:《制服》 2004-07-24
- 独立电影:《制服》 200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