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制服》观感

2006-4-22 18:31  来源:后窗看电影 作者:captaincrash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南艺离家挺近的,不过下了班再去已经是快8点了。所谓的南视觉美术馆就是一破旧的空房间刚刷了层白灰。门口的条幅黑灯瞎火的也看不清。好在周围都黑,这个视觉美术馆里透的一点亮光让我找的还不算费劲。人挺多,两排长条凳基本坐满,我只能捡最后的位置坐,刚坐下就瞧见一没看不见脸的哥们露着下体在屏幕上做俯卧撑,然后片子就完了。导演见面会。感觉问问题的人岁数都不大(包括看片子的人,学生占绝大多数),双方说些不着四六的话。实验电影,现实主义,表现主义,都是些大词,导演的意思大概是表现自己的想法就行了,至于他的片子到底想表达什么,我没看全也说不出来。一直等着人问最后那段露下体俯卧撑什么意思,结果一直没人问,我觉得多少有点皇帝的新衣的意思。倒是有一个问题的问答逗笑了我,一观众问片中一个角色穿雨衣的镜头和贾樟柯在《世界》中让女主角穿雨衣是不是想表达同样的意思。导演问题贾的那片子我没看过。这种回答真专业,赞一个,不相轻那还叫什么文艺人。

要放《制服》了,呼啦一下走了不少人,我得以找个前排的位置。当时看了独立影展的排片表,就决定看这部片子。理由大概是对制服诱惑有点趣味吧?连问题我都想好了,问问导演他的片子和苏珊.桑塔格的《迷人的法西斯》里提到的纳粹制服诱惑有什么关系。

片子总的来说还不错,虽然和我想象的制服控情节相去甚远。小建是个裁缝,有个身体不好的下岗工人父亲。他给别人做的交警制服(这段没大明白,按说这种制服一般不找小裁缝做)因为那人出了车祸(交警出车祸,挺讽刺的)于是变成了他的衣服,经过了几次生活上的不如意,小建穿上了这身制服,找了一位叫莎莎的姑娘做女朋友,顺带着冒充警察罚点款赚点外块,虽然被人向真警察揭发过,但是真警察要管的事情太多,于是小建得以继续批着这身制服到处晃悠。可是小建发现莎莎和他一样,除了一个表面上的工作外,背地里也干着为人民服务的第二职业,应召小姐。其实莎莎对小建的假警察身份也清楚。两人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约会着。在某次约会中,小建身着制服被真警察认出,骑着自行车逃脱了,留下莎莎一人在原地等着。片子到这儿就完了。

导演说剧本是他写的,来自于他弟弟一次遭遇假警察欺诈的真实经历。不过我觉得节奏太差,平铺直叙的把事情说完拉倒,长镜头太多,看的人想打哈欠。个人感觉把这部一个半小时弄成30分钟的版本应该还不错。感觉国内的片子大多故事上还多少能说的过去,不过节奏上基本都把握不好。不是搞的浑浑噩噩就是突兀的很,张力都不够。

其实这种双重身份题材的片子应该是电影中经常采用的手法,电影中的角色还要再扮演另外一个角色,这种嵌套扮演使得这类电影往往有比较大的发挥空间。可惜在《制服》一片中没有见到。导演说他就是想努力“收”,体现一种更加贴近生活的本色,而不希望过于的戏剧化冲淡片子的寓意。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放”比收难。而且只要放的好,对于电影主题会有更好的凸现,不过“放”确实比“收”更考验导演的能力。对于第一次拍片的导演,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并能通过这个故事反映和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已经不错了。

导演在后来的见面会上说他想表达的意思是每一个罪恶背后都有一定原因,甚至可能是伟大的原因。到处都是作假,人与人之间沟通想获得一些真实信息往往必须通过作假才能做到。我觉得导演说的还是不错的,可惜他的这部片子能体现这些的不多。听这导演说了几句,觉得此人还是个靠谱的挺踏实的人。不过下面观众问的问题就太不靠谱了。有个应该算是该导演的女粉丝的虽然前面表现的像个普通的追星族,后面问道的关于影像风格与摄影的问题不错。后面几个问题就太没劲了。一个问这种片子国内不能公映国外能公映对导演有什么影响?这不是废话吗?一影响肯定有影响,二这种影响和影片质量好坏并没什么关系。还有一个问说导演这种不落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俗套结尾是不是有故意迎合西方观众之嫌。听的我当时就笑了。

打了大概的分数话,影片能打70分,后面的见面会交流40分。


相关链接: 制服 世界 贾樟柯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