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安徽爱心援助队

FANHALL ID: if00414
> 投票或上传图片(0)
> 浏览/分享相关视频(0)
评分: (不足5人暂不计算)
(共 0 人评价)
片名: 安徽爱心援助队
其它片名: 安徽爱心援助队/Anhui Loving Aid Volunteers Team
导演: 范玲
编剧: 范玲
制片人: 范玲
摄影: 范玲
美术: 范玲
声音: 范玲
剪辑: 范玲
主演: 杜红, 何山宏, 杨冬玲
片长: 87分钟
年份: 2008年
类型: 纪录片
国别: 中国
语言: 国语
格式: dv
制作机构: 梦玲工作室

影片概述 . . . . . .

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无数志愿者涌入灾区,在团结互助中彰显人性。其中,安徽爱心援助队原本是一支自发的以医疗救助为主的志愿者团队。杜红和郭亚军作为活动的发起人,通过网络召集,一周内聚合了十几名志愿者加入,继而便迅速地分批进入灾区。先在安县最贫困的一个乡——迎新乡,配合当地的卫生院,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继而,到达重灾区什邡市洛水镇,建立了一个医疗救助点。
本片的焦点在三名志愿者身上:
何山宏,原本是个医生,也是援助队的骨干之一,当他尽心尽力帮助灾民的同时,也被灾民的善良和热情深深打动。与灾民老乡的对话中,灾民的理解与感激让他深感“帮助灾民,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杜红,作为活动的发起人,她一心只想着灾民,忙于团队的外联、公关、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工作。经常与当地的乡村医生——刘医生一起到村里走家窜户,为乡民看病、送药。同时也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第一次离开灾区时,与孩子一一惜别,孩子们放声大哭,而她却强忍着泪水,一步三回头地告别营地。
杨冬玲,是首批援助队队员里唯一的一名老师。她也曾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挨家挨户为灾民喷洒消毒药水,默默地为团队做后勤工作。当越来越多的孩子自发地聚集到援助队的营地玩耍,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出于对孩子们的关爱,志愿者们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即将倒塌的教学楼,抢出一些书本、板凳,协助杨老师为孩子们建立了帐篷学校。与其他帐篷学校不同的是,由于缺乏更多老师,他们没有为孩子分年级上课,只是带着所有孩子学习一些文学、科学知识,一起游戏,志愿者们称其为“活动中心”。杨老师也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自编自演小品节目,来表达自己内心地感受。5月31日,孩子们用自己真诚的爱,让杨老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28岁生日。
逐渐地,帐篷学校的孩子们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相继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纪录片摄制组和德国友人来到学校。五个孩子表演的小品“我们一起走”让儿基会的摄制组成员非常感动;而德国友人与孩子们一起游戏,超越语言的障碍,大家度过了愉快的夏日。
孩子们朗读了自己写的作文和诗歌,展现了灾区人民的坚强、乐观和重建家园的决心,令人倍感鼓舞。

导演阐述 . . . . . .

这是我在四川灾区拍摄的第三组志愿者团队,也是最令我感动的一个团队。我住进他们的营地时,已经有两批队员离开,最早的那批队员里只剩下5个人了。相处十天,真正面对面拍摄、采访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只有杜红、杨冬玲和何山宏这三个人直接与我的镜头对话,也有人愿意交流,但回避镜头,我会尊重他们的要求。逐个地看他们,每个人确实有着迥然不同的个性,但有一个共同点:真诚。
最初,我在伞花学校认识杜红和杨冬玲,她们过来“窜门”的。两人一动一静,但都落落大方。杜红是安徽爱心援助队的活动发起人之一,她原本是IT行业的女精英,擅长商务管理,她做事很投入,在这个团队里,外联、公关、医务、教育样样都做,真是一个猛子扎进灾区,满心就只想着灾民。她的嗓音洪亮,性格豪爽,一副大姐的模样。一直很感激她深夜送我回伞花学校的营地,途中偶遇空降兵部队的高阳,走在漆黑的路上,三人却一路欢声笑语。
杨冬玲的外表相对就文静很多,但很有主见,用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关爱孩子们。她和杜红去伞花学校时原本谈论的是由于医疗队要撤,她们想把孩子逐渐转到伞花学校来,但最终杨冬玲选择了留下,坚持到孩子们复课返校才离开。我能理解她为了孩子一直撑到最后的那份压力、留恋和不舍,也很欣赏她的勇气和责任感。当然,或许是做老师的缘故,她也是最不畏怯镜头的。她既可以声音轻柔、慢条斯理地与人交谈,也可以豪爽地喝酒、放肆地玩乐,无论是何种状态,都是一个真性情的女子。
何山宏虽是个堂堂男子汉,却被大家戏称为“何大姐”或者“何大妈” ,显露出这个七尺男儿原来有着敏感、脆弱、细腻的内心。由于他的父亲曾经参加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医疗救援工作,于是这一次,在父亲的支持下,他也很快踏上四川灾区的土地,履行一名医务工作者和一名志愿者的职责。看似经常故作深沉、忧郁的他,时而又会表现出孩童般的羞怯和天真,被灾区老乡的热情、真诚感动地一塌糊涂,只有满心的内疚,解不开自己的心结。经常看到他抱着酒瓶子,却又并不是个真正好酒的人。我每次记录他的真情流露,也常常为这性情中人所感动,有些心疼的感觉。
王福康虽然一直回避我的镜头,但却是个踏实、实干型的志愿者,他也是最早进入这个团队的志愿者之一,虽然他不是专业的医疗或教育人才,却默默地做着后勤工作,赢得大家一致的认可和赞扬,他也在真心地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和爱心。
唐光是后来加入的,在家乡就是英语教师,在亲人朋友的反对声中,鼓足勇气来到灾区,为这里的孩子带来知识和快乐。他的绰号叫“豆豆” ,有些胆小、内向,也很善良,一句营地里人人皆知的、善意的玩笑——“每天要做三件事,吃饭睡觉打豆豆” ,每天都为营地增添不少欢乐的笑声。
小丽是我见到的最后进入这个团队的志愿者。她之前已经在其他的志愿者团队认真地付出和奉献了很长时间,当其他志愿者逐一解散撤退时,她却仍然恋着这块土地,继续寻找可以奉献的机会。她是一个好护士,很喜欢她的纯真、可爱和善良,虽然年龄比我小很多,却会像姐姐一样关心着我,一句偶然的玩笑,我俩成的“火星姐妹” ,不过是她叫我“妹妹”。大家随意地开着玩笑,轻松自在。
翟勇也是埋头实干的志愿者,他和杨冬玲、何山宏、杜红是坚持到最后的。
很遗憾,由于我转移到青川,我没有拍到他们7月19号的结业典礼,四个人的坚守和杜红三进三出灾区的行为也包含着更多的故事和情感。但在这不完整地记录中,却有一份完整的情感:志愿者们与灾区人民、孩子们深厚、真挚的情谊。

获得奖项 . . . . . .


评论列表(0) . . . . . . ( 发表新评论 ) ( 更多评论 )

幕后花絮 . . . . . . (上传花絮) (展开所有)

影片图集 . . . . . . (更多/我要上传)

相关视频 . . . . . . (更多/我要分享)

对本影片资料作出贡献的会员 . . . . . .

haddyfan(创建者)
TramiyahEppe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