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新闻中搜索: 纪录片

陈晓卿:纪录片围城 2004-06-02

    去年见到雅克

纪录片人:从彼岸到彼岸 2004-06-02

    32岁那年,蒋樾拥有了平生第一张属于自己的床。确切地说,那是一张略嫌昂贵的新床垫,价值人民币三百元,搁在公主坟他和牟森合租的单居室客厅的地面上,牟森和女朋友占据着卧房的双人床。那每月四百块钱换来的十二平米客厅,也是世界上第一块属于蒋樾自己的落脚地。此前十年,这个北京青年是“脚不沾地”晃过来的。数不清的漫漫长夜,蒋樾永远背着包,包里塞着全部家当,游荡——可能在北京,也可能在西藏,巴望着赶在天亮以前,找得到一扇可以敲开的门,一张可以倒下的“铺”,“地铺”也好。     总...

中国DV向前看:与纪录片有关 2004-06-01

引子:中国的DV现象。   世纪之交,一个干脆而响亮的英文缩写在中国悄然风行:DV。进入新世纪的短短几年里,DV更是声势浩大、铺天盖地。首先,大量的DV影像爱好者伴随着DV话题的升温而浮出水面,连唐国强也手持DV在电视屏幕上摇旗呐喊。接着,凤凰卫视中文台《[[DV新世代]]》栏目开播,DV开始与电视这一大众传媒联姻。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体制外,DV在民间逐渐形成一种风尚,一直为设备短缺问题所困扰的独立影像制作者们更是如获至宝;体制内,电视台竟相添置DV设备,播出DV作品的电视栏目也越来越多;而在这中间,各种DV作品展...

作家与城市—纪录片《一个人和一座城市》导演阐述 2004-06-01

    我阅读脚本时,画面迸射闪现。问题是,在作家的城市里,我面对的人事信息经过了再次过滤,今后的结果和作家期待的影像会有多少误差呢?     脚本已经定稿了。     图解脚本中的文字不是目的。如果我们已经明白了说什么,那么重要的是怎么说。     一个人的经历是城市经历的一部分。对城市,任何一个人都有充当代言人的可能。只是,镜头通过取舍,赋予代言人以别样的意义。当镜头从文字上移开,重新面对城市与人的时候,它其实已经背叛了文字,忠实的是文字的灵魂。 ...

2004中国电视纪录片年? 2004-06-01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电视在节目形态上已经和国外电视台相差无几。靠模仿、引进国外节目类型制造轰动的捷径恐怕难再走得通。那么,2004年的荧屏热点将会是什么呢?种种迹象表明:2004年的荧屏热点也许就是纪录片节目。  如果细致地梳理一下近几年中国电视的脉络和走向,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电视几乎每年都会制造一个热点。这个热点的形成必然伴随一种新的节目类型的引进,而后便是这种新节目类型在全国遍地开花。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表格中更清楚地看出这个趋向。  年份/节目类型/代表节目   1998  调查新闻《[[焦点访谈]...

一些世界纪录片 2004-05-31

    1895年    法国人卢米埃尔放映了他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世界第一部“纪录片”――《[[工厂大门]]》。     1922年    美国人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完成并公映,法国的评论家将其与古腊戏剧相提并论。弗拉哈迪由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的开创者。     1926年    英国纪录片大师约翰

关于纪录片《百步街》 2004-05-31

 我大学毕业以后,在苏州工作过几年。苏州是传说中的人间天堂,但给我留下情感印象的却是那些面临拆迁的穷街陋巷。紧挨我工作的地方,就有这么一条名叫“百步”的小街。我曾认真地用脚丈量过它的长度,按照七十五公分的步幅,这条街正好九十步。当然,如果换了一个人,比如说一个心情闲适的老人,可能就得走上百几十步了。     2000年5月,《[[姑苏晚报]]》登出消息:百步街所在的四十四号街坊,已经被列入苏州市沧浪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拆迁日程,半年之后,这条小街的右半边将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被夷为平地。这则消...

纪录片《阴阳》 2004-05-31

    BETA录像     拍摄、导演、剪辑:康健宁     180分钟, 宁夏电视台出品,1997年          陡坡村,是宁夏西北彭阳县崾岘乡的一个普通村子,位于黄土高坡,山大沟深,干旱少雨。陡坡村的村民被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一分为二,农民徐文章一家、队长徐天光等居住在沟西面半坡上的窑洞中,与之隔沟相望的是村民张耀宗、张耀祖的窑洞和只有一间校舍的村办小学。     陡坡村人唯一的饮水源是沟底渗出的数量不大的水。冬...

关于纪录片《斥力》的自述 2004-05-30

冯晓颖     1975年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     1997年开始拍摄图片与纪录片 纪录片作品有《[[斥力]]》、《[[游戏]]》、《[[诗人在人间]]》和短片《[[无眠]]》 1999年参赛香港第五届短片录像节 曾发表小说《[[人们都叫我丁丁丁]]》(上海《[[小说界]]》)          我的创作经过比较简单,就是拿着机器去拍。1998年5月至1999年11月其间,虽然,只有四次拍摄的素材,但很多心烦的时候我不想再做这件事。 被拍摄人冯天岳很有耐心,多次配合。此片称为“斥...

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一在日本的日子》 2004-05-30

《[[我们的留学生活一在日本的日子]]》是一部介绍新一代海外游子在日本求学奋斗的系列纪录片。由留日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己集资,历时三年,屡经磨难,亲手制作的。          全片共 10集,每集约50分钟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真实记录,为研究新一代留学生的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影像资料;这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是无数在日留学生献给祖国和亲人的爱!          三年里,无论是拍摄者还是被拍摄者,先后涉及数百人,但没有任何人拿过一分钱的报酬。相...

陈晓卿今晚与纪录片爱好者网上聊天 2004-05-29

5月29日晚8-9点陈晓卿导演将作客“纪录中国论坛”,与纪录片爱好者网上交流。 纪录中国论坛http://www.chinadocu.com/forum/index.asp 陈晓卿:1965年11月生于安徽; 1986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摄影专业,同年被保送就读该学院摄影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9年分配至中央电视台工作,担任纪录片栏目《[[地方台30分钟]]》编辑; 1991年开始拍摄纪录片; 1996开始制作文献纪录片;现为央视综合频道《[[见证]]》栏目制片人。主要作品:1、《[[孤岛纪事]]》(1991年)2、《[[远在北京的家]]》(1993年完成)3、《[[龙脊]]》(1994年完成)4...

纪录片《回到凤凰桥》 2004-05-29

制作人:李红 摄影:孟凡、李红 长度:110 分钟 1994制作 制作人的话:     我用三年的时间拍摄了四个到北京打工的姑娘。对于这些来自乡村的女孩子,我做为一个城里人,有许多想当然的理解。 几乎所有这些理解都在真实面前变得哑口无言。《[[回到凤凰桥]]》实际上是在纪录一个“哑口无言”的过程。     我第一次见到她们是在她们住的小屋里,小屋不到六平方米,住四个人。然而,住在破烂小屋里的这段时间却是她们一生中最自由的时候。过去在家乡,她们是女儿,属于父母; 将来回到凤凰桥,她...

纪录片大师伊文思全案 2004-05-29

    1898/11/18  伊文思出生于荷兰的尼梅格城。其父在该城一家照相器材商店,后扩大为专门出售制造照相器材的公司:“卡比”(CAPI)公司。          1911  13岁的伊文思在家人的协助下拍摄了一部长200米的影片《[[茅屋]]》,只是他的第一部电影习作。          1917  中学毕业,入鹿特丹市“高等经济学院”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荷兰当时是中立国,但是伊文思仍然被征入伍。      &n...

国际一些纪录片电影节介绍 2004-05-29

 里尔国际短片和纪录片电影节     (Lille International Short and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里尔国际短片和纪录片电影节由法国短片促进协会主办,得到法国外交部、文化部、国家电影中心等单位的支持或资助。创办经过如下。     1955年1月在法国安德尔一卢瓦尔的省会图尔市创办,当时只放映短片,因此叫做“图尔国际短片电影节”(tours inter-     national...

纪录片《布达拉宫》公映 2004-05-29

 布达拉宫,这座矗立在世界屋脊古老而又神秘的庄严殿堂究竟在述说什么样的人文历史和价值,由中央电视台、中视传媒股份公司、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大型人文纪实影片《[[布达拉宫]]》5月份将走进影院,试图用纪实语言为电影观众解答这一问题。和布达拉宫渊源深远的北京雍和宫,今天举行了一个特殊的仪式,众喇嘛们齐诵《[[吉祥经]]》,为布达拉宫祈福,也为大型电影纪录片《[[布达拉宫]]》的公映举行“加持”仪式,祝愿伟大的祖国吉祥繁荣,祈愿全国人民幸福安康!今天在雍和宫举办专门的法式,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雍和宫住...

« 上一页 1 2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

对搜索结果不满意?试试这个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