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新闻中搜索: 纪录片

实验纪录片《三元里》放映消息 2004-08-16

四合苑画廊 100006 北京东华门大街95号展览开幕:2004年8月22日(星期天)14:00-17:00音乐表演:李劲松《[[三元里]]》是曹斐、欧宁应邀为第50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而创作的实验纪录片。它以缘影会名义制作,采取个人创作与群体协作相结合的制片方式,展开对广州城市化进程和典型城中村三元里的拍摄和研究。《[[三元里]]》从三元里这个城中村开始对广州进行切片研究,它以城市漫步者的姿态,探讨历史之债、现代化与岭南宗法聚落文化的冲突与调和、都市村庄的奇异建筑和人文景观,最后形成一部黑白影像诗篇。《[[三元里]]》项目由以下部分组成...

纪录片《列侬的理想世界》 2004-07-28

    Don’t let me down…….and Stand by me ……..(列侬的理想世界)                       <列侬的理想世界>( 1988  Director: Andrew Solt)          I always am a rebel. I also want be loved and accepted by society and not be this loud mouth lunatic pop musician, but I cannot be what I am not..          当我写...

从《江湖》的成功看中国纪录片的转型 2004-07-26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的纪录片无论是在思想内涵、手法运用上,还是在观念上,都已有长足发展。 中国的一些优秀纪录片在国际上频频获奖,受到专家和普通人的喜爱,不仅为全人类提供了丰盛的精神食粮,而且从理论方面也推进了人们对这种电视艺术形式的理解和认识。时至今日,借用中国纪录片人陈虻的话说,“中国纪录片的补课应该结束了”,在世纪交替的时候,中国的纪录片也迎来了它的转型期。          然而,在没有更先进的理论指导的情况下,中国纪录片究竞该往何处去,是...

谁的纪录片? 2004-07-22

     这还是1997年冬天的事情。                     那天下了点雪,外面特别冷,小风飕飕地吹。我和李小山同志从台里出来,抬着一台betacam录像机,打了个小“面的”,赶往著名的三里屯“乡谣酒吧”。那里将要放映段锦川老师的纪录片《[[八廓南街16号]]》,我们号称是他的“助教”,其实就是负责按录像机上的“play”键的。             &...

摇滚纪录片:《后革命时代》 2004-07-19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他们的生活缺乏物质基础,也许他们正享受着精神的快乐,但他们明天就有可能要去面对生活的痛苦。他们是北京地下音乐圈中的乐手,他们有自己的希望,他们也时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丰富多彩的声音。    也有这样一部纪录片,所涉及的内容就是这些弱势群体,也许没多少人看过它,甚至没几个人知道它,但你不能否定它的存在,更不能否定它对地下音乐工作者生活记录的真实性,它的名字叫《[[后革命时代]]》。    本来我是能采访到该片的导演张扬和罗拉的,可是由于邮件系统的问题,没能联系到他们...

独立纪录片《白塔》马赛纪录片电影节获奖 2004-07-19

    在刚刚结束的法国马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中,中国导演苏青的独立纪录片作品《[[白塔]]》获得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和观众最喜欢的影片奖两项大奖。     《[[白塔]]》是一部关注中国聋哑人生存状态的纪录片,讲述了一个普通聋哑人勇敢追求幸福生活,最终在现实的打压下丧失幸福的故事。该片曾多次在国内小规模的放映。      这次能够在马赛国际上获得这两个奖项,导演苏青感触颇深。一直在电视台工作的他说,处女作能受到肯定,更坚定了他用摄象机记录真实的信念。

怀斯曼谈纪录片创作 2004-07-17

我在过去三十年所做的纪录片,是涉及美国现代生活的纪录片,特别是针对美国的有些机构,比如警察局、医院、福利机构,或者有关培训美国的空军人员,或者宰牛的工厂。我认为所有这些纪录片的出发点,或者设想,主要是想描述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因为这种关系可以通过机构的形式来表现,同时也可以表现它对美国社会和其它方面的影响,虽然这些机构呈现出来的形式不同,在不同文化视角中表现出来的意义也不同。        制作纪录片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怎样去理解所要拍摄的对象,当我开始做纪录片时,许多人认为纪录片...

威尼斯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2004-07-13

  威尼斯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也叫"威尼斯国际纪录片和短片电影节"(Venice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and Short FilmFestival)或"威尼斯国际纪录片和短片展览会"(Venice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and Short Film Exhibition),创办于1950年,"每年7月至8月之间举行,为期一周左右。主办单位宣称:这个专业性国际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评介世界各国纪录片和短片的生产情况,促使纪录片和短片在文化生活中起更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为世界各国纪录片和短片电影工作者之间交流经验和互相合作提供场所与方便条件。 电影节章程规定:世界...

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介绍 2004-07-13

创办经过1988年(另一说是1987年)由荷兰电影协会、荷兰博物馆共同创办。受到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的支持。 举办日期与地点每年12月举办。为期7天左右。在阿姆斯特丹市阿尔发艺术电影院公映参展赛影片。 宗旨或目的鼓励世界各国优秀的纪录片,为普及和提高纪录片的艺术水平起推动作用。 章程规定世界各国任何时期摄制的纪录片均可参加评奖或会外映出。评委会由国际著名的纪录片艺术家组成。评奖项目包括最佳纪录片、最佳编导、最佳摄影等。 活动内容1、 举行纪录片评奖;2、 不参加评奖的纪录片作为会外映出;3、 举办荷兰优秀纪录片回...

在纪录片与故事片的夹缝中:甘露《如花》 2004-07-09

花开花落间,张艺谋拍完了《[[十面埋伏]]》。 流转的影像,见证了一部电影如花般的诞生。 一花一世界,聆听甘露的娓娓道来……   “花是一种理想,花种被种下去了,但那片灿烂的花海只能盛放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里。”   一花一世界   《[[十面埋伏]]》,是张艺谋第一次到国外拍的电影。   在《[[十面埋伏]]》剧本阶段,张艺谋谈到要在乌克兰种一大片花地,张艺谋想创造一个象当年红高粱一样的奇迹,在浪漫花海里实现自己的武侠梦想。张艺谋亲自到乌克兰选的花种种下去,他希望这片花能在秋色中盛放。9公顷的花海,盛开起来一定特...

两部纪录片新作北美上映 2004-07-09

在过去的两周里,用《[[时代周刊]]》的话来说就是:“摩尔一个人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运动。”作为今年戛纳金棕榈奖获奖影片,《[[华氏911]]》的上映引发了一次普罗大众关注纪录片的高潮。抓住这个热点登场的纪录片还有反映克林顿政治生涯的《[[猎杀总统]]》、迪斯尼公司为挽回面子而发行的《[[美利坚灵魂]]》等。就在今天,又有两部纪录片在北美上映,分别为《[[破浪巨人]]》和《[[Metallica:某种怪物]]》。  《[[破浪巨人]]》是今年圣丹斯影展的开幕电影,影片由美国传奇人物、前“冲浪大王”斯泰西.佩拉塔执导,风格轻快灵动,...

纪录片:汪士卿《像灰尘一样飞》 2004-07-09

               故事大纲:    唐家荣十七岁时被人贩子从四川拐卖到山东做媳妇,丈夫是比她大十二岁的文盲农民。唐家荣不满足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一九九八年来北京打工,开始当洗碗工,后来买杂货。二000年唐家荣与江苏老王相遇,老王教她如何鉴别花的品种、如何到花市上货。他们一人手推三轮车,一人骑自行车靠打游击卖花营生,一不小心会被城管抓住,没收全部财物。    唐家荣与老王同居。唐家荣面对这一切她有自己的想法,...

张艺谋点评甘露纪录片 2004-07-08

全面记录了《[[十面埋伏]]》创作过程的大型纪录片《[[如花]]》,今日正式全国面世。记者昨日采访了该片导演甘露。早在去年底,张艺谋率众离开北京包机前往四川的那天早晨,他对记者就《[[英雄]]》的纪录片《[[缘起]]》所做的一番评价,此次也是首次公之于众。   ■张艺谋:我拍不了纪录片   首先我觉得,像他们这样这么踏实,为了拍一个纪录片,跟一个剧组一跟就是几年,实在不易,他们也确实拍到了一些生动的东西。但我个人认为,《[[缘起]]》偏“流水”,如果这是一个跟剧组跟了一个月的小组,那拍成这样还不错,但如果是跟了...

纪录片商业化的理性思考 2004-07-08

 在近几年,电视届的同仁们经常以“纪录片是不是商品?纪录片应不应该商业化运作”为题,开展各种各样的专题讨论,尤其是各电视台的纪录片制片人,纷纷呼吁建立和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具备竞争力的纪录片市场,使中国我们的纪录片节目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纪录片走商业化道路,在国际上早已形成气候。欧洲的一些商业电视台通常设有专门的纪录片频道,或者有专门的纪录片播出时间,而且大多是黄金时间段。现在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台播出的《[[探索发现]]》、《[[动物世界]]》、《[[自然奇观]]》等大都是买进的节目,而且价格不菲。...

録影力量:香港社会运动纪录片 2004-07-07

    香港民间摄影团体"録影力量"成立于1989年。最初的动因是"有一群人希望在主流媒体之外做一些事";相对于"大众传媒",将自己的定位在于"小众传媒".其领军人物郑智雄自八十年代中期便和不同的社会团体合作,拍过一些工运、社会运动,也拍过底层人们的环境、工作等。他说自己的父亲从小把他送到"做广播操的学校",这就等于点出了他"源远流长"的"左派"背景。89年初他在《[[电影双周刊]]》上看到一则蔡甘铨的广告,大意是香港社会至1997年回归之前有急剧的转变,欲寻找志同道合者纪录这个转变。由个人拍东西在当时香港也是比...

« 上一页 1 2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40 41 下一页 »

对搜索结果不满意?试试这个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