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新闻中搜索: 纪录片

关于纪录片的道德底线 2004-06-24

(纪录片进入我最喜爱的纪录片展映单元后,我的感冒还是没好。所以我也很遗憾的没有把全部的纪录片一部不拉的看完。因此在这个文章里没有办法全面的介绍一下本次展映的纪录片了。) 纪录片作为很容易用DV机器操作的一个影像方式,它在国内的民间影像创作中可能是最成熟和最丰产的一个种类了。但是在这种繁荣的背后,我觉得有一些隐隐约约的危险正在逼近我们。而看了这次纪录片展映单元后,我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这种危险的面貌——民间纪录片对于我们道德底线的冲击和突破! 在这里讲“道德”这个国人一向很敏感的词汇,我显得很...

纪录片的构成要素 2004-06-24

 在谈到纪录片的构成要素时,先来看看纪录片的特点,首先,它所记录的必须是正在发生的真实历史。也就是摄像机的磁基记录与故事的发生是同步的,只有客观的记录,而没有主观的导演。其次,就创作者而言,他既是旁观者又是见证者,由于他的参与与否,决定了纪录片创作者,将在纪录片的拍摄中扮演特殊的角色。第三是纪录片事态发展趋势的难料性。第四,纪录片可选题材的局限性。一个题材是否可以作为纪录片来创作,应该考虑这样的几个方面:①人物环境是否典型;②人物所从事的事件是否有特定意义,是否可以以小见大;③人物事件的发展是否...

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客体论和主体论 2004-06-24

 没有人会否认题材对于一部纪录片的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会很谨慎地讨论这一话题,因为题材之于纪录片的成功,由于创作者的不同会有很大的不同。越是普通的题材就越能体现出创作者的功力,但是有时候许多创作者都努力争着去拍同一类题材的纪录片,这似乎又只能归结于题材的吸引力。那么创作者与题材在纪录片成功的道路上到底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暂时把强调创作者的功能和作用的主张归为主体论,而把题材看得比创作者更重要的主张归为客体论。下文将回到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这两种观念并对它们进行详细比较。客体论———...

CDFF2004:第二届纪录片论坛讨论会顺利召开 2004-06-21

2004年6月20日下午,第二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主题为“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和发展”的论坛今天在中华世纪坛学术报告厅顺利召开,会议上讨论热烈内容丰富。 林旭东、崔子恩、张英进、张献民、中岛圣雄、单万里、郝智强、渠陆军、仲华、司徒安、陈苗等人参加了主要的讨论。  

世界纪录片大事年表 2004-06-20

1895年 法国人卢米埃尔放映了他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世界第一部“纪录片”———《[[工厂大门]]》。  1922年 美国人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完成并公映,法国的评论家将其与古希腊戏剧相提并论。弗拉哈迪由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的开创者。  1922年 苏联人维尔托夫倡导并拍摄“真理电影”,提出了“电影眼” 的理论,集中体现在他著名的《[[持摄影机的人]]》里,他对电影的原创观念直接影响了“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的出现。  1926年 英国纪录片大师约翰

第二届纪录片论坛开幕仪式图片集 2004-06-20

纪录片学者、北京广播学院教授林旭东先生致开幕辞 电影研究专家、美国加州艺术学院Berenice Reynaud教授在开幕典礼上发表演说 纪录片导演、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渠陆军先生在开幕式上 日本纪录片单元策划人之一中岛圣雄先生讲话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导演章明先生在开幕式上 电影评论人张献民在开幕典礼上 知名编剧杨海波先生    

中国纪录片制作人学推销 2004-06-17

  “中国的纪录片制作人能拍很好的片子,但却不能很好地推销自己,所以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将给他们提供一个与买片人面对面交流的‘实战’机会。”前天,有关专家在新闻发布会上表达了上述愿望。届时买片人将不会仅仅通过一纸说明书来判断一个纪录片的价值,而是通过制作者的陈述和纪录片的“片花”来展示自身实力。“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将于今年12月份在广州举行。它是目前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专门的国际纪录片学术和交易活动。 据了解,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将首次在国内引进“纪录片市...

第二届纪录片交流周海报 2004-06-16

纪录片论坛海报

触动真相:透视中国纪录片现状 2004-06-15

几十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单一,拍摄纪录片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进行官方宣传。由于政府对媒体实行严格的管制,制作影片的费用又十分高额,独立导演个人制作纪录片的可能性非常小。 但是,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中国的独立纪录片文化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廉价、便捷的摄像设备的普及,商业电视台数量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中国人举起镜头,制作自己的纪录片。这一趋势的结果是大量的纪录片和半故事性影片应运而生,不少作品被送交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委员会,弄得各国评委们目不暇接。 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的组织者之一贾克布.王(音...

炮火与硝烟背后:世界战争纪录片回顾与思考 2004-06-13

战争是魔鬼,是人类的大敌。但是,战争缘起于人类自身,而且,正是战争构架起了人类历史:每一次战争都在标示并牵引着历史,历史在战争这里变线,然后延续——战争是历史的主要内容之一。一部纪录片就是一段有声有色的历史——纪录片是历史的纪录形式之一。       于是在人类历史上,当有一天纪录片与战争邂逅,她们就不弃不离地纠缠在一起,衍生了纪录片中以题材分的一大种:战争纪录片。她的存在意义更多不在于作为纪录片的一种,而在于她以纪录重述历史,让银幕纪录战争。 作为对战争的历史纪录,相较于...

古道情缘:纪录片源起与摄影机的纪录功能 2004-06-13

在1895年12月28日这个具有仪式性意义的日子,卢米埃尔在那个黑暗的地下室里放映的是《[[拆墙]]》、《[[水浇园丁]]》、《[[火车到站]]》以及《[[工厂的大门]]》等几部片子,而它们就是最早的纪录片——电影在诞生的那一刻就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存在的。 “纪录片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满足人们对于真实的需求,而电影的发明最初也与真实纪录客观事物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电影的历史是与记录片的历史重合的,电影的发轫期就蕴含着纪录电影的萌芽。”其实与今天的情况恰恰相反的,在电影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一战期间,纪录片一直是它的主要...

电影史:从卢米埃尔的纪录片说起 2004-06-10

路易

卢米埃尔兄弟:电影从纪录片而起 2004-06-10

卢米埃尔兄弟:作为纪录片鼻祖 作者:萧狼 纪录片是电影的长子,故事片的穷兄弟,它始终伴随着电影的行程,时而显赫,时而低迷,却又始终拥有忠实的受众群。纪录片走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期间,璨若星辰的纪录大师与波涛汹涌的美学思潮创造了一次次辉煌。而且,每一次的起伏总是与社会变革的焦点纠结集交在一起。正如纪录大师伊文思所说:哪里燃烧我就到哪里去,我总是置身于世界的大事件中。 而重新梳理这一切,我们不得不回到电影的最初源头,从卢米埃尔兄弟说起。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在潮...

参加关于纪录片的讨论 2004-06-09

《定军山》:中国纪录片,与电影重叠起步 2004-06-09

《[[定军山]]》:纪录片为电影史开道 作者:萧狼 确切地说,在80年代前,中国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的。由于受到种种历史环境和意识形态左右,中国在很长时间内所谓的纪录片其实是宣传片或专题片。直到《[[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以至《[[望长城]]》,中国纪录片的本位品质才逐渐树立起来。  但是,在考察中国纪录片历史时,我们无意将纪录片死死地限在狭义的定义圈里。因此,我们永远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中国电影的开山作品《[[定军山]]》,就是一部戏曲纪录片,中国纪录片与中国电影在同位一体中...

« 上一页 1 2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

对搜索结果不满意?试试这个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