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新闻中搜索: 我

我需要的一点现实(二) 2004-12-19

法斯宾德谈影片是如何产生的(二)        制    作          《[[我只要你们爱我]]》是受西德意志电台的秀托,由巴伐利亚影片公司出品的。《[[撒旦的烤肉]]》是自筹资金拍摄的(由法斯宾德及米夏埃尔

我需要的一点现实(一) 2004-12-19

法斯宾德谈影片是如何产生的(一)          剧本      赖纳

我需要的一点现实(前言) 2004-12-19

法斯宾德谈影片是如何产生的(前言)      出  版  前  言     《[[希区柯克先生,您是如何拍电影的?]]》一书,是弗朗索瓦

罗大佑:把我的歌当火种传下去 2004-12-17

  记:新专辑《[[美丽岛]]》主要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罗:“美丽岛”是我想像中的和平家园,那里永远没有战争,人们在此和谐共生。《[[美丽岛]]》用了我将近10年的时间去思考。10年中发生了无数事情,包括我父亲去世、地震,战争等。我感觉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世界状况都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所以才推出这样一张专辑。   记:你以往的作品都比较喜欢用有穿透力、有意境的词语,新专辑《[[美丽岛]]》中的歌词是否达到你所追求的意境?   罗: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意境,比如国画里齐白石的画,非常写意;音乐中琵琶的《[[十面埋伏...

《齐瓦戈医生》:借我一双诗眼 2004-12-17

   电影总是让我想到诗歌。诗歌有的修辞,比如对比、象征、暗示、排比、隐喻……蒙太奇照样也有;镜头时间的长短,好比诗歌句式的长短,都要求材料的精当,该取则取,该舍则舍;镜头的切换,则如诗歌的分行,都是为了体现节奏的美感;诗人用眼睛去看世界,摄影机则模仿人的眼睛的主观视点让事物成像;而诗人用心灵去感知世界的时候,摄影机同样可以摆脱主观视点的束缚,运用高超复杂的摄影辅助机械或者日益成熟的数字模拟技术,让镜头自由驰骋在时间和空间之中,当代电影中全知视点的大量运用,就是因为电影能象诗歌一样完美地呈现...

大地:我们就是这样长大 2004-12-15

  对于我们这群从全国各地往香港挤、度过那个快乐的夜晚就各奔东西的人来说,我们是中了达明一派的毒的。若要问我为什么,我想那可能是我们都是这样长大。   达明一派我是不可能不去看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梦,如果有机会让你去实现,为什么要错过?对于我来说,达明一派20年的现场,就是一个可以触摸的梦,如今终于可以把它变成现实,我自己都差点不敢相信。   我完全不会去理会这场演出中他们的状态,他们弹错几次,唱错几次;惟一的遗憾,可能是没有听到最喜欢的一曲《[[那个下午在旧居烧信]]》。不过这些都变得不重要了,最重...

许巍:我渴望更明亮的东西 2004-12-15

  采访许巍是在位于国贸附近的他的唱片公司进行的。因为许巍这张新专辑是他们年内的“重头”,所以,公司从上到下都格外地重视,下午的采访在原定安排的时候是不允许拍照的,理由是许巍刚刚下飞机,来不及化妆。   但我们还是执意地带来了摄影记者,因为在我们看来,许巍怎么能是需要化妆的呢?   采访结束之后,摄影记者大哥说能不能让许巍站起来拍几张,许巍愉快地答应了,并且对着镜头笑得很开心。   这就是我这次采访最直观的体验,在一个充满白领的写字楼里,对话一个快乐的许巍。   要做职业歌手,就得适应在各地奔波...

冯小刚:我是年度最卖力人物 2004-12-15

    谈《[[功夫]]》   “谁跟星爷碰上了都算天灾人祸。相当于战争、水灾、地震等‘不可抗拒之因素’。”   谈阵容   “我们这部片子的明星都很用心卖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不是来打劫银行的。”   谈转型   “你们就当我是好不容易才看顺了眼的媳妇,心血来潮也没跟家里人商量就拉了一个双眼皮垫了一次鼻梁吧。”   谈张艺谋   “当然张艺谋的号召力也比我大,要承认这事实。这事你不能生气也不能嫉妒,只能奋起直追。”   冯小刚导演上周六来广州“悄悄”与观众见面,因为此行他没有采访任务。在...

金马奖电影《月光下,我记得》 2004-12-14

英文:The Moon Also Rises导演:林正盛 主演:施易男   陈德烈   杨贵媚 类型:剧情/爱情产地:中国台湾 发行: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长度:100分钟 ★入围第41届金马奖6项大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杨贵媚.最佳摄影:杨渭汉.宋文忠.最佳美术设计:林正盛.胡硕珍.最佳改编剧本:林正盛.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月娘浮光.陈明章 影片介绍:   宝猜带着花样年华的女儿西莲,回到位于台东都兰山上两层楼高的宅院,在阳光过盛的故乡,躲避着人群以及往昔男主人所凝聚而成的巨大阴影。  与世隔绝的宝猜,经历了离婚的变故,...

大家忙着进步,我忙着怀旧 2004-12-14

  在大家忙着进步的冬天,我却在一次又一次地怀旧。无论是大众的,还是小众的。   先是一周前去看一场“麦田守望者乐队十周年”的纪念演出。十年前,我是麦田的铁杆fans,我喜欢这支乐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的初中时代。那时候,他们甚至还没有出专辑,只是在红星音乐生产社的某张盒辑露了一小脸,那时候,郝舫他们的“方舟书店”还在百万庄一带开得如火如荼,我的《[[麦田守望者]]》这本书就是从那里买的。   那晚的演出对于我来说,其实是无法用语言来与别人分享的,演出开始之前,同《[[音乐周刊]]》的女孩儿一起给乐队的人做了...

金基德:我以为中国观众看不到我的电影 2004-12-07

  和注重服饰,态度可亲兼高谈阔论的姜帝圭相比,喜欢走在别人身后的金基德很容易会被陌生的中国记者当成姜帝圭的助手。在韩国,金基德被称为“问题导演”,因为他的电影就像一颗炸弹,随时给人带来冲击。边缘的题材、大胆的风格令他的作品频频受到世界各大电影奖项的青睐。《[[坏男人]]》获得16届福冈亚洲影展大奖、《[[撒玛利亚女孩]]》获得54届柏林影展最佳导演银熊奖,他今年的新作《[[空房间]]》又摘取威尼斯影展最佳导演银狮奖。   永恒的棒球帽打扮和矮小“海拔”让这位取得韩国电影在世界影展最高荣誉的导演变得很容易被忽视...

《回归》: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2004-12-07

这是2004年我看到的最好的电影。这是一部讲述回家、父子情、青春、成长以及死亡的残酷悲情电影。影片始终笼罩在清冷色的调子里,一种不祥的、悲伤的、诡异的、甚至有些惊悚的感觉缠绕心头。影片摄影十分完美,构图精巧,耐人回味。剪接亦是十分流畅,用心独特,不安的感觉会在一闪即逝的画面里忽而漫溢出来,紧紧的笼罩住观众的心。导演手法老到,在叙事上十分冷静、内敛;我以为他是个大师,然而这只是导演安德烈•日瓦金采夫的处女作品!除了惊叹和羡慕导演的惊人才华外,凭这一个作品他已成为我心中的大师! 看这个影片之前,只...

“我们在一起”项目电影展 2004-12-06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人权日”(12月10日)和“国际移民日”(12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继续为了尊敬和保护农民工的权利而努力。在中国,农民工问题应该引起公众和相关社会及政治人士的特别关注并采取行动。   因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倡导的“我们在一起”这一项目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邀请中国电影制作人展示以农民工在城市的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为题材的影片。使广大公众能够意识并关注到这一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影展将于2004年12月14日举行,这...

我印象中的麦田守望者 2004-12-02

  你要是真想听我讲麦田守望者乐队,你想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可能是“麦守”们现在在什么地方,他们这几年的沉默是怎么回事,都是怎么度过的,甚至他们在发表唱片之前都是干什么的,可我老实告诉你,我对这些无可奉告。首先,我对这类事情一无所知;其次,无论是谁,在背后细谈“麦守”的个人私事都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也许背后的这些故事动人极了,简直可以要了我的命,但是除非他们自己亲口叙述,否则,谁的话我也不信。最好你连提也不要向我提起。与其说那些,不如说些关于我自己和麦田守望者乐队的音乐的一些事。  我听“麦守”的...

大型纪录片《我们的土地》开播 2004-12-02

    纪录片《[[我们的土地]]》由国内著名纪录片导演段锦川、蒋樾担纲拍摄,以影像史诗般的凝重笔触讲述近70年以来,中国土地所有制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该片以纪录影片、新闻影片、故事影片、图片、画片等历史影像为基础,试图从精确的影像追寻,再中国农村的历史。自乡村建设运动开始,历经土地改革、合作化、妇女解放、人民公社、分田到户,片中穿插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凸显出强烈的变迁感。《[[我们的土地]]》拍摄制作耗时将近一年,剧组行程5万余公里,涵盖了中国北方及东北地区的农村状况...

« 上一页 1 2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43 44 下一页 »

对搜索结果不满意?试试这个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