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新闻中搜索: 我

台湾的“秘密人” 《山海经》导演蕭立峻:我想拍富士康那样的工厂 2010-06-28

(现象网访谈)记者按:《台湾往事——外省台湾人纪录片展映》活动于6月12日在雨枫书馆结束,在此之前现象网采访了参加展映的影片《[[山海经]]》导演蕭立峻。《山海经》所讲述的是台湾外省人中的‘大陈人’,大陈人是什么人呢? 记者最感兴趣的倒不是‘大陈人’本身,因为在这个太阳下还有太多的‘大陈人’,还有更多的‘大陈人’着,或将被‘大陈人’之。所以我更感兴趣的是在我面前的年仅28岁的导演蕭立峻本人,在这个年纪为何会对此类题材感兴趣,特别是在‘小s’、‘蔡康永’、‘吴宗宪’的包裹中的台湾,对如此严肃题材感兴趣的‘七...

泰国独立电影人访谈系列:阿彼察邦——我对记忆比较感兴趣 2010-05-24

(现象网访谈)记者按:这是在戛纳电影节前的访谈,记者前往泰国采访阿彼察邦,当时他的《[[能记住前世的布米叔叔]]》(《[[ลุงบุญมีระลึกชาติ]]》)还在剪辑中,得空采访了他。他当时说这部片子和他之前的片子会不一样,因为他不希望自己去做那种“标签式”的电影,他更喜欢去不断探索新的东西。也许戛纳最佳影片金棕榈的认可让他终于舒了口气,或许他认为自己的这次探索是成功的,所以他在获奖感言中说:这项奖杯对泰国历史及泰国人的历史非常重要,我现在的感觉好像是在另一个世界,这部电影我拍了三年半,我觉得这部...

DOChina 7 《恋曲》导演张赞波访谈 死磕是我的困境也是我的态度 2010-05-05

(现象网访谈)《恋曲》给记者的感觉很‘私人纪录片’,但去年《天降》在宋庄放映的时候,导演张赞波曾说他当时正在做一个《天降》式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姊妹电影,这个电影就是今年入选的《恋曲》么? 关于本片的放映,导演和拍摄对象是否有过沟通?关于纪录片道德,导演做了些什么样的考虑?拍摄对象对于本片的看法是什么? 《[[恋曲]]》在前半部分的戏剧性很强烈,这种戏剧性是因为导演在此之前事先有所安排?还是被导演一不小心撞上的?抑或只是因为导演在此之前的剧情片导演在后期剪接建构的习惯使然? 导演将拍摄对象唱KTV的五首...

原一男的“私人纪录片” 拍还是不拍 直到现在还一直困扰着我 2010-04-30

(现象网报道)“私人纪录片”的开创者——原一男导演的纪录片回顾展在草场地工作站、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于4月27日-5月1日如期举行。 [img]http://fanhall.com/uploads/fit/11533.jpg[/img]原一男导演的每部片子出来都会引发一次大讨论,这不难理解。因为前三部纪录片中的主要人物—— 一位残疾的诗人;一个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一个参加了日本新几内亚战役,固执的反对天皇的退伍兵——均是悖离社会常规的边缘个体。他最新作品的主要人物,吸引原一男的不仅因为他是一个著名的左翼作家,更在于这个男人的性关系如何成为了他某些作品的...

《我们身边的偶像》导演与美国电影学会20/20项目主管访谈录 2010-04-18

(现象网报道)4月17日下午三点现象影院展映了由美国电影协会精选的独立电影《我们身边的偶像》,随后记者对影片导演Peter J.Vogt先生与美国电影学会20/20电影交流项目的主管Stacey Marbey小姐进行了一次愉快的采访。并整理了纪录片导演杜昌博先生与美国导演Peter J.Vogt先生对于访谈类纪录片的后期剪辑方面的交流(注:杜昌博近期正在后期制作一部关于798艺术区的纪录片)。 《[[我们身边的偶像]]》的拍摄历时7年之久,在谈到其独立制片的费用时,导演说:‘很小,非常小。也就大概就40万美金吧。’我回忆了下我们国内的独立制片,能到4...

《根》导演程博访谈  告诉别人我是独立电影人 2010-02-10

[img]http://fanhall.com/uploads/fit/10776.jpg[/img] ===---=== (现象网天津报道)记者观察:几天前,我刚刚在现象网读到吴文光2001年的那篇《[url=http://fanhall.com/group/thread/15941.html]DV:一个人的影像[/url]》,然后采访程博的时候他谈到他日记式的拍摄理念,我不禁将这两个人联想到一起。后来程博说他曾经在吴文光的草场地工作过一段时间,我才突然意识到也许一个人对其他人的影响就是这么潜移默化着,就像吴文光曾被怀斯曼感染过一样。 程博说《[[根]]》是一部“通过忍无可忍的重复和无聊来让大家和老张一起等待,感受两...

现象网访谈郑毅 & 崔子恩解读《别问我是谁》 2010-01-28

(记者观察)曾经我也写过类似这样的话:青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像是一根针,它想叫你有快感你就有快感,它想叫你疼你就疼,绝对牛逼。很多年过去了,我写过的很多话自己都忘记了,可这句还记着,也许我依然认为这话说的没错吧。不同的是,郑毅以《啄木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逝去的青春,他做了一部出色的片子,让我们这些用别人的故事来缅怀自己青春的人,多多少少找回了些眼眶湿润的回忆。 目录: [part=1]郑毅访谈[/part]        [part=2]天津放映交流实录[/part]   [part=3]《啄木鸟》结尾的争议[/part]  [part=4]崔子...

专访《天降》导演张赞波 谨以此片献给我魔幻现实的祖国 2009-12-16

[img]http://fanhall.com/uploads/fit/9334.jpg[/img]                     《[[天降]]》海报 (现象网天津报道)鲜为人知的湖南绥宁县是一个普通却充满魔幻的地方。作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出的火箭残骸的理论落点,它从1990年始至今近20年的时间里,先后数十次地迎接了从天而降的火箭残骸。这种神秘而危险的“天外来客”打破了落点辖区内16万当地人贫穷而平静的生活。 导演张赞波在导演阐述中说到“本片试图以魔幻而现实的火箭残骸落区“绥宁”为缩影,来勾勒出笼罩在强大的国家意志下的家园图景和生活面貌,并...

专访《上海公园》导演黄凯 我是一个26岁的男孩 2009-12-14

[img]http://fanhall.com/uploads/o_pictures/10197.jpg[/img] (现象网上海报道)记者按:《[[上海公园]]》是一部另类意义上的“独立电影”,就像黄凯是一位特殊意义上“独立导演”,我更愿意把这篇访谈看做是一个刚刚进入工业体系的年轻导演很真实的写照,一种想象力爆棚超越现有作为以及拥有多元未知的可能。这也是很多进入这个社会不满十年的年轻人仍有的状态,时而信心满满憧憬下一个十年的样子,时而略带感伤怀念已经流逝的纯真;就像《上海公园》里引用顾城的《我只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样,很多时候看上去的成熟只是一个漂亮的皮...

我不知道——杨瑾关于2000年以来的山西独立电影印象(作者版) 2009-11-25

去年,张献民老师邀请我写一篇“2000年以来的山西独立电影”。他说:“本来想请董冰峰来写,不过他最近在写另外一个区域的,所以就请你来写。”说实话,我不知道。但他末了问我:“你敢不敢写。”我说:“当然。” 首先,独立电影在我的概念中很模糊。我仔细地了解了一下,原来是指美国的一些导演为了使电影保持艺术性,为了反对好莱坞大工业生产,而进行的一场运动。可是,在中国,它很复杂,而且也越来越广泛。数字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制作成本,人人可以拍片。学习电影的学生作业是独立电影的一种,一个学生一年要做好几个学生作业,毕...

鲍昆 我们需要停一下 2009-11-14

我们需要停一下 鲍昆 | 2009年11月13日,23:57 我们需要停一下 鲍昆 山西吕梁的交警冯树廷,在幼年时离开吕梁山的农村进入城市生活。但是他的家族大部分还是生活在吕梁的山上。离开了农村的冯树廷,在城市上学工作,虽然出了吕梁市几乎立刻就是农村,但城市喧嚣的生活让他已经彻底地对农村生活生疏了。近年来,吕梁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使市区和农村瞬间变化得恍若隔世,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吕梁和全中国一样,城市化的进程开始彻底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城市快速地富裕,而农村在传统的经济条件下依然保持着落后的状态。那里的土地...

《扎赉诺尔》在上海 赵晔:其实我拍的只是俩个男人之间简单的感情 2009-10-21

(现象网上海报道)日前,由徐鸢和小武共同策划组织的赵晔导演《扎赉诺尔》在上海进行了三场放映,同一天里先后在三个地方进行放映,包括:位于浦东大学城里的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的海艺剧场,曲阳路图书馆的数字放映厅,位于696艺术区的真实影院沙龙。导演赵晔全程到场,和现场观众进行了交流,并和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拍摄此片的有关经验。 [img]http://fanhall.com/uploads/fit/9685.jpg[/img]        《[[扎赉诺尔]]》海报 由于此前导演多次被观众提及“同志”情节的问题,在真实影院沙龙放映后交流时,赵晔特别提到:只有中国观众...

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主席克里斯托夫 我们想放谁的片子就放谁的片子 2009-10-21

(编者按)现象网将陆续推出:针对中国独立电影现状及相关问题,以对国内外一些电影节策划人、选片人以及中国独立电影研究者的专访与他们之间对话的方式,构成一个‘选片人眼中的中国独立电影’专题。以此从不同视点去呈现中国独立电影的处境和发展趋势。 此次伊比利亚影像档案馆的负责人张亚璇女士对话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的主席克里斯托夫与其亚洲地区代表王庆锵先生的过程中指出: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对于中国独立电影来说都是一个相对重要的时期,但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独立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创作的惰性阶段...... Christoph Te...

钱颖、史杰鹏、Josh对话朱日坤 他们说我们比较肆无忌惮 2009-10-16

(编者按)整理采编这篇访谈花了太长的时间,到最后我已经无法在这个画蛇添足的编者按里再说什么了。他们的对话很精彩、他们的对话很无奈…… [img]http://nimende.com/gegechen/files/2009/05/e6b5b7e68aa5.jpg[/img] 关于电影与社会: 刚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包括当地政府还有警察来找我们的人了解情况,就不让我们去办。 政府层面的东西那方面我不太去关心它。我觉得这种层面的东西就是一个影展它所定位的东西所决定的。 肯定什么都改变不了中国现在,但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就觉得,可能从文化方面做一些努力是一个比较基本性的东...

“我们为什么拍纪录片”及其他——写在第六届CIFF纪录片论坛之后 2009-10-14

文/张赞波 (编者按:文中黑体的“格式”为编者所加) 我们为什么拍纪录片?这九个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汉字外加一个气势汹汹逼人自省的问号,放在CIFF的语境里俨然构成了一个宏大的命题。13日下午的一场嘉宾云集气氛热烈的论坛似乎进一步验证了这个命题的迫切性和正确性。那么,我们倒底为什么拍纪录片呢?答案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一,出于社会责任感。 抱有这类目的的导演从一手握DV开始,就有着很强的社会参与性和社会指涉性,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往往扮演“铁肩担道义”的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只不过不像后者一样通常是用笔或...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43 44 下一页 »

对搜索结果不满意?试试这个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