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片中搜索: 我
在小学篮球队里,冯俊杰是年龄最小、脾气最大的一个。
湖人队是很多人的偶像,冯俊杰也不例外。但有谁亲眼见过湖人队呢? 冯俊杰看到的不过是一段段电视节目而已。
卞仲耘,1916年生,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从1966年6月初开始,她被“揭发”和“斗争”。1966年8月5日,她被该校红卫兵学生打死于校中。
一 被害
1966年8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的红卫兵“斗争”“黑帮”。他们“斗争” 了学校的五个负责人:副校长卞仲耘,胡志涛,刘致平,教导主任梅树民和副教导主任汪玉冰。当时这个学校没有正校长。
在7月底,毛泽东下令把派到各学校领导文革的“工作组” 撤出学校。7月31日,这所中学的红卫兵宣布成立。工作组离开学校后,控制学校的是红卫兵组织以及工作...
深受博伊斯的“社会艺术”学说的影响,利用投射的光线,把现实中的人物形体进行扭曲,变形,重新拼贴组合,使之产生新的符号和图像的意义;
片子主要由五个红卫兵(刘龙江、胡晓光、徐友渔、黄玲、田壮壮)对“文革”的回忆组成,并穿插眼镜蛇摇滚乐队为此片创作排练以及演唱主题歌《我的1966》(作词于坚)的过程、郝志强带有隐喻色彩的水墨动画和“文革”新闻纪录资料。共分七个段落:1、长在红旗下(Life under the Red Flag);2、加入红卫兵(To be a Red Guard);3、拿笔做刀枪(Using Pens as Daggers and Guns);4、见到毛主席(Reviewed by Chairman Mao);5、砸烂旧世界(Destroying an Old World);6、建立新世界(Establishing a New World);7、回到九二年(Ba...
该剧讲述了一起杀人案件,以警察侦破为主线,经过几次错误判断到最后终于破案,对犯罪分子作案动机做出了详细阐述,用意识流来挖掘犯罪心理,和观众共同去探索男一号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示了在这个压力很大的环境中,每个人内心的圣地是不可以触碰的,人与人的理解成为剧中强调的主题。该片片长45分钟,midi和主题歌曲都是原创。
南京乐无边动画设计工作室(LE-JOY ANIMATION)制作,《Piercing I 》讲述了因金融危机而下岗的张小军,被超市保安误认为是小偷的故事,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农村当一个农民。这部长达1小时13分43秒的电影,导演、编剧、原画、动画完全由刘健一人担当。
本片的主人公名叫殷正高,湖南人,1980年代曾经担任岳阳市副市长,当时是赫赫有名的改革家,老百姓很拥护。1988年因为向上反映市长谭照华以权谋私的问题,被停职审查。此事激怒了公众,引起游行抗议。殷正高退出政坛以后,成为一个思想者,写文章,自己印书,自办网站。本片以殷正高的社会交往为主线,从湖南到北京,展示了几代关心政治改革的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既有像杜润生、李锐、杜导正、朱厚泽这些前任高官苦心经营《炎黄春秋》杂志的场景,也有基层青年人参与基督教家庭教会的画面,还有地方的志士仁人想成立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不...
這也是已參展過金穗獎的作品,大畫面是完全靜止不動,但背景的電視牆則呈現各式的資訊,剪接、銜接、新聞畫面、或配合畫外音廣播、選舉語言、政治語言…等等,甚至於觀看者最後也跟著被吸入螢幕中,是對資訊時代的一種反省、反撲
朝末年,才二十出头的“我”(石挥 饰)就失业了,多亏邻居巡警赵大爷的帮助,我也当上了一名巡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臭脚巡”。从这绰号您就知道,这个差事不好干。况且那些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清政府、军阀、洋人、爱国青年、国民党……你方唱罢我登场,把个老北京城搅得沸沸扬扬。我曾在秦大人府上当差,官老爷的奢侈腐败算是看了个尽。五四运动时还结识了学生领袖申远,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崛起而不懈努力。我呢,一个社会底层的小老百姓,只求守着老婆孩子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但处在这个倒霉时代下,老百姓哪有什么安生日子可言啊?
“河流和我的父亲”以导演和他家人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把一组童年往事编织在一起,构成一部以河流为主题的回忆录。导演,以及他的父辈和祖辈都在长江边长大。电影里的各种回忆也是以长江为背景而展开。由于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这些往事就像是在过去的地图上流动着的河流。
这部电影结合剧情片和纪录片的形式,尝试通过探索画面,声音和画外音的各种可能性,来诗意的再现这些往事并且把他们联系起来。
本片原著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这是他的首部搬上银幕的作品
*音乐全部音乐为著名音乐人窦唯所做,是窦唯的首部电影音乐作品
影片描写了一个极普通的小人物,名叫王君生,他一路坎坷奔到了人生中年。尽管他在单位、在邻间、或者在家里,总是小心翼翼、惟恐闪失的做人,但由于怯懦和虚荣,现实中的他,依然生活在令人啼笑皆非的无奈、苦恼和不公的社会漩涡中,他做的好事似乎从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好报。后来,他终于悟出点什么来了,从疲惫不堪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投身到了洁白无暇的雪天┄┄
刚看完一地方电视台播出的采访...
2009年4月在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中央戏剧学院年轻的导演曹曦,将以北京电台记者芳华赴灾区采访的亲身经历,创作出中国第一部“真实戏剧”。为此,引起了著名文艺评论家冯立三老先生的特别关注,从而构成了本片80后新锐的戏剧理念与传统戏剧审美的冲突,同时也折射出主流媒体与个性化创作中的差异。本片力图以客观真实的视角记录被记录的主人公心灵的呐喊。
“Criterion Are You Listening? Release this on DVD!”——User Comments in I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