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香奈儿流动艺术展”提供的作品,作品的立足点或许是对表现时间的探索
《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其实是一部哲学电影。另外,由于电影的叙事一直保持在一种意识流的层面上,现实与幻象频繁交叠,这就使得电影又像是一部诗电影。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完全独立的作家电影,不受任何政治和商业的染污。
从夏天到冬天,从720人减少到16个人,源海实验学校的打工子弟经历了一系列残酷的事件:被赶出校园,被赶出作为临时教室的厂房,露天上课,甚至连露天上课所赖以坐席的水泥电线杆也要被抽走。原本济济一堂的孩子们,流离失所。有人失学在家,有人转到路远收费高的学校,有人与父母分离回了原籍老家。直到寒冬来临,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只好挤进一辆小型公共汽车里上课,4~6年级的学生来到一位老师家里坚持全日制上课。在寒风中,孩子们依然要跑回学校大门外来做操和嬉戏,他们始终没有泯灭把学校当乐土的赤子之心。
一个孤寡老人住了一辈子的空荡荡的简陋四合院,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闯进来一个寻求住处的女孩,她的到来给这个空间带来变化,老人的生活开始了有戏剧色彩,可老人需要秩序,在老人面前,眼前这个女孩子是一个常犯规的人,老人有很多禁忌,让她每一步皆有障碍。时间一天天过去,在生活过程中,两个人的关系似乎升华了,从互相排斥、警惕到互相关怀,产生友谊,似乎有些要相依为命的假象,可是女孩子注定要走的,要继续过自己的轨迹和生活,她必定要离开这个四合院,她只是一个短暂的过客,她的离开在老人的眼里
就是那...
故事发生在北方农村的一个冬天,两个孩子,一胖一瘦,瘦孩子一直想得到胖孩子家卖的那把手枪,就偷偷拿家里买给奶奶吃的蛋糕去和胖孩子交换。最后胖孩子因被酒鬼爸爸发现而受到惩罚。枪还回去了,当两手空空的孩子回到他们自己的小乐土,还剩下了让人倍感辛酸的童趣。
在苏州一条粉墙黛瓦的老街上,住着一个出生名门的九旬老太和她六十多岁的保姆。主仆俩天天吵吵闹闹,既彼此抱怨,又相守相依。
人到暮年,无儿无女,爱恨交织的青春记忆让老太挥之不去,而最让她割舍不下的,就是准备偷偷捐献出去的财产。围绕着老太的遗嘱,保姆和远方亲戚各怀心思,轮番登台。但谁都不知道,老太内心深处,又是怎样一个世界……
生活是需要记录的,就像留在这里的文字和过去拍摄的那些纪录片都让我感到充满力量。
28号回到昆明,29号忙碌地渡过了一整天,30号爷爷走了。
回到昆明,发现她越来越懂得怎么经营爱情了,有时让我恨自己以前只顾拍片没挣到什么钱,否则现在就能给她一个舒适的环境了!
爷爷走的那个下午,我为失去一个亲人哭泣;也就在开始准备爷爷葬礼的时候,我才发现爷爷的一生是我们无法用语言、文字甚至影像来阐述的。
单位工会的领导让父亲兄弟三人想想爷爷生前都在哪些单位里工作,以便他们逐一通知那些单位的相关部门安排追悼事宜...
父亲和母亲都已退休在家。寒暑假,大姐经常把她的孩子寄放在这里,父亲经常给他辅导课程。二姐没事儿就过来做些家务,照顾一下他们。哥哥海归,从美国回来,想在国内继续研究他的超导。三姐两次回家过年,她的美国价值观一直是家里津津乐道的话题。现实的做法改变不了60多平米的家和家里人的脾气。锅碗瓢盆,难免磕碰吵架。平时爹妈的高兴和烦心事,基本都是这下两代的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还有,是我的婚姻。
大姐家的孩子上大学了;二姐家的孩子也要上大学了;哥哥去美国又回国了;三姐年休假回家吵了一架又回去工作;俺爹的脾气越来越...
二零零九年六月二十六日晚,中環遮打花園再次傳來閔南歌謠,一眾公公婆婆邊唱歌,邊喊「家庭團聚,基本人權」等口號,為內地子女爭取居留權。可是,抗爭十年,一直苦無音訊,很多子女為免耽誤發展,早已回鄉定居,只剩下余小青,一位年近四十的福建女子,堅持為理想繼續比拚。
十年歲月,小青每三個月往返內地續雙程證,來港照顧雙親,同時積極參與居權運動,從中學習民主、人權等政治概念,並享受香港這個法治社會為她提供的自由空氣。可是,精神的飽足不能治肚,她不時要留在內地打工,賺取生活費,前幾年她積勞成疾,身體健康欠佳...
小睿很小就离开我,寄养在爷爷家里,18岁才回到我的身旁。他沉默寡言,对我爱理不理,对自己的容颜却关心备至——他的确象一朵花一样美丽娇妍。我惶惑着,不知把他当儿子,还是当女儿。
他喜欢的人是小博。小博是我的助手。我把小博辞退。我想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男人。我失败了。小睿再次离开我,这一次,是永远。
2007年2月14号情人节,在北京的国贸soho现代城以及公共汽车站,八位对同性恋伴侣关系及同性恋婚姻的支持者,将事先准备好的鲜花和卡片送给路人,祝福大家情人节快乐,同时也请大家支持同性恋权益。看到卡片上的文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反应,当问及他们对同性恋的看法,或假若他们的家人是同性恋会作何态度时,更是各执其言,幽默闪现,甚至是黑色的。
Synopsis:
On February 14,2007 the valentine's day, eight people, who support the homosexual partner relationship and marriage, went to SOHO Mordern City and some bus stops t...
阿博,大四准毕业生,从出生起就因为不时的脑筋透逗和过于单纯而留下一连串"光辉"足迹的他,被同学们光荣地誉为"霉矿"。即将毕业的他为了前途奋力打拼,仍屡屡同幸运之神失之交臂。一天,自信独立的漂亮女孩馨儿出现在他的生命中,一段勇敢的奋斗历程,一次轻松的搞笑旅程令人期待的上演。影片在交大试映时掀起观片狂潮,反映极其热烈。
20世纪80年代,中亚国家阿富汗陷入连绵的战火之中。国家饱受摧残,人民流离失所。无情的轰炸摧毁了老人达斯塔戈(阿卜·拉贾尼 Abdul Ghani 饰)所在的村庄和家园,他的亲人几乎全部遇难,只有5岁的孙子亚辛(贾温·马德·何马翁 Jawan Mard Homayoun 饰)幸免于难,却也被爆炸声震聋了双耳。老人强忍着悲痛,带着孙子前往远方的矿区寻找儿子,要告诉他家中所遭遇的厄运。死者长已矣,生者却仍要在漫漫长路上奔波劳顿……
本片根据导演阿提克·拉希米(Atiq Rahimi)的同名小说改编,并荣获2004年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
此短片是贾樟柯为南方都市报十周年所拍摄的,主要通过一辆火车上的两个女人的事,赵涛所饰演的角色像我们所有人一样结婚生子,过着平常的生活。而田原所饰演的角色则永远是一个人,她观望着赵涛,从绘画到后来的照相,时间在变,人们在变,只有她一直在。最后,火车里只有她们两个人,田原问:你怎么一个人?赵涛说:你怎么总是一个人?”田原用手机照了相,两人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