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影片中搜索: 我

我的太阳/ / 韦正

阿博,大四准毕业生,从出生起就因为不时的脑筋透逗和过于单纯而留下一连串"光辉"足迹的他,被同学们光荣地誉为"霉矿"。即将毕业的他为了前途奋力打拼,仍屡屡同幸运之神失之交臂。一天,自信独立的漂亮女孩馨儿出现在他的生命中,一段勇敢的奋斗历程,一次轻松的搞笑旅程令人期待的上演。影片在交大试映时掀起观片狂潮,反映极其热烈。

阿公带我回家/ / Atiq Rahimi

20世纪80年代,中亚国家阿富汗陷入连绵的战火之中。国家饱受摧残,人民流离失所。无情的轰炸摧毁了老人达斯塔戈(阿卜·拉贾尼 Abdul Ghani 饰)所在的村庄和家园,他的亲人几乎全部遇难,只有5岁的孙子亚辛(贾温·马德·何马翁 Jawan Mard Homayoun 饰)幸免于难,却也被爆炸声震聋了双耳。老人强忍着悲痛,带着孙子前往远方的矿区寻找儿子,要告诉他家中所遭遇的厄运。死者长已矣,生者却仍要在漫漫长路上奔波劳顿……   本片根据导演阿提克·拉希米(Atiq Rahimi)的同名小说改编,并荣获2004年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

我们的十年/ / 贾樟柯

此短片是贾樟柯为南方都市报十周年所拍摄的,主要通过一辆火车上的两个女人的事,赵涛所饰演的角色像我们所有人一样结婚生子,过着平常的生活。而田原所饰演的角色则永远是一个人,她观望着赵涛,从绘画到后来的照相,时间在变,人们在变,只有她一直在。最后,火车里只有她们两个人,田原问:你怎么一个人?赵涛说:你怎么总是一个人?”田原用手机照了相,两人靠在一起。

我们要结婚/We Want To Get Married / 石头

2007年2月14号情人节,在北京的国贸soho现代城以及公共汽车站,八位对同性恋伴侣关系及同性恋婚姻的支持者,将事先准备好的鲜花和卡片送给路人,祝福大家情人节快乐,同时也请大家支持同性恋权益。看到卡片上的文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反应,当问及他们对同性恋的看法,或假若他们的家人是同性恋会作何态度时,更是各执其言,幽默闪现,甚至是黑色的。 Synopsis: On February 14,2007 the valentine's day, eight people, who support the homosexual partner relationship and marriage, went to SOHO Mordern City and some bus stops t...

武松打我/Lost In Wusong / 陆一同

门德松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他从小就痴迷于武松,长大后立志要拍一个武松的电影,然后就出家当行者。 当他克服了千难万险,终于如愿以偿地找到一个“活武松”来演武松时,却被活武松暴打一顿。当他找到一个“眼中有淫光,凶光”的女人来演潘金莲时,又被这个女人破了三十年的童子功。 这是一个有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的电影,影片中这个注定要失败的人物一直幻想着生活中能有奇迹发生,但是奇迹会发生吗?

我们怎么办?——落水村的变化/ / 曹红华

落水村是一个摩梭人聚居村,隶属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摩梭人世代居住在宁静的泸沽湖畔,保持着他们独特的走婚习俗与以母系大家庭为主的家庭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旅游业开始进入这一地区,给落水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条件极大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变。这些变化既有令人欣喜的一面,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面对种种现存问题,落水摩梭人思考着,讨论着。

我等下一班车/I Will Wait for Next Train / 曾馨莹

一位研究80年代台湾社会运动的学生,在访谈之中听到的一个故事。火车一班班地经过,时间也不断地流逝。你是否听到火车进站的声音? A student, who studies the 80’s students’ Taiwan social movements, hears a story in the interview. The trains pass one by one, and the time runs out little by little. Can you hear the sound of the train entering into the station?

我的父亲母亲和我的兄弟姐妹(2001-2008)/ / 胡新宇

我的父亲和母亲都已退休在家。寒暑假,大姐经常把她的孩子寄放在这里。父亲经常给他辅导他上学的课程。二姐没事儿就过来做些家务,照顾一下他们。锅碗瓢盆难免磕碰吵架,都是常事。平时我爹妈的高兴和烦心,基本都是这下两代的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方面。还有,是我的婚姻。哥哥海归,从美国回来,想在国内继续研究他的超导。三姐两次过年回家,她的美国的价值观是一直家里津津乐道的话题。但现实做法却改变不了60多平米的家和家里人的性格和脾气。 大姐家的孩子上大学了;二姐家的孩子也要上大学了;哥哥回美国又回国了;三姐年休回家吵了...

卢米埃尔与我们/Lumier And We / 马琳琳

DV一代向电影前辈致敬之作。全片由25个1分钟短片构成,包括临摹、纪实、原创三个方面,展现当代大学生眼中的大千世间。 This is a work that the DV generation shows their respect to their ancestors. The whole film is made up of 25 1-minute short pieces, including three parts as facsimile, documentary, and the original creation. It presents the colorful of modern college life.

我爱共产党/I love Communist Party / 蔡寅羽

74岁的马龙祥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平凡老人,一个忠诚的老共产党员. 他眼中的社会是美好的,他心中的党是崇高的、伟大的、神圣的。他一生的追求是党的事业,但是他对党的理解却又是那么的狭隘。对家人的麻木,对领导的羡慕,对企业家、个体户的盲目都使他对现实的社会越来越费解,越来越木然,使他的心底永远停留在那个毛主席的社会里。他绝对地相信共产党,坚信党的伟大领导,坚信这个社会无与伦比的美好。只是他一直不知道,自己其实生活在别处……

我这一辈子/ /

我爱湖人/I love Lakers / 应亮

在小学篮球队里,冯俊杰是年龄最小、脾气最大的一个。 湖人队是很多人的偶像,冯俊杰也不例外。但有谁亲眼见过湖人队呢? 冯俊杰看到的不过是一段段电视节目而已。

我们的乌斯托克/ / 罗拉

我的影子/ / 马尚

深受博伊斯的“社会艺术”学说的影响,利用投射的光线,把现实中的人物形体进行扭曲,变形,重新拼贴组合,使之产生新的符号和图像的意义;

我虽死去/ / 胡杰

卞仲耘,1916年生,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从1966年6月初开始,她被“揭发”和“斗争”。1966年8月5日,她被该校红卫兵学生打死于校中。 一 被害     1966年8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的红卫兵“斗争”“黑帮”。他们“斗争” 了学校的五个负责人:副校长卞仲耘,胡志涛,刘致平,教导主任梅树民和副教导主任汪玉冰。当时这个学校没有正校长。     在7月底,毛泽东下令把派到各学校领导文革的“工作组” 撤出学校。7月31日,这所中学的红卫兵宣布成立。工作组离开学校后,控制学校的是红卫兵组织以及工作...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16 17 下一页 »

对搜索结果不满意?试试这个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