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Aleksandr Nevsky

FANHALL ID: if05159
> 投票或上传图片(1)
> 浏览/分享相关视频(0)
评分: (不足5人暂不计算)
(共 0 人评价)
片名: Aleksandr Nevsky
其它片名: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导演: Sergei M. Eisenstein, Dmitri Vasilyev
编剧: Dmitri Vasilyev
摄影: Eduard Tisse
美术: A. Artsikhovsky
声音: Vladimir Bogdankevich
剪辑: Sergei M. Eisenstein , Esfir Tobak
主演: Nikolai Cherkasov, Nikolai Okhlopkov
音乐: Sergei Prokofiev
片长: 112分钟
年份: 1938年
类型: 剧情
国别: 苏联
语言: 俄语
格式: 1.37 : 1
制作机构: Mosfilm

影片概述 . . . . . .

影片讲述公元十三世纪,俄罗斯王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击败西方入侵的条顿骑士团的历史。
  
   不过,在1938年,慕尼黑条约签订的那个特殊时期,斯大林授意苏联影业拍摄这部影片,有强烈的现实政治的考虑。斯大林看清了西方和希特勒签订条约的真实意图是要东引纳粹“祸水”。为了让俄罗斯军民警惕希特勒入侵,和德国法西斯无法避免一战,需要一部起到动员作用的影片。这和列宁对苏联影业的要求是一致的,电影是当时最好的宣传机器。为此,苏联影业起用全线一流阵容,导演爱森斯坦,名角切卡索夫,还包括著名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影片配乐(后来的配乐成为二十世纪音乐经典)。
  
   正因为具有强烈的现实考虑,所以影片中有相当多的情节影射了现实政治,譬如影片开头的东西线之争:先打鞑靼还是先打条顿——日德的威胁;战略方针之争:诱敌深入还是主动出击——国境设防的构想;一元领袖的再次确认:历史上涅夫斯基率领的是各公国联军,领导权分散,影片则一再告诫了领导权分散的危险。由此人们也可以理解,影片最后的凯旋场景,出现的大标语:谁胆敢侵犯俄罗斯,管教他片甲不留。这是斯大林对希特勒说的,可惜希特勒没能听进去。
  
   也正因为影片所具有的现实政治背景,政治风云的变幻也会直接影响到电影的命运。1939年9月,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两大敌对集团握手言欢,瓜分势力范围,震惊世界。这部号召打德国人的影片也因为影响了“和谐社会”,没公演多少时间,就被撤下影院。打入冷宫长达两年。直到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突袭俄国,斯大林措手不及。百万苏军几乎一枪不发,投诚德军。在德占区,特别是波罗的海各国、乌克兰,苏共信仰彻底破产。斯大林不得不借助多年来早已抛弃的民族主义和传统宗教资源,来动员民众。而这部歪打正着、契合形势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重新被从仓库里翻出来上映,用来激励军心民心。

导演阐述 . . . . . .


获得奖项 . . . . . .


标签: 添加标签

评论列表(0) . . . . . . ( 发表新评论 ) ( 更多评论 )

幕后花絮 . . . . . . (上传花絮) (展开所有)

影片图集 . . . . . . (更多/我要上传)

相关视频 . . . . . . (更多/我要分享)

对本影片资料作出贡献的会员 . . . . . .

LILITH(创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