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怒江之声

FANHALL ID: if05130
> 投票或上传图片(0)
> 浏览/分享相关视频(0)
评分: (不足5人暂不计算)
(共 0 人评价)
片名: 怒江之声
其它片名:
导演: 公民记者
片长: 分钟
年份:
类型: 纪录片
国别: 中国
语言:
格式:
制作机构: 野性中国

影片概述 . . . . . .

小部份资料及摘录:

1  修建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

  1. 1  对气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所控制,但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湿润,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1 ]。

  1. 1. 1 对降雨量的影响

  (1) 降雨量有所增加:这是由于修建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引起的。

  (2) 降雨地区分布发生改变: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可使降雨分布发生改变,一般库区蒸发量加大,空气变得湿润。实测资料表明,库区和邻近地区的降雨量有所减少,而一定距离的外围区降雨则有所增加,一般来说,地势高的迎风面降雨增加,而背风面降雨则减少。

  (3) 降雨时间的分布发生改变:对于南方大型水库,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大气对流减弱,降雨量减少;但冬季水面较暖,大气对流作用增强,降雨量增加。

  1. 1. 2 对气温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库区的下垫面由陆面变为水面,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气温发生变化,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

  1. 2  对水文的影响

  水库修建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因河流流量减少,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位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

  1. 3  泥沙淤积问题

  以三门峡水库为例说明水库淤积问题。水库于1960 年蓄水,一年半后,15 亿t 泥沙全部淤在潼关—三门峡河段,潼关河床抬高4. 5 m。淤积带延伸到上游的渭河口,形成拦门沙,两岸地下水位也随之抬高,从而造成两岸农田次生盐碱化

  1. 4  对水体的影响

  河流中原本流动的水在水库里停滞后便会发生一些变化。首先是对航运的影响,比如过船闸需要时间,从而对上、下行航速会带来影响;水库水温有可能升高,水质可能变差,特别是水库的沟汊中容易发生水污染,如水华现象的出现;水库蓄水后,随着水面的扩大,蒸发量的增加,

水汽、水雾就会增多,等等。这些都是修坝后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水库蓄水后,对水质可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1) 有利影响:库内大体积水体流速慢,滞留时间长,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可使水体的浊度、色度降低;库内流速慢,藻类活动频繁,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产生CaCO3和MgCO3 并沉淀下来,降低了水体硬度。

  (2) 不利影响:库内水流流速小,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复氧能力减弱,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库内水流流速小,透明度增大,利于藻类光合作用,坝前储存数月甚至几年的水,因藻类大量生长而导致富营养化;被淹没的植被和腐烂的有机物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并释放沼气和大量二氧化碳,同样导致温室效应;悬移质沉积于库底,长期累积不易迁移,若含有有毒物质或难降解的重金属,可形成次生污染源。

  1. 5  对地质的影响

  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触发地震、塌岸、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

  (1)大型水库蓄水后可诱发地震。其主要原因在于水体压重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水渗入断层,可导致断层之间的润滑程度增加;增加岩层中空隙水压力。

  (2) 库岸产生滑塌。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易发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的失稳。

  (3) 水库渗漏。渗漏造成周围的水文条件发生变化,若水库为污水库或尾矿水库,则渗漏易造成周围地区和地下水体的污染。

  1. 6  对土壤的影响

  水库蓄水引起库区土地浸没、沼泽化和盐碱化。

  (1) 浸没:在浸没区,因土壤中的通气条件差,而造成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减少,肥力下降,影响作物的生长。

  (2) 沼泽化、潜育化:水位上升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出现沼泽化、潜育化,过分湿润致使植物根系衰败,呼吸困难。

  (3) 盐碱化:由库岸渗漏补给地下水经毛细管作用升至地表,在强烈蒸发作用下使水中盐分浓集于地表,形成盐碱化。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可引起植物生理干旱。

  1. 7  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

  这里的鱼类是特指的,生物物种则泛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当前社会上极为关注的是大坝建设对洄游鱼类造成的影响。事实上,洄游鱼类由于种类不同,其生存的环境也各不相同,如鲟鱼,相当一部分是在北纬45 ℃左右的日本北海道和我国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等河、海之间洄游。而且,并不是每条河流都有洄游鱼类。世界各国在建坝时解决鱼类洄游问题通常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采取工程措施,建鱼梯、鱼道等;另一种是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我国长江葛洲坝工程建设中,解决中华鲟洄游问题就选择了人工繁殖的办法,事实证明是比较成功的。需要强调的是,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河流上建坝,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是不同的,要对具体的河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 对陆生植物和动物的影响: ①永久性及直接的影响,库区淹没和永久性的工程建筑物对陆生植物和动物都会造成直接破坏; ②间接的影响,指局部气候,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所造成的对动植物的种类、结构及生活环境等的影响。

  (2)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指对水生藻类植物的影响。水库淹没区和浸没区原有植被的死亡,以及土壤可溶盐都会增加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库区周围农田、森林和草原的营养物质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从而形成富营养化的有利条件。

  (3) 对鱼类的影响: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影响了下游鱼类的饵料,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如,长江葛洲坝,下泄流量为41 300~77 500 m3/ s ,氧饱和度为112 %~127 %,氮饱和度为125 %~135 %,致使幼鱼死亡率达32. 24 %。

  2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2. 1  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不少疾病如阿米巴痢疾、伤寒、疟疾、细菌性痢疾、霍乱、血吸虫病等直接或间接地都与水环境有关。如丹江口水库、新安江水库等建成后,原有陆地变成了湿地,利于蚊虫孳生,都曾流行过疟疾病。由于三峡水库介于两大血吸虫病流行区(四川成都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之间,建库后水面增大,流速减缓,因此对钉螺能否从上游或下游向库区迁移并在那儿孳生繁殖,都是需要重视的环境问题[ 2 ]。

  2. 2  对移民的影响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 km2 ,移民总数超过110 万人。移民政策的调整表现为: ①将原计划在三峡库区就地后靠搬迁的部分农村移民,远迁到库区以外的经济发达地区,至今已经搬迁移民近40 万,外迁的有10 万。②对一批原计划搬迁重建的工矿企业实行破产或关闭,据资料统计,三峡库区原有1599 个工矿企业中有1 013 个实行了破产或关闭。

2. 3  对生物和文物的影响

  我国是历史文明古国,文物古迹极多。水库库区淹没后可能对文物和景观带来影响,这一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水库蓄水淹没原始森林,涵洞引水使河床干涸,大规模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割与侵占,都会造成原始生态系统的改变,威胁多样生物的生存,加剧了物种的灭绝。如贡嘎山南坡水坝的修建,将造成牛羚、马鹿等珍稀动物的高山湖滨栖息活动地的丧失以及大面积珍稀树种原始林的淹毁。


“依照中国法律,这样的大型项目必须得到中国人大的批准通过。但1992年,在对三峡水利工程进行表决时,该项目遭到了三分之一人大代表的反对,令中国政府感到十分难堪。对于中国政府中支持大型水电项目的人来说,水电属于可再生能源,但王维络认为:“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的定义,只是在5万千瓦以下的水电站才属于再生能源利用,超过这个规模是不属于再生能源利用的。”


“国家环保总局在回复中,首先从我国现有的制度说起,表明他们没有撤回环境评估的权力。对第二个问题,环保总局只是说,他们也在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但是并没有给一个明确的答复。”
2004年,中国总理温家宝出人意料地中止了怒江项目。按照原计划,怒江的主流上将修建13个大坝,发电能力将超过现在已经运营的长江三峡大坝。环保人士姚遥说,现在有消息显示可能只是先修四个坝。但在他看来,这并不能被看成是一种进步。
“这只是国家利益集团与民众的博弈之中,做出的一小步让步。首先,这计划中的13个大坝并不是就建四个,而是只批准了四个,仍然有可能追加到13个。其次,不论是13个还是四个,他们决策过程缺乏民主参与。那么就是我们这次保证他只修四个坝,也不能永久保证一直是四个。”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今年3月出台过一份公众参与环境评估的政策,但是是否适用于怒江项目还很含糊。目前是施工单位对怒江项目进行自我评估,而且缺乏透明度。姚遥说:
“环保非政府组织想要实现目标,必须做一些超出常规的行为。环保事件需要透明度,需要让公众知情,对政府程序上施加一些压力。而且公众知情也会产生舆论的压力。两方面一结合,就会使问题得到一些改善。”

“据介绍,在2008年3月的两会期间有媒体采访云南省的官员,在问到有关怒江开发的情况时,得到的回答是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开发。这就是目前官方的说法。但她说到2007年底的时候,虽然怒江的干流上还没有修水电,但许多支流上的工程已经承包给各个承包商了。而在干流上,路已经被拓宽,并开始取了砂石,她说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前期的准备工作。
  当地州政府予以否认
  怒江水电开发计划自从2003年遭到社会各界广泛争议已被搁置几年,不过最近有消息说,位于干流上的怒江六库水电站已悄然动工。近日,有记者打电话到怒江州政府去核实,得到的回答是绝对没有开工。据悉,国家发改委早在几年前审议通过怒江开发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一些专家认为开发怒江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但怒江当地官员认为怒江水电开发是解决本地区生存与发展的最佳选择。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也表示,发展水电可以给该地区带来经济收入,有了经济收入又可以用来保护环境。(香港商报)”

导演阐述 . . . . . .


获得奖项 . . . . . .

2004年 应邀参加2005年“云之南”影像展社区影像单元 2005年 应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邀请,在“亚洲新浪潮”
标签: 添加标签

评论列表(0) . . . . . . ( 发表新评论 ) ( 更多评论 )

幕后花絮 . . . . . . (上传花絮) (展开所有)

影片图集 . . . . . . (更多/我要上传)

相关视频 . . . . . . (更多/我要分享)

对本影片资料作出贡献的会员 . . . . . .

4444(创建者)

公民记者导演的其它影片 . . . . . .

相关资讯 . . . . . .

谁在关注这个片子 . . . . . .

你可能会喜欢的影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