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Société du spectacle, La

FANHALL ID: if03294
> 投票或上传图片(1)
> 浏览/分享相关视频(0)
评分: (不足5人暂不计算)
(共 0 人评价)
片名: Société du spectacle, La
其它片名: 景观社会
片长: 分钟
年份:
类型:
国别: 法国
语言: 法语
格式:

影片概述 . . . . . .

This film by Guy E. Debord is based on his 1967 book of the same title both of which convey ideas about the consumer capitalism's mode of production and the effects on everyday life. Though both sources use a different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hey both powerfully convey the ideas of the situationists.
画对位的社会学读本——评电影《景观社会》及G.Debord其他作品
  
  起初,我只想从传媒学的角度上说德波的影象实验,他应该是最早的播客,把影象资料重新组织起来用来说明自己的社会观点。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我们一起游荡在夜的黑暗中,然后被烈火吞噬》被法国〈电影手册〉评为了年度十佳,至少这种影象实验预示着这个世纪的网络风潮,人人可以充分利用历史资料的时刻来到了,但是谁又像德波先生的观点一样咄咄逼人。很诧异我观看了他六部作品后上网查资料,发现他自杀于九十年代初。我又想起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那些播客无关痛痒的戏谑,也想起去年随手翻〈新周刊〉看到的郝舫的一句话对我的震动:“为什么所有的叛逆都变成了强化消费的工具?为什么叛逆可以成为消费的时髦?为什么同消费文化相比,曾经生猛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动作变得如此迟钝而笨拙?”
  德波的自绝给了这些疑问回答,一如〈隆迪的狂吠〉,他用黑幕胶片上的霉点跳帧为萨德疾呼,为时代的沉默疾呼。
  
  《景观社会》Société du spectacle, La
  By Guy Debord
  1973,88mins
  ◎“为了说明商品价格,社会统治阶级们说:那些感觉上的东西就只应该是感觉上的东西,难以明了的事情总是和易明了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就是这样所有的事物都变得绝对起来。在景观中出现的事物,这个易明了的世界总是会发现自己被代替了,而且看起来一直如此从未改变……同时出现或是缺席的世界里,它的运行不等同于两人间的距离,事实总是会被这些景观颠倒过来。”——Guy Debord
  我必须从碟片的二流翻译中再翻译出德波真正要表达的东西,这是对景观社会的批判。在他讲述上面这段话时,画面上几次出现了或裸露上身作情色表演或身着比基尼显露风情的画报女郎。然而这只是为了呈现论据亦或与阐述本身构成互为批判的关系。影片的其他画面则是由各国领导人发言,国家机器的镇暴及紧张运行的机械化生产各个环节构成。德波尝试用影象来阐释其带有马克思主义经济观的批判,但是无疑这些反复呈现的相同实质的内容是让人疲倦的。也许影片终究是拍给与德波一样思考的知识分子,可是知识分子会对一部用“景观”来解构“景观”的电影感兴趣吗?兴许J.L.Godard在拍摄〈一切安好〉和一系列维尔托夫小组电影时也是这样思考的(拍摄时贯穿同样的逻辑过程),但〈一切安好〉显然比德波的叙述方法更具技巧,也达到了更广的社会效应。或者说,〈一切安好〉是通俗社会学读本,而〈景观社会〉只是学术课上的幻灯片放映。
  
  
  《我们一起游荡在夜的黑暗中,然后被烈火吞噬》
  In girum imus nocte et consumimur igni
  By Guy Debord
  1978,95mins
  ◎“困难使我们停留在这样一个地方,一切显得如此盲目,在这个世界中,我什么也不能说,如同保守一个契约。只能把它们放在脑海里衡量比较,看看和别人有何异同。我们的才能怎样发挥出来,我们的经验怎样发挥作用。我还是想让你们知道,历史中存在的可以预料的成功,不是靠我想象出来的,我同样通过千百次的抗争才获得我现在拥有的东西。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无所获,这不是我幼稚的野心,也不是异想天开的索取。他们忽视了我所拥有的时间,所拥有的信心,也不会想到我是一个很快能从打击中走出的人。那些能引起我深刻感动的历史事件,我总是会不自觉地走入,但这从未混乱我的行动。总有一天我会从中找到自由,再从中获得成功。我从不做长远的计划,从不会成为时间的奴隶,我会让自己很认真地融入到这样一个世界去,然后很小心地回到现实中来。”——Guy Debord
  德波在说这些话时,仿佛回到了他最早期的那部〈隆迪的狂吠〉,全部是白屏,这些丧失了自主的观众(心理盲目)甚至被剥夺了看的权利。然而这部影片却是德波六部影片中最为通俗和舒缓的作品。影象中除了他前几部惯用的历史新闻图象和老影片外,开始出现河流,城市鸟瞰,象征性的村庄模型鸟瞰。在影片最后,镜头离开了河两岸的建筑和风景,推向了更为宽广的“入海口”,德波发出了“从最开始重新学习”的声音。
  
  最后让我来说说德波最早拍摄的题为“反对电影”的系列影片。
  
  〈隆迪的狂吠/为萨德疾呼〉Hurlements en faveur de Sade
  By Guy Debord
  1952,63mins
  我试图解析他要表达的误解和隐藏的真实。
  白幕:引萨德文字(手稿,日记),书中人物对话及评论。
  黑幕:表象是沉默。内在可能是被误读的部分;被删节的部分;黑暗处的行为;联想意识流;忍耐力;未知世界;姿态本身……
  
  〈分离批判〉Critique de la séparation 1961
  〈关于短时间内某几个人的经过〉
  这两部似乎是〈景观社会〉的短片前奏,我抄录下〈分离批判〉中的一段话,给我的社会学影象学习作结。在陪伴着时而停止叙述冒出诗意比喻和喃喃自语的法国人两个凌晨后,我沉沉地睡着了,脑袋里全部是他反复出现的轻蔑神情,那种法兰西的骄傲和无畏。
  
  ◎“不是天才,也不是缺乏天才,也不是电影产业,也不是电影广告造就了明星,而是你们的愿望,你们的思想还有你们的喜好,加上人们在电影中的精彩表演成就了事业。银幕上想象的生活来源于真实生活,明星是电影制造者想要的结果,我们应该区分表演和忘记两者之间的事。”——Guy Debord

导演阐述 . . . . . .


获得奖项 . . . . . .


标签: 添加标签

评论列表(0) . . . . . . ( 发表新评论 ) ( 更多评论 )

幕后花絮 . . . . . . (上传花絮) (展开所有)

影片图集 . . . . . . (更多/我要上传)

相关视频 . . . . . . (更多/我要分享)

对本影片资料作出贡献的会员 . . . . . .

4444(创建者)

相关资讯 . . . . . .

谁在关注这个片子 . . . . . .

你可能会喜欢的影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