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我对上海的所谓独立电影文化是极不满意的

2010-08-24 16:10:28   来自: secondtext(毛晨雨) (沪湘黔)
  我的环境有些特别,生活在上海叙述湖南周边的事情。身在曹营心在汉。
  
  我理解的上海大概这个样子:上海是一个有情调的城市,商业社会的奇观和世界消费文化的时尚喜欢选择这里登陆中国;上海是一个有点文化需要的城市,它需要的是世界文化,它需要向前看,看见国际文化时尚的巅峰之作,它对老土的我国欠发达地区之文化总是不屑一顾的;上海是一个发达文明的城市,它吸纳中国之金融资本,依赖上海帮的庞大制度资本生产了繁华的现代商业文明;上海是一个自我强大的城市,它真的太关心自己,自我强大到只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境界——因为它太仰慕富足者。
  
  这样看来,上海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城市,浦东足以相抵新加坡,上海足以相抵纽约,上海人足以相抵美国中产阶级。除了首都人民,我们大部分中国人民就只能做上海的仆佣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人民和上海人民是不是中国财富指数和幸福指数呈两极发展的?地理上的区位安排了两级发展的潜在制度。
  
  稻电影在上海只能作为奇观而论的。我没有必要改变任何习性,我听不懂上海话,我不喜欢糯米酒,我对世博没有任何期待,除了他们给我家刷了红色墙漆,加了个法式的屋顶。我在上海放映稻电影,这个基于原始农耕文化的怪名字,必然不能契合于上海的发达文化的需求。但我想,以自居现代文明巅峰的上海人民了解点中国普遍落后的农耕文化,大有原始探险的需求可能。不过,我忘记告诉他们稻电影研究的是农耕文化的内层制度,因此你生活在高架子上没有土地根系没有凡尘气息,难以相契。
  
  至于上海的独立电影文化,就是以沙龙为主体的情调环境的布局,它的功能并非要心系万民胸怀天下,它关心情调。以及一些认为自己代表着上海独立电影文化的上海本帮人的势力期许。也就是说,上海根本不存在独立电影文化,因为他的不开放和狭促视野,我们只能将他们定位为沙龙文化。我们如果跃出这个情调期许,我们就很难找到跟上海人对话的机会。显然,我们同样掌握着超越这层布局的现实道路,毕竟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上海还生活着一大批外籍劳工,所谓新上海人。……我要将稻电影放在资本市场的上海,既然中国资本大多都流失在上海,那我当然是要在上海找回我的钱我父母亲的钱,然后给上海不相契的电影产品。
  
  补充一点:我在上海放映《秘密人》,对于不需要多少精魂就可以生存的上海人来说,显然是太不靠谱了。东周晚期的春秋时期,我们花1/3的时间、财富、精力从事祭祀生存的仪典,现在所谓发达的商业文明却宁愿自己死于货币之下,也不愿停留……我想,人类文明几千年来最具统治力的工具就是货币,商品交易的媒介,财富的计量手段,以及附注魂灵又埋没了绝大部分魂灵的杀戮工具。
  

2010-09-17 01:52:52  雅典的老王

  王我又出来活动了,在深更半夜
  

2010-09-17 07:57:33  老高摄像 (宁波)

  唉!!!!!!!!!!
  

2010-09-17 11:25:18  卢志新

   命运安排我这么做了 ,兄弟,千万别说现象工作室是北方的代表,这个破机构谁都代表不了,老说要好好发DVD,结果是DVD发行计划经常停滞*&……%¥
    
    现在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中国纪录片交流周和北京独立电影展,我也不认为它代表了北方什么的,它固然做了很多工作,不过套用你的话,现象网照样在全国人民面前说了它的不好,相关阅读:这是有勇气的电影节吗?。
    
    我想说的是,诚如你所说的,栗宪庭电影基金作为电影节主办方,会一点感触都没有嘛?当时,我所了解的是朱日坤是很不爽的(交流周的其他工作人员怎么想的我不知道),这点从那个帖子回应讨论中可以看出来,我和朱日坤在见面的时候也有过激烈的争论,应亮当时也在场:),当然,那些争论的主要观点也在那个帖子中直接有所论及。讨论归讨论,我跟朱日坤难不成还就各自爱谁谁,以后打死不见面不说话,互相封杀啊:)
    
    我个人看法是,有人认为有问题,并且在公共场合提出来了,就是好事,是值得尊重的,就像有人会跑到国外公共场合去说中国的问题一样,是值得尊重的,是好事。如果他指出的问题是片面的,是和事实相反的,那就讨论下,公共讨论过程中,大家就都明白了。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总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没必要像SB会一样,没有更好,只有最好。
    
    不记得是哪位代表说的,今年的两会期间吧,好像是广东的一位代表说的,如果大家还是光说好的,那这个代表大会不开也罢,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吧。你瞧,人民代表都有这样的觉悟了。
    
    我印象很深的是,在编辑现象网关于妖灵妖的访谈中,妖灵妖谈到上海放映的赞助方式,我觉得挺好的,在南京和小武聊天的时候,也有提及上海放映的这个方式,我当时觉得大家可以互相借鉴下,这是其中原因之一。所以今年后来现象网做了民间放映的专题报道:关键时刻:独立电影民间放映何去何从
    
    无论是否牢骚,我相信,讨论者都是希望把事情做好,如果说独立电影算是个事的话。
    
    一早起来,未洗脸,说一通先:)
  
  

2010-09-17 12:13:06  王我 (兲朝)

  王我又出来活动了,在深更半夜
  ========
  宋庄和北京之间有时差,北京升旗宋庄降旗。
  

2010-09-17 12:17:30  卢志新

  相关阅读
  
  关键时刻:独立电影民间放映何去何从 http://fanhall.com/group/thread/16469.html
  
  这是有勇气的电影节吗?
  http://fanhall.com/group/thread/17031.html
  

2010-09-18 18:12:40  命运安排我这么做了

    这几天忽然又想到这样一个画面:
   某个商业电影导演,拍出了一部自认为的好电影,结果票房惨败,当媒体采访时,不由得对媒体大发牢骚:TMD,观众都是不懂电影的,看不懂我的电影,我们中国的电影票房都被国外大片抢去了,都被忽悠去了,中国电影的没落啊。。。。中国电影观众的沉沦啊。。。。。
   这不是同样的嘴脸吗?????
  
   卢志新,你又扯远了,我前面提到现象,只是举个地方代表的例子,这你都看不懂,不要再扯开谈其他的事情了,真受不了。
  

2010-09-18 22:34:00  卢志新

  好吧,扯回来吧:)
  
  就我了解,上海的独立电影放映无论是模式还是放映次数都是不错的。
  
  独立电影DVD的购买者中上海排名第二多,仅次于北京;北京、上海分别占了总人数的29%、27%。(2008年11月至2010年5月27日数据)
  
  观众的状况如何我不清楚,没经历过现场。这个,孤岛同学可以说说。命运兄也不妨说说。
  

2010-09-19 13:46:04  secondtext(毛晨雨) (沪湘黔)

  回复几点意见:
  ------------------
  你的心态当然好,因为你只是一只井底之蛙,你所看到的天只有这么大,所以呆了闷了就天天在叫。
   关于此帖,我们也不想多花精力在这里谈了,不用对话了,我们根本也没空,有时间还要考虑下半年至明年的导演邀请名单了,活动还是要继续的,而你,是肯定也不会在名单中的。
   你爱干啥去干啥吧!
  ------------------
   这几天忽然又想到这样一个画面:
    某个商业电影导演,拍出了一部自认为的好电影,结果票房惨败,当媒体采访时,不由得对媒体大发牢骚:TMD,观众都是不懂电影的,看不懂我的电影,我们中国的电影票房都被国外大片抢去了,都被忽悠去了,中国电影的没落啊。。。。中国电影观众的沉沦啊。。。。。
    这不是同样的嘴脸吗?????
  …………
  ------------------
  中间好像还有一条
  ------------------
  
  1,公共文化的讨论在上海好像难进行,我在07年前在局部范围内做过点实验,基本停留在所谓私文化而非公共文化环境。我想这个应该可以定位为沙龙文化趣味。
  2,我因为太鄙薄上海所谓独立电影文化环境,是抱持“世界上海沙龙文化可惜哉”的态度来谈点想法,可能存在一棒子打死的极端倾向,同时也对本人曾策划的活动持怀疑态度(我所追寻的对话何以展开的问题),但我实在是太喜欢这个倾向,我想暴露彻底一些。
  3,目前,我所知道的上海在独立电影置入公共领域的讨论,不缺上面讨论的方式。譬如权力问题,到底策划人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制定对话策略,来引导现实纪录向现实对话,是问题根本所在。
  4,对应于公共领域的公共权力,只有在将自己投入其中时才发生点效应。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放映、将纪录电影从孱弱不堪的社会艺术发展到现实是目前公共领域的策略。我的逻辑是纪录电影必须从艺术性属转入社会行动效能。
  5,对于在公共场所的骂街式讨论,是不太好的,是弱化权力发生的表现而非申述权力。这样很不好。从我个人的角度,我从不认为任何机构和个人有义务要承担我的作品放映,因此,上海的什么机构或个人没有必要认为你们会给我恩赐一样地要放映我的作品或者要承认我本人等等。而且,显然地,我不会给存有这种没有责任行为能力的权力申述方以权力,因此,没有关系。上海的关于毛晨雨作品的放映会有一个自我权力申述的机构(譬如第二文本实验室)来自行策划放映。
  6,至于说我井底之蛙等一些批评,我将它视为上海沙龙文化的某个发言。说实话,这类试图强化的表述真可视为蛮荒时期的话语,它既不能近同于政体和谐的时尚、更难以契合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公共文化的辩论机制。……公共领域、公共权力、公民意识,我很想具备一点,策划人也要想办法具备充分一些。
  

2010-09-19 15:32:33  孤岛 (北京)

  @老卢
  关于观众我看到的情况是女多于男,白领多,小文艺青年也不少,有一些人对独立电影有一定理解,但是大部分人的观念里面独立电影的概念还是停留在贾樟柯这样的导演身上,要不就是主流媒体形容之的揭露社会黑暗面吧。
  不过观众热情挺高的,可能长期被一种电影灌输着,突然看到一些比较好的作品还是挺兴奋的。
  

2010-09-19 19:45:09  命运安排我这么做了

  卢志新,有机会今年南京再碰头聊吧,当面聊比较透彻,反正在南京有的是时间,在网上有时候很懒,不高兴打字。
  

2010-09-19 20:24:16  卢志新

  莫有问题:)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

RUArqwTa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