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新闻中搜索: 电影

芬兰电影展排片表 2005-07-04

  影片为英文字幕All films with English subtitles   7月6日星期三6th July Wednesday, 19:00~22:00(门票ticket ¥ 20) 《[[遥远的工厂A Decent Factory]]》79’, 纪录片documentary film(关于在诺基亚中国公司的纪录片about Nokia China Co.) 《[[苏醒What Comes Around]]》75’, 纪录片documentary film, 导演director:John Webster   7月7日星期四7th July Thursday, 19:00~22:00(门票ticket ¥ 20) 《[[我们的夏天Summer]]》57’, 纪录片documentary film, 导演director:Mika Ronkainen 《[...

漫画电影今夏成了烫手的山芋 2005-07-04

   时隔8年,好莱坞那只像“超人”一样神勇的“蝙蝠侠”重出江湖。6月29日,该系列的第五部《[[蝙蝠侠:侠影之谜]]》全面登陆中国影院。   配合着21世纪的审美标准,这位永远掩藏在面具后面的黑夜英雄巧妙地采取了“中间路线”,既不“高大全”,又不“彻底世俗化”。   据悉,自6月15日在北美上映以来,该片已经蝉联票房榜首两周,并在12天的时间内,创造了1.2亿美元的票房佳绩。一些影评人立刻把成功上升到了“与时俱进”的高度,认为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现实主义”手法,“漫画改编”的概念在片中几乎感觉不到。 ...

沉重或是恐慌的美国国庆日电影 2005-07-04

        为纪念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美国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美洲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每年七月四日的美国国庆日,全美都会举办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作为电影生产大国,美国的电影鲜有拿自己国家的重要大日子来当题材,甚至搞鬼搞马。翻查资料,与美国国庆日有关系的电影,可谓寥寥可数。 沉重的国庆日     要数最切合主题的,当然是大导演奥利华史东(Oliver Stone)执导的《[[生于七月四日]]》(Born of the Fourth of July)。电影...

第一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闭幕 2005-07-04

1895年,第一部电影在法国诞生。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开幕。  一百年来,无数荣耀的面孔在银幕上浮现。  一百年来,电影将体育精神传播给全世界。  从奥运诞生的那一刻起,他从来就没有孤立存在过。  从电影诞生的那一刻起,他注定要向奥运敞开怀抱。  2005年,北京的“人文奥运”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  在神圣的奥运与中国电影百年交汇的历史时刻,  “第一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诞生了。  这是中国体育与电影的第一个激情拥抱。  “第一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

王小帅:把电影和生活的距离拉近 2005-07-04

   因为电影《[[青红]]》,他显得忙碌起来;也因为《[[青红]]》,不管他愿不愿意,不得不面对“第六代”导演群体所面对的一连串问题。“可以不说‘第六代’吗?”这个话题让他感到了沉重。   自电影《[[青红]]》在第58届戛纳电影节载誉归来,王小帅和剧组人员就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种宣传推介活动之间。6月29日,在接受笔者采访的同一天,北京电视台一个剧组来到王小帅家中,拍摄反映他生活现状的6小时纪录片。当天下午,他参加投资方星美传媒集团的答谢会。中间穿插着无数的采访。他显得有一点不习惯。   毕业于北京电影...

电影公车 2005-07-03

每次上了公车,总有种很厌烦的感觉,同样的司机,同样的陌生人……他们跟路上匆匆走过的人一样,但却紧挨着你,粗重的呼吸就在你的脖子转来转去,隔着衣服,你甚至可以感觉他们的心跳、他们的耳朵在有频率的抖动。在每天上班的时间,都会有一辆车很乖巧的停在同一块地方等着我。每次上车,都会有个同样乖巧的司机指了指旁边的售票箱,我也很乖巧的把在口袋温暖了很久的三个硬币投进去。“晃铛”一声,硬币偷偷的看着我,用一种很夸张的姿势躺在盒子里面。就这样,朝9晚5,公车沿着轨迹遵循着生物钟把相同的一群疲惫而新鲜的人送到相同的一...

保护电影遗产是为了更好地利用 2005-07-03

    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经典影片呈献”和“中国电影百年百幅海报展览”意外受到新老观众追捧,《[[劳工之爱情]]》《[[红侠]]》《[[春蚕]]》《[[神女]]》《[[夜半歌声]]》等13部上世纪初至60年代经典黑白影片重放光彩,还配上了英文字幕。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吴贻弓表示,对电影遗产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   第七艺术卢浮宫   电影诞生于法国,法国电影的保护工作也是世界起步最早的。前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影视专员伊莎很“骄傲”地表示:“法国政府在1936年已经意识到保护电影的重要性。从那时...

釜山电影节培训计划申请 2005-07-03

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学院招收第一期培训计划学生。 如果你的英文可以听的懂授课,同时你是一个有潜质的电影人,欢迎你去申请。如果你读不懂后面的英文,那么您也不用去考虑这个事情。 截止时间:7月31日。 AFA (Asian Film Academy) takes the submission for its first edition opening in Sept. AFA, or Asian Film Academy, is now taking application from prospective future Asian filmmakers for its first edition opening in Sept.. AFA is a workshop program Pusan International Film...

陌生的电影陌生的人:读《影像冲动》 2005-07-03

读《[[徐渭集]]》,我觉得其中有这样一段评论文字写得极好:“大地中不生异人,虽亿万人,谓之无人可。然生一异人而止,觉太寂寞。惟生一异人以为之先,而复生数异人以为之后,始觉此中花花锦锦,活活泼泼,喧喧阗阗,有无限声情,无限意味。”   《[[影像冲动:对话中国新锐导演]]》朱日坤、万小刚主编   海峡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定价:29.8元   全面归档当代新锐影人影片   这是一群游走于边缘与禁忌之间的电影人——对于大多数电影观众而言,他们是一些非常陌生的名字,他们的电影也是一些非常陌生的电影;他们既有着...

法国开启功夫电影展 2005-07-02

中国功夫明星成龙二十九日晚在巴黎一家电影院同法国影迷见面,开启了成龙功夫电影展。开幕式的主持人向法国影迷透露,成龙的下一部电影将准备在巴黎拍外景。   在一家有七百个座位的著名电影院,身穿一身唐装的成龙出席了电影展的开幕式,在放映由成龙编导演的《[[新警察故事]]》之前,成龙回答了法国影迷十多个问题。在回答一位法国影迷关于成龙电影结尾为什么总是一些受伤失败的镜头时,他回答说:“一是小孩子不要学我,二是我不是超人。”应影迷的要求成龙还将一首“明明白白我的心”献给法国影迷。   此前,成龙还在巴黎市政府...

保卫电影拷贝,我们一直在努力 2005-07-02

    据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李一鸣介绍,目前大约有25000多部影片保存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资料馆共有两个拷贝总库,一个在陕西临潼,保存一些未合成的素材;另一个在北京的东郊,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地下有两层低温、恒湿库房,存放我国现有的拷贝。拷贝放在专用片盒里,码放在书架一样的片架上,根据不同种类及年代划分存放。   中国电影资料馆采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彻底解决了电影电视音像资料节目的存储管理再利用问题。目前,该馆已实现影片收集、保存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初步建立了大型的多媒体数据库;...

郑钧要导自传电影 2005-07-02

    摇滚歌手郑钧最近忙得不亦乐乎,首部自曝情史的半自传体小说定于10月下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同时,郑钧还将亲自执导,把该书拍成电影。     据了解,小说讲述了一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音乐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郑钧还专门为这本书创作了三首歌曲。由于一直渴望触电,郑钧表示将亲自执导,把该书拍成电影。据悉,郑均的这部半自传体小说成型于2003年非典期间。据郑均透露,当时他在家闲得无聊,便想对过去的感情经历做个记录和总结,没想到越写越收不住,居然写成了这部7万字的小说。郑均表示,书...

芬兰电影展海报 2005-07-01

感谢雨不亭提供海报设计

2004年大陆电影存档 2005-07-01

有人走阳光道,有人过独木桥。如同中国目前整体形势,中国电影在多套结构并存、相互排挤或相互漠视当中,多种声音纷杂,各自蓬勃发展或苟延残喘。具体的作者们多数在几套话语中寻找自己的名利或创作点,典型为 *部分第五代继续攀登古装主旋律的高峰 *部分第四代继续急降当代主旋律的陡坡 *比第六代更年轻的不少人们在尝试粉红色路线(这点后面详细说明) *独立影象步入官方可以允许范畴的结果还让人拭目以待 *更年轻的作者继续着独立影象的实践 官方立场 官方一直想鼓励产业化。数字是领导汇报的工具。但年底广电总局新任领导又开始强调社...

话语权·电影本体:关于批评的批评 2005-07-01

一 关于论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电影界和文化界发生了一场关于“硬性电影”和“软性电影”的声势浩大、巍为壮观的论争。这场论争发生于1932—1935年间,论争的双方是以夏衍、王尘无、鲁思、唐纳、舒湮等为主将的左翼“影评小组”(即“硬性电影”论者)和文坛“新感觉派”作家刘呐鸥、穆时英和黄嘉谟、江兼霞等为主将的“软性电影”论者。论争由“软性电影”论者发起,最初基本上是围绕电影艺术探讨电影的功能和价值问题;左翼影评成立左翼“影评人小组”,展开反击,并逐渐将批评引入到包括艺术的本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美学...

« 上一页 1 2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177 178 下一页 »

对搜索结果不满意?试试这个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