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影手册“我们时代的电影”系列之《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纪录了电影大师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艺术世界,心路历程。
被访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俄罗斯导演,诗人之子,1954年考入国立莫斯科电影学院,毕业作品是和同学合作拍摄的《小提琴与压路机》。首部剧情长片《伊万的童年》获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其后每部作品均获得众多国际殊荣,很多评论家视《安德烈·卢布耶夫》为他最伟大的杰作。1982年脱离苏联,1986年因肺癌逝世于巴黎。塔氏作品以如诗如梦的意境著称,主题宏大,流连于对生命或宗教的沉思和探索。伯格曼评价“他创造了崭...
介绍:奥地利导演Nikolaus Geyrhalter用了2年时间,辗转于欧洲各国的大食品生产基地和工厂,拍摄了这部影片。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日常生活背面的关于食物的世界,在欧洲高度现代化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流水线下,一切有别于人们印象中的田园牧歌或是拖泥带水。事实上,这个世界高速,精确,冷静,整齐,它被各种各样的生产流水线、电脑、机器人、大机器以及我们-人所引导,无论是在农场,养殖场,还是在屠宰场,几乎每一项细小的操作都会伴随一种相应的机器,其分工细致令人叹为观止。影片极其详尽地展示了这些千奇百怪的机器是如何迅速...
1964年,《电影手册》的编辑安德烈·拉巴德和巴赞的妻子雅尼娜受法国广播电视局之邀,做一个以导演访谈为主要内容的系列纪录片,这就是《我们时代的电影》。
这个系列片一直持续了八年,截止1972年,共拍了51部。1989年,法国电视七台接过了这个对保存电影文化遗产功莫大焉的棒子。使得这个宏伟的计划更加壮大,访问的导演人选进一步扩展至全世界。直到今天,已经做了近70部纪录片。这个访谈的基本模式是请新锐影评人(如《电影手册》的影评人)及导演谈对自己影响重大的电影导演,比如,雅克·里维特谈让·雷诺阿、侯麦谈德里叶等。有...
又一部来自罗马尼亚的魔幻强片...罗马尼亚电影并没有死去...
1964年,《电影手册》的编辑安德烈·拉巴德和巴赞的妻子雅尼娜受法国广播电视局之邀,做一个以导演访谈为主要内容的系列纪录片,这就是《我们时代的电影》。
这个系列片一直持续了八年,截止1972年,共拍了51部。1989年,法国电视七台接过了这个对保存电影文化遗产功莫大焉的棒子。使得这个宏伟的计划更加壮大,访问的导演人选进一步扩展至全世界。直到今天,已经做了近70部纪录片。这个访谈的基本模式是请新锐影评人(如《电影手册》的影评人)及导演谈对自己影响重大的电影导演,比如,雅克·里维特谈让·雷诺阿、侯麦谈德里叶等。有...
15岁的苏珊为了补偿儿时缺少的关爱,不断更换身边的男伴。她的行为得不到亲人的理解,而负气离家出走后,母亲和哥哥更对她恶言以对……
对特殊移民组织的田野调查访谈。
好玩的是:去年奥巴马的竞选词就是:是的,我们可以
1957年巴黎文学女青年安妮在哥哥皮埃尔的引荐下来到他朋友的一个聚会。聚会上的宾客包括有逃避迈卡锡主义的美国流亡分子菲利普·考夫曼,一名带着神秘女子特里的戏剧导演杰拉尔·朗兹。聚会上的话题有关他们的朋友胡安的自杀事件,他是西班牙激进主义分子,最近刚和特里分手。菲利普警告安妮杰拉尔很快也会像胡安那样遭遇不测。而缺乏资金支持的杰拉尔却正在努力排演莎士比亚戏剧“伯里克利”。安妮在剧中出演角色帮助杰拉尔,同时也在找寻胡安死亡的真正原因。
墨索里尼时期的意大利,一个四岁男孩目睹了人生的种种惨剧:母亲红杏出墙,父亲自杀,家庭破裂。本片的戏剧性强烈,跟《风烛泪》对晚年惨景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把童真的毁灭刻画得淋漓尽致,是德西卡这位新现实主义大师又一部感人之作。
影片注视着一个四岁的小孩皮里科在母亲尼娜为了情人罗贝特离开丈夫安德烈之后陷入苦恼之中的故事。皮里科先是被送到阿姨家,再到祖母那边。当他生病时母亲尼娜赶回来,在情人罗贝特还是要坚持见她的情况下,发誓要与他一刀两断。家庭情况逐渐好转,直到全家人前往意大利里维埃拉胜地度假时,...
终篇在一片好似安魂曲般的宁静氛围缓缓展开。在生命里,在电影中,符号无处不在。《我们中的符号》是瑞士的小说家费尔地南拉米的作品名,也是戈达尔很想搬上银幕再现的故事。这里面涉及到了《巴黎的美国人》,《儒德克斯》等名片以及毕加索和达芬奇等人的绘画,还记载了德国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侮辱,还有夏洛鲁的《克里奥——属于历史的女人》......他竟然把那些绝对不可能归结为一处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融合到了一起。用一句波尔艾斯的寓言标题来形容,就是:“一个做着虚幻美梦的男人”··· ···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本片试图揭示一个事实:其实,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们的钱在哪里;不过,有件事情很确定,那就是:钱其实并不在人们一直以来信任的银行里。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的钱和银行一样都是世界货币市场的一部分,并在此市场的洪流中流动,而现在我们知道,这个金融体系是存在巨大问题的。。。。。。
在这部影片中, Wagenhofer前往世界各地,向观众全视角地透视了可能造成全球性泡沫的金融体系:从布基纳法索的棉花种植园到新加坡新兴市场一个商人的轿车,从维也纳的电车(如今属于美国投资商)到Costa del Sol如雨后春笋般崛...
In 1976, complex political and emotional forces are set in motion when a young man returns to the race-torn Philadelphia neighborhood where he came of age during the Black Power movement.
讲述了一个关于黑人复杂的种族与情感迫力的故事。
1964年,《电影手册》的编辑安德烈·拉巴德和巴赞的妻子雅尼娜受法国广播电视局之邀,做一个以导演访谈为主要内容的系列纪录片,这就是《我们时代的电影》。
这个系列片一直持续了八年,截止1972年,共拍了51部。1989年,法国电视七台接过了这个对保存电影文化遗产功莫大焉的棒子。使得这个宏伟的计划更加壮大,访问的导演人选进一步扩展至全世界。直到今天,已经做了近70部纪录片。这个访谈的基本模式是请新锐影评人(如《电影手册》的影评人)及导演谈对自己影响重大的电影导演,比如,雅克·里维特谈让·雷诺阿、侯麦谈德里叶等。有...
1988年的纽约布鲁克林,鲍比(Joaquin Phoenix 饰)为俄罗斯商人巴斯哈耶夫打理着一家大型俱乐部,女友阿曼达(Eva Mendes 饰)与他互相深爱,事业与爱情颇为顺意,但是鲍比的家庭却让他感到抗拒,身为纽约警察局长的父亲和新近荣升缉毒组队长的哥哥约瑟夫(Mark Wahlberg 饰)所处的职业环境令鲍比厌烦难耐。他毫不迟疑的拒绝了约瑟夫的协查要求,任毒枭瓦汀在自己的俱乐部活动,约瑟夫对俱乐部的突查激怒了鲍比,同时也找来了瓦汀的报复。目睹被瓦汀重伤的兄长,鲍比无法继续置身事外,他接下了警方的卧底任务,使瓦汀的毒品工厂被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