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形式。六个巴塞罗那年轻人,三男三女,在镜头前讲述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时切进来一些生活录像,讲话内容从从冷到热,从闲篇儿讲到性,最后自慰,到高潮结束
克里斯•怀特(Chris Waitt)曾与很多美丽的女孩交往,但最后无一例外都被她们抛弃。为了寻找被抛弃的原因,他组建起一支摄制组,希望倾听前女友们心中真实的想法。但是事情并不顺利,绝大多数女孩拒绝了他的请求,甚至有人明确表示不希望再见到他。
“我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一次次的闭门羹,让克里斯更急于知道症结的所在。在母亲的帮助下,他得以与几位前女友见面,并开始了解到自己留给她们怎样的印象。也许出问题并不只是下半身,爱情似乎更须注入活力与热情……
美国/格鲁吉亚2003年保罗.戴佛伦(Paul Devlin)编导的纪录片,这是一部充斥了腐败、暗杀和街头暴力得奖佳作!!
2006年夏天,冰岛知名乐团Sigur Rós结束了为期一年的世界巡回,决定在家乡举办一系列免费演出,不论是教堂、废弃工厂、小市镇的表演厅或者空旷无人的荒野寂境,Sigur Rós用绝美乐音将自身放逐于冰岛边疆,迷人音符衬著蓝天、绿地、白雪与灰墙,成了乐迷珍藏的心灵风景。本片是Sigur Rós首部官方电影,交织表演实况与团员访谈,纪录了令人动容的归乡旅程。
这是一套足以让任何一个资深影迷和电影工作者都为之兴奋的产品,它系统地阐述在过去100多年里,电影艺术在欧洲从诞生到发展、壮大、开拓的过程,按照地域的划分系统性地对欧洲主要各国在电影艺术上的发展做了一个梳理。第一集首先就给观众讲述了电影艺术在1895年诞生的过程,由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珍贵片段都被收录其中。第二集讲述的则是瑞典的电影,瑞典作为北欧最为重要的电影艺术发展国家,曾经诞生了伯格曼等著名大导演,但谁又曾想到,他们也经历过电影的低谷。1912年所有瑞典电影人聚集在一起...
2005年1月,导演琳恩·露森远赴雪梨歌剧院为一场名为“Came So Far For Beauty”演唱会进行拍摄,为了向李欧纳致敬,Nick Cave及多位知名艺人共同参与了这场盛大的表演,并由知名音乐制作人Hal Willner担任总监。本片可说是首次对李欧纳这位音乐界的巨擘进行零距离接触、最赤裸的深入访谈,从李欧纳的诗作、小说等作品,甚至他的绘画创作及相片收藏等,透过难能可贵的访问和李欧纳亲身的自述,见识他独特的魅力所在。除了许多珍贵画面之外,亦收录了许多歌手如U2乐团主唱Bono、70年代末独立音乐领导者Nick Cave、Rufus Wainwright等众多知...
片中的John Reed弃暗投明,毅然投奔了社会主义的阵营。在共产国际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他揭示出一个社会主义的特点:社会主义不欢迎不同意见,不同意见常常会被看作对社会主义的破坏;媒体被看作社会主义的宣传工具,而没有监督作用。
系统的讲述了嘎纳电影节历经五十年来的风风雨雨
详细的讲述了嘎纳电影节的流程
展现历届获得金棕榈奖的得主的明星风采
电影爱好者、收藏者不可错过的一部经典大碟!
电影史在高度推崇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同时,也理所当然地忽视了那时代导演们改变风格的作品。于是,拍于1954年的本片在罗塞里尼作品中就并不突出,当然罗塞里尼在两年前的《欧洲51》后,也不再“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呼喊“还我普通人”了。战后意大利经济的复苏,让导演们的关注重心可以从社会民生调整至人类普遍情感,只可惜调整中也丢失了如《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那样直指人心的力量。
罗塞里尼的妻子英格丽.褒曼也褪下救济穷人的圣母光环,在片中成为一个情痴,由于孤独产生了对丈夫的不贞,并进而带来家庭关系中的不安。她...
美国人麦肯纳夫妇和小儿子汉克一家三口来到摩洛哥度假,一个小小的意外让他们结识了热心的路易·伯纳德。在集市上伯纳德被刺身亡,临终前告诉麦肯纳在伦敦有件政治谋杀行动正要进行,还说了一个名字:安伯斯·查培。为了让这对夫妇守口如瓶,暗杀者绑架了他们的儿子汉克作为人质,然而他俩还是去了伦敦。调查到安伯斯·查培是一座教堂的名字,在音乐厅里,麦肯纳夫人关键时候的一声尖叫,挽救了首相的性命。汉克被带进一个大使馆,得到消息的麦肯纳夫妇借首相的力量进入大使馆。作为前歌唱明星的麦肯纳夫人当众表演的时候唱起了汉克熟悉...
本片记录了西部非洲的乡下青年到城市打工的经历。许多尼日利亚青年离开位于内陆的家乡来到沿海国家象牙海岸打工,许多人在首都阿比让的平民区落脚。本片主人公是一位仿照美国电影明星取名爱德华·罗宾逊的年轻人,他在摄影机前讲述自己及其同伴的故事。
尚.胡許不僅是法國知名的紀錄片導演,也是法國巴黎人類博物館(Musee de l'Homme)國際民族誌影展(Bilan Du Film Ethnographique)的創始人,亦從1950年代起開啟「真實電影」(cinema verite)類型,對紀錄片界的影響至深至遠。在台灣曾經於「第二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中展出他的三部知名影片,並有《搞電影的歌俚謳:尚.胡許的民族誌》(麥田出版,2003年)一書,由深入尚.胡許的生命歷程與創作世界。
Jean Rouch把采访介入到纪录片中:“你幸福吗?”让很多法国人潸然泪下,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纪录片《北京的风很大》
让·鲁什
法国纪录片大师,生于1917。
1944年至1954年,鲁什以法国国立研究中心研究员的名义拍摄了短片《割礼》、《求雨先生》等,这些短纪录片还谈不上“真理电影”。从1958年的《我这个黑人》起,他对所拍摄的素材进行了个人干预,把虚构加入原始的真实事件中。
1959年,《人类的金字塔》已离开人种学的轨道,而是按照社会——心理学来表现人的行为。
1960年的《夏日纪事》是他的成名作,影片触及了...
民工进城+公路电影的先驱。牛比
好友为纪念雅克-德米拍的纪录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