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ner/ / Bernardo Bertolucci
这部体现人物性格两重性的影片并没有完整的情结,其灵感来源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两种人格》它叙述了一个人和他镜中自我的双重关系,戏剧理论教授雅各布生活在一个满是书堆的屋子,他喜欢愤世嫉俗,情绪不稳定,整天想入非非做白日梦,电影描绘了一次想象中和叫克拉拉的女孩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他犹如分身术一样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意念里以自己的另一自我完成了他想达到的心愿,而现实里他是一个交表演的戏剧教授,可是他总是无法分清现实和幻觉的差异,有一天,一个推销洗涤用品的姑娘来到他家,她的到来引起了他生活的巨...
年轻的露西(丽芙·泰勒 Liv Tyler 饰)带着她母亲自杀后留下的日记,来到了一个小镇上探访母亲往昔的好友,并住在雕塑家格雷森的家中。其实四年前,露西就和母亲来过这里,还认识了一个叫尼古拉的男孩。她曾经被他送上的一封信深深感动,并和他有过美好的初恋时光。如今,格雷斯家中异常热闹,聚集了各路人物,露西美丽的魅力让这里的男人们纷纷动心,其中患有白血病的作家亚历克斯更是难以自拔。尼古拉从国外回来,露西却发现他是个花花公子,枉费当年动了情。此时寻找生父成了露西的心结。她在这段历程中慢慢成熟,并寻获心爱那人。
一天,两位来自不丹高僧来到西雅图,为的是追寻一位先师的转世灵童。
千里迢迢,他们终于找到一个九岁小孩杰西的家门前,更相信这金发男孩可能是圆寂了的高僧的轮回转世;因此希望能带杰西一起上路,返回位于不丹的寺院接受转世灵童的的验证。
首次见面,杰西与喇嘛很快建立起师友关系,相处期间,喇嘛更常向杰西讲述佛祖释迦牟尼的一生故事。眼见儿子与喇嘛相处异常投契,身为父亲的迪安决定答应带同杰西一同远赴充满神秘色彩的不丹,一起探索佛教源流的奥妙,一次奇妙的旅程便由此展开……
古今两线情节自此交错进行,现代...
Novecento/ / Bernardo Bertolucci
农场主的孙子阿弗雷德与农户的孙子奥尔茂在作曲家威尔第死去的第一天出生,两个人从小就开始较量并在较量中结下了友谊。由于他们的出身和经历不同,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奥尔茂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阿弗雷德则成为法西斯的辩护人。影片最后,1945年,艾米里农庄迎来了共产主义的春天,奥尔茂带着农户们在小广场上举起了一面巨大的红旗,举行了阿弗雷德的公审大会……
保罗是一个年近五旬的美国作家,定居在巴黎,他的妻子刚刚自杀了,现场十分可怕。而他也知道,妻子生前有情人,情人有与他一样的浴袍,在同一个旅馆里住着同样的房间。但他深爱着妻子,无法忍受她就这样惨烈决绝地离开。
在清冷阴郁的初春街头,疲惫不堪的保罗与青春艳丽的让娜擦肩而过,又相遇在一间待租的空旷公寓里。二人的目光交错,几乎没有一句言语,很快就开始疯狂地做爱。
让娜去火车站接男友汤姆,他是一个年轻的导演。让娜快乐地奔过去拥抱亲吻汤姆,汤姆却忙着招呼同伴架起摄影机。原来他要为电视台...
回到家乡柏尔马拍摄的《革命之前》,是贝托鲁奇首次在人性探讨以外加进政治意识的作品。影片描述一个中产阶段的知识青年如何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犹豫感。他想和人谈革命,谈感情,但当他爱上他的姨母,却为这种感情觉得内疚和痛苦不安。终于他斗不过现实,和一个自己不大喜欢的少女结婚。影片虽不是贝托鲁奇的个人自传,但在电影里他却尽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代氛围,年少气盛的他在片中绝对是火气十足。
故事发生在今天的罗马。在一栋30年代式样的建筑物里,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兄妹。哥哥叫马乌洛,妹妹叫玛尔达。他们都已是中年,但仍未结婚。玛尔达得了忧郁症,马乌洛为此担忧。这个堂堂的法官,实际上是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马乌洛怕妹妹会像哥哥那样疯了,极力想摆脱她。他无意中产生杀人的念头,想起在审理一个案件中有个犯人叫夏保拉,其罪名是唆使自己的情人自杀。由此他把神经日益不正常的妹妹交给了犯人,并暗示夏保拉案子仍悬而未决。然而,夏保拉并不是法官想象的那样罪犯,他是个惯于勾引女人的人,玛尔达很快被夏保拉征服,忧...
厄尼斯托是一位成功的画家,他和妻子爱琳已经离婚,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儿子里奥纳多。
一天,红衣主教的秘书唐·普尼突然来访,告诉他红衣主教将接见他。很快他就了解到他的母亲将被追封为圣人。这个消息使厄尼斯托惊惶失措,因为家里从来没有人跟他提起过此事,而这也与他本人无神论者的信仰相抵触。这勾起了他对于母亲的回忆,那是个极其虔诚但十分冷漠的女人,她被厄尼斯托有精神问题的哥哥杀死,因为她不断阻止儿子的亵渎行为。
厄尼斯托逐渐发现三年来全家上下一直悄悄地积极促成这件事,每个人都企图从授封仪...
《肉体的恶魔》是80年代最具争议性的意大利电影之一,《肉体的恶魔》改编自法国早逝天才作家雷蒙德·哈第盖(Raymond Radiguet)的经典同名小说,原著叙述十三岁少年与十九岁少妇的出轨恋情,因题材创新,引起当时法国文坛广大回响。马可·贝洛奇奥将题材创新,并且将时代背景放置于意大利有“anni di piombo”之称的70年代,恐怖主义暴力事件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社会运动以及极端左派组织非常活跃。
《肉体的恶魔》之所以引起巨大争论,除了是因为其激烈的政治性之外,女主角打真军的性场面在当年引起轩然大波。女主角在片中扮演一...
今年初香港电影节才为他办了个精彩的焦点专题的义大利导演马可贝洛奇欧,虽然也算是从威尼斯影展发迹,不过他在国际成名之路,却是从七○年代的柏林青年导演论坛、八○和九○年代的坎城影展竞赛项目,一步步爬到今日的地位。被视为义大利新电影领航人的贝洛奇欧,出生於虔信天主教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是老师,原本在米兰大学读哲学,后来因兴趣而转读艺术及表演,毕业后当演员,并在家人资助下拍了关於一个病态家庭中的亲人互残的处男作《口袋里的拳头》Fists In The Pocket,他严重左倾的政治取向、锐利不畏争议的批判力、...
二战时期,退伍意大利军人格里.马尔蒂自称将军,到处招摇撞骗,不料被德国一军官捕获,揭露其身份。格里为保其性命,和德国方面串通假扮已故罗维雷将军潜入集中营搜索情报。其间亲眼目睹及亲身经历了德国人的酷刑拷打,在最终时刻他觉悟,自愿同9名囚犯一并枪决,临终口中呐喊“意大利万岁”。
本片主演维托里奥·德·西卡生于意大利,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新写实主义复兴中重要导演,而且是一位极具才干与魅力的演员。他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是对战后意大利劳工阶级生活的深入研究,体现出一种自然风格。他在当时所具有的意义,...
在电影中,布列松让人物背上了一个录音机,在公车上、在橱窗里、在情侣旁、在他的斗室中录下他人和自己的恋人絮语,然后在反复的独自聆听中,拿起画笔,画出一幅幅不愿让他人看到的抽象的爱的图像。“二十世纪中期,人们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空虚感”(罗洛·梅《人寻找自己》)。“空虚与贫乏感源于人们自感无力从事任何活动以影响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生活的世界”(罗洛·梅《爱与意志》)。交流的困难以及爱情的失落都会助长这种空虚无力感。可是作为人,爱的欲望却永远没有办法消除,有人借助于器具和药物,有人借助于直接的性,有人借助...
这部以BRESSON的电影风格为主题的记录片,是对这位法国银幕书写者的一次献礼。在他极度克制的作者电影里,感性的个体(有时是动物),他们无力的不断尝试着在这个痛苦的世界里的生存。记录片以明确的主题分为数个段落:“电影” “理论”。这些主题由BRESSON,TARKOVSKY,MALLE,SCHRADER(作家,著有上述三位导演的学术论本)的访谈片段拼示而出。 学识与体验展示在这些话语间,而54分钟的长度对这位伟大导演而言未免过短了。
羅伯特.布列松的結構主義代表作,Ms.Florence (《夜行列車》)主演,榮獲嘎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人道精神獎。本片是影史上第4部根據聖女貞德傳奇改編的影片,是布列松繼《越獄者》、《扒手》后,在結構主義及簡約風格的特色上最圓熟的作品,聖女貞德的含冤莫辨,透過導演豐富的電影語言說得十分清楚,布列松一向重視電影的聲音、影響、語言及結構的作用,本片可以説是體現他這個電影意念的重要作品,他說:“儅我製作《聖女貞德的審判》時,我要求我所挑選的女孩一刻也不要想她曾進或可以是貞德,僅此而已。”
本片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短篇小说《温柔》,由于这个故事很简单,又是标准的陀式宿命论风格,一个美丽女人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