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云中:独立不独立

2010-11-28 18:20:06   来自: 4444 (八卦是抵达真实的最佳途径)
  转载自:清影像http://qing.cinepedia.cn/?p=2745
  
  
  对于影迷而言,其实不存在什么独立不独立电影之说。眼前的就是一部部片子,好或不好或有点好,喜欢或不喜欢或不太喜欢。
  
   所谓独不独立,主要是在思想层面,跟物质没必然关系。不是穷哈哈地拿着DV拍妓女就是独立了,也许你的偏见比谁都多。科恩兄弟肯定是有钱有车有房一点不穷,但他们的作品仍然很独立,气质仍然很不二。
  
   还有一个常见争论是“剧情”与“纪录”,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讲会很大、很麻烦。但也可以简单的说,就是没有什么所谓的分界,关键就是“契约”。
  
   剧情片,就是你跟所有演员协商好了,你同意我拍你,完全按我的要求来拍,然后我付钱给你。这个不容易出问题。然后到纪录片,就是你跟拍摄对像协商好了,你同意我拍你,但我没钱给你——这里面有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你是否跟所有出镜的人协商好了”,我看绝大多数导演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顶多是核心人物同意你拍摄(还不一定同意你的剪辑呢),非核心人物往往就是拍了就拍了,放了也就放了。另一个问题是,纪录片导演一般没钱给拍摄对像的,一方面也是为了所谓的“真实”,另一方面也的确囊中羞涩(哥们儿要是真有钱谁还拍纪录片呀)。所以这种“契约性”是很弱的,于是也带出了所谓纪录片的“剥削性”问题:导演是在用别人的生活、别人的血泪来满足自己那小小的艺术创作欲望,是对被拍摄对像的剥削。
  
   对纪录片进行道德评价是很模糊的事情,很难下定论。只能希望导演做到问心无愧和与人为善。这个问题会困扰到那些有良知的纪录片导演,没良知的自然也不成问题。其实在这个社会,只要你良知少一点,很多事情的确就很好解决了,可以说迎刃而解。
  
   我是不希望这些东西影响到创作,所以我是不会去拍纪录片的。如果非要拍,我大概就把它像剧情片一样操作,就是要对被纪录的对像说清楚,你最终是“作品”的一部分,所以你虽然只需要正常“真实”的生活,但其实你还是在“演戏”,如果你愿意免费出演当然更好,要钱出演也是非常正当的行为。当然也有被拍摄对像是想通过拍摄达到某种目的,这也是契约的一部分。
  
   我的观点是,我不相信任何一个人在镜头前面的表现是完全跟没有镜头一样的,或多或少的都有“表演”的成份,再加上导演在现场的介入,剪辑在后期的介入,这一切已经于“剧情片”没有什么分别,只是一个“契约”的问题。你可以说所有的纪录片都是剧情片,因为有导演在有意识地做些什么;也可以说所有的剧情片都是纪录片,因为摄影机只是负责客观纪录下镜头前的一切。纪录片是在某些层面上拥有“真实”的力量,但剧情片也完全可以做到更深入的“真实”。只是载体不同。
  
   所以,争论“剧情”与“纪录”的分界是挺没意思的,最后还是要回到作品本身。你是一个剧组上百人工作了三个月拍出部大片也好,你是一个人用DV纪录了十年也好,最后是回到同一起跑线的。你在说什么?你是怎么说的?你说出来了没有?说好了没有?
  
   你拍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你拍上访拍拆迁,你拍偶像拍乞丐,你拍自己拍社会,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在拍一部作品,然后想表达些什么。独不独立的,不在你的题材和拍摄对像,不是你拍个被禁的题材就独立了。我看某些独立电影,题材很火爆,但却是在用独裁者的方式来抨击独裁,用狭隘者的思想来讽刺狭隘,看不出哪独立了。无论从概念上还是具体表现上,都十分缺乏多样性、严谨性。
  
   国内独立纪录片近年的发展情况是很好,但我觉得其实远远不够好。纪录片是有它自己的一些美学和形态特征,它非常强调“在场”,然后也有随意(机)性、突发性、直接性存在的必要,在考虑形式的时候得算上这部分。但不代表就可以任意地拍摄、粗放地去制作(虽然跟拍过程很辛苦),然后只追求拍到震憾性场面——“猛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作者不能让这些料融入到更深一度的思考层面或美学层面的时候,这些纪录片所谓的“猛料”,跟好莱坞大片的视觉奇观没什么区别。有些独立电影,由于“猛料”的效果,在观影人群中能引发的偏见一点不比新闻联播好。我们缺乏立体的、多样性表达和思考的作品,我们最不缺的就是偏见,上网看看就知道。
  
   现在国内的主流电影、院线电影,有点太不接地气,就像浮在水面的泡沫。而地下的、独立的电影,虽然离地面近点,但“形式感”太弱,也就是对电影语言、对电影方法考虑得太少,考虑得太粗。最后出来的成品,与他们不屑的地上电影,其实是一个水平线。电影毕竟是一个载体,是个媒介,是讲形式的,题材再强、思想再好、理论再深,也还得通过镜头来展现。要不然,写一本哲学书、或者身体力行去搞社会活动、去真正做一些“让生活更美化”的实事不是更好么,拍电影干嘛呢?
  
   作品在生活面前算什么,电影在生活面前又算什么?确实,什么都不算,所以,就更别把电影、作品太当回事。另一方面,就要承认既然你拿起了摄影机,那就是在做作品,有好有烂,有真心有假意。而这个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不高不低,无须定义和定位太多。
  

2010-12-05 20:36:34  表象(刘寻)

    我觉得真正有效的沟通,应该是鸭子走到鸡窝前去介绍自己的饲料和鸭蛋
   而不是把鸡窝里的饲料拿来,分析它的蛋白质纯度问题,因为那饲料可能本来就需要添加淀粉的。
  ---
  
  人家都说自己的饲料和鸭蛋是“猛料”了,这话还能说得清么?
  
  而至少目前,还没有人说云中是五毛吧。
  

2010-12-05 20:43:42  云中

  刘寻和老王一直在误解(导)我的意思。我明明在说“怎么拍”,你们就非要扯“拍什么”。我的文字有这么难理解么?哪个字说到“形式取代电影本身了”?“这个世界很值得cinepedia上的大牛有空多瞧上几眼。”这是多么可怕的看法。cinepedia的人是跟这个世界绝缘的么?
  你们就按你们的想法随便聊吧。
  我看不到意义所在。
  

2010-12-05 20:54:42  临津河

  人家都说自己的饲料和鸭蛋是“猛料”了,这话还能说得清么?
  而至少目前,还没有人说云中是五毛吧。
  *******************
  
  你怎么知道他说的“猛料”指的就是你吃的那些饲料下的那些蛋?
  这种对号入座有意义吗?
  
  “猛料”对应“五毛”?劝你冷静一下吧。
  

2010-12-05 21:37:45  dogma_2001 (应亮)

  觉得非常奇怪,电影本体就是本体,没有什么可含糊:机器创造的幻觉。你看到和听到的,并不在屏幕上存在,这是研究和讨论电影创作规律的起点。你连这个都要质疑,那也无所谓了,那么我们的讨论就不存在起点了。不清楚你到底想说明什么,说明内容比形式重要?想反掉电影是形象思维?完全不理解。电影的美学根源是科技的发明和进展,这些问题如果反复讲都得不到认同,那么你也无法理解云中说的了。
  
  我接触过不少纪录片工作者,他们不像你说的那样不自信,你怎么知道,和他们觉得谈科学、谈规律,会吓到人家。你太替别人操心了吧?
  
  再啰嗦几句,之后就闭嘴了:
  1)我觉得非常高兴,重庆推介有实力的影评人和学者的工作很正确。因为没听过乐评人是不懂音乐的,否认音乐本体的(音乐的是声波),所以这项工作会进行下去。
  2)你用摄像机逆着光自动档拍个自己吧,你连自己容貌的信息都无法记录,还谈什么任何信息都有情绪的。
  3)很奇怪,不谈方法,不谈怎么说话,不谈形式,如何谈创作。尤其对电影这个家伙,她的作为艺术的范畴,技术一定就是艺术。——再次强调,这个“技术"不是某些人对字面的简单理解。
  

2010-12-05 22:04:08  表象(刘寻)

    刘寻和老王一直在误解(导)我的意思。我明明在说“怎么拍”,你们就非要扯“拍什么”。我的文字有这么难理解么?哪个字说到“形式取代电影本身了”? “这个世界很值得cinepedia上的大牛有空多瞧上几眼。”这是多么可怕的看法。cinepedia的人是跟这个世界绝缘的么?
     你们就按你们的想法随便聊吧。
     我看不到意义所在。
   ---
   没想到会造成这么强烈的反应,仔细一看,是我表述不严谨造成的后果。非常抱歉。
  
   1.“紧到了要用形式取代电影本身的程度”意思不是真的形式取代电影本身,而只是在好坏判别的标准上。
  
   2.后一句则是更严重的误会了,此处的“这个世界”其实是衔接上一段的“2.”那句话说的(由于问题太大,刚刚后台删掉了那个倒霉的换行符)。 而根据我的体会,的确有很多人与我所指称的某个群体绝缘。
  
   表述出现问题,再次深表歉意!
  

2010-12-05 22:07:16  表象(刘寻)

    “猛料”对应“五毛”?劝你冷静一下吧。
   ---
   我是以客观平和的语气说的(不知为什么造成了不冷静的印象),排除情绪因素,这两个概念客观上确实可以类比,都是在根本问题上进行否定,让人无从继续自我陈述的方式。我非常不赞同这样的表述。
  

2010-12-05 22:59:00  表象(刘寻)

  回应亮老师,可能我表述的方式和对本体(我理解的本体是西方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本体,而确实不清楚应老师的本体一词来源于何处,可能出现误会)的讨论造成不适,使应老师失去了耐心。但我相信自己除了最后那一下“发挥”之外,都是以严肃、严谨、诚恳、虚心(确实没办法不虚心,面对两位我推崇的前辈我其实是到了心虚的程度)的态度,一步一扎地阐述我的逻辑推理过程。
  
   我之所以某些地方显得自信一些,是因为认定自己找到了一些被忽视的逻辑漏洞。就像我在我们老院长,一位理论界大牛的课堂上也喜欢找老师的逻辑漏洞一样。而当我想象这些小漏洞其实可能通往一个大窟窿时,我会有更大的快感(这快感正是我得意忘形,在后面大作发挥的原因。我承认这非常不对,并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说实话刚才看到两位老师强烈反应的时候我脑子“嗡”的一声,都被吓到了,实在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错。
  
   “我接触过不少纪录片工作者,他们不像你说的那样不自信,你怎么知道,和他们觉得谈科学、谈规律,会吓到人家。你太替别人操心了吧?”我觉得这句话似乎不是对我说的,因为我没有谈到类似的内容。
  
   ……
  

2010-12-05 23:03:08  表象(刘寻)

  爱吾师更爱真理,应老师的1) 2)两点,还有云中上面的表述,以我理科生(虽然现在是电影学专业的一个不专业学生)的死脑筋来看,仍然存在可辨析的误解。但我现在没有把握能以妥善的方式表述出来,只好回头再说了。
  

2010-12-06 00:09:42  雅典的老王

  握手:),我本科是学机械的。
  

2010-12-06 00:35:18  dogma_2001 (应亮)

  推理前需先搞明白别人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用的概念是不是和你的字面概念一样。随便解释一个吧:“如此因果”——对的,其他艺术与科学发展就是有“另一种因果”的,比如西洋画、图片摄影。什么叫“强关联”?你连技术与媒材与电影传播是什么特性,以及之间的关系都没理清,凭什么说我的意思是“强关联”,仅仅是“强关联”?你要是反对,我没意见,你们随便聊吧。你聊的对我也确实没任何吸引力,完全没有兴奋点或者讨论的乐趣。
  
  谈规律、方法和形式就是设门槛?我觉得也太脆弱了吧。我那句话就是结合这篇文章的语境和你的几个回复说。如果是理科生,应该早就理解一些基本的道理了,“探究”需要你去实践和追逐,而不是用一些不准确的概念去推导。我就不再展开解释了,累得慌。
  

2010-12-06 23:33:01  表象(刘寻)

  谈规律、方法和形式就是设门槛?我觉得也太脆弱了吧。我那句话就是结合这篇文章的语境和你的几个回复说。
   ---
   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是出乎我意料的巨大误解,幸运的是,也给了我宝贵的澄清机会。
   我极为赞同应该“谈规律、方法和形式”,而且认为在有时间的前提下,如果一个创作者明知有这些规律方法和形式而不去学习,那就是不可理喻的。但这个问题,和我这里关心的东西是不能混淆的两个问题。
  
   再次强调:我们(至少是我)此处讨论的是电影的价值判断问题。而非“电影应该怎么创作”的问题。之所以在这里跟贴讨论,不是歪楼,而是云中的文章里,除了讨论创作问题外,还贯穿着令人不能赞同的价值判断。
   云中文章里的价值判断具有叫人难以反驳的“挖根儿”性,但判断标准却只从“表达美学”的单一角度出发。在接下来的回复中,应老师进一步把其它思维方式划在了“表达美学”之外,把“电影语言、对电影方法的考虑”当成了“表达美学”的全部。
  
   于是乎,顺理成章的推论是:
        对电影语言、电影方法考虑得好就是好片儿,反之就是烂片儿。
  
   相信不能同意的不止我一个人。
  
   这就是值得讨论的分歧所在。
  

2010-12-06 23:51:35  dogma_2001 (应亮)

  说的都是中文,为什么有的人愣是看不懂呢。。。你就自己推论,然后再抽自己一下玩吧。
  

2010-12-07 01:21:15  表象(刘寻)

  这么一答我有点糊涂了,把主帖回帖从头看了一遍,发现还是我的表述里有问题。为我的仓促抱歉。
  
   前半句需要去掉。
  
   “缺乏对电影语言、电影方法考虑就是烂片儿。”
  
   我不同意的是这个。我觉得即使有人从监视探头录像里随便选入点出点,截了一段包含震撼性场面的视频,并拿来*传播*,我觉得仍然未必是烂片儿。因为电影的价值判断,还有完全不同的另外维度。这个维度对电影方法方面的基本要求,可能只是“录下来”而已(懂电影原理规律可以起增色作用,但决定不了什么;有没有录下来,不是瞎子就看得见;而且“录下来”,就是比“说出来”“写下来”“画下来”强一百倍;所以,对于非瞎子,无论对电影媒材多么白痴,用它还就是王道)。
  

2010-12-07 01:44:31  雅典的老王

  在美国的TruTV频道,我最爱看那种监控探头拍摄的短片。美国的警车上都有摄像头,警用直升机上也有,一般的便利店、加油站什么的,也都有。那些片子都是这么拍下来的。它们能不能被称作纪录片呢?
  
  前几天热炒的《春天里》是不是纪录片呢?
  
  表象显然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这里可能要求我们重新想想纪录片这个概念。
  

2010-12-07 01:49:40  雅典的老王

  要歪楼,歪就歪吧
  

2010-12-07 03:21:57  王我 (兲朝)

  握手:),我本科是学机械的。
  =====
  我学过钳工,和机械也有点儿关系,不知算“理科”还是“工科”。
  -------
  电影我不大了解,只好以其它的方式试着理解,比如试着以当代艺术的创作方式。
  
  如:杜尚的小便斗解构的是什么?是“本体吗”?安迪•沃霍尔好像绘画技术平平,做丝网印刷也是雇的技术工人。当然,这些并不妨碍艺术家和“培养”艺术家的“学校”继续“古典”、继续“素描”,因为所谓艺术的包容性是无限的。
  
  再如:老艾的那些“烂片子”除了“内容”还有什么?当然,那些可能不算是“电影”,谁知道呢。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在这里继续“谈规律、方法和形式”。
  
  焊工(不管有证没证)的主要工作是用焊条把钢焊在一起,而不必非要去了解焊条和钢的成份和分子结构什么的,就像建筑师只是要求那里要用钢结构,而不必亲自去焊接一样(现代分工如此,回到古代盖个房子都是你自己的事儿)。
  
  一套体系一旦形成,自然会有人去遵循,也自然会有人去反叛,而且都会出“成果”,不是吗(补充一句,反叛者有必要先了解这个体系,了解的目的不是为了遵循,而是为了反叛,不然也会是无的放矢)。
  
  艺术很宽泛,也很宽容,大可不必“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吧。
  

2010-12-07 11:22:52  表象(刘寻)

  哎,今天回头看了一眼,觉得自己偷着空儿,匆匆忙忙写的回复就是一堆杯具~~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被我粗枝大叶的错误一捣和,就坏事儿了。
  
   本来如果措辞谨慎、思考全面,就能及早把有价值的东西讨论出来,不至于这么招人生气了。
  
   我对cinepedia上人们的熟悉,其实甚至是超过现象网的,可以追溯到互联影库时代。我还参与过cinewiki极少量的早期工作。而关于“电影是什么”和电影价值判断的问题,憋了很多年,思考了很多年,在“理清”的工作上有一些苦劳,只是对我现在来说,可能真不是时机,太忙了,汗~~
  
   接下来我只做力所能及的纯逻辑梳理工作,再也不嘴欠说旁的废话了。不然真该掌嘴,已经闯这么多祸了。
  
   再次向诸位道歉。愿这是最后一次道歉。。
  

2010-12-07 15:42:48  过期酸奶 (北京)

  回云中先生:
  我希望对你的文义理解没有太多偏差。但对你文的回应不一定是要按照你的文义的吧?就是你没有讲的某个意思、但我由于你的文章想到了,并且揣摩你可能想到了也可能没想到、进一步揣摩你可能想到了但没有想下去,从而在回应中开辟了一个新的可能性(不知算不算歪楼),是正当的吧?怎么存在应导演或你说的一味要求别人理解云中、或者谈些别的,就是“你们自己聊吧”?
  这有点像比如现在对“电影语言”或形式掌握非常好的凯歌或姜文导演的作品,我们如果评论,是否要顺着他的文本来说,如果超越了他的文本,就是“在玩高深的理论”,就是评论者自说自话?
  另外,我也不同意王我的说法,老艾的作品,不止是内容,恰恰有个非常具体而反抗以前我个人形成的“电影形式”观念的东西,而且老艾本人是否认为那是电影,与我的看法实在无关。
  我想云中的建议是对的,就是泥巴这样的写手早晚应该尝试写出他推介的KARAMAY的“形式”的特殊性以及与一些更固定的电影“形式”或语言的关系、相互的差异。
  这是影评人的部分职责。我们的职责不知是批判大众文化。也是建设对特殊语言的阐释。有点像应导演推荐的李的牛皮文。
  回到本体本身是个伪命题。太像班主任教育坏学生(对不起用了个比喻)。电影是每个人认识到的那个东西。老艾作为具体的例子是个电影学院的肄业生。我们怎么与他讨论比如科恩的“形式”以及中国独立电影的形式应当如何借鉴或更加符合某个“本体”标准?
  独立电影与任何生产一样,90%是烂产品。这个烂,不是因为某几个本体或形式标准,而是它的评价系统的个人化,就是到目前为止基本还是个没有威权的状态,所以现象网这里有这么多人开骂。只要评判系统是个人的,必然绝大多数作品是个人没有办法喜爱的。
  再次说道威权系统,老猪抗议过我“用对ZHENGFU的要求来要求”独立电影环境或现象网……不是的。这是每个人个人的事情而已。
  

2010-12-07 21:04:49  王我 (兲朝)

  另外,我也不同意王我的说法,老艾的作品,不止是内容,恰恰有个非常具体而反抗以前我个人形成的“电影形式”观念的东西,而且老艾本人是否认为那是电影,与我的看法实在无关。
  =====
  我的理解是,老艾的东西“内容”既是“形式”,以“电影”为“非电影”。
  

2010-12-08 07:29:05  dogma_2001 (应亮)

  从批评角度,或者所谓的个人化的批评角度(评价系统——或者反系统),电影本体非常可能是伪命题;但从创作角度(或者研究创作的角度)来讲,假设本体是“伪”的话,那么电影本身就不存在了,你还“反”什么和“非”什么的呢?如果和艾讨论规律等等,当然无意思,因为他本身创作实体嘛,他无论是否有意识或者下意识或者或者无意识或者反意识去“反”什么或者“正”什么或者“非”什么或者“无所谓”什么,都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他的作品是结果。我们最好不要拿一个艺术阅历和非艺术阅历都非常丰厚的创作实体(结果)来否定其本来既有的创作路线或者反路线,那会误导很多人的(我这话说的,和刘寻差不多,替很多人不自信。。。)。
  
  再说回到讨论,我个人不喜欢累得慌的讨论,尤其大家貌似在用一堆相似的或者一样的词,却在说完全不一样的话,或者方向完全不一样的话。
  

2010-12-08 20:50:39  王我 (兲朝)

  可能性,我想说的是可能性。可能性的意思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而不是只有这样才行,那样就不可。
  字词都是相同的,大家都逃不过这3000多个常用字,就是这些字可以堆砌出各式各样的思维,如果这3000多字只归你用,那我就别讨论了。
  

2010-12-08 21:40:48  4444 (八卦是抵达真实的最佳途径)

  我想云中的建议是对的,就是泥巴这样的写手早晚应该尝试写出他推介的KARAMAY的“形式”的特殊性以及与一些更固定的电影“形式”或语言的关系、相互的差异。
  
  -----------
  谢谢张老师点名。
  但是我真的不能确切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要是可以,张老师能用更直白的语言来加以阐述么?
  我现在真的很需要这样的指导。
  
  谢谢。
  

2010-12-09 00:43:14  表象(刘寻)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下面进入枯燥的纯逻辑梳理环节,非逻辑强迫症患者可自动忽略========
  
   a. “因果”
   【原文】……其他艺术与科学发展就是有“另一种因果”的,比如西洋画、图片摄影。什么叫“强关联”?你连技术与媒材与电影传播是什么特性,以及之间的关系都没理清,凭什么说我的意思是“强关联”,仅仅是“强关联”?
   【分析】
   艾未未是艾青与高瑛所生,我们说,没有艾青高瑛就没有艾未未。不同的父母,生出来的儿女也是大不相同的,儿女身上往往有很强的父母遗传,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艾未未身上的基因全部来自艾青高瑛,他的众多特征都被父母直接决定,这一切毋庸置疑。甚至他的才情禀赋,仿佛都有父母的影子……
  
   那么,艾未未和他父母是不是因果关系呢?
  
   这句话似乎很难回答。其实,如果换成“我们能不能说‘因为有高瑛和艾青这样强悍的父母,所以有艾未未这样强悍的儿子’?”这样的提问,相信就不难回答了。很明显,他们是有关系,但这不叫因果关系(“老子反动儿混蛋”论者请自动忽略本分析)。
  
   因此,电影和科技之间,同样不是因果关系。
  
  
   b.传播
   【原文】2)你用摄像机逆着光自动档拍个自己吧,你连自己容貌的信息都无法记录,还谈什么任何信息都有情绪的。
   【分析】如果我决定(注意这是我的决定)把拍下来的东西放进邮箱,寄给朋友,即便看不清脸,也仍然会传递很多甚至很深刻的情绪(当然拿到影院放就更猛了)。杜尚的小便池在生活中其实很普遍的。这就是传播以及传播行为蕴含的魔力。
  
  
   c.技术问题
   【原文】反人类的CCTV,反的就是视听传播的一般规律嘛,也反掉了传播的道德(请注意,这是所谓内容了哦)。用社会公众的话语来说,他们的问题就是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问题。对不对?怎么会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分析】CCTV不道德的地方不在滥用解说词或是用文稿架构影片的工作方式上。反视听规律和反道德是两件不同的事。反视听规律就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d.音乐本体
   不敢造次,先列网址:
   http://www.emus.cn/?15775/viewspace-41303.html
   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H1FSV31&xpos=83
   另外还搜到茵加尔登等人的东西。大体印象是,音乐本体问题和电影也差不多,够写很多本书。。
  
  
   e.创作角度
   【原文】从批评角度,或者所谓的个人化的批评角度(评价系统——或者反系统),电影本体非常可能是伪命题;但从创作角度(或者研究创作的角度)来讲,假设本体是“伪”的话,那么电影本身就不存在了,你还“反”什么和“非”什么的呢?
   【分析】
   1) 个人理解,张老师是说“回到本体”是伪命题,并没有说“电影本体”是伪命题。
   2) 一些作者“反”的,也只是固有的电影观念和对电影本体的固化认识,并非本体本身。因为谁也无权垄断本体的定义。
   3) 艾未未的例子说的恰恰就是“创作角度”的问题。艾未未在创作,草场地的村民在创作,电影语言功底一般的纪录片作者也是在创作。不能因为他们不想“回到本体”,就说他们连创作都不是了(或者把他们一概划成特例)。如果这样讲,就确实有点把电影方法的考虑当成“创作美学”的全部的意思了。
  
  
   f.标准与路线
   【原文】我们最好不要拿一个艺术阅历和非艺术阅历都非常丰厚的创作实体(结果)来否定其本来既有的创作路线或者反路线,那会误导很多人的(我这话说的,和刘寻差不多,替很多人不自信。。。)
   【分析】大家关心的其实是电影的价值判断标准。标准是标准(罗马在哪里),路线是路线(条条大路通罗马,该选哪一条)。反对价值判断的单一标准,和反对某条创作路线,是不该混淆的两个问题。
   P.S. 其实我没看懂应老师这个“差不多”的意思……理科生榆木脑袋啊:-P
  
   ===========清理环节结束,大家请继续~~(意犹未尽想说废话的表象被掐住脖子拖走)===========
  

2010-12-09 01:08:41  dogma_2001 (应亮)

  很搞啊:你用自动挡,那是因为你不知道有手动档啊,你要拍下自己,是不知道亮度范围大是无法纪录清楚脸部信息的。你还以为那样不但可以纪录基本信息,还可以纪录情绪。。。——你怎么这么喜欢做各种文字推断,然后归纳到你自己的轨道上面。
  
  “可能性”是关键词,创作方法的可能性以及艺术的可能性包含了遵守以及反对——这是基本常识,谁说要整齐划一了。
  
  抱歉,恕我没看懂,还以为是“说”回到本体的问题等等。。。如果是“回到本体”。。。呵呵,本体不需要回的,你的灵魂需要回到肉身?哎。。。搞这种文字游戏你觉得很有趣,是吗?
  
  语言的能指和所知不是一一对应的,何况中国的电影术语和电影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百出、烂到底,为什么不承认就是一堆人用一样的符号在说完全不同的话呢?
  
  我没从讨论到有任何收获,这是实话。
  

2010-12-09 01:16:35  dogma_2001 (应亮)

  连科技和电影之间是因果关系都不明白,那和血缘关系是一回事啊?你太有趣了。。。
  
  另外,CCTV的视听语言当然和道德败坏直接有关,你不看和不听视频和音频实例,同时也看不听不出,当然无法理解,因为你只会从文字角度看和听。不过,你也不屑于去了解,应该是的吧。
  

2010-12-09 01:39:49  表象(刘寻)

  很搞啊:你用自动挡,那是因为你不知道有手动档啊,你要拍下自己,是不知道亮度范围大是无法纪录清楚脸部信息的。你还以为那样不但可以纪录基本信息,还可以纪录情绪。。。——你怎么这么喜欢做各种文字推断,然后归纳到你自己的轨道上面。
  ---
  嗯,应该承认在这个“创作”中,“我”的确缺乏对技术手段的认识,没有做到最好。但又有什么创作能够处处做到最好呢?失之东隅,并不至于把作品变成“基本信息”(没准还不影响作品成为佳作)。
  
  
  
  “可能性”是关键词,创作方法的可能性以及艺术的可能性包含了遵守以及反对——这是基本常识,谁说要整齐划一了。
  ---
  但“可能性空间”边界在哪里,(更重要的是)有哪些维度,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抱歉,恕我没看懂,还以为是“说”回到本体的问题等等。。。如果是“回到本体”。。。呵呵,本体不需要回的,你的灵魂需要回到肉身?哎。。。搞这种文字游戏你觉得很有趣,是吗?
  ---
  “回到本体”是引用张老师的话,我私下理解(因为是伪命题,所以真的很难理解,只好靠猜了),不靠解说词架构,不靠抽象思维架构,大概就是回到本体的意思吧。
  
  应老师,我真的不爱玩文字游戏。学生自始至终都带着严肃的价值标准探讨的目的,凭良心说真是没有游戏的心态。
  
  “中国的电影术语和电影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百出、烂到底”,恰恰就是今天诸位在这里讨论这些基本问题的原因。任由理论思维烂到底,我想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不在这里想想办法,总不能去等那些用于评职称的论文吧?
  
  能指和所指的接近,靠的是语境的营造。像这里的一百多篇回复,制造出来的语境已经可观了。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也许不切实际,但如果半途而废,就真是可惜了了。
  

2010-12-09 01:44:26  dogma_2001 (应亮)

  你再严肃也没有用,因为你我根本不在一个频段上。很抱歉。
  

2010-12-09 01:47:03  表象(刘寻)

    连科技和电影之间是因果关系都不明白,那和血缘关系是一回事啊?你太有趣了。。。
  ---
  呃,确实是不明白。我的比方也许有不恰当之处吧。
  
   另外,CCTV的视听语言当然和道德败坏直接有关,你不看和不听视频和音频实例,同时也看不听不出,当然无法理解,因为你只会从文字角度看和听。不过,你也不屑于去了解,应该是的吧。
  ---
  说自己是看周传基老师和云中的东西长大的也许有点冒昧,但我真不是只会从文字角度看和听啊……只能说是功力不够?很困惑。很想了解。。
  

2010-12-09 01:47:04  dogma_2001 (应亮)

  最后啰嗦一句:关于自动挡和手动挡的问题,我根本没在说“技术操作”的事情。真正的电影美学家都是所谓“搞技术”的。——很遗憾,这种两个波段的交流很无奈。
  

2010-12-09 08:59:15  王我 (兲朝)

  看来真理在你,3000字也是你的,我赶紧先学火星文去鸟。
  

2010-12-09 10:38:48  dogma_2001 (应亮)

  和哪个星球的文字有什么关系,楼上?
  
  我在说信息记载,他在说邮寄给朋友:一个在说目的和效果的关系,另一个说没关系我换个目的就是另一种效果——话都对,但这是一种对话吗?
  
  我在说CCTV的视觉和听觉语言是违反传播伦理的,他在说因为没看出来和听出来,所以那只是技术不恰当——话也对,但这是一种对话吗?
  
  我在说20世纪末,和发明机关枪与缝纫机一样,发明了摄影机和放映机(机械原理是间歇运动的装置),有因即有果;而他在说父母生小孩的遗传和教育问题——这两者的话也可能还是都对,但这是一种对话吗?
  
  真理在哪里我不关心,这种讨论很奇妙是客观的。
  

2010-12-09 10:54:25  dogma_2001 (应亮)

  嗯,写错。。。19世纪末。。。
  

2010-12-09 11:03:25  dogma_2001 (应亮)

  另外,我不清楚什么叫“回到”本体,本体还要回啊?电影是自动记录的机器:镜前实有、聚焦成像和数字或者光学拾音的;然后还原出来——你看到和听到的全都不是屏幕上的东西。。。无论是否搞创作或者是否把电影界定为艺术,这些是根本和起点。——这些是不是真理我不知道,只知是客观的存在和现象,客观的存在和现象是不需要掌握在谁手里。然后,再有谁有兴趣去推断或者玩推断,那就去玩吧。可能之后,存在和现象就会变成真理了。呵呵。。。
  

2010-12-09 13:39:36  表象(刘寻)

  我在说信息记载,他在说邮寄给朋友:一个在说目的和效果的关系,另一个说没关系我换个目的就是另一种效果——话都对,但这是一种对话吗?
   ---
   先认错。因为这段讨论是从关于“基本信息”的讨论开始的,所以我想反对的是“还谈什么任何信息都有情绪的”这句反问,我举的例子是想说明,只要传播发生,情绪的传递必然会发生;选择什么信息(不管它呈现形式多么虚弱、保真度多么糟)进行传播,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创作。
   “邮寄给朋友”在这里并不是想作为特例,而只是为求生动的顺口例子(没有“换个目的”的意思),其实我应该用“给别人看”这样比较普遍的描述,才不至于引发歧义和误会。
  
   我在说CCTV的视觉和听觉语言是违反传播伦理的,他在说因为没看出来和听出来,所以那只是技术不恰当——话也对,但这是一种对话吗?
   ---
   首先我想把“用解说词或台词架构影片”和“在影片里诬赖他人”两种情况区分开来。对于前一种情况,我感觉很多这类影片是真诚的,而我自己那些技术很糟的栏目片,有一两个也自以为保持了坦荡、诚恳的态度,打心底里尊重人。伦理在于对人的尊重,我觉得诚恳谨慎做出来的东西,却被说成违反伦理,是有些奇怪的。对我来说这是个扪心自问的问题,不是看不看得出来的问题。实在想不明白,先写稿件后剪片子,为什么就到了不伦理的高度。
  
   谢谢应老师给我努力“调频”的机会。
  

2010-12-09 17:07:17  dogma_2001 (应亮)

  又丢一次,你们论坛有个问题,经常我写完了,提交出时,它告诉我要先登录。但实际我肯定是登录了才能写的。而我没有保存,退回去就找不到了。
  
  再写一次吧,应该都记得——
  
  你用再诚恳的解说词,但用的的视听语言依旧是你的师傅手把手教给你那套,所有的视听依据都是:轻蔑普通公民的,官大人为上的,以官阶和俸禄高低为价值体系的,人民“被”生活在天堂的。。。这些,我猜你应该无法认识和理解到,因为你没有电影的“眼睛”和“耳朵”。简单说,你没有电影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就是视听思维能力,那是需要锻炼的,首先是“洗”电影的脑子——抱歉,我本身不喜欢洗脑这个词。
  
  你的那些师傅只可能教给你他的师傅交他的那套东西,所以你会认为云中做的栏目很棒,也就不奇怪了。
  
  普通观众不会理解的,因为那是接受角度。我再说一遍(希望是最后一遍吧):我从开始到现在所有的话语角度都是表达(制作者)角度的。
  

2010-12-09 21:13:53  表象(刘寻)

  又丢一次,你们论坛有个问题,经常我写完了,提交出时,它告诉我要先登录。但实际我肯定是登录了才能写的。而我没有保存,退回去就找不到了。
   ---
   狂汗,不知道为什么会出这种要命的状况……
   刚刚为此弄了一个“保险机制”,即使异常退出,文字也不会丢失,现在大家回帖可以放心一些了。
  
   另:很感激应老师对我的忍耐和悉心指教。我回去自己慢慢琢磨。。
  

2010-12-17 17:23:02  老恺

  粗略看了一下帖子和跟帖,讨论比较有意思。
  
  其实道理很简单,我还是一刀切云中的七寸——你这个叫“泛语境论”,就是消除所有现实讨论的背景、前提,单谈电影本体,那的确只有“好”与“不好”,没有什么独立不独立。
  
  而中国独立电影存在的前提就是有两个定语:“中国”与“独立”,而中国独立电影与泛指的独立电影在语境删更有时不同的。
  
  既然消解了语境,那么,讨论的语码彼此也是不对称的,所以,其实云中是玩了一个逻辑小花样,你的发言毫无价值——恕我直言。
  

2010-12-18 11:10:30  雅典的老王

  “我的观点是,我不相信任何一个人在镜头前面的表现是完全跟没有镜头一样的,或多或少的都有“表演”的成份,再加上导演在现场的介入,剪辑在后期的介入,这一切已经于“剧情片”没有什么分别,只是一个“契约”的问题。你可以说所有的纪录片都是剧情片,因为有导演在有意识地做些什么;也可以说所有的剧情片都是纪录片,因为摄影机只是负责客观纪录下镜头前的一切。纪录片是在某些层面上拥有“真实”的力量,但剧情片也完全可以做到更深入的“真实”。只是载体不同。”
  
  
  这段话不错!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