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交叉艺术节
2010-09-12 23:41:32 来自: chouchou
2010-09-19 13:31:10 4444 (八卦是抵达真实的最佳途径)
记忆及记忆进行中
2010年,草场地工作站发生的“交叉”是第六个年头,通常说就是“第六届”。依然还是剧场作品和纪录片作品的交叉,艺术与现实的交叉,各种表达方法、手段的交叉,或者各种思考和想法的交叉。
今年“交叉”的特点有什么呢?“记忆”成为一个主题。两年前(2008年)的“交叉”期间,生活舞蹈工作室演出了一个特别作品《回忆》,涉及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成长经历,长度8小时。之后,这个“回忆”并没有随一个作品完成而终止,成了一个持续滚动、不同内容组成、并且有更多人参与的计划。首先,发生在1959年至1961年三年期间的“饥饿灾难”成为“回忆”的一个内容。用影像方式记录采访下曾经经历过“饥饿时期”那些普通人的故事、讲述成为第一步工作。所有的影像资料和剪辑出来的影片,将成为一个计划中的“民间记忆影像档案”的最初内容。在今年的节目中,将有一个名为“记忆之屋”的方式展示这些来自完全民间的影像讲述。此外,一个名为《记忆2:饥饿》的剧场作品,将在交叉期间演出。参与这个“民间记忆”计划的人将带着他们从不同村子的无数历史老人的影像采访,走到舞台上,和那些历史老人及他们50年前的故事同台演出。
和“记忆”有关的还有,影像论坛中的“纪录片新作品展映”,题名为“我和我的记忆”下,展映的纪录片新作品都涉及到“记忆”及“记忆寻找”这一内容。邹雪平的片子《饥饿的村子》,有关自己奶奶告别人世前的最后两年的记录,和同村15个老人 “饥饿时期”故事的讲述构成了影片的主体。章梦奇的片子《自画像和三个女人》,自我寻找和追问下,记忆之路延伸到自己的母亲和外婆。
王翀、张渊和芳芳三个青年编导,作品在“五月”活动中“青年编导计划”演出之后,他们又带着“创作发展阶段”继续创作后的作品,呈现在今年的交叉舞台上。
继今年“五月”开始的“新剧场新舞台”,这次交叉又有二高和连国栋两位编导带来他们的新作品。
“交叉2010”的“影像论坛”,还有两个来自国外的影片专辑,其中一个是瑞士纪录片导演“克里斯蒂安·弗雷作品特辑”(Christian Frei)。这个专辑将放映四部克里斯蒂安·弗雷的纪录片作品,其中有两部纪录片作品也同样涉及到“记忆”。期间还有一个克里斯蒂安·弗雷主持的为期5天的纪录片创作工作坊,8位年轻纪录片作者带着自己最新作品的初剪参与到工作坊。克里斯蒂安·弗雷将带领所有参与者共同进入有关具体作品的分析和讨论。克里斯蒂安·弗雷是草场地工作站和瑞士电影中心(Swiss Films)的合作项目中、继之前来到草场地工作站的皮特·里克提(Peter Liechti)、恩娜·波里蒂(Edna Politi)、费尔南·麦尔加(Fernand Melgar)、瓦徳姆·杰徳内科(Vadim Jendreyko)之后的第五个瑞士电影作者。另外一个是专辑是来自芬兰坦佩雷电影节,三个不同单元组成的短片节目,展示了这个电影节的独特风貌。
剧场演出:
《记忆2:饥饿》(生活舞蹈工作室)
演出时间: 10月1日,下午1点-晚9点
概念:吴文光;编导:文慧
演出:文慧、贾之坦、章梦奇、邹雪平、唐志、罗兵、邵玉珍、贾晓楠、张海深、王艺璇、林涛、王海安、朱其凡、舒侨、董性以、李菲菲、劳秀娟、吴文光
有关作品:
生活舞蹈工作室于2008年创作了《回忆》作品,这是一个有关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的个人记忆作品。这个作品完成之后,我们有了在一个“记忆遗忘”的时代中,“继续把记忆进行下去”的想法,两年后有了这个属于“记忆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记忆的焦点是发生在50年前、即1959年至1960年三年期间的“饥饿灾难”。这个作品创作和以往我们剧场创作作品的最大不同是,是从一个“民间记忆影像计划”工作过程中、包括拍摄的“历史记忆”素材中产生创作。这个“民间记忆影像计划”共有20多个人志愿介入,成为“历史寻找者”团队,去到十几个省的数十个村子拍摄采访到二百多个当年的“历史见证者”。这些来自民间的最普通、平凡的当年饥饿经历讲述者都是最重要的“活着的历史”,他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以影像方式参与到这个剧场作品的现场演出中。此外,这个“民间记忆影像计划”的实际工作者,即分别去到不同村子拍摄采访者,他们中有纪录片作者、舞蹈演员、舞台技术、学生、包括曾经亲身经历过当年饥饿灾难的村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年轻人,之前对这段历史毫无了解,现在,他们不仅是现实中的“历史的寻找者”,同时也在这个剧场作品中,他们在寻找历史过程中的经验和思考也将和他们寻找到的“历史回忆”一起呈现在舞台上。
特别说明:
因为演出为8小时超长度,特别说明如下:
1、演出不中断,不休息,开始就一直到结束。
2、观众可以自由选择任何时间进场,也可以因为不同原因选择离开剧场,或者返回。
3、进入剧场、或离开或返回,请保持安静。
《治疗》(生活舞蹈工作室)
演出时间: 10月7日、8日,晚8点
概念:吴文光;编导:文慧
表演:文慧、章梦奇、郑福铭、劳秀娟、周文婧
有关作品:
人们对病害怕和恐惧,也被迫地寻找对付病的办法。这种对病的躲避和被迫应对,成了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无数故事。这个作品,会有这样一些人物出现在舞台上:若干病人,他们有各自的身体和心理的困扰和麻烦。一个男人,某天晚上丢掉了妻子。他在寻找妻子;女人,可能是这个男人的妻子,也可能是一个失忆症患者,也可能是对自己的身体内部无限怀疑的人。他们各自完成自己的故事:如何自我治疗。
“青年编导计划(发展阶段)”作品
时间:10月2(周六)、3日(周日),晚8点
《京具》
导演:王翀;表演:张云鹏、林俊乔
有关作品:
虽然我们对京剧来说是外行,但京剧艺术对于当代社会和当代艺术来说更是外行。《京具》以京剧为起点,以未知为终点,旨在探索一种身体剧场的本土可能。
《空格按摩空格》
编导/表演:张渊
作品介绍:空格之间 身体想像 死亡共享 谁在乎看见
《连连拍》
编导、表演:芳芳
作品简介:
来来,我们一起拍张照吧,准备1,2,3,笑一个,茄~~~子。
剧场新创作
演出:10月4日(周一)、5日(周二),晚8点
《两面体》
编导、表演:二高
作品简介:
低腰、大红、现代性,城市人的思考局限!我的身体与颜色--那些鲜艳的点;让我我告诉你它们的用处吧。身体的概念,在社会集体诠释下,落得一副毫无质感的异物躯干。审美,作为另一种意识形态让身体变得单一单面;从小强调头脑风暴的「发达」教育,让我们的身体与心性脱轨,手足不调的尴尬在你我身上,随处可拾。
《失语》
编导/演员:连国栋
作品简介:
说得太多以至于不知道如何去说;听得太多以至于不知道该听什么。
思考太多而无法行动,还是行动太多而丧失思考?这是一个问题。
敏感和麻木不过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翻转之间,面对世界的还是你我自己。
影像论坛
《民间记忆影像计划:饥饿》
策划:吴文光
采访拍摄、剪辑:贾之坦、邹雪平、李菲菲、罗兵、唐志、章梦奇、李菲菲、邵玉珍、贾晓楠、张海深、王艺璇、迟腾、朱其凡、林涛、王海安、吴文光
英文字幕翻译:简艺、张泠、翁蝶蝶、麦念音、洪国均、郝敬班、张亚璇、奥了、严潇潇、罗靓、陈心中、周宇行、庄稼昀、余天琦、宋田、原奕、王珊珊、刘衡、杨大卫、杰鹏、戴家馨、张剑、吴一凡
总长度:6小时
放映:10月1日-10月7日
计划介绍:
这个以“饥饿”为内容的民间记忆影像,集合了220个曾经经历过1959年-1961年遍及全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老人回忆。他们分布10个省30多个村子和城镇(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岁数从55岁到97岁,他们全部都是第一次面对镜头讲述50年前的饥饿经历。参与其中的采访拍摄者都是自愿加入,他们中最大岁数60岁,最年轻19岁。岁数最大者即参加“村民影像计划”的湖南村民贾之坦和北京村民邵玉珍,他们就生活在村子里。这些参与者绝大部分是“80后”年轻人,他们刚刚从大学毕业不久、或者正在就读。他们选择回去的村子都是和自己有密切关系的,自己出生和长大的村子,或父母出生长大的村子,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自己亲戚生活的村子,或曾经下乡插队的村子。对这些采访拍摄者来说,首先是一次自己的返回,返回到和自己有关的村子,返回到生活的根部;然后是有关从前的寻找,对曾经的历史老人的寻找,对一种沉没的历史遗迹的寻找,一种在现实和历史交叉路上的寻找。集合在这里的“民间记忆影像”,就是这些他们在寻找路途中所记录下来的。这是一种由无数个人集合在一起,寻找者与被寻找者,青年与老年汇合一起,共同完成的影像记录,一种完全的民间方式。或许,这可以成为未来一个被称作“民间记忆影像档案”的一部分,一座可能的座纪念碑的底座。重要的是,这个“民间记忆影像计划”还会持续下去,沉没的历史冰山有可能露出其真实的一角。
纪录片新作品专辑:我和我的记忆
《饥饿的村子》
作者、拍摄、剪辑:邹雪平
放映:10月3日13点30分
影片简介:
我是农村出生并长大的孩子。从2008年开始,我在记录自己的家庭,之后又慢慢走进自己的村子。这部片子是我的第二部纪录片,整部片子都是由老人构成。一个年近80岁的老人,她生命中的最后两年,从依靠拐杖慢慢挪动,到瘫痪,只能依赖别人才能生活,这就是我的奶奶。还有村里的其他老人,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50年前的饥饿经历回忆。片子由一个老人临近死亡时的煎熬和挣扎与那些讲述饥饿历史的老人共同构成。
《自画像和三个女人》
作者、剪辑:章梦奇
放映:10月5日16点
影片简介:
我今年23岁,这是每个女人怀梦的年龄。女孩在孕育自己梦想的同时又要背负着另外两个女人的愿望。这个片子从自我寻找开始,涉及母亲、外婆三个血液相传、成长于不同时代的女人。作为婚姻牺牲品的外婆把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传递给了母亲,而母亲再次牺牲后又把同样的愿望传递给我。婚姻成为女人的梦想,也是梦想的杀手。
《友莲》
作者:戴家馨
制作:2010年
放映:10月5日13点30分
影片简介:
这是关于我外婆、我母亲和我的私人影像。我出生了,外婆就放弃了一切从台湾跑来照顾我。她可怜我因为我和她一样没有父爱,所以给了我双倍的爱。我妈妈一个人卡在出生在大陆的老一辈和出生在美国的小一辈的中间,从没有暴露过她的心里生活,只是告诉我,我长大了以后我不用操心,她不会指望我对她像她对我外婆那样。成了美国人就意味着为自己而生活的开始。妈妈再婚了,我长大了,远离家了,婆婆搬到阳光风景老人公寓去住。我们第一代和第二代美国移民、母女三代各过各的独立生活了。
克里斯蒂安·弗雷(瑞士)纪录片特辑
克里斯蒂安·弗雷简介:
克里斯蒂安·弗雷1959年出生瑞士的斯考内威徳,曾在弗雷堡传媒大学学习视觉媒体。1981年开始拍摄纪录片,1984年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纪录片导演和制作人工作至今。1997年,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纪录长片《里卡多,米丽安和卡斯特罗》,2001年,弗雷完成了《战地摄影师》,该片获得了奥斯卡记录长片提名奖、以及12个国际电影节奖项。2005年,弗雷完成了《大佛》。他的最新作品是2009年完成的《太空旅人》。
《战地摄影师》(35毫米/彩色/96分钟/2001年)
放映:9月22日19点30分
影片简介: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么还是你靠得不够近。”纪实摄影史上最著名的摄影师之一罗伯·卡帕的这句名言,是这部纪录片开篇之言。镜头跟随战地图片摄影师詹姆斯·纳切威,两年时间,一路前往科索沃、中东、南非、刚果、印度尼西亚等各种深处战争或贫困之地,摄影师纳切威照相机镜头中的世界,也成为这部纪录片观察到的现实。影片主角摄影师的旁白,交织着经历和思考的叙述,让我们进入到一个身处灾难世界中之人的内心。“我呆在那种地方的每一分钟,都想逃走,我不想再看到这一切。我是按下快门就跑掉,还是承担一个摄影师的责任?”(詹姆斯·纳切威)。该片获得了奥斯卡记录长片提名奖、以及12个国际电影节奖项。
《里卡多、米丽安和卡斯特罗》(35毫米/彩色/90分钟/1997年)
放映:9月21日19点30分
影片简介:
一个古巴革命者的女儿要移民美国,父女俩的命运转折就此展开。片子记录了一个古巴家庭如何在革命理想的忠诚和移民美国的渴望之间、在乌托邦与真实现实之间的痛苦撕扯。影片中出现的两个截然对立的电台,犹如镜子反射这一现实。影片以一种洞察而客观的视角,通过一个古巴家庭透射,呈现出当下的古巴真实。
《大佛》(35毫米/彩色/95分钟/2005年)
放映:9月23日19点30分
影片简介:
位于阿富汗巴米亚山谷中的大佛是世界极其著名的遗迹,在阿富汗的塔利班时期,大佛被炸毁。影片在追寻这段历史和它的影响,包括现在的阿富汗现实。该片获得2005年“最佳瑞士电影奖”、2006年利比兹电影节“银奖”等。
《太空旅人》(35毫米/彩色/98分钟/2009年)
放映:9月24日19点30分
影片简介:
影片的主角有一个长久的梦想,他想作为一个普通人离开我们的星球飞向太空。付了两千万美元之后,他的这个童年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影片尾随着这个人的旅程,展开他的日常生活如何与太空旅行发生关系的。影片获得2010年圣丹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10年奥斯陆电影节“最佳电影奖”等。
芬兰坦佩雷短片电影节专题
最佳芬兰影片单元(之一,总长度:87分钟)
放映:9月25日16点30分
《皮克里》(芬兰/2004/剧情/18分钟/录像/彩色)
影片简介:
一部温情幽默地讲诉了三个伐木工从树林返回到家里。冬天的下午,他们居住的这个小村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奇异事情和插曲变得饶有趣味,温暖而诙谐蕴含其中。
《遥远之岛的咒语》(芬兰/2008/动画/17分钟/录像/彩色/黑白)
影片简介:
当沃伊德先生在热带岛屿的丛林里追捕他逃走的猎物时,一个咒语降临到他身上。他切换到另一个频道,启程一次命中注定的旅行。
《梦与梦之间》(芬兰语,俄语,法语/2008/纪录片/11分钟/录像/彩色)
影片简介:
这是一部在穿越俄罗斯抵达西伯利亚列车上的三等车厢内拍摄的纪录短片。乘客那些旅客正在梦想的是什么?又有哪一个能梦想成真?
《塞车》(芬兰/2009/纪录片/12分钟/录像带/黑白)
影片简介:
有些人为了生计困在拥挤的车辆中。该纪录片对两名包裹派送员的心理进行窥探,谁会坐在他们的汽车里一整天。
《栅栏那边》(芬兰语/2009/剧情/30分钟/35毫米/彩色)
影片简介:
十六岁的托米不相信任何人,他竭尽全力想在这个危险的世界中保护他的小妹妹阿依努。但是阿依努正在变化,飞快地变化。因为自己恐惧孤独,托米试图阻止他妹妹,但他最终发现:你无法用拳头来控制他人。
最佳芬兰影片单元(之二,总长度:88分钟)
放映:9月25日19点30分
《收获》(芬兰语/2006/剧情/15分钟/35毫米/彩色)
影片简介:
这么长时间了,农妇安迦·霍维宁一直容忍着她那懒惰丈夫的酗酒恶习和废话。她打碎牙齿往肚里咽,忍气吞声,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农活上。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极限。当男人对她的意见充耳不闻时,她不得不……
《马》(芬兰/2006/动画/2分钟/录像)
影片简介:
如何像马儿一样生存?
《湮没》(芬兰语/2007/实验/7分钟/35毫米/彩色)
影片简介:
这部影片的出发点,是重新剪辑好莱坞的B级电影,用彩色打印机制作出图像和一条凌乱的线构成。
《哈纳萨日》(芬兰/2009/纪录片/16分钟/35毫米/彩色,黑白)
影片简介:
这是是一部实验纪录片,是关于赫尔辛基一个叫哈纳萨日的老燃煤发电厂的消亡、以及无法挽回的赫尔辛基城市风貌。电影是根据这个供电厂最后2年中的50万张生活照片拍制而成。
《公民》(芬兰/2008/剧情/29分钟/录像/彩色)
影片简介:
亚辛和马尔科各自结束了他们在赫尔辛基盲无目的的生活。亚辛想卖一辆车,而马尔科想买一辆,他们两个在买卖交易中交上了厄运,生活被迫转向另外一条轨道。
《雪中小动物》(芬兰/2009/纪录片/20分钟/录像带/彩色,黑白)
影片简介:
渴望被爱这没有错,但 你只需要在正确的地方找到它。
国际最佳影片单元(总长度:87分钟)
放映:9月26日19点30分
《回声》(波兰/2009/剧情/15分钟/35毫米/彩色)
影片简介:
两个男孩谋杀了一个女孩。影片通过犯罪现场再现以及凶手与受害者家人见面,他们不得不再次面对他们所犯下的残暴罪行、以及他们施暴时的感受,这种感受仍然持续着。
《KJFG 5号》(匈牙利/2008/动画/2分钟/录像/彩色)
影片简介:
三位“专业”的音乐家,熊,兔子和狼正在森林里排练他们的作品,但是猎人突然出现了。
《芮塔》(意大利/2009/剧情/18分钟/35毫米/彩色)
影片简介:
芮塔是一个盲童,她收留了一个因逃亡而突然闯入她家里的男孩。这是一次不可思议的邂逅,她体验到了片刻的自由。
《迪科凯斯的彻底改造城市》(巴西/2008/纪录片/14分钟/35毫米/彩色)
影片简介:
这部纪录片是因为圣·保罗州一个小镇的精神病院里的患者和护工而拍摄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小镇想通过一部电影来自我改造,或者说这部影片是被这座小镇创作出来的。
《四个男孩、白威士忌和烤老鼠》(泰国/2009/剧情/11分钟/录像/彩色)
影片简介:
一个收割完稻田的傍晚,四个男孩把一个小草棚当成休闲厅,享受着白威士忌、烤老鼠还有乡村音乐。
《谎言》(瑞典/2008/动画/13分钟/35毫米/彩色)
影片简介:
三个关于谎言的完全真实的故事。基于三段纪录访谈,我们认识了一个窃贼,他被抓到时,却声称自己是借着月色加班算账;一个男孩,自己戳穿了自己的谎言,承认了他原来没有承认的罪行;另外一个女人,一生中都生活在谎言中。
《我听见你的尖叫》(巴拉圭/2008/剧情/12分钟/录像/彩色)
影片简介:
一个男人、山丘和小茅屋。
讲座/工作坊 Lectures / Workshops
讲座1:芬兰坦佩雷短片电影节
主讲人:约汉尼·阿兰(芬兰坦佩雷短片电影节总监)
时间:9月25日,晚9点
讲座简介:
创办有40年历史的坦佩雷电影节(芬兰)的介绍,该电影节是一个架接欧洲及世界各地实验短片、动画片、纪录短片创作者和观众的桥梁。同时讲座也涉及最新的国际短片创作动态和趋势。
讲座人简介:
约汉尼·阿兰,1956年出生于芬兰,毕业于坦佩雷大学。阿兰有25年时间为坦佩雷电影节工作,现在是电影节执行总监。此外,阿兰也有10年时间担任电影节“选片委员会”成员,也为其它电影节策划“坦佩雷电影节专题”,并在不同电影节担任评委。
讲座2:“脱掉演剧”: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及日本现代舞台艺术的动向
主讲:相马千秋(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项目总监)
时间:10月3日,下午4点半
讲座简介:
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Festival/Tokyo,http://festival-tokyo.jp/)是在东京发生的当代舞台艺术的一次盛典,展示和介绍在世界各地同一时代所创作的先锋舞台艺术作品及其领域信息的国际舞台艺术的活动,主要着眼于日本与亚洲地区。此次讲座以参与艺术节的艺术家作品为例,以现代城市生活的真实面为出发点,来介绍开拓新表达方式的艺术家,解释日本现代舞台艺术的动向、包括实践与展望。
讲座3: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2011年度面向亚洲的年轻剧场艺术家的征集项目
主讲:相马千秋(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项目总监)
时间:10月3日,晚9点半
讲座简介:
2011年秋天时我们要举办的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是作为在亚洲地区创作与推广舞台艺术作品的平台,我们进行实施以亚洲年轻人才为对象的征集项目。我们向日本国内以及亚洲地区通过征集被选出的年轻艺术家们提供在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上演的机会。与此同时,所上演的作品将由日本及亚洲各地的舞台艺术批评家进行评比,借此使得亚洲新兴舞台艺术潮流语言化。征集项目的对象为年龄不超过40岁且以亚洲地区为据点的个人与团体。征集截止日为2010年12月中旬。通过网站报名及邮寄参考作品DVD的方式来进行挑选。讲座将重点介绍具体细节和方式。我们非常期待认识更多的有才之士。欢迎各位的参加!
讲座人简介:
相马千秋,生于1975年。1998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毕业后在法国里昂第二大学院学习艺术管理及文化政策。在里昂的艺术中心工作后,2002年开始在非营利组织Arts Network Japan工作。曾策划了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现名Festival/Tokyo)的《中东系列04-07》等,与世界各国机构共同制作的舞台作品等相关项目。2006年与横滨市一起设立新的舞台艺术创作基地−— 急斜坡工作室。自此至2009年于此担任总监。2007年至2009年在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CEO担任客座教授。自2008年开始,担任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项目总监。
纪录片工作坊:克里斯蒂安·弗雷(瑞士)主持
时间:2010年9月21日至9月25日
工作坊介绍
这是草场地工作站和瑞士电影中心合作的一个为期4年的交流计划,继“交叉2008”、“五月2009”、“交叉2009”和“五月2010”分别举办过的四个瑞士记录片导演(皮特·里克提、恩娜·波里蒂、费尔南多·麦尔加和瓦德姆·杰德内科)主持的记录片工作坊之后,应草场地工作站邀请,第五个瑞士记录片导演克里斯蒂安·弗雷将在2010年“交叉”活动期间,继续主持的纪录片工作坊,为期5天。这是一个专门提供给已经具有一定纪录片拍摄和制作实践经验的纪录片人的交流学习的工作坊。工作坊期间,同时也将放映克里斯蒂安·弗雷的纪录片,这也是草场地工作站今年“交叉·影像论坛”中的放映节目之一:“克里斯蒂安·弗雷纪录片专辑”。作品放映期间,导演克里斯蒂安·弗雷也将和参与者就他的这些作品展开交流。
工作坊内容及日程安排
9月21日,下午15时30分-16时:工作坊开场及工作坊主持者克里斯蒂安·弗雷介绍
9月21日,下午16时-18时:第一个工作坊参加者作品放映及讨论
9月22日,下午16时-18时:第二个工作坊参加者作品放映及讨论
9月23日,下午13时30分-15时30分:第三个工作坊参加者作品放映及讨论
9月23日,下午16时-18时:第四个工作坊参加者作品放映及讨论
9月24日,下午30分-15时30分:第五个工作坊参加者作品放映及讨论
9月24日,下午16时-18时:第六个工作坊参加者作品放映及讨论
9月25日,下午13时30分-16时:纪录片拍摄及剪辑讨论
参加工作坊作品及作者:
作品1:《对看计划》
有关作品:
孩子预示着一种希望与未来,孩子的成长非常清晰的呈现着人塑造成为某人的历程。记录两群孩子,实际上记录的是企图去教育去影响他们的成人社会。
作品用影像对比刨析两群在物质财富上相距甚远的孩子,反映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背后面临的严峻贫富差距,以及这种贫富悬殊之下造成的心理障碍与人文伤痛。但作品的基调不是悲情感伤式的,它将两种生活并置在观者面前,给予两种生活同等的尊重与肯定,这是中国现当下的一种现实,这两种生活情状同样是变革与发展时代之下的牺牲品,各自有其面临的困境,这同样是时代所面临的一种困境。
作者:叶云,女, 24岁,湖南郴州人,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现就职北京央美城市公共艺术院院长助理、创意总监。《对看计划》荣获中央美术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生优秀毕业作品一等奖;2009首届重庆青年双年展、“快城快客”2008上海双年展国际学生展。
作品2:《三叔》
有关作品:
拍摄的是我自己的三叔。我的三叔患有先天性痴呆,以前住在家里朝北的屋子里,门前总是挂着帘子,只有家里人和很熟的邻居知道他的存在。片子以寻找三叔为线索,寻找三叔在生活中的痕迹,在家人心中的印象。
作者:迟腾,男,22岁,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现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三年级。
作品3:《外公》
有关作品:
我的拍摄对象是我的外公,我放假回家几乎每一天都在和外公相处,却几乎没有说上几句话。我回去拍摄外公想去了解他,然而当我靠近外公,试图和他交谈时却发现,我企图打破外公的沉默是徒劳的。每一天都和外婆坐在客厅的两张沙发上,只是枯坐、沉默。不知道外公每一天的枯坐时在想什么,不知道外公为什么会时常一张张的数钱。而现在,更希望在外公去世前和他呆在一起更多时间。
作者:王艺璇,女,21岁,家在湖南省衡阳市,现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大四年级。
作品4:《我的出生史》
有关作品:
拍摄的是关于我的出生史。我出生一个农村家庭,在农村都存在着这样一种思想:要生男孩才好。或许我就是这种思想的产物,我不清楚为什么都有这种思想,是传承?是责任?但我的家庭为了生下我付出了比较惨重的代价,我的前面有四个姐姐,还在世的有三个。这个片子是围绕我的出生发展下去的,但这个过程对我产生了比较深的影响。
作者:张海深,男,23岁,家在湖南省永州市,现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四年级。
作品5:《寻找记忆》
有关作品:
寻找记忆,因为我们不能忘记。
今年六月,我大学毕业。真正要告别校园走向社会,我才发现我只是空壳。这让我很不安。“饥饿计划”给了我一个方向,我回到了祖辈的村子。寻找饥饿,寻找我的童年,寻找他们生活过的痕迹,寻找村子的呼吸。
作者:唐志,女,23岁,2010年6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
作品6:《邮编:412402》
有关作品:我的片子是关于我自己回到自己出生、长大的村子,采访在1958年至1961年的饥荒的时候,挨过饿的那些老人的过程。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好好聆听过老人们讲述以往的事情。采访的过程中,更让我我惊讶的是半个世纪过去以后,还有不少老人对讲述那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心有余悸。
作者:罗兵,男,25岁,湖南茶陵县。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纪录片作者。
作品7:《九个孩子的学校》
有关作品:从卫星遥感图上看到,中国西北部的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即将合拢,这两大沙漠的交汇点就在甘肃民勤县。DV记录河西走廊的生态恶化现状,拍摄土地沙漠化故事素材60小时,《九个孩子的学校》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为参加工作坊而赶制。
作者:王文明,新闻专业毕业,工作于河西走廊、30年前开始用照相机,之后开始用DV记录。
(完)
2010年,草场地工作站发生的“交叉”是第六个年头,通常说就是“第六届”。依然还是剧场作品和纪录片作品的交叉,艺术与现实的交叉,各种表达方法、手段的交叉,或者各种思考和想法的交叉。
今年“交叉”的特点有什么呢?“记忆”成为一个主题。两年前(2008年)的“交叉”期间,生活舞蹈工作室演出了一个特别作品《回忆》,涉及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成长经历,长度8小时。之后,这个“回忆”并没有随一个作品完成而终止,成了一个持续滚动、不同内容组成、并且有更多人参与的计划。首先,发生在1959年至1961年三年期间的“饥饿灾难”成为“回忆”的一个内容。用影像方式记录采访下曾经经历过“饥饿时期”那些普通人的故事、讲述成为第一步工作。所有的影像资料和剪辑出来的影片,将成为一个计划中的“民间记忆影像档案”的最初内容。在今年的节目中,将有一个名为“记忆之屋”的方式展示这些来自完全民间的影像讲述。此外,一个名为《记忆2:饥饿》的剧场作品,将在交叉期间演出。参与这个“民间记忆”计划的人将带着他们从不同村子的无数历史老人的影像采访,走到舞台上,和那些历史老人及他们50年前的故事同台演出。
和“记忆”有关的还有,影像论坛中的“纪录片新作品展映”,题名为“我和我的记忆”下,展映的纪录片新作品都涉及到“记忆”及“记忆寻找”这一内容。邹雪平的片子《饥饿的村子》,有关自己奶奶告别人世前的最后两年的记录,和同村15个老人 “饥饿时期”故事的讲述构成了影片的主体。章梦奇的片子《自画像和三个女人》,自我寻找和追问下,记忆之路延伸到自己的母亲和外婆。
王翀、张渊和芳芳三个青年编导,作品在“五月”活动中“青年编导计划”演出之后,他们又带着“创作发展阶段”继续创作后的作品,呈现在今年的交叉舞台上。
继今年“五月”开始的“新剧场新舞台”,这次交叉又有二高和连国栋两位编导带来他们的新作品。
“交叉2010”的“影像论坛”,还有两个来自国外的影片专辑,其中一个是瑞士纪录片导演“克里斯蒂安·弗雷作品特辑”(Christian Frei)。这个专辑将放映四部克里斯蒂安·弗雷的纪录片作品,其中有两部纪录片作品也同样涉及到“记忆”。期间还有一个克里斯蒂安·弗雷主持的为期5天的纪录片创作工作坊,8位年轻纪录片作者带着自己最新作品的初剪参与到工作坊。克里斯蒂安·弗雷将带领所有参与者共同进入有关具体作品的分析和讨论。克里斯蒂安·弗雷是草场地工作站和瑞士电影中心(Swiss Films)的合作项目中、继之前来到草场地工作站的皮特·里克提(Peter Liechti)、恩娜·波里蒂(Edna Politi)、费尔南·麦尔加(Fernand Melgar)、瓦徳姆·杰徳内科(Vadim Jendreyko)之后的第五个瑞士电影作者。另外一个是专辑是来自芬兰坦佩雷电影节,三个不同单元组成的短片节目,展示了这个电影节的独特风貌。
剧场演出:
《记忆2:饥饿》(生活舞蹈工作室)
演出时间: 10月1日,下午1点-晚9点
概念:吴文光;编导:文慧
演出:文慧、贾之坦、章梦奇、邹雪平、唐志、罗兵、邵玉珍、贾晓楠、张海深、王艺璇、林涛、王海安、朱其凡、舒侨、董性以、李菲菲、劳秀娟、吴文光
有关作品:
生活舞蹈工作室于2008年创作了《回忆》作品,这是一个有关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的个人记忆作品。这个作品完成之后,我们有了在一个“记忆遗忘”的时代中,“继续把记忆进行下去”的想法,两年后有了这个属于“记忆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记忆的焦点是发生在50年前、即1959年至1960年三年期间的“饥饿灾难”。这个作品创作和以往我们剧场创作作品的最大不同是,是从一个“民间记忆影像计划”工作过程中、包括拍摄的“历史记忆”素材中产生创作。这个“民间记忆影像计划”共有20多个人志愿介入,成为“历史寻找者”团队,去到十几个省的数十个村子拍摄采访到二百多个当年的“历史见证者”。这些来自民间的最普通、平凡的当年饥饿经历讲述者都是最重要的“活着的历史”,他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以影像方式参与到这个剧场作品的现场演出中。此外,这个“民间记忆影像计划”的实际工作者,即分别去到不同村子拍摄采访者,他们中有纪录片作者、舞蹈演员、舞台技术、学生、包括曾经亲身经历过当年饥饿灾难的村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年轻人,之前对这段历史毫无了解,现在,他们不仅是现实中的“历史的寻找者”,同时也在这个剧场作品中,他们在寻找历史过程中的经验和思考也将和他们寻找到的“历史回忆”一起呈现在舞台上。
特别说明:
因为演出为8小时超长度,特别说明如下:
1、演出不中断,不休息,开始就一直到结束。
2、观众可以自由选择任何时间进场,也可以因为不同原因选择离开剧场,或者返回。
3、进入剧场、或离开或返回,请保持安静。
《治疗》(生活舞蹈工作室)
演出时间: 10月7日、8日,晚8点
概念:吴文光;编导:文慧
表演:文慧、章梦奇、郑福铭、劳秀娟、周文婧
有关作品:
人们对病害怕和恐惧,也被迫地寻找对付病的办法。这种对病的躲避和被迫应对,成了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无数故事。这个作品,会有这样一些人物出现在舞台上:若干病人,他们有各自的身体和心理的困扰和麻烦。一个男人,某天晚上丢掉了妻子。他在寻找妻子;女人,可能是这个男人的妻子,也可能是一个失忆症患者,也可能是对自己的身体内部无限怀疑的人。他们各自完成自己的故事:如何自我治疗。
“青年编导计划(发展阶段)”作品
时间:10月2(周六)、3日(周日),晚8点
《京具》
导演:王翀;表演:张云鹏、林俊乔
有关作品:
虽然我们对京剧来说是外行,但京剧艺术对于当代社会和当代艺术来说更是外行。《京具》以京剧为起点,以未知为终点,旨在探索一种身体剧场的本土可能。
《空格按摩空格》
编导/表演:张渊
作品介绍:空格之间 身体想像 死亡共享 谁在乎看见
《连连拍》
编导、表演:芳芳
作品简介:
来来,我们一起拍张照吧,准备1,2,3,笑一个,茄~~~子。
剧场新创作
演出:10月4日(周一)、5日(周二),晚8点
《两面体》
编导、表演:二高
作品简介:
低腰、大红、现代性,城市人的思考局限!我的身体与颜色--那些鲜艳的点;让我我告诉你它们的用处吧。身体的概念,在社会集体诠释下,落得一副毫无质感的异物躯干。审美,作为另一种意识形态让身体变得单一单面;从小强调头脑风暴的「发达」教育,让我们的身体与心性脱轨,手足不调的尴尬在你我身上,随处可拾。
《失语》
编导/演员:连国栋
作品简介:
说得太多以至于不知道如何去说;听得太多以至于不知道该听什么。
思考太多而无法行动,还是行动太多而丧失思考?这是一个问题。
敏感和麻木不过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翻转之间,面对世界的还是你我自己。
影像论坛
《民间记忆影像计划:饥饿》
策划:吴文光
采访拍摄、剪辑:贾之坦、邹雪平、李菲菲、罗兵、唐志、章梦奇、李菲菲、邵玉珍、贾晓楠、张海深、王艺璇、迟腾、朱其凡、林涛、王海安、吴文光
英文字幕翻译:简艺、张泠、翁蝶蝶、麦念音、洪国均、郝敬班、张亚璇、奥了、严潇潇、罗靓、陈心中、周宇行、庄稼昀、余天琦、宋田、原奕、王珊珊、刘衡、杨大卫、杰鹏、戴家馨、张剑、吴一凡
总长度:6小时
放映:10月1日-10月7日
计划介绍:
这个以“饥饿”为内容的民间记忆影像,集合了220个曾经经历过1959年-1961年遍及全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老人回忆。他们分布10个省30多个村子和城镇(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岁数从55岁到97岁,他们全部都是第一次面对镜头讲述50年前的饥饿经历。参与其中的采访拍摄者都是自愿加入,他们中最大岁数60岁,最年轻19岁。岁数最大者即参加“村民影像计划”的湖南村民贾之坦和北京村民邵玉珍,他们就生活在村子里。这些参与者绝大部分是“80后”年轻人,他们刚刚从大学毕业不久、或者正在就读。他们选择回去的村子都是和自己有密切关系的,自己出生和长大的村子,或父母出生长大的村子,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自己亲戚生活的村子,或曾经下乡插队的村子。对这些采访拍摄者来说,首先是一次自己的返回,返回到和自己有关的村子,返回到生活的根部;然后是有关从前的寻找,对曾经的历史老人的寻找,对一种沉没的历史遗迹的寻找,一种在现实和历史交叉路上的寻找。集合在这里的“民间记忆影像”,就是这些他们在寻找路途中所记录下来的。这是一种由无数个人集合在一起,寻找者与被寻找者,青年与老年汇合一起,共同完成的影像记录,一种完全的民间方式。或许,这可以成为未来一个被称作“民间记忆影像档案”的一部分,一座可能的座纪念碑的底座。重要的是,这个“民间记忆影像计划”还会持续下去,沉没的历史冰山有可能露出其真实的一角。
纪录片新作品专辑:我和我的记忆
《饥饿的村子》
作者、拍摄、剪辑:邹雪平
放映:10月3日13点30分
影片简介:
我是农村出生并长大的孩子。从2008年开始,我在记录自己的家庭,之后又慢慢走进自己的村子。这部片子是我的第二部纪录片,整部片子都是由老人构成。一个年近80岁的老人,她生命中的最后两年,从依靠拐杖慢慢挪动,到瘫痪,只能依赖别人才能生活,这就是我的奶奶。还有村里的其他老人,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50年前的饥饿经历回忆。片子由一个老人临近死亡时的煎熬和挣扎与那些讲述饥饿历史的老人共同构成。
《自画像和三个女人》
作者、剪辑:章梦奇
放映:10月5日16点
影片简介:
我今年23岁,这是每个女人怀梦的年龄。女孩在孕育自己梦想的同时又要背负着另外两个女人的愿望。这个片子从自我寻找开始,涉及母亲、外婆三个血液相传、成长于不同时代的女人。作为婚姻牺牲品的外婆把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传递给了母亲,而母亲再次牺牲后又把同样的愿望传递给我。婚姻成为女人的梦想,也是梦想的杀手。
《友莲》
作者:戴家馨
制作:2010年
放映:10月5日13点30分
影片简介:
这是关于我外婆、我母亲和我的私人影像。我出生了,外婆就放弃了一切从台湾跑来照顾我。她可怜我因为我和她一样没有父爱,所以给了我双倍的爱。我妈妈一个人卡在出生在大陆的老一辈和出生在美国的小一辈的中间,从没有暴露过她的心里生活,只是告诉我,我长大了以后我不用操心,她不会指望我对她像她对我外婆那样。成了美国人就意味着为自己而生活的开始。妈妈再婚了,我长大了,远离家了,婆婆搬到阳光风景老人公寓去住。我们第一代和第二代美国移民、母女三代各过各的独立生活了。
克里斯蒂安·弗雷(瑞士)纪录片特辑
克里斯蒂安·弗雷简介:
克里斯蒂安·弗雷1959年出生瑞士的斯考内威徳,曾在弗雷堡传媒大学学习视觉媒体。1981年开始拍摄纪录片,1984年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纪录片导演和制作人工作至今。1997年,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纪录长片《里卡多,米丽安和卡斯特罗》,2001年,弗雷完成了《战地摄影师》,该片获得了奥斯卡记录长片提名奖、以及12个国际电影节奖项。2005年,弗雷完成了《大佛》。他的最新作品是2009年完成的《太空旅人》。
《战地摄影师》(35毫米/彩色/96分钟/2001年)
放映:9月22日19点30分
影片简介: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么还是你靠得不够近。”纪实摄影史上最著名的摄影师之一罗伯·卡帕的这句名言,是这部纪录片开篇之言。镜头跟随战地图片摄影师詹姆斯·纳切威,两年时间,一路前往科索沃、中东、南非、刚果、印度尼西亚等各种深处战争或贫困之地,摄影师纳切威照相机镜头中的世界,也成为这部纪录片观察到的现实。影片主角摄影师的旁白,交织着经历和思考的叙述,让我们进入到一个身处灾难世界中之人的内心。“我呆在那种地方的每一分钟,都想逃走,我不想再看到这一切。我是按下快门就跑掉,还是承担一个摄影师的责任?”(詹姆斯·纳切威)。该片获得了奥斯卡记录长片提名奖、以及12个国际电影节奖项。
《里卡多、米丽安和卡斯特罗》(35毫米/彩色/90分钟/1997年)
放映:9月21日19点30分
影片简介:
一个古巴革命者的女儿要移民美国,父女俩的命运转折就此展开。片子记录了一个古巴家庭如何在革命理想的忠诚和移民美国的渴望之间、在乌托邦与真实现实之间的痛苦撕扯。影片中出现的两个截然对立的电台,犹如镜子反射这一现实。影片以一种洞察而客观的视角,通过一个古巴家庭透射,呈现出当下的古巴真实。
《大佛》(35毫米/彩色/95分钟/2005年)
放映:9月23日19点30分
影片简介:
位于阿富汗巴米亚山谷中的大佛是世界极其著名的遗迹,在阿富汗的塔利班时期,大佛被炸毁。影片在追寻这段历史和它的影响,包括现在的阿富汗现实。该片获得2005年“最佳瑞士电影奖”、2006年利比兹电影节“银奖”等。
《太空旅人》(35毫米/彩色/98分钟/2009年)
放映:9月24日19点30分
影片简介:
影片的主角有一个长久的梦想,他想作为一个普通人离开我们的星球飞向太空。付了两千万美元之后,他的这个童年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影片尾随着这个人的旅程,展开他的日常生活如何与太空旅行发生关系的。影片获得2010年圣丹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10年奥斯陆电影节“最佳电影奖”等。
芬兰坦佩雷短片电影节专题
最佳芬兰影片单元(之一,总长度:87分钟)
放映:9月25日16点30分
《皮克里》(芬兰/2004/剧情/18分钟/录像/彩色)
影片简介:
一部温情幽默地讲诉了三个伐木工从树林返回到家里。冬天的下午,他们居住的这个小村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奇异事情和插曲变得饶有趣味,温暖而诙谐蕴含其中。
《遥远之岛的咒语》(芬兰/2008/动画/17分钟/录像/彩色/黑白)
影片简介:
当沃伊德先生在热带岛屿的丛林里追捕他逃走的猎物时,一个咒语降临到他身上。他切换到另一个频道,启程一次命中注定的旅行。
《梦与梦之间》(芬兰语,俄语,法语/2008/纪录片/11分钟/录像/彩色)
影片简介:
这是一部在穿越俄罗斯抵达西伯利亚列车上的三等车厢内拍摄的纪录短片。乘客那些旅客正在梦想的是什么?又有哪一个能梦想成真?
《塞车》(芬兰/2009/纪录片/12分钟/录像带/黑白)
影片简介:
有些人为了生计困在拥挤的车辆中。该纪录片对两名包裹派送员的心理进行窥探,谁会坐在他们的汽车里一整天。
《栅栏那边》(芬兰语/2009/剧情/30分钟/35毫米/彩色)
影片简介:
十六岁的托米不相信任何人,他竭尽全力想在这个危险的世界中保护他的小妹妹阿依努。但是阿依努正在变化,飞快地变化。因为自己恐惧孤独,托米试图阻止他妹妹,但他最终发现:你无法用拳头来控制他人。
最佳芬兰影片单元(之二,总长度:88分钟)
放映:9月25日19点30分
《收获》(芬兰语/2006/剧情/15分钟/35毫米/彩色)
影片简介:
这么长时间了,农妇安迦·霍维宁一直容忍着她那懒惰丈夫的酗酒恶习和废话。她打碎牙齿往肚里咽,忍气吞声,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农活上。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极限。当男人对她的意见充耳不闻时,她不得不……
《马》(芬兰/2006/动画/2分钟/录像)
影片简介:
如何像马儿一样生存?
《湮没》(芬兰语/2007/实验/7分钟/35毫米/彩色)
影片简介:
这部影片的出发点,是重新剪辑好莱坞的B级电影,用彩色打印机制作出图像和一条凌乱的线构成。
《哈纳萨日》(芬兰/2009/纪录片/16分钟/35毫米/彩色,黑白)
影片简介:
这是是一部实验纪录片,是关于赫尔辛基一个叫哈纳萨日的老燃煤发电厂的消亡、以及无法挽回的赫尔辛基城市风貌。电影是根据这个供电厂最后2年中的50万张生活照片拍制而成。
《公民》(芬兰/2008/剧情/29分钟/录像/彩色)
影片简介:
亚辛和马尔科各自结束了他们在赫尔辛基盲无目的的生活。亚辛想卖一辆车,而马尔科想买一辆,他们两个在买卖交易中交上了厄运,生活被迫转向另外一条轨道。
《雪中小动物》(芬兰/2009/纪录片/20分钟/录像带/彩色,黑白)
影片简介:
渴望被爱这没有错,但 你只需要在正确的地方找到它。
国际最佳影片单元(总长度:87分钟)
放映:9月26日19点30分
《回声》(波兰/2009/剧情/15分钟/35毫米/彩色)
影片简介:
两个男孩谋杀了一个女孩。影片通过犯罪现场再现以及凶手与受害者家人见面,他们不得不再次面对他们所犯下的残暴罪行、以及他们施暴时的感受,这种感受仍然持续着。
《KJFG 5号》(匈牙利/2008/动画/2分钟/录像/彩色)
影片简介:
三位“专业”的音乐家,熊,兔子和狼正在森林里排练他们的作品,但是猎人突然出现了。
《芮塔》(意大利/2009/剧情/18分钟/35毫米/彩色)
影片简介:
芮塔是一个盲童,她收留了一个因逃亡而突然闯入她家里的男孩。这是一次不可思议的邂逅,她体验到了片刻的自由。
《迪科凯斯的彻底改造城市》(巴西/2008/纪录片/14分钟/35毫米/彩色)
影片简介:
这部纪录片是因为圣·保罗州一个小镇的精神病院里的患者和护工而拍摄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小镇想通过一部电影来自我改造,或者说这部影片是被这座小镇创作出来的。
《四个男孩、白威士忌和烤老鼠》(泰国/2009/剧情/11分钟/录像/彩色)
影片简介:
一个收割完稻田的傍晚,四个男孩把一个小草棚当成休闲厅,享受着白威士忌、烤老鼠还有乡村音乐。
《谎言》(瑞典/2008/动画/13分钟/35毫米/彩色)
影片简介:
三个关于谎言的完全真实的故事。基于三段纪录访谈,我们认识了一个窃贼,他被抓到时,却声称自己是借着月色加班算账;一个男孩,自己戳穿了自己的谎言,承认了他原来没有承认的罪行;另外一个女人,一生中都生活在谎言中。
《我听见你的尖叫》(巴拉圭/2008/剧情/12分钟/录像/彩色)
影片简介:
一个男人、山丘和小茅屋。
讲座/工作坊 Lectures / Workshops
讲座1:芬兰坦佩雷短片电影节
主讲人:约汉尼·阿兰(芬兰坦佩雷短片电影节总监)
时间:9月25日,晚9点
讲座简介:
创办有40年历史的坦佩雷电影节(芬兰)的介绍,该电影节是一个架接欧洲及世界各地实验短片、动画片、纪录短片创作者和观众的桥梁。同时讲座也涉及最新的国际短片创作动态和趋势。
讲座人简介:
约汉尼·阿兰,1956年出生于芬兰,毕业于坦佩雷大学。阿兰有25年时间为坦佩雷电影节工作,现在是电影节执行总监。此外,阿兰也有10年时间担任电影节“选片委员会”成员,也为其它电影节策划“坦佩雷电影节专题”,并在不同电影节担任评委。
讲座2:“脱掉演剧”: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及日本现代舞台艺术的动向
主讲:相马千秋(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项目总监)
时间:10月3日,下午4点半
讲座简介:
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Festival/Tokyo,http://festival-tokyo.jp/)是在东京发生的当代舞台艺术的一次盛典,展示和介绍在世界各地同一时代所创作的先锋舞台艺术作品及其领域信息的国际舞台艺术的活动,主要着眼于日本与亚洲地区。此次讲座以参与艺术节的艺术家作品为例,以现代城市生活的真实面为出发点,来介绍开拓新表达方式的艺术家,解释日本现代舞台艺术的动向、包括实践与展望。
讲座3: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2011年度面向亚洲的年轻剧场艺术家的征集项目
主讲:相马千秋(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项目总监)
时间:10月3日,晚9点半
讲座简介:
2011年秋天时我们要举办的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是作为在亚洲地区创作与推广舞台艺术作品的平台,我们进行实施以亚洲年轻人才为对象的征集项目。我们向日本国内以及亚洲地区通过征集被选出的年轻艺术家们提供在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上演的机会。与此同时,所上演的作品将由日本及亚洲各地的舞台艺术批评家进行评比,借此使得亚洲新兴舞台艺术潮流语言化。征集项目的对象为年龄不超过40岁且以亚洲地区为据点的个人与团体。征集截止日为2010年12月中旬。通过网站报名及邮寄参考作品DVD的方式来进行挑选。讲座将重点介绍具体细节和方式。我们非常期待认识更多的有才之士。欢迎各位的参加!
讲座人简介:
相马千秋,生于1975年。1998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毕业后在法国里昂第二大学院学习艺术管理及文化政策。在里昂的艺术中心工作后,2002年开始在非营利组织Arts Network Japan工作。曾策划了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现名Festival/Tokyo)的《中东系列04-07》等,与世界各国机构共同制作的舞台作品等相关项目。2006年与横滨市一起设立新的舞台艺术创作基地−— 急斜坡工作室。自此至2009年于此担任总监。2007年至2009年在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CEO担任客座教授。自2008年开始,担任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项目总监。
纪录片工作坊:克里斯蒂安·弗雷(瑞士)主持
时间:2010年9月21日至9月25日
工作坊介绍
这是草场地工作站和瑞士电影中心合作的一个为期4年的交流计划,继“交叉2008”、“五月2009”、“交叉2009”和“五月2010”分别举办过的四个瑞士记录片导演(皮特·里克提、恩娜·波里蒂、费尔南多·麦尔加和瓦德姆·杰德内科)主持的记录片工作坊之后,应草场地工作站邀请,第五个瑞士记录片导演克里斯蒂安·弗雷将在2010年“交叉”活动期间,继续主持的纪录片工作坊,为期5天。这是一个专门提供给已经具有一定纪录片拍摄和制作实践经验的纪录片人的交流学习的工作坊。工作坊期间,同时也将放映克里斯蒂安·弗雷的纪录片,这也是草场地工作站今年“交叉·影像论坛”中的放映节目之一:“克里斯蒂安·弗雷纪录片专辑”。作品放映期间,导演克里斯蒂安·弗雷也将和参与者就他的这些作品展开交流。
工作坊内容及日程安排
9月21日,下午15时30分-16时:工作坊开场及工作坊主持者克里斯蒂安·弗雷介绍
9月21日,下午16时-18时:第一个工作坊参加者作品放映及讨论
9月22日,下午16时-18时:第二个工作坊参加者作品放映及讨论
9月23日,下午13时30分-15时30分:第三个工作坊参加者作品放映及讨论
9月23日,下午16时-18时:第四个工作坊参加者作品放映及讨论
9月24日,下午30分-15时30分:第五个工作坊参加者作品放映及讨论
9月24日,下午16时-18时:第六个工作坊参加者作品放映及讨论
9月25日,下午13时30分-16时:纪录片拍摄及剪辑讨论
参加工作坊作品及作者:
作品1:《对看计划》
有关作品:
孩子预示着一种希望与未来,孩子的成长非常清晰的呈现着人塑造成为某人的历程。记录两群孩子,实际上记录的是企图去教育去影响他们的成人社会。
作品用影像对比刨析两群在物质财富上相距甚远的孩子,反映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背后面临的严峻贫富差距,以及这种贫富悬殊之下造成的心理障碍与人文伤痛。但作品的基调不是悲情感伤式的,它将两种生活并置在观者面前,给予两种生活同等的尊重与肯定,这是中国现当下的一种现实,这两种生活情状同样是变革与发展时代之下的牺牲品,各自有其面临的困境,这同样是时代所面临的一种困境。
作者:叶云,女, 24岁,湖南郴州人,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现就职北京央美城市公共艺术院院长助理、创意总监。《对看计划》荣获中央美术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生优秀毕业作品一等奖;2009首届重庆青年双年展、“快城快客”2008上海双年展国际学生展。
作品2:《三叔》
有关作品:
拍摄的是我自己的三叔。我的三叔患有先天性痴呆,以前住在家里朝北的屋子里,门前总是挂着帘子,只有家里人和很熟的邻居知道他的存在。片子以寻找三叔为线索,寻找三叔在生活中的痕迹,在家人心中的印象。
作者:迟腾,男,22岁,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现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三年级。
作品3:《外公》
有关作品:
我的拍摄对象是我的外公,我放假回家几乎每一天都在和外公相处,却几乎没有说上几句话。我回去拍摄外公想去了解他,然而当我靠近外公,试图和他交谈时却发现,我企图打破外公的沉默是徒劳的。每一天都和外婆坐在客厅的两张沙发上,只是枯坐、沉默。不知道外公每一天的枯坐时在想什么,不知道外公为什么会时常一张张的数钱。而现在,更希望在外公去世前和他呆在一起更多时间。
作者:王艺璇,女,21岁,家在湖南省衡阳市,现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大四年级。
作品4:《我的出生史》
有关作品:
拍摄的是关于我的出生史。我出生一个农村家庭,在农村都存在着这样一种思想:要生男孩才好。或许我就是这种思想的产物,我不清楚为什么都有这种思想,是传承?是责任?但我的家庭为了生下我付出了比较惨重的代价,我的前面有四个姐姐,还在世的有三个。这个片子是围绕我的出生发展下去的,但这个过程对我产生了比较深的影响。
作者:张海深,男,23岁,家在湖南省永州市,现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四年级。
作品5:《寻找记忆》
有关作品:
寻找记忆,因为我们不能忘记。
今年六月,我大学毕业。真正要告别校园走向社会,我才发现我只是空壳。这让我很不安。“饥饿计划”给了我一个方向,我回到了祖辈的村子。寻找饥饿,寻找我的童年,寻找他们生活过的痕迹,寻找村子的呼吸。
作者:唐志,女,23岁,2010年6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
作品6:《邮编:412402》
有关作品:我的片子是关于我自己回到自己出生、长大的村子,采访在1958年至1961年的饥荒的时候,挨过饿的那些老人的过程。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好好聆听过老人们讲述以往的事情。采访的过程中,更让我我惊讶的是半个世纪过去以后,还有不少老人对讲述那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心有余悸。
作者:罗兵,男,25岁,湖南茶陵县。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纪录片作者。
作品7:《九个孩子的学校》
有关作品:从卫星遥感图上看到,中国西北部的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即将合拢,这两大沙漠的交汇点就在甘肃民勤县。DV记录河西走廊的生态恶化现状,拍摄土地沙漠化故事素材60小时,《九个孩子的学校》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为参加工作坊而赶制。
作者:王文明,新闻专业毕业,工作于河西走廊、30年前开始用照相机,之后开始用DV记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