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一个新影展:北京青年独立影像年度展

2010-07-23 16:07:51   来自: fanhallfilm
  2010第一届北京青年独立影像年度展将于8月1日~8月8日在东城区方家胡同46号院猜火车文化沙龙拉开序幕。影展主题为“十年”,届时将推出17部影片进行展映,其中包括10部本年度国内最优秀的独立电影和7部近十年来国内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2010第一届北京青年独立影像年度展宣传文案)
  
  
  记者观察:‘十年’。
  
  
  提到十年,不知道众人是什么感受,反正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个陈奕迅的《十年》。当然这和‘第一届北京青年独立影像年度展’的主题‘十年’风马牛不相及。当然要是陈奕迅在开幕式上唱《十年》那会是什么样的光景。好了,先放下我们这‘长衫’般的恶趣味,我们一本正经的来说说独立电影的‘十年’。
  
  毫无疑问自吴文光拿着DV当AK47起,在草场地他已稳步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成为独立电影领域具有某种‘延安’意味的所在。无论吴文光对于DV态度从开始到现在有何变化,对电影有多大的影响或者说是改变,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DV自身机器属性上的。我们说的再大它最多也就是一部‘蒸汽机’。而对于独立电影来说,DV的确得以成为一支"非政府武装"。其过程就如2010第一届北京青年独立影像年度展策展人王小鲁语:2000年的实践社和在此前后一些其他社团于酒吧举行的本土DV作品的放映,包括DV创作小组的建立……这些都使2000年可以看作中国独立电影的第二个阶段——中国数字独立电影时代或者说“非专业独立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
  
  无论电影是胶片的还是数字DV的,它的最终生效都是与观众见面。其途径无非影展、院线、民间放映、DVD、数字下载。而独立电影见面的途径在百老汇建立在前,在国内想在电影院看独立电影几乎不可能。在云南、南京、北京的独立电影展最早也是在03年,也就是说这样相对专业的展映方式相比实践社最早的家庭聚会式和酒吧放映要姗姗来迟。但是十年前的酒吧放映到现在还是酒吧放映。酒吧、咖啡馆、画廊、学校等民间放映到现在还是独立电影与观众见面的最主要的途径。它对独立电影的贡献相信大家有目共睹,自不必多言。但是到现在还是以这样的途径为主,这有说明了什么?我想说的是他对独立电影的伤害是否也应运而生?从当初的‘能’到现在的‘只能’,这是否也值得我们对此有所思考呢?
  
  在这十年期间又有多少放映机构因各种千奇百怪的原因退出呢?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原因是始终如一。但是吊诡的是这也成为独立电影创作与展映能前仆后继的动力所在之一。
  
  
  仓促的实验
  
  
  在国内所有的民间放映机构中,猜火车放映早在03年就和上面所说的独立影展同步开始了,断断续续的做到近几年的坚持每周一次,其中辛甜自不必多说。在上次去猜火车看片时其负责人老贺说,他们正在准备一个影展。在前几日就看到了其正式的宣传文案出现在现象网上。前后相差不过一月,可谓神速。
  

  (当采访开始时,老贺还没坐稳,就问我影展的册子印刷问题,我就介绍说王我是宋庄两个影展的视觉总监,他在这方面的经验颇丰。这也从某个侧面反映出影展现在的状态。)于是我问老贺在一个月就策划这样一个规模的影展,是否会有些仓促呢?
  
  老贺说,‘对,是有些仓促的。其实有做这个影展的想法是在年初,那是暂定的时间为六月份,而且当时想的规模是很大的。当时王小鲁和扬子都还在夸克,而夸克也正在热火朝天地做独立电影方面的事情,但是之后夸克悄无声息的退出了。’于是乎资金再次成为太行王屋二山,影展一度搁置搬入冷宫。但并不代表他们已就此放弃。
  
  当王小鲁整理了近十年来独立电影的资料来撰写文章时,影展最终确定以‘十年’为主题重新启动。王小鲁本人在媒体已经厮混多年,当他提出以‘十年’为主题构建本次影展时,他的各种媒体朋友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也希望本次影展开始后他的媒体朋友们真的能像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样真正的予以关注和报道,使大家来关注这十年中独立电影的状态,因为‘十年’是具有一种话题的发散性和传播的价值的。这也能扩大媒体的传播,让独立电影多与大众建立沟通和联系。无论实现不实现,有一个意愿就是尽量的多传播多发声,过去不是说媒体不愿意关注独立电影吗?今天有很多媒体愿意来,看看效果如何,就当一次实验吧。
  
  当记者问及本次影展与国内其他影展的区别,或者说他的特点是什么时,老贺说,特点可能体现在本次影展的主题和选片方式上吧,但是即便是重复我也觉得是可以的,并且是必要的!
  
  
  聊出来的影展
  
  
  展览将推出17部影片进行展映,其中包括10部本年度国内最优秀的独立电影和7部近十年来国内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对于这十七部所用的最优秀和最具代表性,记者问老贺怎么判断这个‘最’的?这样的表示是否有些名不副实?
  
  老贺说,这可能是宣传文案撰写时没有过于严谨,引起的误会。但可以说这十七部影片是比较优秀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而且本届影展由于资金和时间关系并没有设立奖项,但希望能在明年的影展是能以征片的方式来运作并设立一定的奖项。
  
  对此王小鲁的本来的想法是:想展示十年来的重要作品,但是时间和场地和资金等各种原因,最后只选了DV创作早期的一些作品,和今天的作为比照,希望获得一种历史感。最早的作品虽然很少,但是其实今天的作品的主要方向在那时候就已经建立了。老贺说:最早和最晚之间的空白可以由影展设立的“策展与传播十年”主题论坛\“创作十年”主题论坛这两个论坛聊出来。
  
  影展的目的是交流,而非展映本身。老贺也一直坚持自己的文化观念:之所以做独立电影展,是因为自己这些年来一直在做独立电影展映传播的事情,只有这条线一直是贯穿的,但并非说自己只做独立电影,像文学、诗歌、音乐也一直在做,这次只是借独立影像为‘借口’来回顾十年中独立文化的状态。选择‘独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这块土地上,也只剩这个了。
  
  就像王小鲁说的,‘今天我们的电影同时在剧场和酒吧里放映,这样的空间具有某种自由的氛围。新的与旧的,最早的与最晚的,交织在一起,我们期待因此可以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感。我们可以在今天的创作里面看到对于过去的回应和超越,看到某种传统的建立,同时看见某种超越传统的新方向与新维度。’
  
  最后一般都会谈将来。一个是对这个将要举办的影展的希望,老贺说,能顺利举办就很好了。记者问那现在还顺利么?现在夸克也退了,那钱都是猜火车出的咯。老贺说,‘现在都还顺利,最后还是希望明年能拿到钱,能继续做下去。
  
  
  现象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泥巴
  责编:107CINE

  

2010-07-23 18:58:24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都在写十年,我也要写
  

2010-07-23 22:06:32  1233212 (越国)

  独立十年,现象十年 。。。。。
  
  现象工作室成立于2001年12月份。是一个集影视视制作和推广为一体的新型影视工作室。现象工作室成立以来,组织了一系列的电影推广活动,先后策划了中国青年导演作品展和中国纪录片影展,组织过上百期的“与导演对话”活动,让电影制作人员和观众之间建立最紧密和直接的交流。许多在国际上获得盛誉的影片都在现象工作室举行了国内的首映,包括王兵的《铁西区》、李杨的《盲井》、王小帅的《二弟》、管虎的《西施眼》、陈大明的《井盖儿》和蒋钦民的《天上的恋人》等,许多著名演员包括刘烨、潘粤明、艾敬、王宏伟、赵涛等参加了现象的活动,众多的学者教授,包括北大的戴锦华、张颐武、李道新,电影学院的王式宪、崔子恩,北京师范大学的周星等中国著名学者参加过现象工作室举办的研讨或者讲座,并给予现象工作室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目前,现象工作室和众多的电影制作和从业人员以及制片、发行公司和院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与全国两百多家主要媒体有着深厚的合作。另外,现象工作室在影片开始制作方面已经开始了成功的尝试,由现象工作室投资制作的电影《蔓延》2003年获得了鹿特丹电影节后期基金的资助。现象工作室策划的剧本《紫禁城的游戏》(Game and the City)入选今年10月举行的韩国釜山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计划(PPP),与王家卫、蔡明亮、陈冲、关锦鹏等国际著名导演的项目一同入选,是中国大陆唯一入选的项目。中国的众多著名电影项目包括贾樟柯《站台》、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等都是最先从PPP起步的。  目前现象工作室已经得到众多电影制作人、从业者和电影爱好者的认可。现象工作室组建的现象影视俱乐部拥有一千多名会员,是国内最大型的电影俱乐部之一。现象工作室的内部杂志《现象》是一本专业的电影杂志,受到众多电影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喜爱和重视。
  

2010-07-23 23:19:48  雅典的老王

  “十年”,让我想起了孙玉胜的《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那本书出版于7年前吧?
  
  “最早的作品虽然很少,但是其实今天的作品的主要方向在那时候就已经建立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论断,不知作者是否有心对此稍作解释呢?
  

2010-07-24 10:18:33  107cine

  楼歌所发现象工作室的介绍够古老的,有误导之嫌哈,大家不要信啊,哈哈
  

2010-07-24 10:28:35  107cine

  “最早的作品虽然很少,但是其实今天的作品的主要方向在那时候就已经建立了”
  
  有时候我觉得这样的论断是做研究的时候,一种轻巧的选择,可以省却很多繁琐杂乱的资料整理,回到最初,通过定义几个坐标,从而为后面的整体分门别类。我不做研究,可是一直以来对于这样的研究方法抱有警惕,因而一般对这样的相关知识兴趣缺缺。
  
  纯属猜测,小鲁兄勘误吧:)
  

2010-07-24 12:23:21  子非鱼

  “在这十年期间又有多少放映机构因各种千奇百怪的原因退出呢?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原因是始终如一。但是吊诡的是这也成为独立电影创作与展映能前仆后继的动力所在之一。”
  
  吊诡的事,哈哈
  
  歇了天津幼儿园,来了北京青年
  

2010-07-24 12:39:13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回复LS,天津的环境就是挺紧张的,北京反而好得多!
  在天津,你要搞个什么诗歌朗诵会,就会被国AN盯上
  

2010-07-24 12:43:27  子非鱼

  难怪叫天津卫啊,够味的。
  
  回头说不定在广州出个 广州老年独立影像年度展
  

2010-07-24 12:43:53  子非鱼

  比方说再过十年
  

2010-07-24 13:52:06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我觉得私影像有的搞,搞一个私影像展,立马在全国掀起拍摄私影像的热潮
  

2010-07-24 13:53:02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我现在在写十年,就写得是私影像会不会在未来十年里起主导作用
  当然,我说话不算数,我只是调侃~~~
  

2010-07-25 08:23:34  眼睛的故事

  有没有拍片表?
  

2010-07-25 08:58:14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排片表在另一个帖子里,LS找找吧!
  

2010-07-25 09:14:30  雅典的老王

  “最早的作品虽然很少,但是其实今天的作品的主要方向在那时候就已经建立了”  
   “有时候我觉得这样的论断是做研究的时候,一种轻巧的选择,可以省却很多繁琐杂乱的资料整理,回到最初,通过定义几个坐标,从而为后面的整体分门别类。我不做研究,可是一直以来对于这样的研究方法抱有警惕,因而一般对这样的相关知识兴趣缺缺。”
  
  20年代的《持摄影机的人》这个片子挺有意思,现在人们谈论后来60年代的直接电影、真实电影、70年代的第一人称纪录片、自反纪录片等等,很多人还是要回到这个片子。这种理论模式取向本身应该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概括今天的“主要方向”,“那时候”又是个什么样子,理论上的这种沿波讨源应该是有意思的,如果能自圆其说,它呈现的便是这段历史的发展脉络,这无论对于理论还是创作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事。
  
  107兄还是很含蓄的。
  

2010-07-25 14:00:02  107cine

  我比较土,只是,有时候在时间上后出现的作品,即便和以前的作品有类似之处,也不一定作者就是看过那片,然后按那种方式去做。当然,不排除这样的情况(毕竟,的确有这样的),这既是“方向在那个时候就建立了”。只是,我目前更倾向于认为人的思考方式是趋同的,越是符合人自然本性的思维就越趋同,所以,有些作品类似,不一定非要说是历史脉络,不一定要有所谓的啥时候建立了什么东西之类的,而后人都在模仿或应用那时候的方向。
  
  倒不如说是人的天性使然,去除所谓历史、文明之类的劳什子,共通(同)的其实只是天性。这么说,忽然觉得用所谓历史的角度来做研究很老套,哈哈。用自然天性的角度来做吧:)
  

2010-07-25 16:35:27  雅典的老王

  107兄言之有理。
  
  英国有个教授,叫Michael Chanan,他几年前曾经说过这么个事,就是当代的纪录片导演由于不熟悉纪录片发展的历史,所以不断地重复“创新”,实际很多都是前辈们早就尝试、探索过的了,却被一些人认为是新玩意。他的意思当然是说纪录片史之于纪录片理论、创作的意义。实际他说的也佐证了107兄的话。
  
  但是作为历史研究,还是要寻找一种脉络,不论这种脉络是如何地不清晰。所以尽管107兄的话很有道理,但据此否定纪录片发展的历史传承,那恐怕也有偏颇。
  
  帖子作者(107兄提示作者是小鲁先生)提出的那个断言比较直接,其中隐含着作者对这段历史的认知和判断,应该很有意思。我想了解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即什么是当下的“主要方向”,“那时候”的含义又是什么。至于落实到某个具体的作品,这种概括未必完全适合,正如107兄指出的。但是作为一种历史描述,应该有其价值。
  

2010-07-26 07:12:57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http://fanhall.com/group/thread/17458.html
  
  我也写了个十年,哈哈哈
  

2010-07-26 07:55:32  雅典的老王

  其实历史未必非得断代才能显示其生动。
  
  “或许,《胶带》掀起的将是一场犹如“新纪录运动”或者DV革命一样的运动。”
  
  新纪录运动既不是吕教授提出的,也不是她能准确定义的。不妨看看她的近作,甚至将影像之外的艺术表达也划入新纪录运动,这种处理让人怀疑这个术语的确切含义,至少它的边界在吕那里是不可思议的。拿这个概念说事的时候,最好还是有个界定,哪怕很粗疏,这样才能稍微严谨些。吕教授不是学生的榜样。
  
  “DV革命”是个什么概念?在作品文本本身有哪些具体的体现?或者说所谓的“DV美学”的独特含义在哪里呢?dv是让普罗大众有了更多影像表达的可能,除了这个呢?
  
  《胶带》没看过,希望早些看到。但是它真的能掀起一个运动吗?麦克摩尔恐怕也不能说西方近20年政治题材纪录片的高歌猛进就是《罗杰与我》引发的吧?90年代新纪录片的发展恐怕也不能归结于某部影片吧?不了解80年代中国电视语言的发展,就无法认清这个新纪录片的历史渊源。而后来的传说,只不过是对历史的一个描述版本。谁不希望历史更生动、更戏剧呢?看客如此,剧中人恐怕也就无遑多让了吧?别把《胶带》祭上神坛了,那样会让那位导演很累的。
  

2010-07-26 16:09:40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哈哈,老王说的对,所以我说是猜测嘛!新纪录运动,我记得,书中说,92年那次聚会的时候大家心里有那么大概一个概念的。不过正式被提出,还是吕教授那一本书嘛!我也觉得这个运动本身就是模糊的概念所以我在前文已经说了。5号猜火车放胶带,老王有空去看看吧!
  

2010-07-26 18:36:10  卢志新

  真是
  尽信书不如无书。
  尤其是说什么运动啊,标志啊,旗帜啊,代表啊之类的,都是必得怀疑而后论之的。
  

2010-07-26 18:51:24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但是没书,也是万万不行的,所以,书只是一个媒介,让我了解,之后,我必须要有独立思维的能力。
  哎,怎么越说越像上学念课本啊……
  

2010-07-27 01:05:40  老猪 (暫住中國)

  單就影展來說,01年有首屆同志電影節,02年有在北師大的青年導演作品交流周。這些都有特別的緣由和經歷。等等。如果真要做歷史,就得先認真去瞭解一下。否則寫出來的東西就是根本“隨我所愿”或者“一廂情願”,類似中共寫的黨史風格了。
  

2010-07-27 01:07:20  老猪 (暫住中國)

  要回顧,就先得瞭解過去。不然回顧個什麽呀。亂七八糟,毫無責任之心。
  
  中國的學術爲什麽總這麼糟糕?就是寫文章的人都不下功夫,現在好了,只查網絡,查得到的就是文章依據了。拜託扎實點好不。否則會鬧笑話的。
  

2010-07-27 01:08:48  老猪 (暫住中國)

  那個現象十年,也儘快刪除掉吧。看了我都臉紅。這是穿開襠褲的事情。雖然屁股是被人看過了,但是好歹還沒有老到要搞回顧的時候,就先穿條三角褲吧。
  

2010-07-27 01:18:01  老猪 (暫住中國)

  太喜歡排座位。而排的時候又怕把自己排別人後面了。
  
  比如影展,其實一直有延續性的,算最早的,就是北京同性戀電影節嘛。雖然後來改為酷兒影展了。這麼多人號稱做影展調查的,偏偏提都不提,難道真是就是消息這麼蔽塞?那還做什麽“研究”?
  
  包括現象,幾乎就沒有做過“酒吧放映”。稍微看下資料就也明白。2002年開始的時候想在一些所謂的正式場合來做一些類似影院放映的工作。這應該有當時的一些思考。這也是非常不同的特點。問下當時的賈樟柯王小帥等也能明白了。
  
  胡亂的下結論和判斷都是很可笑的。
  

2010-07-27 01:44:05  老猪 (暫住中國)

  我總結了我的一些想法,我希望我個人的獨立電影詞彙里永遠不要出現以下的玩意:
  
  運動(在床上使用除外)
  最好
  最早
  最。。。(這是用的次數最多的詞)
  代表(千萬別代表我)
  延安(我生理的反應就是噁心)
  革命(革命了上萬次了,命好像還在)
  長征(可以說逃竄么)
  突破(跟拿金牌的區別是什麽)
  意義
  權威(最高權威。。。等,某些機構最喜歡用的,這跟獨立電影有屁關係啊)
  教母教父(這是黑社會詞彙,別搞了)
  官方認可(譬如“官方認可的獨立電影”和“官方認可的獨立影展”,這幾乎是宇宙幽默了)
  新。。。(新紀錄新劇情新DV,提了兩遍就不新了)
  
  
  吳導演的片子好壞不說,標題起的還是比較牛XX的,比如“操他媽電影”。以後做研究可以起新學名叫做“操電影一代”,我認為比叫“新獨立運動”之類的牛逼的。供想寫新電影史的人參考。
  

2010-07-27 12:23:17  wangxiaolu

  来了。看了。大致看了一下大家的发言,但愿看的真切了。首先还是谢谢泥巴的文章/
     
     雅典老王还有107似乎说到其中的延续的问题。其实研究电影的的确常提到一个传承和断裂的问题,比如代的划分就是,这个代的划分一是依据年龄问题,另外则是因为政治不成熟造成的年代氛围的迥然不同使然。其实中国真正成熟的纪录片作品或者说中国的纪录片时代诞生于89后。当然。当然《流浪北京》其实是开始于89年前,完成于89后,因此也宝贵的纪录了当时精神自由追求者的精神变迁。但是此后一直是一个大概一致的时代氛围,就是八九以后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意识形态的双重控制的年代,而时代精神也几乎是一致的。因此,这里没有大的时代的断裂,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过去的电影因为资源集中,所以依靠于学校教育的传承,但此后中国纪录片的形态因为是民间性的地下性的(地下的概念来自于90年代中期电影法的颁布,由此电影厂外的电影都是非法的),作为官办学校很少宣讲这些,因此,中国纪录片人的学习几乎就是来自一个社会大学,来自网络。来自民间放映的沟通。失去了明显的师承关系。但是却在一种主要是不自觉的环境中进行了学习、思考和精神的交流。
     
     以上是我说的一个一般化的问题。但具体问题是107说到的,到底最早的很最晚的有一个什么具体的连续关系。首先这来自我的一个直觉,当然这个直觉也不是随意的,还是建立在大量观看的基础上的,从1990年到2010年的片子我自己有一个片目,早年的纪录片作品主要是电视纪录片我也有了一个基本的篇目,当时的有些东西可是我从电视台的朋友那里要来然后花一百多一张在洗印厂转录的。其实很多都是一些专题片包装的烂片。。。
     我感受到其中一种一脉相承的部分。具有详情我想最近写一个文章来说吧,或者少等清闲了再说。其实其中也并无什么深奥之处。感谢朋友的指出问题,使我让自己说话再严谨和多做思考。
     
     今年选择的这些片子有一个很大遗憾,是太少了。107说的有点轻巧的选择,这个批评是对的,因为物力人力牵扯……最早我其实也是相对随意的参与,现在忽然觉得必须再严肃认真一点,因为有大家关注。现在又忽然一些问题和质疑抛出来,是对我的鞭策,使我要再仔细的做辨别。努力理解自己的直觉和态度的来源,分清什么是真正的价值/。
     
     老猪说到的问题也的确是问题。
     
     另外,老猪说到北京那个同性恋电影节算最早的为什么大家不提。其实前段时间我在写《实践社往事》的时候写到那个电影节后来的被禁与在电影学院举行的第一届电影展有一个相同的结局。后来因为篇幅限制,是在报纸发表,就删了这一点。但是我记得这个同性恋电影节是在杨子他们那个之后,是在冬天元旦前后。应该是中国的第二个,不是老猪说的最早。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印象有误。希望再考证。
     
     另外泥巴提到百老汇作为独立电影的见面地,其实可惜的是,百老汇里还是见不到我们民间机构放映的电影的。那里放的电影必须带龙标。包括前几天的《小东西》,似乎都是带龙标的。
     
     另外说点私人的。前段时间约去宋庄,因为我去了外地很久,身不由己。过段时间再去,见谅。
     再聊。
  

2010-07-27 12:23:49  wangxiaolu

  我想起钱大昕的一句话,训诂考据乃义理所由出。
   实在是至理名言,激励我们认真做整理。
   
   刚才昕字写的不对,赶忙修改过来。这个充满火药味的现象使我不太敢出重要的错别字。呵呵。
  

2010-07-27 15:04:32  小火

  支持!
  

2010-07-27 15:11:49  wangxiaolu

  发现宣传稿里有一些字不太妥帖。把“最具代表性”去掉比较合适。宣传稿不是我写的。也许他们有些地方还是不太清楚。
  另外,去年选择的十部我们应该也没有说是最佳,只能说是优秀。去年的很多好电影我们无法选入。
  特做此更正。
  

2010-07-27 16:59:33  雅典的老王

  谢谢小鲁先生的回复,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请教。仅从回帖,似乎还有疑问未能解开。也许这些问题应该问文章的作者泥巴,而不是小鲁先生了。
  
  感谢热心人组织这个展映,使我们有机会看到以前未曾看过的一些作品,也有机会听听导演本人的一些想法。
  

2010-07-27 17:33:36  老猪 (暫住中國)

  小魯可能看清楚我的意思,也是那個句子有問題,我說的是“一直有延續性的”。獨立映像節是一屆之後就完結了。雖然當時一直宣傳要弄第二屆,但是最後還是沒有下文。同志影展雖然也曲折頗多,但是在崔子恩楊洋等人的堅持下,到現在總算還在繼續吧,也完成了四屆的影展了。這個過程在我看來似乎更有意思一些。
  
  另外,影展的生命力是特別有限的。太過於強調一個影展如何如何,特別是黨只有一兩屆的時候,這是太一廂情願的事情了。這個東西似乎就是“歷史”的塵埃了。至於是否真的有作用,得做調查。比如問問當前活躍的作者跟這個影展的關係等,這才是合理些的。我說的是跟創作的關係。比如對某人而言,第一屆獨立映像節幾乎是毫無關係。刺激我的力量更多的是來自VCD、DVD、互聯網、所謂青春的荷爾蒙等等。而對於後面的人來說,創作的直接刺激可能是某一次小型放映。這才是真實的狀態。
  

2010-07-27 18:29:04  wangxiaolu

   雅典的老王.千万别叫先生,直呼名字即可。请教不敢当,看见您的回贴,觉得您肯定有很多我学习的地方.以后有机会互相学习啊.
    
    老猪说的影展和一次小型放映,我想都是有作用的。前段时间与一些人当事人聊,包括一些活跃的创作者,那第一届影展虽然没有延续,但是当时的电影氛围包括很多人的确起到了一种启发创作者和策展者的作用的。而且对一些电影创作者来说,觉得那是当时的一件大事.此后对于创作者来说,当然单片放映对于创造的具体学习更有作用。我在此次展览前写了一篇短文<十年>,因为篇幅短,只提到有限的几个名字。应该说我只是说了当时一个氛围,我也不可能盲目拔高那一届展览是此后所有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启蒙者.但是他们当时是存在的,而且是开先河.历史就是如此.也许它是一个小事,但是它占了先机.它就已经是历史的事实.
  当然,在此之前,缘影会也开始放映并逐渐开始策展.我想这都会出现在历史的研究中.那应该是一部更为详尽的历史.
  

2010-07-27 19:34:09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大家讨论的挺热闹,那些影展,最早什么的,或者做到第几届。做影展就是很困难,各方面的,阻力很大。能一直做下来的,成为一个品牌的,那就太好了。有些只做了一次,但也不能否认就不好,比如迷仓。即使如此,也会被记住。总之就是,需要大家一致的努力,和互相支持,把这些大大小小的展映做下去。小鲁的这次影展,应该会很成功。
  

2010-07-27 19:37:15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关于酒吧和影院的问题,我个人是喜欢酒吧放映的,影院给我的氛围有些死板。这么说老猪不会生气吧?个人偏好而已。影院要有酒吧也要,都重要,哈哈!
  

2010-07-27 21:20:30  魏晓波 (共产大党好)

  国内最早做影展的是我
    那是90年代初
    我召集了十多个人在家里看了《唐山大兄》和两盘欧美的*片
    录像带
    
    之后到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真的讨论了差不多一个下午
  

2010-07-28 00:50:17  老猪 (暫住中國)

  回趙傻傻:
  
  我沒有輕視或者討厭“酒吧放映”的意思。我的語境是,現在又的人一提“ 百老匯”以及上海的“頂級影院”的時候,那激動的情形。其實雖然當初現象的時候還沒有弄得這麼高級的影院的時候,也是認為一個放映環境是很重要的,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當時很費力氣的去跟國家圖書館談用他們的放映廳的問題,以及後來高價的租賃王府井書店的報告廳的事情。這些舉動其實給我們帶來一個很高的負債。但是一直到今天,雖然現象已經有了很好的影院,但是我的觀點已經是:電影院僅僅是一個外部的東西,最關鍵的還是精神內核。那些再豪華在頂級的玩意,如果失去了我認可的精神因素,在我看來就是垃圾。如果連什麽是更重要的東西都搞不明白的話,那麼就會失去一個最基本的對話基礎。
  
  我以前有一段時間比較排斥酒吧等環境,是因為一些比較商業的場所會因為經濟壓力所致給我帶來許多的不舒服的地方。雖然現在我覺得自己更能理解對方的處境以及他們所想,但是這也不能完全改變我的態度。但是如果對方確實在精神層次和思考方面是我所認可的,那這當然是有很大的例外的。問題是這個例外可能是不多的。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我會格外珍惜一些“例外”。
  
  另外,包括現象工作室當時負責任的態度和做事方式也是贏得比較多人的認可。這一點再我看來也頗為重要。因為可能就是這個因素促使我們沒有很快的放棄掉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後來我們重新去看的時候,覺得是有一定的價值的。
  

2010-07-28 01:11:04  雅典的老王

  老猪咋这么晚还没睡
  

2010-07-28 01:29:05  老猪 (暫住中國)

  我習慣晚上跟姑娘聊聊天談談心什麽的
  

2010-07-28 06:31:26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老猪说的对,一切外在的,只是形式
  

2010-07-28 22:56:21  107cine

  小鲁兄,现象的火药味很重,你是喜欢呢还是喜欢呢,呵呵
  
  我的感觉是作为独立电影的网站,火药味应该更重点才靠谱,一团和气的话实在有点像新闻联播开会的样子,哈哈
  

2010-07-29 00:43:09  107cine

  一直说要和小鲁兄见面,未遂,希望近期可以成行
  

2010-07-29 21:48:49  雅典的老王

  你们哪天见面?如果是8月上旬或中旬,我也去掺和啊。
  

2010-07-29 22:00:00  107cine

  其实8月1日影展估计他们都在,可是人太多了,我看了下安排表,都是大牌,老师之类的,俺就不想去了,人多嘴杂没法好好说话,回头再约。老王把电话发我邮件吧coad@fanhall.com,大家约好后互相通知。
  

2010-07-29 22:24:03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都去凑热闹,我决定不去了,嘿嘿
  

2010-07-30 09:44:49  男十忙

  我现在还有两件01年独立影展的T恤!
  影展死了,T恤还在,可以捐给独立电影博物馆了!
  建议宋庄搞个独立电影博物馆,别搞望京中国电影博物馆那么牛B就行!
  
  这些年,独立电影尤其是故事片越拍越少。
  倒是各地的影展越办越多。
  独立导演,艺术混子,酒吧老板都搞起了独立影展,似乎把别人的作品拿过来放放就成电影节了。
  我看很多无外乎想给自己捞给“策展人,创始人”等称号罢了。
  有益于独立电影创作的不多。
  
  这些年当代艺术领域有个怪现象,创作者是弱势群体,策展人是强势,随便搞个空间,放点画,装置,或者影像,就俨然是个策展人了,就有选择权了,就有话语权了,就有“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等等定义权了。
  
  我看很多电影展,电影周也好都只是做了一届之后就偃旗息鼓了,怪不了政治环境,只能怪策划人把这种事想的太简单,投机心太重,没信念,没恒心,没操作能力,没执行能力。
  越来越讨厌某些策展人,感觉他们就像艺术家身上的吸血虫!
  
  这么多年,国内,我看就三个,宋庄,南京,云南做的专注有道。
  如果你想做一个电影节,还是先量量自己是否真的热爱,真的想做,真的做的可以超越其他(或者说弥补其他不足),还有你自己的合伙人是否和你一样是真的想干这事,而不是一遇到风险和利益,就散了,乱了,互相骂娘了,最后夭折了。
  
  这帖子不是针对这个电影节,只是看大家讨论有感而发。
  看小鲁文字,和小鲁接触,直觉小鲁是靠谱的人。
  担心小鲁被不靠谱的忽悠!
  

2010-07-30 12:04:03  kickass

  占山为王,中国人本来就是草寇,从没改变过
  无论穿上知识分子、艺术家还是什么的外套,还是草寇
  

2010-07-30 12:09:30  老猪 (暫住中國)

  不管如何,能多點影展、放映,應該算是好事情。其實我們的影展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其實對於更多的人來說,現在看片子不都還是靠DVD和商業影院么?前者缺乏交流環節,後者都是垃圾。影展和放映提供了交流的環境,也是電影文化得于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手段。
  
  如果都是草寇,那就先從改變草寇的問題做起。
  

2010-07-30 14:33:11  107cine

   影展和创作的关系是有意思的问题
   
   没记错的话,老猪当时接收我采访的时候曾经说策展人其实很被动的,因为必须依赖实际的创作现状。男十忙从作者角度来说,又觉得影展实际没有给创作提供像样的价值。感觉各自自然生长。
   
   不过,这几年独立电影剧情片的创作好像的确是越拍越少,年初的时候现象网曾经做过一个中国独立电影剧情片困境的专题:http://fanhall.com/group/thread/15932.html
  有兴趣的朋友或者策展人可以再看看。
  

2010-07-30 15:35:41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猜火车是个很靠谱的地方
  有些影展做不下去也是被迫的
  总之我们的影展的确不多
  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独立电影民间活动论坛

qzVOBCoLrr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