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道德是一个不能面对的问题吗? 徐童首次正式回应《麦收》争议
2010-05-03 20:54:20 雅典的老王
感谢上传,让我们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也可以了解个大概。
说来说去其实所谓私影像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尽管这个术语很新鲜。举个例子,《我的建筑师》是不是私影像呢?从吴引用杨荔娜的《家庭录影带》和其他的一些作品来看,其实它应该没有超越自传体纪录片这个范畴。有这个概念是好事,让更多的人用一种个人的视角来表达个人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多地返观直接电影的很多问题。这是这个概念和这个纪录片亚类型在当下的一种独特的意义吧。
印象比较深的是视频中徐童的镜头。吴文光谈到了《麦收》,但明显语塞,甚至是顾左右而言它,言它时候也是心不在焉语焉不详。回想到云之南给麦收授奖,吴和张献民都有见诸文字的对麦收的辩护,这个就真令人感到遗憾。或许是他们只听到、看到徐童讲述的故事,而没有了解到他这个故事是如何得来的。否则他们的态度甚至比麦收和徐童本身更让人无法理解。
说来说去其实所谓私影像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尽管这个术语很新鲜。举个例子,《我的建筑师》是不是私影像呢?从吴引用杨荔娜的《家庭录影带》和其他的一些作品来看,其实它应该没有超越自传体纪录片这个范畴。有这个概念是好事,让更多的人用一种个人的视角来表达个人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多地返观直接电影的很多问题。这是这个概念和这个纪录片亚类型在当下的一种独特的意义吧。
印象比较深的是视频中徐童的镜头。吴文光谈到了《麦收》,但明显语塞,甚至是顾左右而言它,言它时候也是心不在焉语焉不详。回想到云之南给麦收授奖,吴和张献民都有见诸文字的对麦收的辩护,这个就真令人感到遗憾。或许是他们只听到、看到徐童讲述的故事,而没有了解到他这个故事是如何得来的。否则他们的态度甚至比麦收和徐童本身更让人无法理解。
2010-05-10 15:32:42 王我 (兲朝)
道德已经坍塌,每个人只好自己为自己重新设定底线。你们所谓的底线只是“其他人”的底线而已,既然没有共同的底线,那么我的底线可以在你的之上,也可以在之下,甚至是“上”还是“下”也会随意到无从判断。
2010-05-10 16:31:48 雅典的老王
说得不错。但是自传体或者第一人称或者所谓私影像同样可以做社会主题。在欧美70年代就是由于女性主义者、同性恋者争取自身的权益,而以自我的视角来表达政治诉求,才催生了更多的第一人称纪录片。
2010-05-10 17:21:59 107cine
====引用==
道德已经坍塌,每个人只好自己为自己重新设定底线。你们所谓的底线只是“其他人”的底线而已,既然没有共同的底线,那么我的底线可以在你的之上,也可以在之下,甚至是“上”还是“下”也会随意到无从判断。
=========
人心丧乱的年代,共识无从谈起,
就像那段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长时间残暴将两毫无坏手之力的人殴打致死的视频所揭示的那样,这个年代人心丧乱,暴力横行,真正的思考者通常都陷入绝望,就像你,就像用电影表明立场,就像胶带李凝。。。。
道德已经坍塌,每个人只好自己为自己重新设定底线。你们所谓的底线只是“其他人”的底线而已,既然没有共同的底线,那么我的底线可以在你的之上,也可以在之下,甚至是“上”还是“下”也会随意到无从判断。
=========
人心丧乱的年代,共识无从谈起,
就像那段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长时间残暴将两毫无坏手之力的人殴打致死的视频所揭示的那样,这个年代人心丧乱,暴力横行,真正的思考者通常都陷入绝望,就像你,就像用电影表明立场,就像胶带李凝。。。。
2010-05-12 00:41:43 影像是一种力量
我只是想说 我们在麦收里同情那个女孩是因为她相对于导演来说是弱势群体? 假如她是一个和黑社会有关系的暗娼 而纪录片导演是个大学生呢? 那么谁是弱势群体呢? 或许说女性在麦收这里得到了一种道德上的保护和同情,但是拍摄者却没有一种机制上的保护。我觉得收麦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个例。然而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反感当今社会的笑贫不笑娼的行为,当然每人的生活轨迹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导演徐童和批评者到底是谁在平等的看待被拍摄者?
批评者的意见到底是一种正义还是一种伪善?
自《麦收》所引发争议以来,鲜见纪录片创作者对此有相关评论,难道这当中有国内纪录片创作者不愿面对的真相?对于纪录片创作者而言,到底应该如何处理与被拍摄者的关系?
艺术至上、人权至上还是道德至上?!所谓的纪录片道德,也许是创作者在某个阶段必然要面对的对自己的战争。这个战争,或许有些创作者已经完成了,而更多的创作者并没有完成。现象网在第七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举办之前制作本专题,对一个已经过去一年多的争议事件进行讨论,是期待在经过时间的沉淀以后,大家可以对纪录片道德,纪录片创作有严肃的讨论,而不至停留在口水漫骂上。
导读目录:
关于《麦收》的几点公开质疑——对纪录片作者的伦理追问
徐童首次正式回应《麦收》争议 为将来提供的影像记忆
妓权、性道德、与自我正义 台湾郭力昕教授谈《麦收》与纪录片的伦理及网友相关评论争议
网友评论:这出民谣好在举案齐眉
《两个季节》的导演赵珣在亲历了云之南及香港两地的抗议及争论后发表的评论文章:
纪录片的道德界限,从《麦收》说起
声明:现象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在2009年云之南纪录影像展现场张贴的对《麦收》创作的质疑,具体内容如下:
在昨晚公映后(2009-3-23晚),我们的质疑:
1、导演回应中提到《麦收》的制作、公映未经被拍摄者及其他出境人员的知情和同意。
2、导演未能尽到保护被拍摄者的真实信息的义务(包括公布了在北京及其家乡的地址)。我们同时保留作者是否如其所说确实使用了化名的怀疑,因为主人公的家人对其称呼与影片中的主人公姓名一致,且主人公的汇款单位姓名也与其影片中的主人公姓名一致。
3、片中的某一人物表示不可拍摄。如拍摄需要删除其出境画面,但我们遗憾的在作者的成片中依然看到保留了这个片段。
4、作者在主人公进妇科诊室就诊中,无视其他女性患者的在场,意图继续拍摄,直至被主人公制止。
5、在第一场的映后讨论中,当有观众对作者暴露主人公地址会造成影响提出疑问后,作者的回应是,这样可以给主人公带来更多的客源,是个好事。
6、《麦收》拍摄到了5位女性性工作者和三四位男性性工作者的正面镜头,且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予以公映传播,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而且将对其本人与其家庭成员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
我们认为纪录片作者应将拍摄对象视作与其平等的人来尊重与保护。
我们要求《麦收》导演徐童:在拍摄对象对影片制作、公映、传播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完全知情并许可的前提下,停止一切公开的放映及传播。
我们也希望主办方提高对此类问题的重视,也请其他纪录片作者能予以关注和思考。
落款为:普通的纪录片观众
在张贴的纸张上有手写的支持此声明的签名
也有署名阿龙的写到:这是每一个独立制作人都应认真的考虑的问题。
也有人写:反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