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纪录片道德是一个不能面对的问题吗? 徐童首次正式回应《麦收》争议

2010-04-26 18:37:16   来自: fanhallfilm
  (现象网专题)编者按:《麦收》的创作到底是对所谓的社会道德的突破还是对私领域的侵犯?
  导演徐童和批评者到底是谁在平等的看待被拍摄者?
  批评者的意见到底是一种正义还是一种伪善?
  
  自《麦收》所引发争议以来,鲜见纪录片创作者对此有相关评论,难道这当中有国内纪录片创作者不愿面对的真相?对于纪录片创作者而言,到底应该如何处理与被拍摄者的关系?
  
  艺术至上、人权至上还是道德至上?!所谓的纪录片道德,也许是创作者在某个阶段必然要面对的对自己的战争。这个战争,或许有些创作者已经完成了,而更多的创作者并没有完成。现象网在第七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举办之前制作本专题,对一个已经过去一年多的争议事件进行讨论,是期待在经过时间的沉淀以后,大家可以对纪录片道德,纪录片创作有严肃的讨论,而不至停留在口水漫骂上。
  
  导读目录:
  
  关于《麦收》的几点公开质疑——对纪录片作者的伦理追问
  徐童首次正式回应《麦收》争议 为将来提供的影像记忆
  
  妓权、性道德、与自我正义  台湾郭力昕教授谈《麦收》与纪录片的伦理及网友相关评论争议
  网友评论:这出民谣好在举案齐眉
  《两个季节》的导演赵珣在亲历了云之南及香港两地的抗议及争论后发表的评论文章:
  纪录片的道德界限,从《麦收》说起

  
  声明:现象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麦收》的几点公开质疑——对纪录片作者的伦理追问
  

  这是在2009年云之南纪录影像展现场张贴的对《麦收》创作的质疑,具体内容如下:
  
  在昨晚公映后(2009-3-23晚),我们的质疑:
  
  1、导演回应中提到《麦收》的制作、公映未经被拍摄者及其他出境人员的知情和同意。
  
  2、导演未能尽到保护被拍摄者的真实信息的义务(包括公布了在北京及其家乡的地址)。我们同时保留作者是否如其所说确实使用了化名的怀疑,因为主人公的家人对其称呼与影片中的主人公姓名一致,且主人公的汇款单位姓名也与其影片中的主人公姓名一致。
  
  3、片中的某一人物表示不可拍摄。如拍摄需要删除其出境画面,但我们遗憾的在作者的成片中依然看到保留了这个片段。
  
  4、作者在主人公进妇科诊室就诊中,无视其他女性患者的在场,意图继续拍摄,直至被主人公制止。
  
  5、在第一场的映后讨论中,当有观众对作者暴露主人公地址会造成影响提出疑问后,作者的回应是,这样可以给主人公带来更多的客源,是个好事。
  
  6、《麦收》拍摄到了5位女性性工作者和三四位男性性工作者的正面镜头,且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予以公映传播,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而且将对其本人与其家庭成员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
  
  我们认为纪录片作者应将拍摄对象视作与其平等的人来尊重与保护。
  
  我们要求《麦收》导演徐童:在拍摄对象对影片制作、公映、传播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完全知情并许可的前提下,停止一切公开的放映及传播。
  
  我们也希望主办方提高对此类问题的重视,也请其他纪录片作者能予以关注和思考。
  
  落款为:普通的纪录片观众
  
  在张贴的纸张上有手写的支持此声明的签名
  
  也有署名阿龙的写到:这是每一个独立制作人都应认真的考虑的问题。
  
  也有人写:反对此声明
  

2010-05-03 15:42:32  107cine

  

  吴文光操电影
  
  吴文光解读“私影像”
  吴文光评论“麦收事件”
  吴文光解读:“村民影像”
  

2010-05-03 20:54:20  雅典的老王

  感谢上传,让我们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也可以了解个大概。
  
  说来说去其实所谓私影像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尽管这个术语很新鲜。举个例子,《我的建筑师》是不是私影像呢?从吴引用杨荔娜的《家庭录影带》和其他的一些作品来看,其实它应该没有超越自传体纪录片这个范畴。有这个概念是好事,让更多的人用一种个人的视角来表达个人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多地返观直接电影的很多问题。这是这个概念和这个纪录片亚类型在当下的一种独特的意义吧。
  
  印象比较深的是视频中徐童的镜头。吴文光谈到了《麦收》,但明显语塞,甚至是顾左右而言它,言它时候也是心不在焉语焉不详。回想到云之南给麦收授奖,吴和张献民都有见诸文字的对麦收的辩护,这个就真令人感到遗憾。或许是他们只听到、看到徐童讲述的故事,而没有了解到他这个故事是如何得来的。否则他们的态度甚至比麦收和徐童本身更让人无法理解。
  

2010-05-09 20:57:10  107cine

  把他们都还原成普通人就有法理解了,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万事如是。
  

2010-05-10 15:32:42  王我 (兲朝)

  道德已经坍塌,每个人只好自己为自己重新设定底线。你们所谓的底线只是“其他人”的底线而已,既然没有共同的底线,那么我的底线可以在你的之上,也可以在之下,甚至是“上”还是“下”也会随意到无从判断。
  

2010-05-10 15:47:29  雅典的老王

  普通人是不会宽容这种恶行的,所以事情才变得无法理解
  

2010-05-10 16:14:31  徐辛 (辛苦的辛)

  在一个黑暗的年代独立纪录片搞“私影像”,不是逃避,就是无耻。当然,是可以当作做“叫獸”资本的。
  

2010-05-10 16:29:43  徐辛 (辛苦的辛)

  问一下“老师”:现在网上正流行的自拍算不算“私影像”?
  陈冠希应该算“私影像”大师了。
  

2010-05-10 16:31:48  雅典的老王

  说得不错。但是自传体或者第一人称或者所谓私影像同样可以做社会主题。在欧美70年代就是由于女性主义者、同性恋者争取自身的权益,而以自我的视角来表达政治诉求,才催生了更多的第一人称纪录片。
  

2010-05-10 16:36:30  徐辛 (辛苦的辛)

  你有没有搞错,现在是什么年代。在这里大肆宣扬“私影像”的我都怀疑他是五毛党,当然手法比五毛党高明多了。
  

2010-05-10 17:15:14  107cine

  啊呀,我们正要准备做一个所谓私影像这东西的专题,被LS这么一说,吓吓,哈哈,我会把你的质疑做进专题里。。。。。
  

2010-05-10 17:21:59  107cine

  ====引用==
  道德已经坍塌,每个人只好自己为自己重新设定底线。你们所谓的底线只是“其他人”的底线而已,既然没有共同的底线,那么我的底线可以在你的之上,也可以在之下,甚至是“上”还是“下”也会随意到无从判断。
  =========
  
  人心丧乱的年代,共识无从谈起,
  就像那段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长时间残暴将两毫无坏手之力的人殴打致死的视频所揭示的那样,这个年代人心丧乱,暴力横行,真正的思考者通常都陷入绝望,就像你,就像用电影表明立场,就像胶带李凝。。。。
  

2010-05-10 17:22:17  徐辛 (辛苦的辛)

  这对中国年轻的纪录片导演们,对中国纪录片的未来会起到最大的毒害。
  不是每个人都想去大学当老师的,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大学当老师的。
  

2010-05-11 09:33:34  凌云焰 (济南)

  不要狭隘的理解那个“私”字,我所赞同的私影像并非是拍摄自己脸上的痘痘怎么长大的。个体恰恰是小的公共空间
  

2010-05-12 00:41:43  影像是一种力量

  我只是想说 我们在麦收里同情那个女孩是因为她相对于导演来说是弱势群体? 假如她是一个和黑社会有关系的暗娼 而纪录片导演是个大学生呢? 那么谁是弱势群体呢? 或许说女性在麦收这里得到了一种道德上的保护和同情,但是拍摄者却没有一种机制上的保护。我觉得收麦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个例。然而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反感当今社会的笑贫不笑娼的行为,当然每人的生活轨迹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2010-05-12 06:49:42  雅典的老王

  为麦收和徐童辩护是很吃力的,因为这等于是在挑战一种基本的伦理道德。
  

2010-06-13 19:18:43  景德镇窑山水瓶 (苏州)

  当然首先要保护被采访者,
  人家相信你,才给你拍
  

2010-06-18 10:06:24  sophiasun

  作为曾经的在昆明便开始对这个时间关注,并且后来推动成立了纪录片观察小组(见小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ocumentaryethicwatch)的一员,看了大家的讨论,也很想说一些什么。关于我们做的事情的来龙去脉可以参考这个小组博客。事件发展了一年多,期间我也见过被拍摄者之一。坦白说,当你真正见到被拍摄者之后,很多想法就改变了。毕竟,经过这次的种种讨论,我,作为一个非纪录片圈里人,大概知道了纪录片不过也只是事件的一个角度,纪录片绝对不是一个真正事实的表达,里面掺杂了太多的东西,包括导演的想法、角度以及导演与被拍摄者之间的互动。而这位被拍摄者之一也因为这个片子,而在真真正正的生活面向受到了很多影响。比如,她会机械性的要上网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动态,莫名的哭泣、烦躁,最终这些事情被他的未婚夫知道了,结果可想而知。当然,这些都是她告诉我的,而非我亲眼所见。大家可以自己去评论真实与否。对于我自己而言,一年多了,我看到虽然有一些人反对导演的这种做法,但是毕竟这个作品一次次参加了在台湾、首尔甚至欧洲的影展,而且如张献民老师、吴文光老师也是对这部片子褒奖有加。与其一次次的去抗议,不如落实到实处,我真心的希望被拍摄者能够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虽然现实不如意,但是作为个体,我们只能在一个限制下,去活出喜悦与快乐!这也是我最大的祝福。而对于导演,我想历史以及每个人的内心会做出评价,只是时间早晚。我大概把我的这个意思通过邮件发给了被拍摄者之一。在这里也算和大家分享吧
  

2010-06-18 12:54:26  雅典的老王

  徐童剥下了独立纪录片的遮羞布,以一种很垃圾的方式。
  

2010-08-02 00:41:00  胡匪 (无神州)

  功利性如果能和艺术作品绝缘,那是艺术之福……
  功利性如果能和艺术作品结缘,那是艺术之逼
  一个有衣服
  一个有腿
  哪个爽大家自己明白
  

2010-08-02 12:40:04  老高摄像 (宁波)

  比较喜欢这个片子 哈哈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