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
片名: | 小站 |
---|---|
其它片名: | |
导演: | 林見坪 |
片长: | 30分钟 |
年份: | 2005年 |
类型: | 剧情短片 |
国别: | 中国台湾 |
语言: | 国语 闽南语 |
格式: | 35mm/Color |
影片概述 . . . . . .
是一部取材自真实故事的影片。一位六十岁的老母亲陪着他迟缓、内向、喜欢看火车的三十五岁儿子从台北坐火车,来到一个偏远的火车小站。就在这一天,他们在车站里看着一班班行驶于南下、北上的特快车,急驶而过这个不起眼的旅途小站...到現在,我走的每一條路都是對的。」初秋,台北,獲得威尼斯國際影展短片競賽首獎「小站」的導演林見坪,在羅斯福路巷子「海邊的卡夫卡」咖啡廳裡,平靜地說著他的電影路。
林見坪在台灣導演中知名度不高,但他以30分鐘短片「小站」,勇奪今年威尼斯勇奪短片金獅獎,成為台灣拿到此獎第一人,不只為台灣爭光,也讓他自己一夕成名。
從台北到威尼斯,坐飛機只要10幾個小時;林見坪從攝影學徒到成為備受矚目的導演,卻足足走了20年。
38歲、留著小平頭,生性低調的林見坪說:「『小站』一夕成名,對我來講是鬆一口氣,終於可以名正言順,有藉口繼續在電影這條路走下去!」
台北,學徒歲月
「台北對我而言,就是學徒歲月!」1967年出生在花蓮鄉下的林見坪,16歲唸高中時就開始半工半讀,在沖洗店幫忙洗照片,18歲高中畢業第二天,立刻「包袱仔款款」到台北打工,因為住台北的姐姐剛好看到有攝影公司貼出「徵學徒」的紙條,叫他趕快來應徵。
攝影:盧振昇╱圖片提供:林見坪╱來源:可樂報
當時攝影這一行業是走學徒制,月薪3500元。因為老闆問他在花蓮時月薪多少?剛從花蓮鄉下來到繁華台北的他,就誠實回答了這個數字。
當學徒必須要很乖、很聽話,沒有喊累的資格,人家來租借攝影器材設備,他必須跟著出機,做的是最基層的助理攝影工作。師父有時會接電影的案子,這是他接觸電影的開始。後來師兄獨立出來接case,他就跟著師兄出去,到處跑,接案子賺錢,填飽肚子,但收入總是有一頓、沒一頓。
在台北討生活時期,林見坪睡過地下室,也睡過燈光師租來放置燈光器材的倉庫;當年「國四英雄傳」等電影開拍時,他是攝影助理,負責扶三腳架、擦燈等打雜工作。
年輕歲月的小助理生涯,別人對他講話是不會修飾的,經常三字經就直接出口,讓他體會到的人情冷暖,點滴在心頭。
有次家人出車禍,他想找一天回花蓮看看,才一開口,得到的答案是:「人又沒死,幹嘛回去看?」
如今,林見坪非常心平氣和地說:「當學徒的基本功,更讓我想要往前跑,被羞辱、不受尊重,其實都是一種力量。」
家人擔心,要他轉業
收入總是不固定,當他在台北做得愈久,家人就愈擔心,不知他做這行怎麼養家,怎麼結婚生子。每次回到花蓮,爸爸騎摩托車載他回家的路程上,固定的台詞總是「拍片,好嗎?」「怎麼不找個卡穩定的頭路?」他總是心虛地答著:「好啦!好啦!」
攝影:盧振昇╱圖片提供:林見坪╱來源:可樂報
辛苦做工養育5個孩子,微薄退休金還因借朋友而被騙的老爸有時甚至還會提醒他:「你若有錢,不要借人。」他口裡說「好」,心裡卻苦笑:「我哪有錢可以借人?」
沒有背景、沒有人脈,也不是科班出身,林見坪坦言,當年的他並沒有多麼熱愛電影,「只是因為選了攝影這個工作,遇到電影這個圈子的人,就一直走向電影」。能在今年得到國際大獎,他謙虛地說:「我也不過就是一份工作把它做好。」
20年前的林見坪,從來沒有導演夢,只想著如何從攝影小學徒、到大助理,到成為獨當一面的攝影師,他真的無法想像,或許從他高中到沖洗店打工的那一刻起,有一天,電影界早已準備好為他喝彩。
法國初體驗
轉捩點,是他決定赴法國遊學。
林見坪在攝影學徒與電影片場,有很多實務經驗,但做得愈久,愈覺得不紮實,強烈的學習慾望此時極度蠢動,不斷逼促著他:「我想要從頭到尾徹底把我在做的事搞清楚」,出國唸書的念頭一日強過一日。
以他當時的經濟情況,出國留學是天方夜譚,所以他設定的目標是遊學,並選定法國私立電影學校。為了這個目標,他拼命打工存錢,還去師大上法語課,1990年終於到達夢想之都--巴黎。
巴黎的遊學生活是完全異於台北的學徒環境,完全開放自己接受西方藝術、人文、繪畫的薰陶,雖然常常一個人,放逐在塞納河邊什麼事都不做,雖然過去不愉快的記憶陰影,時常在失眠的夜像夢魘般冷不防地跳出來,但他在這裡開始萌生了對電影的愛好,才知道自己懂得好少。
「哇!這個世界好大」是他的巴黎初體驗;「西方人對人很尊敬,不會分膚色,不必靠人脈、關係,只要你作品好,就給你機會」的文化震撼,則在他接受訪談時,一再被提到。
攝影:盧振昇╱圖片提供:林見坪╱來源:可樂報
前進紐約
一頭栽進巴黎美麗新世界的林見坪卻不知道,還有一個更大的世界,正在前方等著他。
有一天,林見坪在香榭里舍大道旁專賣電影書籍的書店找書,發現店裡有很多英文電影書,反而法語的不多。一位老太太得知他是在巴黎學電影的台灣學生時,忍不住告訴他:「你想更了解電影,應該到英語系國家。」
林見坪此時才正視到,其實法國也很重視美國的電影發展,學校同學還在暑假時,組團到好萊塢參觀;於是他也去了紐約拜訪唸電影的朋友。結果,一趟美國行,當時英文很爛的他,又做了一個連自己也意想不到的重大人生決定----轉學到美國唸電影。
於是,他申請貸款,1993年底到紐約唸1年語言學校,考3次托福,終於考上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唸書期間,大量接觸電影新知,一步步加深了他對電影的興趣,他的學校作業「童顏」、「旅程」都得到好評,他也在此時認識後來的「小站」編劇白韻如。
在法國待了2年、紐約6年,離開台灣8年,林見坪帶著在國外吸收的電影、美學、人文養分及異國生活的撞擊,1999年重回台北後,才開始自己拍廣告、拍片,當時沒人認識他,覺得他看起來像小孩子,「沒有導演的板勢」。
朋友勸他何不剪個光頭、戴個耳環,看起來可能酷一點。「我不要,那不是我,我可是從國中起就理小平頭的。」林見坪堅持走自己的路、自己的風格。
「小站」奪獅,揚名國際
攝影:盧振昇╱圖片提供:林見坪╱來源:可樂報
由於很早就認識白韻如,聽她說過家裡有個發展遲緩的弟弟的事,於是「小站」的劇本完成後,他們決定開拍。
「小站」就這樣取材自真人真事。60多歲母親每天陪著遲緩、內向、喜歡看火車的35歲兒子從台北坐火車,來到一個偏遠的小站,看著一班班行駛於南下、北上的特快車,急駛而過這個不起眼的旅途小站...
這30分鐘的短片,從全球800多部參選作品脫穎而出,評審還透過主辦單位告訴林見坪,這部短片「簡單、深刻、感人,且充滿詩意」,令他非常感動。此片也入圍10月份釜山影展的「廣角度」單元,並獲得92年度短片輔導金100萬元。
由於大多數人都還沒看過「小站」完整版,林見坪說他現在正在洽談上院線的安排,未來可能會與「童顏」及「旅程」一起播放,如果順利,可望在最短時間與國人見面。
20年基本功,苦難有助拍片
林見坪以「小站」一夕成名,從攝影小學徒到揚名國際的導演,再加上8年異國人生經歷,外人覺得「很傳奇」,他自己倒認為「蠻曲折」,因為其實這是他拍片經驗長達20年來累積出來的成果,不是平空生出的。
他認為,不管是早年生活的困苦,還是8年巴黎及紐約等異國生活的衝擊,都使他的人生歷練深刻,對拍片有很大的幫助。未來他會把他生活過的地方的故事拍出來,其中當然包括「台北故事」,雖然他的想法還未聚集,但一定要是「真心感動人的題材」。
在多年伙伴白韻如眼裡,林見坪是很認真、樸實的人,不太受外界風尚或價值觀影響,堅持自己的紀律與風格。金獅獎帶來的光環,並沒有讓他停下腳步、沾沾自喜,「他是很執著自己理想的人,現在仍然積極寫劇本,還是在想怎麼走下一步,我相信,他想做,就一定可以完成!」
林見坪,一個在花蓮海邊長大的小孩,從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在威尼斯水都揚名,問他如果把自己曲折的電影人生當成拍片的主題,會從哪個點切入?他笑笑地說:「絕對不是手握金獅那一刻!」
林見坪在台灣導演中知名度不高,但他以30分鐘短片「小站」,勇奪今年威尼斯勇奪短片金獅獎,成為台灣拿到此獎第一人,不只為台灣爭光,也讓他自己一夕成名。
從台北到威尼斯,坐飛機只要10幾個小時;林見坪從攝影學徒到成為備受矚目的導演,卻足足走了20年。
38歲、留著小平頭,生性低調的林見坪說:「『小站』一夕成名,對我來講是鬆一口氣,終於可以名正言順,有藉口繼續在電影這條路走下去!」
台北,學徒歲月
「台北對我而言,就是學徒歲月!」1967年出生在花蓮鄉下的林見坪,16歲唸高中時就開始半工半讀,在沖洗店幫忙洗照片,18歲高中畢業第二天,立刻「包袱仔款款」到台北打工,因為住台北的姐姐剛好看到有攝影公司貼出「徵學徒」的紙條,叫他趕快來應徵。
攝影:盧振昇╱圖片提供:林見坪╱來源:可樂報
當時攝影這一行業是走學徒制,月薪3500元。因為老闆問他在花蓮時月薪多少?剛從花蓮鄉下來到繁華台北的他,就誠實回答了這個數字。
當學徒必須要很乖、很聽話,沒有喊累的資格,人家來租借攝影器材設備,他必須跟著出機,做的是最基層的助理攝影工作。師父有時會接電影的案子,這是他接觸電影的開始。後來師兄獨立出來接case,他就跟著師兄出去,到處跑,接案子賺錢,填飽肚子,但收入總是有一頓、沒一頓。
在台北討生活時期,林見坪睡過地下室,也睡過燈光師租來放置燈光器材的倉庫;當年「國四英雄傳」等電影開拍時,他是攝影助理,負責扶三腳架、擦燈等打雜工作。
年輕歲月的小助理生涯,別人對他講話是不會修飾的,經常三字經就直接出口,讓他體會到的人情冷暖,點滴在心頭。
有次家人出車禍,他想找一天回花蓮看看,才一開口,得到的答案是:「人又沒死,幹嘛回去看?」
如今,林見坪非常心平氣和地說:「當學徒的基本功,更讓我想要往前跑,被羞辱、不受尊重,其實都是一種力量。」
家人擔心,要他轉業
收入總是不固定,當他在台北做得愈久,家人就愈擔心,不知他做這行怎麼養家,怎麼結婚生子。每次回到花蓮,爸爸騎摩托車載他回家的路程上,固定的台詞總是「拍片,好嗎?」「怎麼不找個卡穩定的頭路?」他總是心虛地答著:「好啦!好啦!」
攝影:盧振昇╱圖片提供:林見坪╱來源:可樂報
辛苦做工養育5個孩子,微薄退休金還因借朋友而被騙的老爸有時甚至還會提醒他:「你若有錢,不要借人。」他口裡說「好」,心裡卻苦笑:「我哪有錢可以借人?」
沒有背景、沒有人脈,也不是科班出身,林見坪坦言,當年的他並沒有多麼熱愛電影,「只是因為選了攝影這個工作,遇到電影這個圈子的人,就一直走向電影」。能在今年得到國際大獎,他謙虛地說:「我也不過就是一份工作把它做好。」
20年前的林見坪,從來沒有導演夢,只想著如何從攝影小學徒、到大助理,到成為獨當一面的攝影師,他真的無法想像,或許從他高中到沖洗店打工的那一刻起,有一天,電影界早已準備好為他喝彩。
法國初體驗
轉捩點,是他決定赴法國遊學。
林見坪在攝影學徒與電影片場,有很多實務經驗,但做得愈久,愈覺得不紮實,強烈的學習慾望此時極度蠢動,不斷逼促著他:「我想要從頭到尾徹底把我在做的事搞清楚」,出國唸書的念頭一日強過一日。
以他當時的經濟情況,出國留學是天方夜譚,所以他設定的目標是遊學,並選定法國私立電影學校。為了這個目標,他拼命打工存錢,還去師大上法語課,1990年終於到達夢想之都--巴黎。
巴黎的遊學生活是完全異於台北的學徒環境,完全開放自己接受西方藝術、人文、繪畫的薰陶,雖然常常一個人,放逐在塞納河邊什麼事都不做,雖然過去不愉快的記憶陰影,時常在失眠的夜像夢魘般冷不防地跳出來,但他在這裡開始萌生了對電影的愛好,才知道自己懂得好少。
「哇!這個世界好大」是他的巴黎初體驗;「西方人對人很尊敬,不會分膚色,不必靠人脈、關係,只要你作品好,就給你機會」的文化震撼,則在他接受訪談時,一再被提到。
攝影:盧振昇╱圖片提供:林見坪╱來源:可樂報
前進紐約
一頭栽進巴黎美麗新世界的林見坪卻不知道,還有一個更大的世界,正在前方等著他。
有一天,林見坪在香榭里舍大道旁專賣電影書籍的書店找書,發現店裡有很多英文電影書,反而法語的不多。一位老太太得知他是在巴黎學電影的台灣學生時,忍不住告訴他:「你想更了解電影,應該到英語系國家。」
林見坪此時才正視到,其實法國也很重視美國的電影發展,學校同學還在暑假時,組團到好萊塢參觀;於是他也去了紐約拜訪唸電影的朋友。結果,一趟美國行,當時英文很爛的他,又做了一個連自己也意想不到的重大人生決定----轉學到美國唸電影。
於是,他申請貸款,1993年底到紐約唸1年語言學校,考3次托福,終於考上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唸書期間,大量接觸電影新知,一步步加深了他對電影的興趣,他的學校作業「童顏」、「旅程」都得到好評,他也在此時認識後來的「小站」編劇白韻如。
在法國待了2年、紐約6年,離開台灣8年,林見坪帶著在國外吸收的電影、美學、人文養分及異國生活的撞擊,1999年重回台北後,才開始自己拍廣告、拍片,當時沒人認識他,覺得他看起來像小孩子,「沒有導演的板勢」。
朋友勸他何不剪個光頭、戴個耳環,看起來可能酷一點。「我不要,那不是我,我可是從國中起就理小平頭的。」林見坪堅持走自己的路、自己的風格。
「小站」奪獅,揚名國際
攝影:盧振昇╱圖片提供:林見坪╱來源:可樂報
由於很早就認識白韻如,聽她說過家裡有個發展遲緩的弟弟的事,於是「小站」的劇本完成後,他們決定開拍。
「小站」就這樣取材自真人真事。60多歲母親每天陪著遲緩、內向、喜歡看火車的35歲兒子從台北坐火車,來到一個偏遠的小站,看著一班班行駛於南下、北上的特快車,急駛而過這個不起眼的旅途小站...
這30分鐘的短片,從全球800多部參選作品脫穎而出,評審還透過主辦單位告訴林見坪,這部短片「簡單、深刻、感人,且充滿詩意」,令他非常感動。此片也入圍10月份釜山影展的「廣角度」單元,並獲得92年度短片輔導金100萬元。
由於大多數人都還沒看過「小站」完整版,林見坪說他現在正在洽談上院線的安排,未來可能會與「童顏」及「旅程」一起播放,如果順利,可望在最短時間與國人見面。
20年基本功,苦難有助拍片
林見坪以「小站」一夕成名,從攝影小學徒到揚名國際的導演,再加上8年異國人生經歷,外人覺得「很傳奇」,他自己倒認為「蠻曲折」,因為其實這是他拍片經驗長達20年來累積出來的成果,不是平空生出的。
他認為,不管是早年生活的困苦,還是8年巴黎及紐約等異國生活的衝擊,都使他的人生歷練深刻,對拍片有很大的幫助。未來他會把他生活過的地方的故事拍出來,其中當然包括「台北故事」,雖然他的想法還未聚集,但一定要是「真心感動人的題材」。
在多年伙伴白韻如眼裡,林見坪是很認真、樸實的人,不太受外界風尚或價值觀影響,堅持自己的紀律與風格。金獅獎帶來的光環,並沒有讓他停下腳步、沾沾自喜,「他是很執著自己理想的人,現在仍然積極寫劇本,還是在想怎麼走下一步,我相信,他想做,就一定可以完成!」
林見坪,一個在花蓮海邊長大的小孩,從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在威尼斯水都揚名,問他如果把自己曲折的電影人生當成拍片的主題,會從哪個點切入?他笑笑地說:「絕對不是手握金獅那一刻!」
导演阐述 . . . . . .
获得奖项 . . . . . .
35mm电影短片(2005)行政院新闻局九十二年度电影短片及纪录片辅导金(Taiwan-2003-2004)
第六十二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影展最佳短片银狮奖(Italy-2005)
第十届韩国釜山影展广角镜单元观摩影片(Korea-2005)
第一届捷克布拉格国际短片影展(Czechoslovakia-2005)
第十五届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短片影展(Brazil-2005)
第二届韩国CJ 亚洲独立制片影展 (Korea-2005)
第二十八届法国克莱蒙费宏国际短片影展 (France-2006)
第五十五届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影展(Astralia-2006)
第五届法国巴黎翦影国际短片影展(France-2006)
第十七届巴西圣保罗国际短片影展 (Brazil-2006)
第十一届伊朗德黑兰国际短片影展 (Iran-2006)
第十二届瑞士日内瓦Cinema Tout Ecran影展(Switzermand-2006)
第五届法国La Ciotat 国际最佳短片影展(France-2006)
第二十四届香港亚洲电影节(Hong Kong-2006)
第六届高雄电影节亚洲导演视窗(Taiwan-2006)
第六十二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影展最佳短片银狮奖(Italy-2005)
第十届韩国釜山影展广角镜单元观摩影片(Korea-2005)
第一届捷克布拉格国际短片影展(Czechoslovakia-2005)
第十五届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短片影展(Brazil-2005)
第二届韩国CJ 亚洲独立制片影展 (Korea-2005)
第二十八届法国克莱蒙费宏国际短片影展 (France-2006)
第五十五届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影展(Astralia-2006)
第五届法国巴黎翦影国际短片影展(France-2006)
第十七届巴西圣保罗国际短片影展 (Brazil-2006)
第十一届伊朗德黑兰国际短片影展 (Iran-2006)
第十二届瑞士日内瓦Cinema Tout Ecran影展(Switzermand-2006)
第五届法国La Ciotat 国际最佳短片影展(France-2006)
第二十四届香港亚洲电影节(Hong Kong-2006)
第六届高雄电影节亚洲导演视窗(Taiwan-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