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影片中搜索: 放映组织[]

Wie de Waarheid Zegt Moet Dood/Whoever Says The Truth Shall Die / Philo Bregstein

“真正的残酷来自事物本身,是生活的本质使人恐怖”

Portrait Of A Street/ / Else Madelon Hooykaas

荷兰先锋纪录片女导演Else Madelon Hooykaas的早期作品。爱尔丝用16mm摄影机记录下窗外街道上普通一天的景象,七十年代荷兰人的日常生活全景尽收于她的镜头之下。它不仅是一条街的肖像,更是一张最典型的荷兰人肖像画。

医生/ / 钟孟宏

 任职于美国迈阿密儿童医院的温医生来自台湾竹东。2003年一位十二岁的秘鲁男孩Sebastian越过赤道来到他的诊疗室。这个罹患神经内皮层瘤的小生命与温医生多才多艺的儿子Felix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喜欢画画、种树,并着迷于蛇类。然而,七年前,同样的年龄,Felix在1996年美国国庆节午后,祖父母首度访美团聚之际,离奇地在衣橱里结束自己的生命,房门上留下一张令人费解的公告。   温医生在治疗Sebastian期间,打开了两百多个尘封已久的纸箱,关于儿子的回忆一一涌上。一位经历丧子之痛的父亲,慢慢在镜头前温习儿子生前的一切;他读...

Le Fond de l'air est Rouge/A Grin Without A Cat / Chris Marker

Chris Marker拍竣於1977年的A grin without a cat《紅在革命蔓延時》其實是往前十年間,即1967年以降遍佈世界各地的諸種革命記錄。當中包括了許多早已被過度演繹作成符號,流連於不同文本卻讓陳某這一代年青人不知其所以然的火紅事蹟。比如是陳某首先在《斯德哥爾摩情人》中讀到的智利阿連德、米蘭.昆德拉掛在口邊的布拉格之春、Rambo裡面的越戰、《戲夢巴黎》內的五月風暴甚或是《一個人的聖經》讓我確實認知到的中共文革,以至長毛汗衫上的哲古華拉都一一被這部長達三個小時又十五分鐘的紀錄片包裹在內了。

Silverlake Life: The View from Here/ / Peter Friedman

一部关于艾滋病题材的精彩记录片;此片是对人类精神力量和人类伟大的爱的一个难以置信的旅行.

História do Brasil/History of Brazil / Glauber Rocha

 70年代初当格劳贝尔-罗恰流亡国外期间,他在古巴和意大利电影友人们的帮助下剪辑完成了这部片长170分钟的黑白纪录片,其中包括大量他在巴西生活时期通过私人关系拿到的档案文献影像,由罗恰本人做画外音讲解。影片涉及到巴西国家的历史、文化,民俗、政治、宗教、艺术、电影、音乐、种族等等十几个方面,堪称一部关于巴西的百科全书,而且其中不少敏感的影像资料后来都被独裁政府秘密销毁了,如今也仅能在这部影片里看到片断。

L'homme sans nom/Man With No Name / 王兵

他是谁?他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这样生活?      导演无意解释,只是用荒芜的灰暗镜头告诉你:这是在中国,这是在现代,这是自立奋斗的一种方式,没有苟延残喘,没有为了吃饭去献媚去乞讨!从这个意义上说“无名者”是一种体制的逃避者,是一个富有独立精神的人。      相比我们他只是脏了些,不洗脸不洗头不洗衣服,用拾荒的黝黑的手端着饭碗大口大口的吞咽,无所顾忌,无可阻挡的自由像那片早已荒芜的土地。      你看到绿色了吗?禾苗在生长。   你看到希望了吗?远处的高速车声音呼啸而过。   从冬到夏,从种子...

Crazy Love/ / Dan Klores

 一个发人深思的真实故事。一个已婚男子与一个美丽的20岁单身女子之间缠绵绯恻的纠葛,这段纠葛始于1957年,并一直延续至今。   本片是关于40多年前一次事件的记录片。Burt和Linda,他们过山车一样的关系,在1959年的夏天冲击了整个美国。Burt,一名32岁的已婚检查官,而Linda是一位漂亮的20岁的选美女孩。他们在布朗克斯开始了旋风一样浪漫爱情。他们成为复杂心理伦理猛烈舆论热点,在当时上尽了各大报纸和杂志。

Forever/ / Heddy Honigmann

《永远》是一部彰显艺术生命力的电影,影片围绕着拉雪兹神父公墓展开,在这里人们能感受到死亡与爱的交融和艺术的不朽。   在《永远》中,从人们的眼中我们看到的是神秘、平静而又美丽的墓地。很多人都与自己的爱人一起前来膜拜死去的艺术家,有的人在所崇拜的艺术家的墓地留下自己的书信,有的则献上一朵花。敬慕者们在一起谈论艺术与生命中的美丽,墓地也反馈给他们生活的灵感。   导演海蒂•霍尼曼说:“我只是想去做这样一个电影称颂爱以及对死亡呈现一个宁静的视角。这个影片是关于‘美如何让我们永得安慰’。”

Zhizn, osin/ / Sergei Loznitsa

 黑白色调让人变得凝重,缓慢的镜头仿佛沉重的步伐,这是苏俄片特有的节奏,那种感觉如果是有苏俄情结的人来看可能更有体会吧.....秋天在这个短片中不是简单的告别,而是一种开始——向告别进发....在这场漫长的告别中,肯定与否定都变得退却了,唯有沉默不用伤啊啊啊....

Sobibór, 14 octobre 1943, 16 heures/Sobibor, Oct. 14, 1943, 4 p.m. / Claude Lanzmann

纪念物的设立,不正是将历史缩减,将过去从现时的生存中抽离吗?这样,除了某个具体的地点以及相关的具体场景或时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方便地遗忘与忽视,不再让负罪的过去打扰现时的幸福生活。

Namehay bad/Letters in the Wind / Ali Reza Amini

国家意识形态机器、孤独的新兵军旅生活,和普通人的俗世情感这三者之间无法排解的矛盾与冲突。影片的纪叙手法较为朴素,但也有颇为实验的镜头,结尾散发着浓浓的怀乡忧愁与诗意。整部片风格恬淡自然,很棒 !

Religulous/ / Larry Charles

 “信仰,是一种不需要思考的美德”   美国电影明星兼脱口秀主持人比尔•马赫(Bill Maher)携摄制组走访了天主教、基督教、摩门教、科学教派、拜大麻教、犹太、穆斯林等不同信仰宗教的圣地和代表人物,援引被采访宗教的教义和掌故对受访者进行“责难”与“攻击”,通过一场场机智狡黠的交锋,隐藏在宗教外衣后面的私欲和荒谬被慢慢揭露出来。影片借比尔之口阐述了当下各种宗教所存在的荒诞和误区,以及由此引发的难以挽回的恶果……  

The 400 Million/ / Joris Ivens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

Regen/Rain / Joris Ivens

诗意纪录片      细腻记录阿姆斯特丹一场春雨的过程

« 上一页 1 2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359 360 下一页 »

对搜索结果不满意?试试这个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