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影片中搜索: 放映组织[]

Vent d'est, Le/ / Jean-Luc Godard

戈达尔与高林组成的“维尔托夫导演小组”旨在宣传苏联蒙太奇大师维尔托夫的表现技法,本片系致敬之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电影观”来阐述其政治立场,是戈达尔最晦涩最难理解的政治电影之一。 戈达尔通过新的视觉、听觉形象和回避戏剧性的手法,对现行电影霸权提出抗议,并提出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如何表现压制而本身又不显得太过压抑?表现革命性题材必须采用革命性语汇吗?代表现行制度的艺术在政治上一定是错误的吗?电影打着西部片的类型外套,实质却是教化普通群众,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如果你是愤青又喜欢说教,本片对你会有很大...

PRAVDA/ / Jean-Luc Godard

Essentially a travelogue of images of the Soviet Union, coupled with a voice-over narration explaining the current political climate of Eastern Europe, delivered by an unaccredited North American voice actor who presents his findings in a formal, matter-of-fact approach that suggests the dictation of a letter. Again, this is a filmed essay; an investigatory piece looking into the whys and wherefores of certain socialist issues of class and employment, and how such factors contribute to a recogni...

BRITISH SOUNDS/ / Jean-Luc Godard

After taking film to "zero" with -Le Gai Savoir-, Godard and the Dziga Vertov Group put out several Maoist/Marxist films, including this one. The main idea of British Sounds is exactly the soundtrack; the images are primarily still, with minimal camera movement: mostly tracks and pans. British Sounds is didactic and academic, but not without artistic merit, particularly the use of red and the jump-cutting fists that punch through the British flag repeatedly. The film has six parts, including th...

ONE AMERICAN MOVIE (ONE A.M.)/ / Jean-Luc Godard

Godard undertook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with the U.S. filmmakers Richard Leacock and D.A. Pennebaker in October of 1968. Provisionally entitled One A.M., or "One American Movie", the project was to be shot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never reached completion under Godard's direction. Pennebaker and Leacock continued with the project under the title One P.M. [1972], or 'One Parallel Movie,' and did not release the film until 1972.

UN FILM COMME LES AUTRES/一部平淡无奇的影片 / Jean-Luc Godard

Workers on a car factory argue with revolutionary students

LE GAI SAVOIR/诗歌 / Jean-Luc Godard

这部影片可以说是改编自卢梭写于十八世纪的教育名著《爱弥儿》的电视版。卢梭以一部有关一个叫爱弥儿的儿童的完美教育的小说,来抒发他在教育方面的理念。影片本身则包含两个角色(分别由让-皮埃尔·莱奥及朱莉叶·贝尔托扮演)在暗黑的电视摄影棚内进行的一系列对话。虽然表面看来,这部影片与卢梭的《爱弥儿》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事实上,它非常接近《爱弥儿》一书的精神,只不过它是以现代手法(卢梭是以小说,戈达尔是以电视节目)来阐述教育的问题。   对戈达尔以及影片中的两个角色而言,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能够对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

ONE PLUS ONE/Sympathy for the Devil / Jean-Luc Godard

导演的风格相对那个年代来说比较独特,所以也可以将它看作是两部电影。第一部,滚石乐队为即将发行的唱片《乞丐盛宴》撰写素材,在伦敦演播室里录制这首最新歌曲的情景;另一部,则是由导演将一系列抽象、虚拟的话题片断拼贴而成,其中涉及黑豹党、布鲁斯、色情、讽刺名人、民主、文化与革命等等等。。。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乐队录制唱片的那一部分。其中完整再现了米克、基斯、布赖恩等人是如何将这首松散的民谣歌曲,转变成为拥有犀利的失真音色的摇滚战歌的全过程。 这部影片后来还出了一张3DVD的导演剪辑版,包括原版电影、被剪掉...

WEEK-END/ / Jean-Luc Godard

一对巴黎上流社会的夫妇周末驱车去巴黎,他们即将继承一笔遗产。不料,路途中目睹了可怕的连环大车祸(有一个十分钟的长镜头)。这对他们来说只是噩梦的开始,下了公路又看到另一种恐怖情景,接下来还将会遭遇强奸、谋杀、抢劫,还有食人族等等。在这部影片的开头部分,一个仅仅穿着乳罩和短裤的女人,坐在半明半暗的一张桌子上,直接对着一部推近拉远的摄像机说话,详细地叙述她参加的一次狂欢。思想激进的戈达尔,正是用他自己的方式与好莱坞抗衡。

LA CHINOISE/ / Jean-Luc Godard

60年代下半期的某一天。巴黎某区。银行家的女儿维络尼卡在一位已同双亲外出度假的女友处借来的住宅里,召开“马列主义共产党”支部会议。房里堆放着一大批小红皮书,墙壁上醒目地挂着一些手写的毛泽东语录。在从北京传来的无线电广播声中,维洛尼卡宣布支部正式成立,并以“阿登-阿拉维亚"的命名,以纪念被法国共产党开除出党的这一同名小说的作者波尔·尼赞。支部成员包括青年演员吉罗姆、女佣人伊沃娜、画家基里洛夫和大学生亨利。维洛尼卡给支部规定的任务是“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正值此时,原先缺席的亨利走了进来。他血流满面,是...

Episode du film LE PLUS VIEUX METIER DU MONDE/ / Jean-Luc Godard

一名年轻女子写信给一个朋友告诉他如何欺骗她是一名妓女。

DEUX OU TROIS CHOSES QUE JE SAIS D'ELLE/关于她我略知一二 / Jean-Luc Godard

《我略知她一二》描写相当一部分法国妇女在那个年代为了应付高额生活费而不得不从事兼职妓女的事实。本片是戈达尔最具有社会学形态的实验片,影片一开头的两次旁白分别引指电影中的人物和女演员本身,“我就是珍森……我就是玛莉娜·佛拉迪……,”这概括了本片的思考方式,支离破碎的叙述体向来是戈达尔不变的立场,但《我略知她一二》被叫好的理由还有对现代化城市的多重审视。戈达尔用电影来写社会论文,维持他一贯热衷的政治性批判,叙事手法也充满实验性。影片选择了朱丽叶为视角,用一堆支离破碎的情节堆砌出这个圈子的景象。这些情...

Made In USA/ / Jean-Luc Godard

记者保拉为了追求杀害男友里沙尔的真正凶手,来到了亚特兰提克城,这是一个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地方,之后出现了一大堆像唐纳德、里查德、维德马克、多丽斯.沟口……有着怪名字的怪人。保拉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还卷入了政治阴谋和黑帮事件中。

MASCULIN FEMININ/ / Jean-Luc Godard

1966年Jean-Luc Godard監督作品。今まで観た中で一番わかりやすいけど、やっぱりGodard。シナリオのないインタビューを多用した実験映画っぷりは見事。緊張感があって効いている。政治的な雰囲気もそんなに強くなくて、この辺りからはじまったのかな、と思わされる。そういう依頼だったのかな。見やすいが故にちょっと欲求不満気味だったなぁ。邦題は「男性・女性」。

PIERROT LE FOU/ / Jean-Luc Godard

菲尔迪南是一位年轻的父亲,有点看破红尘又还丢了工作。而他的岳父母却都是上流社会人士。一天晚上,他从岳父母家那令人烦心的聚会上回到自己家,才发现请来照看小孩的女孩玛丽安娜以前就认识。他决定放弃现有的一切和她一同出走,于是开始了一场狂人游戏:一具扔不掉的尸体,黑帮的纠缠,接着又被人绑架。一系列黑色荒诞把他引上了死亡不归路……

Tillflykt/ / Mikael Wiström

庞克音乐家David Sandström在美国的一场音乐会上与他的乐队成员发生冲突。庞克音乐曾引领他走向世界,现在他决定寻找回归之路,到瑞典北方的家乡去制作音乐。David的奶奶曾将Sara Lidman的两本书放在他手上。而后他也将Sune Jonsson的照片挂在自己在Umeå的公寓里。此后,Sara Lidman的书和Sune Jonsson的照片成为了他永久的精神伴侣。影片中,Sara的文字,Sune的照片和David的音乐交相叠印,引领我们走向内心的家园。

« 上一页 1 2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359 360 下一页 »

对搜索结果不满意?试试这个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