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荫权在没有对手竞争的情形下,自动当选成为香港的特首,消息传出后,演艺界人士亦甚为关心,纷纷发表各自的意见。 志伟盼政府能效韩国 曾志伟对于曾荫权自动当选大表赞成,首先曾先生在政府工作了很长时间,对政府整个体系非常了解。对于新领导人,志伟希望他能够为电影界再做多一点事,他其实之前都曾向董建华反映过,但那时曾荫权不在场;故一班电影工作者,计划会再向曾荫权反映。 志伟称主要希望政府能够仿效韩国,因为韩国政府与大财团会全力支持电影业,但香港电影却没有大财团支持。他亦希望大...
独立电影导演转拍主流商业片,已成近年香港电影业的趋势。独立和新进导演的创意,也吸引了许多片商注意,纷纷罗致他们拍摄商业片,为香港电影工业带来活力。近几年来香港影坛涌现了不少由新进导演执导的主流电影,例如黎妙雪执导,林嘉欣和郑伊健主演的《[[恋之风景]]》、黄真真执导,林嘉欣及卢巧音主演的《[[六楼后座]]》、麦婉欣执导,何超仪和葛民辉主演的《[[蝴蝶]]》,以及近期由卢明轩及李明文执导,林嘉欣和郑伊健主演的《[[后备甜心]]》等等。 香港很多资深的电影工作者,近年都很支持独立...
香港独立电影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60年代;70~80年代;90年代后。 香港最早有实验电影作公开式或半公开式放映的,始于1966年。然而那时还没有正式的组织筹办影展,放映的作品只是数位拍摄实验电影的制作人共同欣赏。 而正式有组织的影展应该是1968年由大学生电影会筹办的《[[大影会会员作品发表会]]》。由此直至70年代,大影会还举办了"业余电影展"及"业余电影展70",对推动独立电影不遗余力。因此,香港实验电影在60年代也称为"大影会时代"。 进入70年代,由于大影会主力份子分崩离析,1971年,卫影会创办人张键,...
老戏骨黄秋生昨日再次来沪宣传《[[头文字D]]》。尽管前些日子评周杰伦演技遭误解,又被刘嘉玲批评“一向说话没大脑”,昨日中午接受笔者专访的他依然我行我素,直言快语。毫不避讳地讲述自己多年闯荡娱乐圈的心得体验,更断言香港电影后继无人,“如果他们能活到150岁,才可能超过我们……” 谈电影: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记者(以下简称记):拍了这么多年戏,好像你一直没厌倦?好像有时候也拍烂片? 黄秋生(以下简称黄):没办法啊,这是我的工作啊,要养家糊口!你看香港现在一年才出几十部电影,人家...
陈奕迅炮轰香港乐坛 “这不是属于巨星的时代”
6月7日,陈奕迅将在香港推出转签环球之后的首张专辑。日前,他在广州参加演出时,首唱了专辑中一曲向香港乐坛辉煌时期致敬的《[[夕阳无限好]]》。表演之前,陈奕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首次谈起自己离开英皇转入环球的原因,狠批当下的香港乐坛的种种恶劣现象。他悲观地说:“这不是一个属于巨星的时代。”
迷茫
“那之后我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选择哪种方式,完全不清楚自己的方向,所以《[[神经侠侣]]》里面的表演是我最本色的表演。剧中人物的心态很符合我当时...
“千帆过尽,没有风景”写下这样的文字的时候,内心一阵荒芜,朋友问我最近还好吗?我告诉她工作很忙碌、心情很麻木,我游荡在这个硕大的城市里神色平静、绝口不提爱情。
某些夜晚,必须是风高夜黑的、必须是烛光摇曳的、必须是寂寥又暧昧的,我将回忆起一些钟爱的城市以及我钟爱过的男子,爱上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我就是这样一个疯狂的女子。
以音乐为契机,我爱上音乐爱上了你
香港
香港地,五光十色琳琅交错,繁华到几乎糜烂的城市。在香港,绝对是先敬罗裳后敬人的。人们脚不沾地似的匆忙,交际的功利和目的性...
由王家卫与两位国际级大师安东尼奥尼及史提芬
在香港电影节选片有点像买彩票。就算你一天看五部电影(这是极限),通常也只有一部称得上精彩。选择专题回顾展相对安全,不过即便是大师的片子也不可能都出色,很多也必须从电影史的角度考察,才能读出个中趣味和意义。
个人选片哲学是:一、集中火力攻某个“专题展”;二、绝不考虑“某某电影‘没有必要’看胶片”的问题;三、选择一到两部自己一无所知的作品;四、选择一到两部不看好的作品,看烂片和看好片一样重要;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跑香港电影资料馆,不但票价便宜(三十港元),更重要的是电影够老,在电影院看的机会...
纪录片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亚洲数码录像竞赛、人道奖纪录片竞赛、真的假不了和影人影事四个单元,都是献给纪录美学的后花园。记者在电影节上看到了田壮壮的《[[德拉姆]]》、女导演罗卓遥的《[[给阿里的信]]》和重庆青年导演鄢雨、李一凡的《[[淹没]]》,这些都是用DV拍成的纪录片。田壮壮
田壮壮也许是这届电影节来宾中名气最大的导演,他一出现在香港大会堂剧院《[[德拉姆]]》放映现场,就获得满场观众长久的掌声。也许这样的场面他见得太多了,所以他的声音不无倦意:我请大家看《[[德拉姆]...
李劲松有一次他问我把Depeche Mode请来如何,他说11年前Depeche Mode在香港大球场有4万人看。我当然是摇头的,不信去看一看3月20日在湾仔会展中心的REM专场,4000人的场馆坐了八成人,但至少八成是老外!在香港,国外著名乐队、乐人的演出,老外观众占到五成六成,比如近年的滚石和戴维
第二十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导演奖颁给了尔冬升,对一名电影导演来说这个奖是分量最重的,和他一起角逐的有王家卫、杜琪峰、周星驰和陈木胜,都是当前香港电影的中坚力量。这是他自1994年凭《[[新不了情]]》获得最佳导演奖之后再度折冠,前两天《[[旺角黑夜]]》还为他赢得金紫荆最佳导演。金像奖颁奖前夜,应导演尔冬升之邀,记者来到他本人投资经营的酒吧ALABar,参加尔冬升最新影片《[[早熟]]》的专访,随他一同到来的还有影片主演黄秋生、房祖明、薛凯琪、毛舜筠,以及他的同母异父哥哥等。装修古朴...
最佳影片 《[[功夫]]》 最佳导演尔冬升,《[[旺角黑夜]]》 最佳编剧 尔冬升,《[[旺角黑夜]]》 最佳男主角 梁朝伟,《[[2046]]》 最佳女主角 章子怡,《[[2046]]》 最佳男配角 元华,《[[功夫]]》 最佳女配角 白灵,《[[饺子]]》 最佳新演员 田原,《[[蝴蝶]]》 最佳摄影 杜可风、黎耀辉、关本良,《[[2046]]》 最佳剪接 林安儿,《[[功夫]]》 最佳美术指导 张叔平、邱伟明,《[[2046]]》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张叔平,《[[2046]]》 最佳动作设计 袁和平,《[[功夫]]》 最佳原...
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号称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届,盛况空前,但表面繁华难掩其式微的本质———曾经辉煌的香港电影其实早已风光不再,虽然近年有《[[无间道]]》、《[[功夫]]》等佳作出现,但相比以前十几亿的票房收入和年产量达300部影片的惊人成绩,如今的香港电影危机四伏,甚至有人高呼“香港电影已死!”寻找出路,成了如今香港电影人最头疼的事情。
记者把这一尴尬却亟待解决的问题抛给一众电影人。这些明星大腕们一听到这样的探讨,立时一副义不容辞的样子,各抒己见,集体“会诊”香港电影,让人感叹曾志伟曾经说...
香港新浪潮电影的源起是一班在电视台出身的年轻导演各自开始拍摄风格新颖的电影。1979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涌现出章国明的《[[点指兵兵]]》、徐克的《[[蝶变]]》、许鞍华的《[[疯劫]]》和翁维铨的《[[行规]]》。而在1978年,严浩拍摄了《[[茄喱啡]]》。1980年,谭家明拍摄了《[[名剑]]》。
到如今一直坚持拍片并且占据主流电影位置的可能只剩下徐克和许鞍华了。那些曾经心怀电影梦的年轻导演的离开或淡出,多少勾勒出香港电影这些年从蓬勃走向低谷的一个走势。二十多年后,听听他们如何看待香港新浪潮,或许能使我们更多了解香港电影商业...
第2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HKIFF)将于下周二(3月22日)在香港开幕,这个可能是华语世界最好的电影节今年为期16天,节目依然丰富多彩——将放映338场、来自41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240多部电影。
有哪些大师有哪些猛片?且听我们一一为你道来。当然版面有限,挂一漏万,更多详情,可以查阅电影节官方网站www.hkiff.org.hk。
《[[夕阳舞曲]]》(Saraband)
导演:英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