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新闻中搜索: 电影

CEPA回访:电影局解答八大敏感质疑 2005-01-20

   2004年中国电影CEPA实施障碍何在?电影局解答八大敏感质疑   为什么CEPA实行一年来我们的合拍片只增加了6部?  为什么内地市场打开了港片却反而面临着冰河期?  为什么观众和香港电影人都在抱怨合拍片失去了港片的特色?  两个版本的合拍片属于违规吗?  现在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创作类型不丰富还是市场不规范?  等待多时分级制何时才能出台?   在对香港电影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后,我们“收获”了大量的问号。但仅仅提出问题显然是不能让人满足的,所以释疑——对国家电影局领导的访问是我们...

电影百年:《西厢记》与古装片 2005-01-19

   在中国电影诞生之初的20年,以社会伦理、现代爱情为题材的时装片始终是电影的主流,即使是“天一”公司拍摄的《[[梁祝痛史]]》等“稗史片”也是穿着当时的服装演过去的故事。到了上世纪20年代的末期,中国观众开始对题材有限的时装片感到厌倦,1927年左右,轰轰烈烈的“古装片”运动掀起了影坛的一场商业风暴。可惜的是,当年的这批古装电影大多已经散失,今天我们 可以看到的最早的一部是1927年侯曜导演的《[[西厢记]]》。   电影笔记   看“古人”拍“古人”   2001年4月6日,香港第二十五届国际电影节热闹开锣。...

电影百年:《火烧红莲寺》 2005-01-19

   剑光侠影的第一把火   从《[[侠女]]》、《[[大醉侠]]》到《[[卧虎藏龙]]》、《[[英雄]]》,武侠片始终是近一个世纪来中国电影在外国观众眼中的形象代言,不过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李安捧起金像的那一刻,他应该在道谢名单里加上80年前的一部电影的名字——《[[火烧红莲寺]]》。   1928年张石川、郑正秋拍摄的这部电影带动了中国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无论是从技术积累的角度,还是从题材拓展的角度来看,“武侠”两字自此片后便成了中国电影军械库中的常规兵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从此在剑光侠影中长大。   电影笔记  ...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揭晓 2005-01-19

 电影评论学会大奖、金像奖、金紫荆奖,是香港影坛三大奖项。这三个奖项的评审团成员和评审机制各有差异。金像奖的每个奖项由近600名来自香港电影工业不同部门(如导演、摄影、音效)的从业者投票推选,金紫荆奖由近百名影评人协会的成员投票推选,而电影评论学会的评选则由该学会近20名到会成员经过多个小时的闭门讨论选出每个奖项的得主。   获奖名单   最佳电影:《[[麦兜菠萝油王子]]》   最佳导演:尔冬升《[[旺角黑夜]]》   最佳编剧:陈嘉上、钟继昌《[[A1头条]]》   最佳男演员:梁朝伟《[[2046]]》   最佳女演...

中国贺岁电影10年悲喜剧 2005-01-19

   十年,对于我们个体来说算是一个不短的时间了。就像那首热门的歌曲唱的: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十年,一段感情可以从陌生到靠近,再到疏离;这十年的时间里,让内地导演学会了什么叫票房,什么叫商业,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知道了“票房灵丹”同样会变成“票房毒药”;同样,本土的贺岁电影一个大年一个小年地走过十年,从有利可图、蜂拥而上,到隔岸观火。在第十年的时候,只有冯导率着一帮贼公贼婆和那些港片动着真“功夫”。   19...

剪辑2:一间废弃的小镇电影院 2005-01-18

剪辑2:一间废弃的小镇电影院,和它永不能抵达的外部 如果不是一块破洞累累的旧银幕被我们找出来挂在主席台上,这间被命名为“电影院”的空间将不会招来当地一些好奇的男男女女——他们安静地坐在落满灰尘的座位上,眼睛一直看着它,希望有一些活动影像在上面活跃起来。这是一些多年没有走进过电影院的人们,平时,他们的娱乐主要是打打街边的台球,吵吵架,喝很多的酒,吃很多的羊肉,做生意,做父母,其中一些年轻人谈恋爱,但几乎没有场所可去。也有一些还没有到这个年纪,他们在学校里读书,参加或准备高考——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

长春电影节如何走出鸡肋困境 2005-01-17

  前天,第七届长春电影节闭幕。如果用“冷淡”二字来形容这届电影节多少有些主观色彩的话,那么以下事实可能会说明一些问题:在本届电影节上,没有一部外国电影参赛或参展,也没有一部有分量的中国电影在电影节上首映;在为期4天的电影节上,没有发生什么值得报道的事情,最终的评选结果所提及的影片在去年的影响都相当有限。可以看出,长春电影节完全缺少电影节应有的生气,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市级规模大型活动。   长春电影节如何走出这种尴尬境地呢?我想,还是应当找到这个电影节符合时代发展的定位,然后再确定如何发展。  ...

台湾电影书写者朱天文 2005-01-14

   某种形式的文字,比如小说,改编成电影,要经历不同符号系统的转换和跨越。小说的叙述,在假想空间通过错综复杂的时间进行,有如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而电影,要在空间的流动中完成叙述。   文学之于电影,如同玛格丽特

广电总局准备把分级制度写入电影法 2005-01-14

     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法规司司长朱虹昨天下午参加“在线访谈”活动时透露,《[[电影促进法]]》有望在2006年付诸实施,而电影分级制有可能被写入《[[促进法]]》。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广电总局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   朱虹介绍,广电总局将2005年确定为“农村服务年”和“电影发展年”。实施“农村服务年”,主要是指到今年年底,3000万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将被彻底解决,覆盖全国的为农民服务的专业频道也将开播。   实施“电影发展年”主要是推进《[[电影促进法]]》的...

1926年:南国电影剧社 2005-01-13

  今天,“民间影象”这个词是手执数码摄象机的青年中的流行语汇,而要考究中国的“民间影象”之始,也许我们可以回到1926年。那一年,田汉创办了南国电影剧社,开拍了《[[到民间去]]》 。无论是从摄制活动还是影片艺术特色来说,在当年的中国,田汉走的都是一条十分另类的道路。   面对电影这一伟大的造梦机器,田汉曾写过一篇长文《[[银色的梦]]》,文中他引日人之言“没有比电影再便于实现空想世界”。然而赤手空球、缺少资本后盾的“南国”的电影实验之梦最终还是归于破灭。对比同期欧洲风起云涌的实验电影浪潮,我们只能说在当...

第七届中国长春电影节获奖名单 2005-01-13

    第七届中国长春电影节12日晚顺利闭幕,各大奖项也各归其主,主旋律影片《[[张思德]]》荣获电影节最高奖金鹿奖,黎明、田海蓉分获影帝影后头衔。   第七届中国长春电影节获奖名单:   最佳华语故事片奖:《[[张思德]]》   最佳导演奖: 杜琪峰(《[[大事件]]》)   最佳男演员奖:黎明(《[[大城小事]]》)   最佳女演员奖:田海蓉(《[[浪漫女孩]]》)   新锐人物奖:钟秋(《[[我的法兰西岁月]]》)   技术创新奖:《[[无间道II]]》   票房价值奖:《[[新警察故事]]》   评委会特别奖:...

长春电影节闭幕 2005-01-13

    1月12日晚,第七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在吉林省文化活动中心闭幕,《[[张思德]]》捧走“最佳故事片”,香港影星黎明凭借在《[[大城小事]]》里的出色表现获得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被田海蓉捧走。   获奖名单:   最佳华语故事片奖 《[[张思德]]》   内容简介:1944年,在沸腾的革命圣地延安,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身边生活着张思德这样一个普通、平凡的小战士。他勤劳的身影、亲密的面容留在了革命时期延安的每个角落。洛杉矶保育院的儿童与张思德亲同父子般的亲情。他的朴实、善良、坚定,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

大师岁月的祭奠——2004年度大师电影总结 2005-01-12

但凡够得上大师资格的,都是有一定拍片量,且在影史上留下过一串不可磨灭的足迹的人,上了年纪的人。他们的印记,是个人的,更是与时代共同作用的产物。时代在变,电影的价值评价体系也在成长。老同志们,在面对那些高举新美学风格的年轻导演们时,不仅要顶住压力,确保地位以免下岗,还要潜心创新,以求涅盘再生,与时俱进。今年的“大师”新作特别多,仿佛活着的都出来“放风”了。但2004年“三大”电影节适时地相继革命,与传媒、观众共谋一起加快了大师秩序的“洗牌”。为了这既成事实的尴尬,现在来说大师不免有些祭奠之感。廉颇老矣...

电影节为什么越来越没说服力? 2005-01-12

  昨日开幕的长春电影节在第一天就招致了诸多批评:身为评委会主席的于洋居然缺席,而将“以特殊的方式投上一票”;提名名单提前泄漏;很少出演电影的王思懿居然担任电影节评委;星光寂寥,黎明被传早已被内定为影帝,不来不给奖的潜规则依然盛行;活动仅4天,组委会收取每位外地记者采访费用2000元……   大众流行语汇“审美疲劳”说的是某一事物、现象已让人渐生厌怠之心,但起码还残存着可“审”之“美”。但目前各种各样的电影评奖活动,不仅已无“美”可“审”,人们几乎连挑刺的兴趣也丧失殆尽。不唯是长春电影节,金鸡奖、百花...

19部数字电影登陆中国拉开序幕 2005-01-12

 一部由5座奥斯卡奖垒砌的影片,始终是值得期待的。由汤姆

« 上一页 1 2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177 178 下一页 »

对搜索结果不满意?试试这个搜索框:
ATOUSQUnTCxk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