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新闻中搜索: 根

吴贻弓:这根接力棒接了21年 2004-09-21

  上海在中国影坛上占据非常特殊的地位,上海电影也曾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但让上海电影感到有点尴尬的是,自从1983年吴贻弓凭借《[[城南旧事]]》获得金鸡奖最佳导演之后,这个重要奖项就与上海彻底绝缘。事隔21年之后,金鸡奖“最佳导演”终于转回到了上海。  作为当年叱咤风云的老将,吴贻弓见证了中国电影的起伏发展。谈及今年《[[美丽上海]]》的全面盛开,吴贻弓也显得特别高兴,他说:“得了这么多奖,我当然也很高兴,这也是我们上海电影的光荣。我在21年前拍摄的《[[城南旧事]]》获得金鸡奖最佳导演之后,这个重要奖项就通过黄...

数字电影:根源来自于恐惧 2004-09-06

    《[[北方的纳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影史上都标着这部经典纪录片是1922年出品。其实不然,它的出现理应更早,只因导演弗拉尔蒂(Robert J. Flaherty)有不良工作习惯,在剪辑室时一边剪一边抽烟,结果一把火烧掉了全部素材。没办法,谁叫弗拉尔蒂出生得太早。那个时代胶片还未出现,他能掌握的拍摄材质只有易燃的纸质底片。从这样一部被指并非纪录片的经典出发,我们才能真正意识清明的来看数字电影的未来性。          现在大家谈数字电影,应该谈背后的潜藏动力,不能只...

数字电影:根源来自于恐惧 2004-07-21

    《[[北方的纳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影史上都标着这部经典纪录片是1922年出品。其实不然,它的出现理应更早,只因导演弗拉尔蒂(Robert J. Flaherty)有不良工作习惯,在剪辑室时一边剪一边抽烟,结果一把火烧掉了全部素材。没办法,谁叫弗拉尔蒂出生得太早。那个时代胶片还未出现,他能掌握的拍摄材质只有易燃的纸质底片。从这样一部被指并非纪录片的经典出发,我们才能真正意识清明的来看数字电影的未来性。          现在大家谈数字电影,应该谈背后的潜藏动...

地上的花朵,地下的根 2004-07-15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所谓“地下电影”出现时,“地下文学”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相比之下,“地下电影”则因为电影自身的特点和体制原因相对滞后地出现了。是不是应该庆幸,因为滞后,它诞生在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年代?我们听说过有人因为“地下文学”坐牢的,从来没听说过有人因为“地下电影”坐牢。从某种角度可以说,在中国,“地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没有什么风险的游戏。   如果我们不用“地上/地下”来区别,也可以这样描述:体制内的/体制外的、通过审查的/没有通过审查的,等等。在我看来,二者最重大的区别在于,所谓...

爱戴新专辑将根据中国版图发行10个版本 2004-06-21

 正在巴黎制作“央视”大剧《[[浮沉]]》后期的爱戴,6月12日突然现身特区深圳,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举办的第十届“华夏金曲榜”的颁奖晚会。当晚,在六位实力具佳的提名人中,独占熬头,勇夺年度“最佳女新人奖”。爱戴的突然现身,吸引了大批记者的眼球,在闪光灯不停的闪烁下,及四名从韩国直飞深圳的舞蹈艺员的精彩演绎下,一曲《[[T.O.D.A.Y]]》,将整场晚会的温度瞬间直达沸点。  演出刚刚结束,爱戴便“遭到”记者的全面围攻,手捧“N”支话筒的爱戴,只好把刚领取的奖杯劳烦记者保管。用爱戴的话说“我是个家很复杂的人...

蒋志:《一根老油条》 2004-05-23

片名:《[[一根老油条]]》 导演:蒋志 片长:10分钟  年份: 2001 简介: 那根油条就像一个字词一样在一条似乎毫无逻辑的关系线上闪烁,它以尽可能的自由闪烁其光辉,并准备去招惹出那些不确定的但可能存在的无数关系。  关于油条写真集:把自己某种形象和某个生活片断定格存照,照相是一种仪式性的行为。为什么把这个形象定格下来和为什么把这个生活片断记录下来是一种特意的选择,由此我们对选择和什么合影便会更加在意,我们很少和我们不喜欢的人和物体合影,因为我们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和他们有联系,除非...

扎根摇滚土壤 汲取古典精华 2004-05-03

(一) 何谓 "艺术摇滚" ? 如果您是第一次看见 "艺术摇滚" (Art Rock)这个词, 您一定会感觉它有点 "怪" .用什么来形容呢? 附庸高雅? 不伦不类? 还是折衷主义? 好象都有点象, 但似乎又都不太准确. 说来有趣, 其实 "艺术摇滚" 这个词最初是个贬义词, 是那些恪守着五六时年代原始的摇滚乐而不愿对其作任何改变的老摇滚乐手们提出的. 在他们的概念中, 摇滚就该是街头造反, 本质上是拒绝高雅的. 因此当七十年代各种实验音乐和先锋音乐风起云涌之时, 他们就造出了 "Art Rock"这个词, 籍此表达对当时前卫艺术的某种蔑视.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料...

《指环王3.王者归来》:宛若“尼伯龙根”的史诗绝唱   2004-03-22

  与《[[护戒使者]]》和《[[双塔奇兵]]》不同,《[[王者归来]]》不仅是《[[指环王]]》中分段独立的篇章,而且是承托全剧,又不失自身风格的压卷之作。如果把整个三部曲看作三幕剧,第一幕是排山倒海、第二幕是渐入佳境,那么这第三幕无疑是杰克逊向世界高抛的一枚重磅炸弹--一它的“杀伤力”让观众振聋发聩,它的感召力让学院“经典”汗颜,它的史诗气质与19世纪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遥相辉映。在这张摊开的“王者底牌”上,我们看到了善与恶的正面对峙,灵与肉的神圣洗礼,爱与恨的纠缠交织;当友情、亲情、爱情三...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对搜索结果不满意?试试这个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