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新闻中搜索: 香港独立电影

香港独立电影节 基本信息 2010-06-23

香港独立电影节2010 专题 2010-06-23

影意志:香港独立电影回顾与展望活动 2009-05-23

据影意志消息,影意志将在5月26日-6月21日在香港举办“香港独立电影回顾与展望”展映活动。 大专联校独立电影巡回片目 25/5 香港中文大學 《憂憂愁愁的走了》 17:00/90 mins/ 崇基學院信和樓LT2 27/5 香港大學《七月好風》 15:00/95 mins/莊月明物理大樓 演講廳P3 29/5 香港浸會大學 《無浪城市》 16:00/63mins/ 善衡校園查濟民科學大樓LT 1室 2/6 香港樹仁大學 《戀人路上》 17:00/73mins/教學樓LG120 3/6 嶺南大學《過海隧道》 13:00/90mins/主樓地下19號 5/6 香港理工大學《特務之王》 19:30/75mins/ N003演講廳 “独立精...

香港独立电影在北京——导演李孟熙访谈 2008-12-29

作为“香港独立电影在北京”的参展导演,李孟熙导演在活动后的接受邮件了采访: 记:您覺得在內地和香港,拍攝獨立電影最大的區別的什麼? 李:我大部份在美國拍立電影, 所以不太認試內地和香港的情氣候, 但我對內地和香港的獨立電影很感興趣, 希望有多點機會去交流。 记:《[[無浪城市]]》是您首部執導的紀錄片,能談談和您執導劇情片的時候有什麼不同的感嗎? 李:拍劇情片時我有一個固定的計劃, 拍記錄片是十分即興。 我是一個喜歡有計劃的人, 但今次拍紀錄片斷練我的即興感和令我認試到人生是要自發和即興。 记:當初為什...

“香港独立电影在北京”结束当天图片新闻 2008-12-28

“香港独立电影在北京”于2008年12月29日晚上在放完最后一部影片《戀人路上》后在北京宋庄[[现象工作室]]画上圆满的句号。当天放映的电影有:《[[圣誕禮物]]》歐文傑(香港Hong Kong/2007//24min)/《[[離]]》韋亦斌(香港Hong Kong/ 2006/18 min)/ 《[[廁紙]]》韋亦斌(香港 Hong Kong/ 2006/ 10min) /《[[無浪城市]]》李孟熙 (香港/美國/加拿大/紀錄片/2007/63分鐘) /《[[戀人路上]]》曾翠珊 (香港/北京/劇情片/2008/73分鐘) (导演交流),五部电影给观众带来了许多发言的愿望。在电影放完后都有气氛热烈的交流环节。 韋亦斌导演与观众交流...

香港独立电影在北京---导演曾翠珊访谈 2008-12-28

影片《[[戀人路上]]》的导演曾翠珊在来到北京后,接受采访时回答了如下几个问题: 记:您覺得在內地和香港,拍攝獨立電影最大的區別的什麼? 曾: 在國內拍攝獨立電影除了成本可能可以低一點外,很大區別是內地的拍攝自由度及空間某程度是更大的,當然不是指電影審查上那一面,是創作上可能性可以很大。比如說在國內很多地方拍攝都不用作繁複的申請,街上的人們也很合作 记:本部片子《戀人路上》繼續延續了您短片中女生漂泊的主題,有想過改變麼? 曾: 會,下一部會是關於女主人公回家的故事,也不是刻意改變,而是心裡也覺得要回家,...

“香港独立电影在北京”开幕当天图片新闻 2008-12-28

2008年12月27日下午14:00,“香港独立电影在北京”在北京宋庄现象工作室开幕。当天放映了《[[三條窄路]]》崔允信 (香港/剧情片/2008/105分鐘)《[[美好時光]]》梁翘柏(香港Hong Kong/剧情片Feature/2006/60分鐘) 《[[唱盤上的單行道]]》麦海珊 (香港/纪录片/2007/74分鐘)《[[農村初中]]》张虹 (香港/纪录片/2006/85分钟)。放映结束后,在[[现象工作室]]咖啡馆举办了交流酒会, 兩地独立电影人交流热烈。 栗宪庭先生在现场 导演们及影意志成员 李孟熙采访朱日坤 崔允信和观众交流 梁翘柏和观众交流 张虹和观众交流 酒会现场 本...

香港独立电影在北京---导演韋亦斌访谈 2008-12-27

香港独立电影在北京,短片《廁紙》和《離》的导演韦亦斌在接受采访中这样说到: 记:您覺得在內地和香港,拍攝獨立電影最大的區別的什麼? 韦:個人認為最大的區別是在題材方面, 在我看過的兩地獨立影片中, 大家在創意層面上都非常出色, 香港影片在題材上的選擇比較偏向個人化演繹, 內地則較著重社會上的整體性。 记:您的影片《[[廁紙]]》 有很多地方用了特效(畫面),您怎麼看待電影中的特效呢? 韦:雖然片中不少鏡頭都使用了特效, 但全都是本著同一精神理念:用最簡單的方法達到最有效的叙事效果。 记:您的影片《[[離]]》...

香港独立电影在北京---艺术家麦海珊访谈 2008-12-26

不得不说《[[唱盤上的單行道]]》的导演麦海珊是一个值得尊重的艺术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她这样回复了我的信。 hi meng, here are the answers for your questions. thanks. and pls don't call me 導演 i am an artist, not a director. thanks. happy christmas and wish you folks the most success in the screenings. anson 记. 您覺得在內地和香港,拍攝獨立電影最大的區別的什麼? 麦.i basically do experimental documentary (moving images in general, not "film"), which is not majority of independent film (story an...

香港独立电影在北京---导演欧文杰访谈 2008-12-24

记:您覺得在內地和香港,拍攝獨立電影最大的區別的什麼? 欧:我也不太清楚,不過認為內地的創作人或許會面對更多製作上的困難和放映的問題吧,如題材和故事內容要經過審批才能在國內或國外的電影節放映。香港的自由度則會較大。 记:看《[[聖誕禮物]]》的故事梗概,我第一時間想到了《[[麥火柴的小女孩]]》,有共同之處麼? 欧:是嗎?我倒沒有想過當中的共同之處。 记:能談談您的片子獲第十三屆【[[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影比賽]]】- 公開組金獎的情況麼? 欧:很高興片子得到更多人的認同,而且有機會令更多人看到這套短片,當然...

香港独立电影在北京---导演崔允信访谈 2008-12-24

记:這部片在內地和香港都有拍攝,那麼您覺得在內地和香港,拍攝獨立電影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崔:今次很多謝欧宁介紹了他在廣州的朋友陳矢給我認識,陳矢和協助他的工作人員都很花心機替我安排,讓我在我並不熟識的廣州 得以順利進行拍攝,其實只要有好的準備,在兩地拍攝沒有太大分別,要說的也許是內地街上的人比較友善,拍攝時,大都會作出協調甚至協助,而消費當然仍是比香港便宜。 记:近期電影有《[[愛情萬歲]]》和《[[三條窄路]]》, 但是兩部電影有明顯不同, 有人說《三條窄路》有獨立本色,而造成您兩部近期的片子有明顯區別...

香港独立电影在北京活动排片表 2008-12-17

本次活动的排片及导演交流安排如下,欢迎大家参与: 12月27日 14:00 《[[三條窄路]]》崔允信 (香港/劇情片/2007/120分鐘) (导演交流) 16:30 《[[美好時光]]》梁翹柏(香港Hong Kong/劇情片Feature/2006/60分鐘) (导演交流) 19:00 《[[唱盤上的單行道]]》麥海珊 (香港/紀錄片/2007/74分鐘) 20:30 《[[農村初中]]》張虹 (香港/紀錄片/2006/85分鍾) (导演交流) 12月28日 14:00 《[[圣誕禮物]]》歐文傑(香港Hong Kong/2007//24min)    《[[離]]》韋亦斌(香港Hong Kong/ 2006/18 min)    《[[廁紙]]》韋亦斌(香港 Hong Kong/ 2006/ 10min) ...

大陆与香港独立电影首次交流活动 2008-12-16

2008年12月27日~28日,由[[香港影意志]]和北京的[[栗宪庭电影基金]]、[[现象工作室]]将举办“香港独立电影在北京”的活动。届时,将有9部最新的香港独立电影进行放映,大部分影片的导演也将专程从香港来到北京,和大陆的独立电影人进行交流。 展映影片: 《[[無浪城市]]》、《[[唱盤上的單行道]]》、 《[[農村初中]]》、 《[[戀人路上]]》、 《[[三條窄路]]》、《[[聖誕禮物]]》、《[[美好時光]]》、 《[[廁紙]]》、 《[[離]]》 时间:2008年12月27日~28日 放映地点:宋庄美术馆 现象工作室 更多信息,访问活动群组:http://fanhall.co...

香港独立电影发展史 2005-06-13

香港独立电影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60年代;70~80年代;90年代后。  香港最早有实验电影作公开式或半公开式放映的,始于1966年。然而那时还没有正式的组织筹办影展,放映的作品只是数位拍摄实验电影的制作人共同欣赏。  而正式有组织的影展应该是1968年由大学生电影会筹办的《[[大影会会员作品发表会]]》。由此直至70年代,大影会还举办了"业余电影展"及"业余电影展70",对推动独立电影不遗余力。因此,香港实验电影在60年代也称为"大影会时代"。  进入70年代,由于大影会主力份子分崩离析,1971年,卫影会创办人张键,...

(现象)关于IFVA 关于香港独立电影 2004-03-19

      在内地的青年影像作者和电影学院的学生的眼里,“香港独立短片及录象比赛”可能多少带有些神秘的色彩。因为每次谈到这个短片节,总是避不开余力为或者贾樟珂这两个名字,亦或“胡同制作”,甚至后来的《[[小武]]》。 2004年2月6日傍晚时分,应大会的邀请,我来到了坐落在湾仔港湾道二号的香港艺术中心。对于这个艺术中心,我以前也不陌生,尤其是那“九个黄圈加一个A”的艺术中心的标志,在《[[八月照相馆]]》的VCD里就反复出现过多次了,而一年一度的“短片及录象比赛”就由艺术中心来主办的。艺术...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对搜索结果不满意?试试这个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