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南屏晚钟》
与导演相梓和摄影Jose Val Bal交流
日期:3月21日 星期天 北京时间晚上9点
影片观看和Zoom会议链接请通过登记获得:
https://forms.gle/BeYA7hTDC3hpyZAJA
内容介绍:
因怀孕后不适应西方饮食,旅美女作家黄筱萸不得不携法国籍丈夫回国待产。夹在被邪教洗脑的母亲和尚未出柜的父亲之间,她再次面对似曾相识的窘境。
具體的觀影信息和在線討論信息講通過email發送到你的郵箱
有具體問題請聯繫:
fanhallcenter@gmail.com
现象网www.fanhall.com
[img]uploads/news/24776_1616130079_700454045.jpg[/img]
《一隅未知》放映和导演问答
放映日期/时间:7月12日星期天 晚上9点(北京时间)
放映后会与导演在线交流
《一隅未知》(Transit Circle)是德国的青年导演Stephan Knauss在中国作为交换学生时在杭州拍摄的影片。影片夹杂着纪录和虚构的部分,画面和声音流畅,表达相对克制而又力图突破导演对一种新文化的理解。影片中的女性,看起来无论在影像内外都发挥着的牵引作用,这是一个关于女性成长的影片,也使观者对其中引而不发的部分充满好奇。这是一部优美的诗意的电影,虽然不时透露出导演对社会背后的巨大变化的疑问。(朱日坤)
影片资...
线上放映日期:2020年6月20日
导演:李一凡
主持:朱日坤。何凝
文字整理分上下两部分发布
[img]uploads/news/24738_1594000980_592410770.jpg[/img]
何凝:
我先稍微开个场,欢迎大家来到这次线上交流,然后我是凹凸镜的共阅计划负责人何凝,这次很有幸和现象网和朱日坤老师一起合作,然后邀请到李一凡老师来这次的映后,这也是凹凸镜以每个月为单位做的一个共阅计划,然后这是我们做的第8期共阅,选的是李一凡老师的《淹没》。
今天的流程大概分为两部分,我和朱老师先会先抛砖引玉一下,问几个问题给李老师,后面第二部分观众自由...
郝建的《處死思想者》
第二轮在线播放和问答环节
郝建先生的纪录片《处死思想者》在5月30日在线播放后收到很多反响;最近我收到不少在上次播放中没有得到信息和及时收看的人询问哪里能继续看到这个影片。经与郝建先生商量并同意,我将《处死思想者》在网络上计划一周的放映;同时预约了郝建先生现象网的电报群上回答观众的问题。具体的安排请看以下。欢迎大家观看和参与讨论。(朱日坤)
放映(开放youtube链接):7月5日至7月11日
郝建先生在線交流問答(通過現象電報群):
日期:7月11日星期六(若美国东部为7月10日星期五)
時間:...
(现象网文献)编者按:身在上海的陆梦婷女士发来邮件:黎小锋老师为自己的一个纪录片学术论坛对徐童的采访,非常棒,希望能在现象上发出来 。
此文的原标题为:《2010“海上影展暨论坛”之一徐童答问》。在此感谢黎小锋先生提供本文给现象网发表。
在本文中编者强烈的感受就是徐童先生对于各个对自己的作品的评论的吸收的速度是相当快的,从徐童导演的回答看来从正面回应了那贴‘创作与学术论坛’贴里的影评理论文章对导演是否有帮助的讨论吧。
[img]http://fanhall.com/uploads/o_pictures/poster_3072_1251739537_166736650.jpg[/im...
如题
(现象网专访)吴文光说现在的自己无比自由,那他为什么要治疗,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他最近把国外三十多年前的“私影像”概念拿过来用,他如何理解私影像,他到底想干什么?要操他自己以往的作品吗?草场地向年轻人开放,是因为吴文光好为人师还是另有原因?
目录:
[part=1]记者按[/part]
[part=2]我现在无比自由
做纪录片不是为了要揭示什么、证明什么,更没有什么责任感。[/part]
[part=3]有关创作
我的人生里没有附属,就是我[/part]
[part=4]公民与体制
真正的公民跟体制永远是冲突的关系[/part]
[part=5]年轻人与自由
因为他...
津艺沙龙——感知艺术 尽兴人生
2010年度艺术话题公益论坛
邀请世界范围内文化艺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的艺术话题进行深度对话。
每月一期,每期两位重量级嘉宾奉献精彩跨界对话。
本期主讲嘉宾:
著名女雕塑家——向京 对话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
沙龙主题:提问2010
主办方:文津国际艺术中心
协办方:草场地美术馆
沙龙宗旨:提问艺术热点 对话多元文化
沙龙时间:每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下午14:00-16:00
沙龙地点:文津国际艺术中心3层阶梯教室
艺术产业有戏吗?谁在制定艺术圈的游戏规则?艺术离大众到底有...
(现象网专题)编者按:《[[麦收]]》的创作到底是对所谓的社会道德的突破还是对私领域的侵犯?
导演徐童和批评者到底是谁在平等的看待被拍摄者?
批评者的意见到底是一种正义还是一种伪善?
自《麦收》所引发争议以来,鲜见纪录片创作者对此有相关评论,难道这当中有国内纪录片创作者不愿面对的真相?对于纪录片创作者而言,到底应该如何处理与被拍摄者的关系?
艺术至上、人权至上还是道德至上?!所谓的纪录片道德,也许是创作者在某个阶段必然要面对的对自己的战争。这个战争,或许有些创作者已经完成了,而更多的创作者并没有完成。...
(现象网专题)第39届鹿特丹电影节将在2月7日结束,马然将持续在鹿特丹发回精彩观影手记及第一手现场资讯。杨恒《[[光斑]]》入围主竞赛单元,在杨恒前往鹿特丹之前,现象网记者专访了杨恒,谈及了本片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其间透出的和投资方之间的关系处理,以及在投资方压力下对于影片创作的把握,相信对于很多创作者来说都是值得关注的,随着越来越多或多或少的资金愿意投资独立剧情片,这些方面无疑也是创作者们必然要面对的。([url=http://fanhall.com/if03116.html]点击了解《光斑》[/url])。
金虎奖获得者名单
马然...
(记者观察)曾经我也写过类似这样的话:青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像是一根针,它想叫你有快感你就有快感,它想叫你疼你就疼,绝对牛逼。很多年过去了,我写过的很多话自己都忘记了,可这句还记着,也许我依然认为这话说的没错吧。不同的是,郑毅以《啄木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逝去的青春,他做了一部出色的片子,让我们这些用别人的故事来缅怀自己青春的人,多多少少找回了些眼眶湿润的回忆。
目录:
[part=1]郑毅访谈[/part] [part=2]天津放映交流实录[/part]
[part=3]《啄木鸟》结尾的争议[/part] [part=4]崔子...
[img]uploads/news/15776_1262617126_2082250822.jpg[/img]
2010年第39届鹿特丹电影节将于当地时间1月27日至2月7日在荷兰举行。应亮短片《慰问》(英文片名为:Condolences)入围此次电影节金老虎短片竞赛单元(VPRO Tiger Shorts Awards Competition )。
《慰问》片长19分钟,是应亮导演2009年6月份制作的一部新片。此前9月份在第四届北京独立电影展上展映过。故事源于五年前发生在四川自贡的一场车祸,影像呈现的是这次灾难后的慰问过程。应亮想用这部短片立个小小的纪念碑。
另据徐童导演消息,《麦收》亦入选鹿特丹电影节。
(现象网访谈)丛峰2000年从气象局辞职去了西北,路过黄羊川的他继续往西。但他终究没成为又一个凯鲁亚克,他回到了黄羊川,做了两年乡村教师,期间和朋友们建立了一个设在裁缝铺里的图书室。回到北京后他开始做国际先驱导报的文化版编辑,然后再次辞职,回到了黄羊川,拍摄了《甘肃的意大利》这个名字荒诞,内容却非常现实的系列片。
在被问及他是如何从一个文艺青年转向一个严肃的纪录片导演时,丛峰说:“做了一些实际的事情以后,现实的经历会让人更加开阔。如果过去只是在关心自己的情绪,那么现在就可以面对更多的东西。”
[img]ht...
问:最初是什么力量或者说机缘让您拿起摄像机去拍摄自己的影片呢?
答:2004年5月28日,我夜观天象,不期然发现北斗七星在银河座坐标处汇聚成一点,冥冥中一个无比淫荡的声音对我说:小伙子,还在等什么呢,快去拍电影吧。于是我就在这个力量和机缘的驱动下拍起来了。
问:拍电影这几年中,有什么感受呢?或者遇到过什么难题?
答:这几年拍电影最大的感受是要有电,不然就没影。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停电。
问:近期有什么新片在忙吗?或有什么新的计划?
答:在准备一个今年冬天拍的片子,片名叫《寒假》。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初中学生...
第三届[[北京独立电影论坛]]散记
冬天的北京风很大,太阳却很温暖。美术馆、现象放映厅、龙德轩、苏鲁饭店、河间驴肉火烧、高压塔饭店……每天在这几个地方打转,不需要思考什么大事和小事,还有老猪和老栗自己泡的果酒、啤酒、红酒,海波家的刀削面……所有这一切都让人觉得是在乌托邦里,不舍的离开。离开北京,回到我在湖南的临时小家。我却感觉自己要离开家,去一个陌生的远方。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回家后,徐童发短信说——刚从现象过,黑,没人,风大,人去楼空。王逸人说他又编了几版报纸,继续协助官府愚民。我也讲了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