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新闻中搜索: 徐辛

生命不能承受与能够承受之重 专访导演徐辛 2010-03-30

**本访谈曾已于2010年4月21日被删除** (现象网专题)当我问我的几位朋友是否对克拉玛依有印象时,有个朋友就讲克拉玛依是个国家?一个朋友说克拉玛依是个沙漠吧,还有个朋友讲克拉玛依是个人名吧。然后我又跟他们讲,曾经有过一场大火的事情,这时他们说‘哦~!’这时他们隐约有想起来了…… 这或许就是我们社会的现状。在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爱国主义,强大的祖国,伟大的复兴之路一系列的包装之下的威权时代,人们有意无意的以选择或被选择遗忘生命的方式来面向现实与未来。而当听到有些克拉玛依普通民众认为当时事件及家...

徐辛纪录片**本新闻已于2010年4月21日被删除**香港国际电影节全球首映 2010-03-28

[img]uploads/news/16643_1269782540_1352312491.jpg[/img] (现象网快讯)今日徐辛长达六小时的纪录片《克拉玛依》在香港国际电影节进行了该片的全球首映。李卓洮主持了映前观众见面会,张虹主持了该片映后交流会。(现象网将在近日发表徐辛导演的长篇专访,以及对《克拉玛依》的详细解读,敬请关注。) 此次香港国际电影节还将展映赵亮导演版的《PETITION》,赵大勇的新片《[[寻欢作乐]]》也将在此次电影节作世界首映。此外杨恒的《[[光斑]]》、刘伽茵《[[牛皮Ⅱ]]》、娄烨《[[春风沉醉的晚上]]》、王全安的《[[团圆]]》以及刘杰的《[[...

徐辛新作:《火把剧团》 2007-02-05

“火把剧团”的称呼来自于文革期间,当时传统的川剧剧目在公共演出场所被禁,但偏远的农村却在私下演出,因常在夜间,需用火把照明,渐渐有此称呼。   2001年,成都的6个国家川剧团合并为一个剧团,除了出国演出外,在成都已经基本没有演出了。而更多的地方小型川剧团均遭解散。现在的“火把剧团”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在国营川剧团渐至解散、演员下岗后自行组建的民间演出组织。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与时代息息相关……   成都还有三四个“火把剧团”, 一般都在老居民区里的茶馆里演出,光靠门票收入难以为继:一场演...

纪录片导演徐辛简介 2007-02-05

导演简历: 徐辛,独立纪录片制作人,1966年出生于江苏泰州,现居南京。 1991年江苏教育学院美术系毕业。 1988年油画作品参加江苏青年艺术周。 1992年综合材料作品参加广州双年展。 2001年摄影作品参加德国杜赛尔多夫艺术大展。 2000年建立徐辛纪录片工作室,专业从事纪录片创作。 2002年创作纪录片《[[马皮]]》,81分钟。 2004年创作纪录片《[[车厢]]》,18分钟。 2005年创作纪录片《[[房山教堂]]》,80分钟。 2006年创作纪录片《[[火把剧团]]》,110分钟。 徐辛的纪录片关注中国底层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弱势群体和少数群体。对...

徐辛影像 2006-09-15

这个时代将以怎样的方式隐蔽可怕而尖锐的真实,社交、传媒、市场都是极其强悍的力量,而具体的过程我们已不得而知。长久下去,我们陶醉于生活的假相之中,甚至对这种假相毫无意识。有的事物将要消亡,我们一无所知,而且从我的角度看,这些事物虽然不起眼,但却是我们人类的标记之一。有的事物正在生长,我们置之不理,我们的头总是仰得很高,只势利地看到那些对我们“有用”的事物。 记录影像或多或少地使我们看到一些隐匿在表面生活之后的真实,一些令人痛心的消亡,一种纠缠于我们内心的诗意与向往。   《[[车厢]]》 《[[车厢...

导演徐辛访谈 2006-08-31

1. 先谈谈《[[房山教堂]]》吧,其实虽然这部片子记录的是人们的宗教行为,但我感觉其实更注重的是看门人老胡的工作记录,不知您本意是否如此?当时决定拍摄时是不是已经有了把老胡当作影片主线的意识? 徐辛:其实当初有这个想法,主要是因为我有个同学在那里,之前先了解一下情况。又因为老胡就住在教堂里,(我看到老胡有启程去另一个地方?)片子那个他们聚会是在老胡的儿子家里。所以就有将他当成主线拍摄的意识。   2.最初的拍摄动机是什么?拍摄前有做过详细的调查吗? 徐辛:这片子是2002年开始拍摄,一开始想法也不...

真诚的想象:徐辛的纪录片 2006-06-14

    看徐辛的纪录片时,我几乎没揉搓眼睛,因为他的片子咬啮的生活就在我的肉里。它成了我身上该死的肉刺,或者灵感之间的一个臭嗝。不管在说法上怎么丑化它,它始终是艺术的合法伴侣,比一所学校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时代气息。有人说拍纪录片是不需要想象的。当我按照《[[马皮]]》、《[[车厢]]》、《[[房山教堂]]》的顺序,看完徐辛五六年中拍的这三部片子,我感到能补偿纪录片的依旧是拍摄者的想象。当事实多到成了包围拍摄者的汪洋时,选择并不只是克服一个又一个苦恼。我们在故事片里习惯的前因后果,依旧是纪录片的活命...

徐辛导演带你走进《房山教堂》 2006-04-21

    弯曲的小路、简陋的教堂、祈祷的人们……2006年4月19日下午4:00,徐辛导演见面会在安徽大学第一会议厅举行,并展映其执导的纪录片《[[房山教堂]]》。    “主啊,保佑我们;主啊,我们需要你……”随着回荡在教堂里的声声祈祷,展现在面前的是中国苏北一个偏僻的小镇——房山。纪录片以朴实无华的镜头定格住了当代中国乡村教堂的典型画面。十多年前,在一位当地人的台湾亲戚的资助下,建起了教堂,并不富裕的小镇上竟然有约800名基督教信徒。以教堂守门人为主线,结合对唱诗班领唱的访问,信徒们...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对搜索结果不满意?试试这个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