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新闻中搜索: 好死不如赖活着

关于陈为军《好死不如赖活着》 2007-01-19

    知道这部片子的时候,老陈还没拍完。当时我刚毕业,接手的第一个重大采访任务就是找老桂采访那个他救助过的艾滋病人。第一次就是和老陈去的。在火车站看到那个病人,有些紧张,但不知道为什么,一见面就很紧地握了手,其实内心在打鼓。   事后,老陈说,丫头,知道你想出稿子,但是过了,真的过了!没见过谁这么胆子大的。   后来,跟了那个病人两天,在医院还住了一晚,还是不知道稿子该怎么写。老陈带着我开车到东湖边,说,你该写写他的孩子,那是他们的希望。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催生了我在报社的第一...

《好死不如赖活着》:向死而生 2007-01-19

前几天看了一部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如果说余华的小说《[[活着]]》道尽了生命的孤独、痛苦与无奈的话,《[[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一部现实的“活着”。 导演的拍摄手法非常平实,在导演访谈中陈为军说自己就是作为观众的一双眼睛带着人们去看发生在这个河南小村落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中的生死困境。 这是一个几乎一贫如洗的农村的五口之家,年轻的父亲、母亲和三个年幼的孩子。除了上小学二年级的大女儿以外四口人全部是艾滋病感染者。父母因几年前卖血感染的,4岁的二女儿和几个月大的婴儿通过母婴传染也成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好死不如赖活着》:生命与责任 2006-08-21

知道这个纪录片已经很久了,记得前几年的《[[中国青年报]]》(好像是“冰点”周刊?)就曾给过专门的报道;知道艾滋病在我国的肆虐也已经很久了,近几年我国政府在抗艾上的重视程度众所周知,大众的警醒度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知道人世间需要真诚、需要关心、需要责任、需要爱,也已经很久了(我自诩为一个无阶层意识的人),但是当我真正看完《[[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时候,还是被深深地打动了。这,或许就是纪录片的魅力。当一个人可以明确地看到自己生命的终点,该有多么可怕。而作为一个纪录者,当他(她)也知道被记录的对象正在走向...

《好死不如赖活着》卓越购买 2006-07-30

好死不如赖活着:独立制作独立精神 2006-06-07

好看的电影不多,好看的电影中的精品更少。最早在影片公映后的第二年也就是97年年看过的《[[肖申克的救赎]]》以及稍后看过的《[[因父之名]]》两部可称为精品外,到现在为止,能够因影片的内容而引起触及更深处思考的片子还不多,到昨天,4月16日,晚8点,有幸看到部好片了——川大88级新闻专业的陈为军带着他拍摄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在研究生楼的一间教室里作了小范围播放。当然《[[好死不如赖活着]]》有着区别于前面两部影片的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即它展现的是最真实的,它是天然的果实,正如陈君自述中所说: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

《好死不如赖活着》当当网上购买 2006-06-02

《好死不如赖活着》放映暨陈为军见面会 2006-05-18

《好死不如赖活着》上海活动启动 2006-05-12

两个月前,当我第一次看见现象老朱寄来的《[[好死不如赖活着]]》我被震撼了,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人的耐力,这部表现中国艾滋病状况的独立记录片让我们直击了艾滋病的生存境况以及政府对预防艾滋病的努力,它让我们更加清晰理解生命的意义。经过两个月的和各个方面的人士和团体的接触,终于促成了《[[影像现场]]》之记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陈为军见面会活动的启动,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为中国防治艾滋病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理解艾滋病人以及正确的艾滋病防护、预防,本次活...

《好死不如赖活着》在四川大学 2006-04-27

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导演陈为军4月15日和16日两天,分别在成都市某广场和四川大学内放映了本部具有深远意义的纪录片,并与观众交流。

《好死不如赖活着》成都首映暨导演见面会 2006-04-11

时间:2006年4月15日(星期六)  16日(星期天)   地点:成都市武侯祠大街春江花月广场       4月15日19:30——21:30   地点:四川大学研究生楼1—204                4月16日19:00——21:00   感谢耍都

无法终结——好死不如赖活着 2006-03-21

关于这部片子,我能告诉你的,不外乎为一个悲剧性的家庭故事。这样的故事,在当时的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艾滋病“重灾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那些天,在死亡阴影笼罩下,人们每天都在告别,习以为常街头同时出殡的队伍,此起彼伏的哭泣声;而在四周惴惴不可终日的恐慌中,五人就有四个都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被死神扼住咽喉的一家人,面对可以预见的死期,他们将该如何存活?故事并没有因为AIDS变得意外悲壮,镜头始终节制,这样一个独特的题材,导演并未用力。同期采访小心翼翼,不带任何侵略性,只问小孩已经感受到的问题。导演的...

好死不如赖活着? 2006-03-17

   最早时读陈为军的拍摄笔记,关于艾滋病病人的描述,他如何在因缘际会下结识这些病人,如何会有机会去拍这样的一部纪录片,还讲到片中那些,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的情景时,我的心是暖的,软的,我有种看公益广告,看报纸新闻,或是一般电视纪录片的感觉,那应该是一种非常短期的情感反应,因为我知道我只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注入自己的感情,加入自己的习惯想象,而一回头,一分散注意力,情绪可能就完全跳到别的地方去了。     然而,当我看到这部《[[好死不如赖活着]]》(ToLiveIsBetterThanToDie)的纪录片时,我...

陈为军《好死不如赖活着》简介 2006-03-08

陈为军作品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86分钟/中国/2001 第一个伸进爱滋病村的镜头,365天,框定一个农家小院的生命四季,五口人有四人感染AIDS,是生的吟唱,也是死的悲怆! 获奖记录:2003 Peabody Awards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 GRIERSON 2004  The British Documentary Awards英国国家最佳纪录片奖 One World 2004The Rudolf Vrba Award for the best film in the right to Know Category Official Selection at 2003 Sundance Film Festival | World Documentary 获2003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纪录片提名 2003 IDFA J...

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发行 2006-03-07

请关注!

《好死不如赖活着》黑暗中的一脉光 2006-03-05

这一夜来得很早。如往日一样,我慵懒的倚在沙发里,晚餐已令我困倦。他说,咱俩看个纪录片吧,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听说这部片子已经很久了,此时当它缓缓的打开画面,我才发现,在它貌似平静的镜头中深掩着来自于作者内心的颤栗。它所揭示的是一种直指人心的真相与毫不含糊的真实;它是勇敢而又正义的拍摄者对于爱、对于生和死的逼视。 d拍摄从始至终顺应着大自然的生息,与之对应的是万物的生与死。拍摄者从春分时节走进河南上蔡文楼村,那树上抽出了片片叶芽,绿绿的,甚是美丽,而马深义一家人却在这一片予以人希望的绿中苦苦...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对搜索结果不满意?试试这个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