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片中搜索: 胡杰
片长73分钟,分为三集:第一集5月11日母亲节、第二集承诺与鉴定、第三集同一个世界,其时间跨度大约在地震发生前后的5月至8月。
在片中讲故事的,主要是遇难的学生父母,他们中间有教师、城市职工、外出打工者,其间也穿插了传媒工作者、独立学者、网络作家、地质专家、环保和法律工作者的评述。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校舍垮塌、儿童遇难这一事件的看法。
进城的打工农民系列短片之二
进城打工系列短片之五
100年前为了躲避战乱和贫穷,中国出现了一个闯关东的人口大迁徙,100年以后为了生存几十万他们的后代又沿着他们祖辈的迁徙之途返回了老家──山东。
本片纪录了祖辈闯关东的贾庆云一家人,因东北生活困难,夫妻两人带着三个孩子五年前又回到老家山东省并在老家的海边居住了下来的故事。然而面对这片祖辈生活过的土地,他们却没有一份自己的土地,也没有户口,没有房子。他们只有面对大海,重新开始顽强的生活。
一首山歌在山东平原上回荡,这是十七岁就被拐卖到山东平原的云南黎族少女罗小佳的歌声。现在她已经在山东的农村生活了七年。
来山东后她被迫嫁给了一个农村的青年人,流过两次产,那是她年幼的原因,后来她生下了一个男孩。她说:这个村里有二十多个象她这样嫁给山东有的南方媳妇。本片纪录了她在陌生的山东农村的生活与命运和她对云南故乡的思念。在小罗来山东的第十个年头,她终于争取到了回云南的权力。她还会回来吗?经过4000公里的旅程她终于回到了家,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母亲,山寨用歌舞迎接了她。然而是留在云南还是再去山东,...
在1995年之前的几年中,北京西郊靠圆明园附近的村落中陆续从全国各地来了一些追求自由创作的青年艺术家。这些人在村里农民的出租房安顿下来,然后雄心勃勃买颜料绷画布,进行艺术的探索与创作。农民对他们的画不感兴趣,但他们知道这些人是通情达理有学问的人。这里有湖水、树林和圆明园的废墟。然而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凑齐每月要交给房东的房租,买画并不是唯一的生存手段,甚至主要靠别的手艺来维持生活。因为他们的作品很另类,有反叛的精神,不太合乎传统的美学,这引起了习惯看宣传画的官方的警惕。
1995年春天,先是有小道消息,...
其实我拍过城市,我拍过一个叫《宝宝贝贝》,拍了一个双胞胎,他们的父母都下岗了,但他们又想一定要让孩子成为世界冠军。然后就把她们送到体操队进行训练,小胳膊小腿儿的,你看了那个孩子以后你就会觉得“多可怜”,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居然都得了省级的冠军。这个片子现在还在拍,会不会成为世界冠军,会不会成为一种梦想,不知道。也可能这个梦想就会破灭。但是作为这一个城市的家庭,她爸爸下岗以后就会帮着人开出租车、开货车,她妈妈就做小生意。中国大部分的市民是这样生活的。其实他们一点儿都不边缘,他们是主流。
我第一次...
1957年中国反右运动中,北京大学中文系女生林昭洞察到当时的各种社会问题,勇敢地发表意见,其后遭到迫害,身陷囹圄,最后在 1968 年被处决。作为在中国当代社会追求公民权利的先驱者,林昭怀着悲悯的大爱把自己献上了祭坛。在今天政治开明、人权重塑的年代,林昭为我们昭示了人的价值和理想。
拍摄于1999-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