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影片中搜索:

我爱湖人/I love Lakers / 应亮

在小学篮球队里,冯俊杰是年龄最小、脾气最大的一个。 湖人队是很多人的偶像,冯俊杰也不例外。但有谁亲眼见过湖人队呢? 冯俊杰看到的不过是一段段电视节目而已。

掩埋/Buried / 王利波

1976年7 月27日,唐山人永远无法忘记的一天。这一天过后,数十万亲人的生命结束了,还有数十万幸存者由此而改变了一生!那些与唐山大地震有关的中国地震界的官员、专家以及工作者们,无论在这一天做了什么,他们都不应该忘记。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黄昏! 1976的唐山大地震留给世人的疑问太多,地震前唐山的地震工作者和北京的地震专家都曾发出过临震警告!但最终却以超过24万人的生命被掩埋为代价,造成了震惊中外的大悲剧。这到底是为什么?2008年汶川大地震约10万生命被掩埋。面对惨绝人寰的大地震,人类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着悲剧的发生。...

牛郎织女/Knitting / 尹丽川

大萍恨透了海丽--海丽闯入了她和陈进的生活,还总是欺负老实的大萍,直到有一天,陈进消失了,不知是跑掉还是被抓走了,孤独无助的大萍怀上了孩子,不知该如何活下去,此时,同样经历了艰难困苦的海丽再次遇见大萍,她一如既往地嘲笑了她,但是对她伸出援助的手,两个原本敌对的女人最终相依为命,相互取暖,来抵御生活的不幸

Une histoire de vent/ / Joris Ivens

1984-1988年伊文思与罗丽丹多次来中国,拍摄他酝酿已久的纪录片《风的故事》。年近90的伊文思继续进行艺术探索,影片拍摄的几乎是被认为无法拍摄的事物。这是伊文思对自己几十年艺术生涯总结式的归述,融合了他早期的抒情性的电影语言,“直接电影”的手法,以及超现实主义的表达方法。影片的表现手法细腻,内容虽然抽象而又晦涩,但是富有想象力和启发性,受到人们的热烈称赞。此片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于1989年初在巴黎举行了首映式。   ------------  

我们是省略号/The school that disappeared / 崔子恩

从夏天到冬天,从720人减少到16个人,源海实验学校的打工子弟经历了一系列残酷的事件:被赶出校园,被赶出作为临时教室的厂房,露天上课,甚至连露天上课所赖以坐席的水泥电线杆也要被抽走。原本济济一堂的孩子们,流离失所。有人失学在家,有人转到路远收费高的学校,有人与父母分离回了原籍老家。直到寒冬来临,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只好挤进一辆小型公共汽车里上课,4~6年级的学生来到一位老师家里坚持全日制上课。在寒风中,孩子们依然要跑回学校大门外来做操和嬉戏,他们始终没有泯灭把学校当乐土的赤子之心。

马皮/ / 徐辛

阳春时节,中国苏北农村。茅山镇的村民正忙着准备一年一度纪念毛主席的庙会,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要办好这届庙会并非易事,这一点庙会的组织者金世方深有体会。他不光要搞定时好时坏的喇叭、贪婪爱财的警察,还要对付勾心斗角的自己人和等着看他出岔子的手下人。这部纪录片瞄准了处在时代变革大潮中的中国农村普通百姓,即使置身于舒适的电影院,观众也能够很快融入影片中纷繁复杂的世界。

火把剧团/Torch Troupes / 徐辛

“火把剧团”的称呼来自于文革期间,当时传统的川剧剧目在公共演出场所被禁,但偏远的农村却在私下演出,因常在夜间,需用火把照明,渐渐有此称呼。 2001年,成都的6个国家川剧团合并为一个剧团,除了出国演出外,在成都已经基本没有演出了。而更多的地方小型川剧团均遭解散。现在的“火把剧团”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在国营川剧团渐至解散、演员下岗后自行组建的民间演出组织。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与时代息息相关……李保亭,从八岁就开始学唱川剧的老把式,如今只能告别川剧舞台,改行表演歌舞,走进以低俗流行为特点的流动剧场及...

房山教堂/ / 徐辛

十多年以前,在当地人的台湾亲戚资助下,苏北一个偏僻的小镇房山,建起了一座基督教堂。教徒每天早晨都要去教堂,星期天做礼拜的教徒有近900人。此外,每晚还自发组织家庭聚会。颂歌、布道、见证和祈祷成了他们生活的主要部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本片的拍摄前后历经两年多时间,全面而真实地再现了这些基督教徒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通过对片中两名主人公教堂的守门人和唱诗班领唱的访问,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近距离审视了这个人群的生存状态,从而为世人呈现出一幅当代中国乡村教堂的典型画面。

草芥/Weed / 王笠人

二十万的制作费,使用非职业演员,《草芥》用了99分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漂泊在北京底层的搬运工蚂蚁对生活对爱情的追求以及最终的绝望的故事。这不是一部以剧情取胜的电影,按照导演王笠人的说法,它是一部风格化的电影,它对影像的追求,画面的隐喻,情节的超现实都是显然的,也是被纵容的。 这个电影很压抑,甚至残酷,讲的是一个搬运工爱上一个被男友逼迫卖淫的姑娘,结尾时候,该散的散,该抓的抓,不该死的死,随着敲木鱼的和尚超度声,看见这几个字:“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凯路亚克”。整个电影基调都用灰黄色,象黄连一样,...

下午狗叫/Mid-Afternoon Barks / 张跃东

一个放羊人和一个房客在草地上埋了一根柱子,却困惑的发现那不过是一场梦中梦。一个修理工在梦中丢到河里一个木桩,却被三个陌生人在现实的湖里捡到了。一个农夫发现他摆摊的地方突然多了一根柱子,他仰头看着,可如果不爬上去他就不能知道——其实小镇里已经竖了很多了。三个不完整的故事,在影片里探讨意识与身外世界的模糊关系。 A shepherd and a guest stood a pillar on the lawn, then found it’s merely a dream inside ofsome other dream. A repairman dropped a piece of log into a river inside ofhis dream; three strang...

麦收/Wheat Harvest / 徐童

时值六月,麦尖已经泛黄。她从北京回到河北老家。她爹趴在炕上输液;她娘出门赶集了……生活好像从来就是这样,平常,没有意外。 早先一段日子,在北京东郊,一个叫高西店的混乱肮脏的街边,在一个没有名字没有转灯的昏暗的小发廊里,这个才满二十岁的农村丫头,她的妓女生活便露出一角…… 她说决不跟客人动感情,却瞧上一个姓许的嫖客…… 她瞧不起高西店的老板娘,因为她“太贪财了”…… 她忘不了先前带她来北京入行的头一个老板——陈哥,可惜,去年冬天他出了事…… 她爹病重,她把所有的钱都贴给家里,自个儿打算揣着一百块钱再回...

誌同志/Queer China / 崔子恩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以來,性別與性傾向議題日益受到關注,男權中心和異性戀霸權正在受到女性主義和多元性取向的挑戰與修正。30年的中國新歷史,性觀念、性行為、性媒介,在頑固的保守間曲折地進步。 我們正處於影像影響世界的時代。以影像直擊的方式總結與回顧30年以來中國同性戀議題的發展。追蹤記錄30年以來在同性戀平權活動中親歷歷史的人物,展現歷史重要變革事件,譬如中國同性戀非罪化、非病化,譬如中國人同性戀觀念變化與媒體的正面報導,譬如中國有關同性戀立法、學術研究、文學創作與發表、藝術產品與展示方面的成績,譬如性學界...

另一半/The Other Half / 应亮

在律师事务所做书记员的小芬,整天用她的笔记录着这座西南地区发展中城市里各色女子所遭遇的一切。而小芬自己的生活也很没有安全感:同居的男友忽然失踪了,可能是卷入了一场凶杀案;她的妈妈、她的女性朋友也一样过着没有依托的日子。 这部片子由两个交替出现的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小芬在律师事务所里对各色女子口述的记录,另一部分是对小芬及其身边女子遭遇的叙述。 采用这样的一个结构,是想让这部电影成为一份中国内陆城市(农村)女性生存状态的简报。 Xiaofen works a clerk at a law firm located in a developing city in So...

马乌甲/MA WUJIA / 赵晔

他在爱的囚牢中长大。阿甲爱妈妈,也爱弟弟阿丁。所以,不介意不断的给有病的阿丁输血,不介意把手指也移植给阿丁,不介意妈妈的无理需索,也不介意自己经常晕倒。但是他喜欢参加校运会,喜欢亲近一个女同学,可是,失血的身体,却制止了他做喜欢的事情。他开始反抗。改编自王松戏剧化的小说,但初拍长片的赵晔却以贴近阿甲心理的低压手法,坚决的写实笔触,将戏剧性最大化降低,直指丑陋人心,经营生活细节,中景及长镜头的运用,拍出强大的电影张力。

二冬/Er Dong / 杨瑾

在一个偏远的山区,传说中有一个叫“卖儿石”的大石头。一些因家中贫困或其它原因生了孩子却想把孩子卖掉的人常聚在这块石头旁等待买家。 在一个冬季,二月了还下着雪。杨四郎从外地打工回来路径卖儿石时捡回一个男婴,取名叫作“二冬”。杨四郎不久便离开人世,儿子由妻子杨氏抚养成人。长大的二冬生性顽劣,在母亲的娇纵之下更是难以教养。二冬开始不断地给母亲闯祸,玩猎枪、打架、骑摩托车。二冬的母亲杨氏把他送到外地的教会学校,二冬从那里逃了出来,带着一个叫杨嫦娥的女孩子私奔。二冬开始体验生活的不易,在杨嫦娥怀孕之后他不...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对搜索结果不满意?试试这个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