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影片中搜索:

4851/ / 艾未未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十五日,我们找到第一个遇难学生的名字,开始了 5·12遇难学生名单的“公民调查”。   一年中,覆盖了灾区十四个县市、七十四个乡镇,调查到一百五十四所学校的受灾情况,收集到了五千二百一十四名遇难学生的信息,确定姓名、年龄、班级、学校、地区和他们的父母信息的四千八百五十一人。   在近一百人的志愿者中,有38人参与了实地调查,其中25人45次被四川警方控制。   这些孩子是怎么失去生命的,我们一年前提问,今天还是这样问,一直会问下去。

童话/ / 艾未未

讲的是2007年一次召集1001名中国人到德国的大型行为艺术活动。 上篇是在国内的准备,下篇是在德国的记录 《童话》是艺术家艾未未参加2007年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的作品。本片为《童话》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虽死去/ / 胡杰

卞仲耘,1916年生,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从1966年6月初开始,她被“揭发”和“斗争”。1966年8月5日,她被该校红卫兵学生打死于校中。 一 被害     1966年8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的红卫兵“斗争”“黑帮”。他们“斗争” 了学校的五个负责人:副校长卞仲耘,胡志涛,刘致平,教导主任梅树民和副教导主任汪玉冰。当时这个学校没有正校长。     在7月底,毛泽东下令把派到各学校领导文革的“工作组” 撤出学校。7月31日,这所中学的红卫兵宣布成立。工作组离开学校后,控制学校的是红卫兵组织以及工作...

二十四城记/24 city / 贾樟柯

1958年,一家东北的工厂内迁西南。 大丽,1958年从沈阳来到成都,成为工厂的第一代女工,千里之遥的迁徙带给她难以释怀的往事。 小花,1978年从上海航校分配到厂里,外号 “标淮件”,是工人心目中的美丽厂花。 娜娜,1982年出生,在时尚城市和老厂之间行走,她说她是工人的女儿。 三代厂花的故事和五位讲述者的真实经历,演绎了一座国营工厂的断代史。 他们的命运,在这座制造飞机的工厂中展开。 2008年,工厂再次迁移到新的工业园区,位于市中心的土地被房地产公司购买,新开发的楼盘取名“二十四城”。 往事成追忆,斗转星移动。时代不...

好死不如赖活着/To Live Is Better Than to Die / 陈为军

马深义一家住在中国河南上蔡县文楼村,他的家庭就是爱滋病的受害者。他们一家五口人,有四人感染了艾滋病,只有9岁的大女儿是健康的。《好死不如赖活着》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没有背景音乐、没有字正腔圆的叙述、没有宏大的场面,整部影片就是在纪录这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影片的镜头从2001年的春末夏初开始,历经盛夏、深秋、严冬,一直到春节,近距离地拍摄了马深义一家面对爱滋病和死亡的人生经历。 夏至:马深义的妻子雷妹面对已经发病来日无多的现实,已经完全崩溃。在镜头面前,她时而歇斯底里地哭喊,时而神色飞扬地回忆自己当年结...

Manufactured Landscapes/Edward Burtynsky: Manufactured Landscapes / Jennifer Baichwal

加拿大摄影师Edward Burtynsky踏足那些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发展中国家,在他的镜头下,有如工蚁般辛勤工作的福建某工厂流水线的工人、有来自世界各地在江浙某村堆积如山的电子垃圾、有位于孟加拉仿佛堆满死尸一般的拆船厂、有如同黑云滚滚遮天蔽日的天津塘沽港煤矿基地、也有宏伟壮丽仿佛造福千秋万代的三峡大坝工程。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类以环境为代价,追逐着眼前那微乎其微的利益,却不知早已将环境和自己的命运逼向末途……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对搜索结果不满意?试试这个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