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影片中搜索:

直/ / 艾未未

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后,倒塌的建筑的钢筋被清理。艾未未购买了许多这种被清理出来的钢筋送到他北京的工作室。他把这些钢筋重新拉直,做成一个艺术作品展出。

深表遺憾/ / 艾未未

    纪录片《深表遗憾》是《老妈蹄花》的续集,以艾未未2009年德国慕尼黑展览命名,讲述了艾未未和中国政府之间紧张关系的缘由。     在《老妈蹄花》中,艾未未作为证人到中国成都为维权人士谭作人出庭作证。在《深表遗憾》中,由于艾未未工作室调查四川地震死于豆腐渣工程的死亡学生名单,使艾未未在成都遭到警方暴力。     之后,艾未未到德国慕尼黑“艺术之家”博物馆备展时,被殴打部位脑部出血导致剧烈头痛,被送医院紧急手术抢救。这是艾未未抗争及被警方监视的开始。

念/ / 艾未未

   2010年4月24日00:51,@aiww推特上发起纪念5.12遇难学生名单录制活动《念》。3444位网友发送音频,5205个遇难学生的名字被念了12140次。     推友献给四川地震死难学生的大型声音作品《念》,表达对无辜生命逝去的追念和对掩盖豆腐渣真相的愤怒。

去大海的路上/on the way to the sea / 古涛

    这是一部去大海的路上富有诗意的20分钟电影,纪录片片段、视觉抽象和虚构的元素交织在一起。

我们的娃娃/ / 艾晓明

   片长73分钟,分为三集:第一集5月11日母亲节、第二集承诺与鉴定、第三集同一个世界,其时间跨度大约在地震发生前后的5月至8月。   在片中讲故事的,主要是遇难的学生父母,他们中间有教师、城市职工、外出打工者,其间也穿插了传媒工作者、独立学者、网络作家、地质专家、环保和法律工作者的评述。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校舍垮塌、儿童遇难这一事件的看法。

海石湾/Lao ZHao / 马占冬

    白天老赵无精打采地上班,晚上过的却是另一种生活。     在老赵看似无序的生活中却透出无法选择自己命运的无奈。春节来了,老赵似乎要做某种选择,但个人的局限与现实制约,使老赵内心深处充满挣扎。这个从父母年轻时就奋斗过的地方,却没有给他任何生活的希望。面对曾经的理想与现实困境,夹在社会街头生活与内心对生活最后的一丝渴望中,老赵陪母亲走完背离故乡的一生最后时光,离开了生长的地方——海石湾。二代的三线人老赵们似乎也随着的时代变革象父辈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

阿陪/A pei / 马占冬

阿培是个彝族民间歌手,在县庆这个“重大”节日从北京打工的地方回到了家乡。 那些吟唱生活的苦难山歌,如今成为权贵席上的装点。作为少数民族的阿培,既无法融入城市的生活,也离家乡渐行渐远。

广场/The Square / 马占冬

当下中国公共空间的业余生活。

江·城/ / 马占冬

记忆的中断,家园的消失。何以永恒,什么是故乡?百年的生活方式瞬间消失,在“发展”这必然而不可抗的洪流中,是人定胜天,还是國家意志。

“丰碑”/“Monument” / 马占冬

以图片形式“纪念”重庆文革期间武斗陵园。

五月一天/One day in may / 马占冬

    5·12 四川大地地震中北川一家人的命运改变。国家与个体、地区与组织、灾难与人性的失衡与对应。     当缅怀变成庆典,遗忘代替良知。对活着的现实中的个体,生活将如何、怎样继续?在宏大的主流视角外, 众多的“被忽视”的个体,“顽强生存”的意义,只是活着的必然选折。眼泪与口号,荣耀与悲情,都是另外一场表演。如果我们要赞美崇高,就的先正视我们自身的卑劣。失去的永远失去,未来的永远属于未来。个体的苦难经历也是国家的灾难历史。

我们都爱过悲伤的/We all loved sadness / 马占冬

我虚拟了一个人物日志。自述的中文声轨,英文字幕,人物指代(我、角色、城市(德黑兰)相互转换,两种经验的互指。

如果...../I would not mind, if you forget me / 马占冬

疏离/空间/ 自我认知/他者视角,忘却/怀念,荒芜/自我重建

人民.公园/In the park / 马占冬

借用公共空间里的狂欢,并置了权威的声音。严肃的上层建筑对应的低层欢娱。相互解构。这是个疯狂、麻木的时代,是娱乐至死还是宇宙自信。

北京.台北/Beijing. Taipei / 马占冬

政治敏感下的两个城市日常生活对话。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对搜索结果不满意?试试这个搜索框:
mAgIVvPETdZbtF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