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1968年又对纪录片重新燃起兴趣,在赴印度参加法国电影展以后,带着便携式摄影机开赴印度,以即时纪录的方式,拍摄了《印度印象》系列片。影片站在一个外国人角度,以“直接电影”理念,向观众展示出摄影机前真实的印度。这一套影片在英国电视台和其他国家播放时,在全球引起广泛的兴趣,印度政府向电视台发出严重抗议,甚至采用外交手段驱逐BBC的印度员工。但无论如何,这一套影片已经是纪录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此前,马勒还以同样手法剪辑了纪录片《加尔各答》。
02-37-07 1967年路易·马勒在印度拍的纪录片,全片分7节,每节50分钟,分别是:1、不可能的摄像机; 2、马德拉斯(金奈)的所见所闻; 3、宗教; 4、梦想的诱惑; 5、社会等级面面观; 6、印度的外来人口; 7、孟买。
纪录1962年的环法自行车赛,路易·马勒最喜欢的休闲活动就是骑自行车,这部纪录片就是向环法致敬。
Törst/ / Ingmar Bergman
在1946年,神情不安的芭蕾舞演员Rut陪伴他的丈夫Bertil结束了环意大利的学术访问,回到了瑞典。他们在巴塞尔(瑞士西北部城市,在莱茵河畔)的旅店房间里和火车上发生了争吵,他们把食物扔给了窗外饥饿的德国难民。无意间,他们听到了几个瑞典牧师关于婚姻的几句妙语,最终他们两人重修和好……
在电影主题方面他延续了伯格曼早期电影当中性别对抗以及对婚姻关系的质疑。Rut和Raoul交往的失败以及所导致的不育是剧中关系网的死结,而她后来和丈夫Bertil的结合又产生了Bertil原来的情人Viola的悲剧,这所有一切扭结在一起就像漩涡吞没了...
中学生埃里克(克吉林)爱上了年轻的贝尔塔,与她共享了初恋的乐趣。但是一个埃里克不认识的男人使他们之间的关系笼罩上了一层阴影。这个男人用语言虐待的方式折磨贝尔塔,但埃里克始终不知道这个人的身份。一天埃里克发现贝尔塔死了,她是自杀的。在她的住处,埃里克遇见了她的拉丁语老师(雅莱尔),此人被他的学生称作“卡里古拉”——历史上一个淫荡、残暴的罗马皇帝的名字。他虽然没有亲手杀死贝尔诺,但正是他促成了她的死亡,他应该对这件事承担责任。由于贝尔塔的死亡……
这是一段爱与生的苦恼。朋友们向他推荐了一个新的保姆。自从辞掉了那个可怕的保姆后,伦勃朗生活上过得还算舒心,他是一个来自德国边境的农村姑娘,她来到阿姆斯特丹只不过是想找一个普通女仆的活来干,当时伦勃朗的朋友把她找来,因为自从那个泼妇保姆被送进疯人院之后,伦勃朗还没有合适的仆人。你看话中的她,轻轻撩拨起的裙摆,轻盈而肆意的搭放在手边,你看她那丰腴的体态和微露的酥胸,这个伦勃朗笔下的曼妙身姿竟是支撑他生命强大力量,她的名字叫——亨德丽吉。她淳朴善良,他对伦勃朗和死去妻子所生的儿子呵护备至,伦勃朗那座...
电影甫开场,一位性学博士向观众介绍各地关于性崇拜的传统……电话接线员伊莎贝拉(Eva Ras 饰)和好友露扎闲聊着关于男人的话题,轻薄的邮递员米卡百般纠缠二人但始终得不到伊莎贝拉的好感。卫生督察艾哈迈德(Slobodan Aligrudic 饰)出现在伊莎贝拉的生活中并得到了她的芳心。与此同时,伊莎贝拉的尸体在一处深水井中被打捞出来,尸检发现她已有孕在身。政府掀起了灭鼠运动的高潮,艾哈迈德则搬入了伊莎贝拉家中,两人开始甜蜜的同居生活,不久伊莎贝拉发现自己怀孕,情绪顿时陷入低谷,与艾哈迈德的关系濒临崩溃,两人在街上互相撕扯...
杜尚.马可维奇还在体制内工作时,就触摸着规矩的边界。催眠发展到后期的神秘主义和对维也纳行动派的记录,萍水相逢的留情发展为残酷到极致的虐恋,社会主义工业革命热情发展为毫无节制的无政府主义。
影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在空空的公寓中,一个女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把房子粉刷了两遍,不停地移动着家具,一遍遍地给她的情人写信,并把信的内容像日记一样读了出来;
第二部分,女人拦了一辆卡车,她和卡车司机在一个酒吧前停了下来,俩人进去,司机边喝啤酒边和她谈论自己的老婆、孩子,还有自己的私生活;
第三部分,女人来到她情人的公寓,屋里的女人不让她在哪儿逗留。女人说她饿了,她的情人让她进屋,并给她饭吃,让她在这住一夜。饭后,两个女人做了爱。第二天早晨,女人离开了公寓。
阿克曼以片断的方式纪录着这个城市和人。纽约的不同区域以断片的形式通过一个个长镜头组接在一起。画外音是母亲的一封封来信,既告知了家乡亲戚朋友的近况又交待了主人公在纽约不断变化的生活状况。这种纪录的方式看似在简单地堆砌图像,其实是有着很强的叙事性和形式考量的。我不敢确定这部片子是不是在拍摄的是纽约的几天,因为阿克曼在安排镜头的顺序时总是从白天到黑夜,接着是新的一天。而画外音却讲述了很长一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她的拍摄地点之间的地理关系也应该是有迹可寻的,熟悉纽约的人应该能重构她的拍摄地图,从而更深刻...
克丽奥佩拉,一个躲在狮身人面像阴影下的受惊的少女,遇到了从罗马来的凯撒,宣告了埃及的新纪元的到来,也预示了埃及女王的诞生。这时的克丽奥佩拉还是个天真可爱少女,美貌诱人却有着易怒多变的性格,梦想着有强壮臂膀的英俊男人保护,登上女王的宝座;萧伯纳从另一个非常不同的角度出发,使笔下的凯撒不再是传说中的强势凶暴的好战者,而是贤明、仁慈、诙谐、慷慨的君主,厌倦了血腥和背叛,渴望欢快的人生。
本片是加拿大纪录片导演Allan King原本为CBC电视台摄制的作品,由于导演本人拒绝剪去电影中大量的有渎神倾向的内容,电影并没有在电视上播放。
这部纪录片是“直接电影”(cinéma vérité)的典范作品,讲述了一群生活在一个叫Warrendale的疗养院里的
情感躁动困惑的青少年一天的生活,有力而生动的影像令人难忘。
特罗哥中尉被派往帝国边境“鞑靼人的荒漠”上的巴斯蒂亚诺城堡。满腔热情的他渴望为国效力,建立功勋;他期待歼灭敌人,但这期待已久的敌人却始终没有露面。特罗哥中尉最终与所有的前辈军官一样,耗尽了自己的意志和生命,最终换来的只是一声叹息。
幕后/花絮:这是一部描写“期待”的卡夫卡式作品,展现了人性的扭曲与异化,巴斯蒂亚诺城堡的军人形象十分典型:惨遭横祸的士兵、葬身沙场的伯爵、在荒野自尽的上尉……所有这一切皆是荒诞的人生写照,无不折射出人生的无谓与凄凉。本片被意大利评论界认为是该国70年代最优秀的影片之一...
1940年,一辆放映车驶入卡斯蒂利亚高原的某个村子,孩子们马上围拢了上去。放映的电影是《科学怪人》,座位上有女童安娜(Ana Torrent 饰)和她的小姐姐伊莎贝尔(Isabel Tellería 饰)。放映室外,父亲痴迷于自己的新蜂房,他掏出怀表,结束了今天的工作。母亲正在写一封信,尽管对方收到信的可能渺茫,母亲在信纸上倾诉思念之情,在火车站将信投递。安娜久久不能忘记科学怪人,伊莎贝尔向她虚构出荒原上一座孤立的砖房是怪人的出没之地。安娜惊慌逃开,但从此不时返回砖房查看。伊莎贝尔似乎洞悉了某种秘密,她装死、跳过火堆,诸如此...
Metello/ / Mauro Bolognini
根据意利著名文学家瓦斯科 普莱托里尼(Vasco Pratolini)同名小说"Metello"改编的意大利电影.影片以1902年意大利建筑工人大罢工的史实为背景,描写了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三十年间意大利早期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劳资阶级对抗的场景,以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梅泰洛力图改变个人命运,进城打工拼博的艰难生活为主线,描绘了梅泰洛个人青春时代友情,爱情,家庭,事业的发展,变故和曲折成长过程,展现了当年意大利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和历史风貌.整个故事对于一个世纪后当代中国出现的进城打工的的亿万农民工潮以及社会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